第23章 第23章
王大柱今年五十多岁,年轻时是在生产队烧大锅饭的厨子。
后来经济开放,他胆大改干,拉了几个厨子在农村跑起了大棚席,慢慢的赚了些钱,他就到城里买了房,又娶了城里媳妇。
媳妇家里有些小关系,他又有钱有经验,承包了两个单位食堂来做,后来越做越大,他如今手上大小单位学校食堂已经包了七个。
现在虽说还没到退休年纪,但他几乎过起了半养老的生活,每月也就是到这几个食堂去查查账,剩下时间就是找老朋友打打小牌喝喝小酒,生活过的美滋滋。
可今天却发生一件令他恼火的事。
“这怎么回事?每个这个星期早上的营业额越来越少,头几天还有三千多呢?怎么今天就剩几百了?”王大柱子抖着账本子,气愤的质问大厨。
一小三千多师生,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在食堂吃饭,每月早午两餐加起来营业额基本维持在八千到一万一之间,很少有相差太大的时候,当然寒暑假除外。
“暑假不是都过去了吗?前几天还好好的,怎么这几天的营业额断崖式下跌?”王大柱岁数大,有妻有子也没啥奋斗心,就指着这几个食堂给他稳定的生活,哪个出事他都受不了。
大厨抹把汗吱吱唔唔道:“我、我、我也不知道,我昨天有事没来。”
大厨虽说是大厨,但其实这食堂大锅菜没什么复杂的,他这几天家里有事就没来把炒菜的任务给小工了,确实不知道食堂怎么突然就没人来了,也没人跟他说发生什么事了啊。
他瞪了旁边小工一眼。
小工一哆嗦,说道:“我也不知道,我就是按师傅平时教的炒菜方法呀,以前都没事呀。”
王大柱十分恼火,刚想说话呢,就听外头搞卫生的大姐说有人找他,他本来想说不见的,可又听说是关于食堂营业额的事,他心里一动,就到大厅去了。
现在不是饭点,老师学生都在上课,大姐说完就去里头搞卫生了。
王大柱一出来,就看到一个三十上下的妇女站在空旷的食堂大厅里,他也不认识,纳闷的看着问,“这位大姐,你啥事?”
来人就是陈桂花,她一听这称呼就黑了脸,心说你一个老头子咋管我叫大姐,不过也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她直接了当的说:“大爷,你是食堂老板吧,你说你就没发现最近来你食堂吃饭的人少了吗?”
没错,她早上就是被陈秀玲最后句‘学生们不去食堂’给提醒了,她这才醒悟过来,为什么那些摊主不愿意联合降价,因为他们不想把陈秀玲赶走。
尽管不愿意承认,校外这么多顾客是陈秀玲的摊子给吸引来的,怪不得她记得以前闺女来报名时不见外头有这么多人呢。
想到此她就更是愤愤,陈秀玲长的比她好学习比她好也就算了,但厨艺也一直比她好,要不是她打小就跟着她爸妈下地,没机会下厨,她至于什么都不会吗?
于是她就抱着‘既然她没生意,那就也得给陈秀玲点乱子来才行’。
王大柱听到对方叫自己‘大爷’也没生气,反正他这岁数、又挺着个将军肚,走在大街上,早就有人管他叫大爷了,他更关心买卖问题,“你知道咋回事?”
陈桂花就把陈秀玲抢了生意的事说了,“你们食堂都不关注竞争对手的吗?”
此时大厨和小工也都在后头,几人听了都沉默不语,他们确实没关注过,因为他们一直没有竞争对手,而且他们每天上班也不走大门,而走食堂后头的小门,这样也近。
所以这一个多星期也没发现这个事。
王大柱自然也知道自家食堂情况,看来是大家都大意了,找到症结他也就没怪大厨他们,还跟陈桂花道了谢,问她是想要啥,是不是想到食堂来工作?要是想来的话,这确实还缺一个搞卫生的大姐,毕竟大厅这么大,一个搞卫生的也不够。
陈桂花还真有点心动,不过她并没有辞掉送报纸的临时工,而是请了几天假,而且她生意才刚起步,车子、工具、材料投入了不少,哪能说不干就不干,也就是拒绝了。
只说自己看不惯陈秀玲,没别的要求。
王大柱就也没说啥,就说还有事。
陈桂花想问他啥时候把陈秀玲赶走,毕竟要是真能把人赶走,说不定她生意能好点。可见对方转身进去了,她也只得走了。
翌日一早,她仍早早来占了位置,静等食堂那边有什么动作。眼瞅着对面又排起了队,她心里有些着急,不过这两天她手艺稍微能入口了,而且她还是卖的稍微便宜了一点,那两个卖煎饼的摊主见她只降了一点,也就没再说什么。
于是她也卖出去一份,不过快二十分钟,也就一份而已。
不过这个时候她无心卖东西,只是盯着陈秀玲那边,她等啊等,都快失去耐心了,一扭头正好看到食堂的小工跑了出来,直直的跑到陈秀玲摊前。
然后她就见对方不知说了什么,陈秀玲就收摊推着车子跟了进去,好多学生也都失望着的跑到别的摊子了。
陈桂花兴奋极了,心想,终于来了。
哼,这次陈秀玲肯定得赶走了。
可惜,王大柱人家做生意有一套,想法完全不同。
“你想让我把烧饼直接供你的食堂?”陈秀玲听了王大柱的话问道,不过她话语里没有惊讶。
其实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想法,她摆摊的最终的目的也是能被食堂看上她的东西,这可比她自己一点点卖要快多了。
而且她现在肚子慢慢大起来,之后出来摆摊恐怕不容易。
所以她来这边也没有低调做事,不过来了一个星期也没见食堂的人,正想跟宋瑶打听下食堂老板什么时候过来,要不直接自荐好了,不过这样就比较被动。
正好这时候陈桂花接进上来,她哪有不利用的道理。
这不,对方就自己找上门了嘛。
她早就听宋瑶说过一小食堂的老板是专门承包食堂的,想必还是懂怎么做生意的。
果然,王大柱道:“对,以后你家烧饼就直接送我食堂来,不过你得给我批发价,三毛五一个怎么样?不过你以为不能再出去卖这个烧饼。”
陈秀玲笑道:“批发价我可以三毛一个给你,我可以不再学校门口摆摊,不过我肯定还要去别处再做的。”
王大柱一想,不来学校门口也行,他又补了一条,“那也行,我承包了几个食堂,你这烧饼如果卖的不错,我也会拿到其余地方去卖,你也不能到那些地方去卖。”
陈秀玲点头,“可以,不过我还有个条件。”
“你说。”
陈秀玲就把自己两款酱拿出来,“这两款酱是我自己做的,您要是想让我供三毛一个的烧饼,那这两款酱要不要试下。”
她的意思很简单,想要烧饼得搭上这两款酱。
王大柱接过酱,拿起旁边的筷子尝了尝,嗯,味道不错,肉沫酱咸鲜中还带一丝,蕃茄酱偏酸甜一些,但是他这食堂平常也用不上这个酱,而且就算用,他食堂就有大厨,可以自己炸,哪用的着买。
他实话实说:“这个我们用不上。”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这烧饼这么受欢迎,那就拿食堂来卖,这样是最简单的。他要是自己做还得招人,还得再进烤炉什么的,这样省事,但是还要再搭点东西,他就觉得不划算了。
陈秀玲也不强求,“那咱们这个就谈不成了?”
说完她起身告辞,然后走了出去。
王大柱没想到她就这么走了,年轻人真是沉不住气。
不过也不急,对方想多赚钱,还是得来找他的。
陈秀玲第二天没有去摆摊,她的早餐车做好了,打算开始做宣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