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回到九零年代离婚前 > 第20章 第20章

第20章 第20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秀玲虽被爷爷看重,念了初中。

    可初中没毕业还是辍了学,因为初三下半年才刚开始,爷爷病逝了。

    她爸火速去学校要回了才交几天的学费,让她辍了学。还要给她安排相亲,因为大她三岁的大哥一直没房子结婚,家里要用她的彩礼给哥哥盖房。

    那时候陈秀玲什么也不懂,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镇初中。知道的最有前途的事,就是听老师说初中毕业可以考个财专或是护校,这样就能分配个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好工作,不用地里刨食日晒雨淋。

    因此她哭过闹过绝食无果后,也就接受了‘女人读再多书也没用,早晚是要嫁人的’、‘嫁哪个不是嫁,反正都是一辈子’等等说法,在家一边干活一边相亲。

    不过即便是相亲,她也是想找一个能过日子的。

    通过父母近期的作为,她担心他们只看彩礼多少给她选,于是她提前找了媒人,给对方塞了点钱,在范围内找个人品不错的。

    媒人收了钱自然答应,没几天就找了个城里男人,虽说年龄大点,但有工作有房子而且人品绝对有保证,陈家父母听到给不少彩礼就同意让她见,陈秀玲听说了自然也同意。

    只是当天,快到见面时间时,大队的办事员过来找她,说有笔账笔对不上,让她过去看看。

    她虽说初中都没毕业,但成绩曾在县里排到过前三,因此她辍学后,她一边在地里干活,大队那边还让她去兼职个会计,没办法,村里念书的实在不多。

    陈秀玲看对方挺急推辞不得,只好先跟着过去了。去后才发现是办事员算错了,她赶紧又跑回来。

    回来后正好见到媒人过来,不好意思的告诉他们家说这事不成了,男方看上她堂姐陈桂花,就不跟她相亲了。

    媒人说完就走了,陈家人后来听村民说,有人看到陈桂花偷偷给媒人塞钱,有人看到陈桂花跟那个城里男人不知说些什么,那男的之后就见陈秀玲了,真是稀奇。

    陈秀玲长的好是在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要不然陈父陈母也不想要通过嫁女儿赚取更高的彩礼。

    而陈桂花长的就挺普通的,这也是对方另一个嫉妒她的点了。

    发生这样的事,陈秀玲是挺膈应的,但到底没因一个没见过面的相亲对象打上门去,不过她也没像往日一样拦着陈家人打上门去,反正这事总是他们更在意些。

    不过没多久她又见了周志强,后来据邻居说,这个比上一个长的好,工作也好,说她真是命好。

    也是挺可笑的。

    ‘啪’,筷子不小心掉到桌上。

    陈秀玲也抽回思绪,她没想到今天会遇到陈桂花。虽说两人都嫁到城里,但有之前的恩怨在,对方又一直看自己不顺眼,因此前世她们一直也没来往过。

    她如果没记错,陈桂花对象好像是邮局的投递员。

    她细想了想,县医院对面就有个邮电局营业厅,而营业厅后头就是邮电局宿舍。

    她到这边租房时完全没想起过还有这么个人,唉,也是前世没来往的原因。

    倒也是不为别的,就是她离婚这事陈家人还不知道,她前世离婚前头两年就因为一些事不怎么跟陈家人来往了,因此她一直没回去也没什么,而且她现在离了婚,暂时也不想让陈家人知道。

    主要是陈家人贪婪,没事不联系可以,但如果他们需要用钱就一定会找上门。

    所以她想着还是赚了钱回家转户口时再回去一趟,省得节外生枝,到时陈家人再来骚扰她。

    她是没想到会碰到陈桂花,对方不会知道她离婚的事吧?

    应该不会,目前这事她也就眼秦大妈说过。

    秦大妈那人虽说爱说叨,但不像对门刘老奶似的是个嘴碎的,应该不会轻意跟其他人说的,陈桂花又不会到化肥厂家属区去,应该不会听说。

    而且陈桂花跟她家里关系也不好,想必也不经常回娘家。

    这么想来,也就没啥事了。

    想到此,陈秀玲就把这事抛到了脑后去了。

    然而此时的陈秀玲其实是想多了,她看到了陈桂花背影,对方却并没有看到她。

    不过对方是在夜市看到她的。

    陈桂花怎么也没想到带着闺女逛夜市,会看到自己堂妹,虽说结婚七八年了,她在县城却一直也没跟对方打过照面,当年这场婚姻来路不正,她初时还有些心虚,但在对方又火速相到了另一个县城男人后,她那点心虚便烟销去散。

    嫉妒的心情又爬了上来。

    不过再怎么嫉妒,见不到也就算了,可却在夜市碰到。

    她记得听二婶说过,陈秀玲对象不是化肥厂的吗?那她家应该是住城东的化肥厂家属院啊,离夜市这么远她居然跑这边来,而且居然还在摆摊。

    那天她拎着自己闺女在不远的人多地方往里头看,就见陈秀玲的摊子居然还挺受欢迎,她完全不能接受。

    她嫁到县城一直也没有正式工作,好在邮电局投递员一直不太够,她因着是家属的关系,就做了临时投递员。

    现在县城一份工作多难找,她能有份临时工,虽说累了点又钱少了点,但好歹是份工作,一般人还找不到呢。

    她就旁敲侧击问过,陈秀玲一直也没有工作呢,这可让她得意好一阵,可惜一直也没见着过,因此也没机会嘚瑟。

    可她没想到会碰到对方在夜市摆摊,她看了看,卖的豆腐这种便宜东西,这一晚上可不少赚钱。

    当时她可气的直翻白眼,她闺女还十分没眼色的闹着要吃油炸臭豆腐,让她拍了好几下屁、股才老实下来,回家还跟她爸告状,弄的她们夫妻不差点吵一架。

    第二天她越想越气不过,出去送报纸时,她负责那片区域正好摆小摊的比较多,她认识一对卖包子的中年夫妻,就跟撺掇他们说,去逛夜市的都是吃了晚饭过去的,他们这包子太填饱指定不好卖。

    对方也是诉苦,说知道不好卖,但他们也不会做别的。

    她就给对方提醒,说昨晚逛夜市看那卖炸豆腐的也不难做,多买几碗试试味道,婶子手巧一定能试出来。

    显然对方听了她的话,没两天就做出了油炸臭豆腐,完美复刻,味道虽差点,但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后来她又带着闺女去夜市,就发现陈秀玲没来,而且又多了五六家卖这个的,她当时真是得意个笑,她那好堂妹一定是被抢了生意,被挤跑了。

    当晚领着闺女回去,高兴的多吃了两碗饭。

    可今天她再去那附近送报,却听老范夫妻俩抱怨,说改卖豆腐没赚多少钱,话里话外怪她当初撺掇他们,可他们没赚到关她什么事,决定是他们自己做的。

    她只是关心陈秀玲,“当初不是把她挤走了?”

    “唉,挤走什么呀!没两天人家就带着新吃食回来了,把们这些学她家的打趴下了,大大只能纷纷改回来,我这没改的也没赚啥钱,唉,等开学还是去学校那边卖包子吧。”范老三吸着卷烟说道:“对了,你前两天咋没来这边送报呢?”

    陈桂花心不在焉的道:“哦,有同事请假,我替班来着。”

    这怎么又让她赚到钱了呢?

    陈桂花回去后,晚上饭都吃不下了。

    金秋九月,道路两旁的杨柳树叶纷纷泛了黄,争先恐后的往下落。

    大早上,陈秀玲迎着秋风,把换上长袖衣裳的星星送到教育局公寓去,桂老师正在门口,旁边还有一个微胖姑娘。

    “桂老师,不好意思,这么早就把孩子送来了。”陈秀玲看了看手上字都不太清晰的破腕表,才刚不到六点半,她一会儿要去一小卖早餐,时间不能太晚,她也就只好尽早把孩子送过来了。

    桂老师笑眯眯道:“没事,也有孩子爸妈早上没法送孩子的,我反正也起的早,也管他们接送,一会儿星星就跟我一块遛一圈吧。”

    说着她就指了指旁边微胖姑娘,陈秀玲就见儿子已经跟人家有说有笑的了。

    嗯,小姑娘负责说,她儿子负责笑。

    陈秀玲松了口气,“那赶情好,还真怕给您添麻烦。”

    说着她就从自己车上拿出一个纸包,里面是她今天早上新烙的烧饼,她塞给桂花师道:“刚出锅的,您尝尝,我烙了十多个,给孩子们也都尝尝。”

    桂老师连忙推辞道:“不用不用,你留着卖吧。”

    陈秀玲道:“就几个烧饼而已,再说星星也没吃呢,你们一块吃。而且这是我摊子上的新品,正好您跟孩子试试,回头多提点意见,我也能改进。”

    话说到这个份上,桂老师还能说什么,只能收了下来。

    眼瞅着小陈走了,这时又过来两个小男生。

    桂老师看还有一个学生没过来,又见几个孩子都眼巴巴的看着她,可能是闻着油纸包里烧饼的香味了,她看刘小丫都咽口水了。

    哦,刘小丫就是这里唯一的小姑娘,小名叫小丫。

    她看着他们不禁有些好笑,问几个学生,“你们都没吃饭?”

    她这就管午饭一顿,她吃什么孩子们也跟着吃什么,好在搭上星星也不过五个孩子,她还忙的过来。

    因此早饭是不管的,不过连送孩子上学都没时间的家长,能指他们给孩子们做早饭吗?

    那必定是不能的,估计也就是给孩子点钱让孩子买着吃。

    “行吧。”桂老师打开油纸包,看到里面齐齐整整包着一摞烧饼,数了数有十二个。

    桂老师又乐了,“这连我一共五个学生都扫听清楚了。”

    不禁又感叹,这小陈还挺会办事的。

    烧饼包打开,一股面油混合的香味就散发的更大了些,再看到被烙的金黄的烧饼露出来,几个孩子就更咽口水了。

    桂老师不再多说,赶紧先一人分一个吃着,她本来想着一会儿送完孩子顺路遛弯,然后回家煮个挂面就成,她岁数大了后,就爱吃点清淡的。

    可一口一掉渣的烧饼一入口,她不禁感叹,得,早饭省得做了。

    再看学生们也吃的香喷喷的,她不禁摸了摸刘小丫头上梳着的两个小辫子。

    陈秀玲不到六点二十就到达了一小。

    一小是重点小学,学习管理严格,三年级往上就有早自习,七点十分前要到校。

    因此她到时已经有五六个摊子摆上了,陈秀玲将车停在大门附近的一个位置,这学校不小,师生将近有三千人,但门口就这几个摊子。

    据宋瑶说,学校食堂也有早点,虽说就是一些豆浆油条、大饼鸡蛋等简单的东西,但师生们多数都习惯了去食堂吃饭,而且大多数家长都认为食堂东西比外头小摊卫生有保障。

    当时宋瑶听她说要来学校摆摊时,还直摇头,“我看外头摊子也没几个人,估摸着赚不到钱。”

    陈秀玲当时也没说啥,宋瑶没摆过摊,不知道这年头摆摊还是挺赚钱的。

    这么大的学校,就算一早上卖出去一百份,一份赚一毛也有十块,一个月就是三百块,怎么可能赔钱,更何况只要找着个不错的地方,手艺不算太差,肯定不止这点。

    只是多数人还是更喜欢旱涝保收的工作,并不喜欢做生意而已。

    没见她这个新来的过来,其余几个摊主只是好奇的看了一眼,就不搭理她了嘛,就算再来几个,也不会影响什么。

    她这摊子摆上,便在摊前立了块价牌,然后就开始将发好的面切下一块放面板上揉,油酥烧饼还是现烙出来的好吃。

    没一会儿,就三三两两的有学生背着书包过来,几个摊子也慢慢有人上前。

    陈秀玲的小摊也迎来第一位客人。

    一个小胖子到她摊前,拧着小眉头看着她的价表。

    她看小胖子那样,还以为对方认为她这定价贵,她刚想解释几句,没想到就听小胖子说:“老板,你这都写的啥?”

    陈秀玲:“。”

    您都小学生了,也该学会自己看字了吧?

    不过做生意嘛,陈秀玲笑眯眯解释,“我这主食是烧饼,可以夹鸡柳、火腿肠,还有圆白菜和香菇串这些。”

    说着她就指了指自己面板旁边放着的各种用盆装的东西,又指了指油锅,“这些一会儿下锅炸,烧饼也是刚出锅的,特别脆,价格就是上面写的,你要不要试试。”

    小胖子很痛快道:“那先来四个烧饼,俩加鸡柳、俩加火腿肠。”说完他就掏出棕色的五元纸币过来。

    陈秀玲也没意外小胖子财大气粗,这年头失业没工作的人不少,但有钱的人也不少,而且这边八十年代末计划生育就比较严,大部分家庭就一个孩子,自然都是家里的小宝贝。

    她赶紧接过钱找了两块,然后手脚麻利将鸡柳和火腿肠下锅炸,锅里的油都是她买的大桶好的豆油,几天就会换一次油,油很清。鸡柳和火腿肠一下锅,肉香味就出来了。

    小胖子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炸好后捞出沥油,陈秀玲又将刚出锅的油酥烧饼从侧边用刀划开,抹上自己秘制的酱。

    这边人正餐都喜欢吃甜的少,她也就没带之前的蜂蜜柠檬酱,而只带了蕃茄酱,和又新做的肉沫面酱。这面酱是她豆瓣酱和肉沫,以及几种调料炸出来的,颜色呈棕黑,味道比普通的豆瓣酱或是甜面酱来说,味道没有那么咸,是咸鲜中又掺杂一丝丝甜味,非常适口。

    问了对方选择,小胖子果然微微挣扎后还是选了肉沫面酱。

    抹好酱后,陈秀玲又将刚出锅的烧饼侧边划开,将炸好鲜香酸脆的鸡柳夹进去,然后问对方要哪几种配菜和小料。

    小胖子看了看面板另一边放着的切的细细的小咸菜丝、黄瓜丝、土豆丝、海菜丝等,他想也想没道:“就来点土豆丝吧。”说完他又小声咕哝,“最讨厌吃青菜了。”

    陈秀玲好笑看他,将配菜夹好,又洒了些熟芝麻。然后用提前准备好的小塑料袋,两个一袋的装好递过去。

    小胖子接过烧饼就扒开一袋,迫不急待的咬了一口,本来就鼓鼓的腮帮子,这下更是鼓的跟个小皮球似的,边吃边走了。

    陈秀玲看着这一幕抿嘴直乐,再抬头正好就看到附近的卖包子夫妻。

    这对夫妻她刚来时就注意到了,正是她在夜市时碰到的对手,不过说是对手倒也不算,算是同行吧,毕竟对方并不能威胁到她,她朝对方笑了笑,就继续招待下位顾客。

    范老三夫妻俩自然也看到了陈秀玲。

    赵香一开始就满是担忧,“怎么在这也碰到她,她手艺那么好,不会抢咱生意吧?”

    范老三刚不以为然,“她那东西好吃是好吃,但那几个串又吃不饱,多买哪吃的起。再说咱们包子也不差,你调的馅,但凡是吃过的,有几个说不好的?”

    赵香闻言也稍稍有些信心,她做饭手艺虽说不上多好,但因为曾在一家包子铺打过一段时间临时工,跟店主偷师了调馅的手艺,因此她出来后就跟丈夫摆摊卖包子。

    开始来小学这边包子就卖的挺好,每天早上都能卖掉三四百个包子,刨除成本稳定能赚一百多块钱,还真没失利过。

    要不是前阵子去夜市包子没学校这边好卖,他们也不至于改成卖炸物,最后两个多月时间几乎没赚什么钱,这要不是她平时过日子节俭,差点连孩子学费都要交不起。

    想到此,赵香松了口气,“那倒是。”

    对方卖那些是不扛饿,估计没几个会买的,那女人跑这边摆摊,指定是不成的。

    然而还没等她松完这口气,她就看到对方摊子居然来了客人,然后又看到人家居然不是他们想象的只卖之前的炸物,还有新烙出来的烧饼。

    小孩子买好边吃边从他们面前走过,他们都能听到食物被咬下的‘咔嚓’声,听着就让他们不自觉流口水。

    范老三又道:“没事,咱们包子才三五毛一个,对方这得卖多少钱,那么贵指定没多少人买。”

    赵香点头,这倒也是,他们这素包三毛一个五毛俩,肉包五毛一个,是个头不小的大包子,小男生买两三个,小女生一两个就能吃饱,最多也才花一块多钱。

    看对方那东西,想吃饱没有个三四块下不来吧。

    现在下岗的那么多,大人都赚不来钱,又能给孩子多少钱。

    然而他们还没自我安慰完,就又打脸了。

    陈秀玲这边有了第一个客人后,很快第二个第三个客人。

    “老板,我要一个烧饼夹火腿肠,再夹点白菜串吧,抹那个酱。”

    “老板,我也要个烧饼,夹点鸡柳吧,再夹点香菇,还有那些配菜多给我来点。”

    “老板,我要烧饼夹鸡蛋,再多夹点土豆丝和海带丝,对对,还有咸菜丝也多夹点。”

    陈秀玲:“。”

    很快,小学生们成群结队到校,陈秀玲这里也慢慢排起了队,好在这会儿功夫她已经烙出不少烧饼,她手脚也麻利,一份份的弄出来也挺快,但即便如此,队伍也是越排越长,没有消下去的意思。

    范老三夫妻两个看傻了眼,完全没想到对方生意能这么好,不过好在他们也不是没生意。

    学生上学都是这个时间,一下子来了很多人,总有怕迟到不去排队的,来他们这边买的。

    其他几个摊子也是没见过这阵仗,好在他们也不缺生意。

    而且陈秀玲忙不过来时,也会跟这些小学生说时间大概有多长,等不及也可以去其他摊子,还有学生她有没有喝的时,她还会介绍对方到卖粥老太太那边。

    大家看陈秀玲这样,虽然有些羡慕她生意好,但自己也能赚到钱,也就没有什么其他心思。

    而正在陈秀玲忙到不可开交时,宋瑶居然从学校出来了。

    陈秀玲以为她是想买早饭,就跟她说:“你得等会儿,一会这人少了,我做好给你送进去吧。”

    她其实也想去食堂看看情况。

    谁知宋瑶却道:“我的课在后头,现在有点空,我来帮你吧。”

    说完她就挽起袖子,就开始帮忙收钱找钱。

    “宋老师,你怎么来了。”

    “宋老师,这是你家亲戚吗?”

    “宋老师。”

    学生们有一部分是认识宋老师,见此都有些好奇。

    宋老师就很坦然的说:“对,这是老师家亲戚,你们喜欢就多来。”

    小学生们本来就挺喜欢吃的,纷纷以后早点就这家的了,有排在队伍后头的还试图攀关系,让宋老师给他插个队,可惜被宋老师无情拒绝。

    这令其余摊位老板,更加羡慕也同时不再有其他心思。

    范老三更是捏着自家包子,看的眼红。

    时间很快过去,七点出头,学生们一窝蜂的来,一窝蜂的又走了。

    宋老师看没什么人,就也要走了,“我也先进去了,快上班了,我在外时间长了校领导看到也不好。”

    陈秀玲给她各做了两套烧饼鸡柳和烧饼火腿,递给她道:“嗯,多谢帮忙,你赶紧进去吧。”

    宋瑶看这份量应该是给自己和小宋的,她倒也没客气,自打上次在医院,她说出自己很多心事后,就觉得跟陈秀玲已经不是普通邻居那么简单。

    而且她觉得陈秀玲脑子特别好使,起码能暂时搞定她婆婆,怪不得她一来摆摊人就这么多,她刚才出来时还吓了一跳。

    宋瑶又笑道:“我前两天跟小宋去旅游时照了照片拿去洗了,等出来了你有空到我家来看看。”

    陈秀玲道:“行啊。”

    她看出来了,这宋瑶出去一趟,人似乎轻松很多,不像这前那么绷着了。

    看着宋瑶进了校门,陈秀玲就准备收摊了。

    头次过来,她没准备太多东西,想过这学校人不少,但没想到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走时还有几个一二年级的学生过来要买,看她已经卖完了,还依依不舍的让她明天多带点来,嫌她带的太少了,只给他们闻了个味。

    陈秀玲看着一张张稚嫩的小学生面庞,不禁心情心扬,热情的应着。

    回到家,陈秀玲数了数今天的收获,她的平底锅,一锅大概能烙十个烧饼,这一早上烙了将近一百五十个,三毛一个,五毛两个卖的,鸡柳还是一块钱,一只大肥鸡只要十几块钱,火腿卖八毛一根,进价也只不过四毛钱,还有青菜蘑菇虽说卖的便宜,但成本更低,一斤不过几毛钱。

    这么加加减减算下来,刨除各项成本,一早上就约净赚了一百二十多块钱。

    所以说别看摊小,但只要东西好,其实真的挺赚钱的。

    陈秀玲数好钱,就又戴着个帽子出了门,她先去批发市场那边找了家店打算订个早餐车。

    她想做加盟早餐车的生意,就她自己这么弄实在太慢了,而且卖早点就早上那么会功夫,就算要提前准备材料有半天也足够了,因此她要把剩下时间利用起来。

    找了家车行,跟老板说了要求,就是比现在的三轮车要大上一些,里面要能放两个锅的位置,还有就是再做个罩子,外面刷上漆,弄的好看点,写上招牌字样,不求多么有设计感,颜色字体醒目一些,能让人记住也就够了。

    再便宜再不起眼的东西,有个招牌也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店主接了单,收了订金后说三天后可以交车。

    订好了餐车,她又跑去广告印刷店,印了一批宣传单,等早餐车出来,她是打算好宣传下。

    上面印上了居委会的电话,到时有意向的就打个电话问下也不费什么功夫。

    这一切办完,她又去居委会跟秦大妈聊了聊,把宣传单先她这一些。

    “秦婶,如果有人打过来问加盟的事,您就喊我,如果我不在,您就按这上面的意思,给对方简单说说,回头我这边给您提成。”陈秀玲指着新制作的样版宣传单说道。

    宣传单上最醒目的就是印着的炸好的酥香的鸡柳、烧饼等,旁边写着加盟费,然后就是餐车的招牌名,最后是加盟电话。

    背面是一些简单的加盟条件,大体还是比较详细的。

    秦婶看是这么简单的事,大手一挥,“嗨,这算是什么事,还给什么提成?不要不要。”

    陈秀玲自然不能亏待秦婶,赶紧道:“您甭忙着推辞,我这也不能让您跟着白忙活,再说我这是正经生意,您不收钱可不行。”

    见秦婶还要再说什么,她赶紧把提成说了:“回头您介绍过来一个加盟商,给您提五十块钱。”

    秦婶:“。”

    行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