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带着系统去快穿 > 第70章 06希望书院

第70章 06希望书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乔雅‘出嫁’没多久, 村里又分来了一家流放人员,被李村长安排在离乔家不远处的一座荒宅里。

    新来的人家姓卢,御医出身, 因为三皇子妃小产一事被牵连,全家被流放到北境县,三代之内不能出北境县, 不能科举。

    村里人听说卢家是御医出身, 对他们很是敬畏。卢家人一开口要他们帮忙修房子,都纷纷响应。

    修缮房子期间, 他们一家人就借住在乔雅家里。因为村里只有他们家有这么大,能容纳卢家这么多人。

    乔雅把他们安排在一进院的左右厢房暂住。让原本住在右边厢房里的丫头婆子搬到了二进院的右边厢房暂住,住在左边厢房里的几个小厮搬到倒座房去住,刘喜来一家还是住在正房右边的两间房里。

    他们也不白住, 一天给钱家一百文钱,吃的也是他们自己买的粮食菜蔬。

    卢家大夫人歉意的对乔雅说道:“麻烦你了, 钱夫人。”

    乔雅摆摆手:“无妨,以后就是邻居了, 相互照应没啥。”

    卢大夫人又道:“钱夫人,我家夫君会些岐黄之术, 钱夫人尽管吩咐。”

    给小七看病?不是露馅了?还是算了吧。

    赶紧拒绝道:“多谢钱夫人的好意, 我家夫君有专门给他瞧病的大夫。钱夫人您先忙, 我先告辞。”说完又吩咐刘喜来,他们需要什么就给他们送去。

    乔晨成亲前, 乔林夫妻搬到了老头老太太以前住的屋子里, 他们住的房间让给了乔晨和杨小花这对小夫妻。乔清和乔路的房间没变,乔雅‘嫁’了之后,就只有乔萤一个人住了, 她有些无聊就带乔阳来钱府找乔雅玩耍。

    进门看到乔雅正在写字,就问:“二姐,你学会写字了?二姐,你们这屋子里真暖和,都不用穿厚棉袄了。”

    乔雅朝她望去,笑道:“刚跟着你姐夫学的。你要学不?我教你。”又对身后的小丫头吩咐道:“春兰,你去端些红糖发糕,红豆酥进来。”

    “是,夫人。”春兰领命出去。

    “可以吗?”忐忑的看向坐在一旁榻上的小七。

    “怎么不可以?过来我教你写字,我们正好一起练习。”

    乔萤欢呼一声:“好嘞!”

    乔萤走到书桌旁,又低声说道:“二姐,要是大舅二舅他们找你借银子,你千万不要借给他们,会一个铜板都收不回来。”

    乔雅挑了挑眉,问道:“他们找娘借银子了?”

    “是。但娘不让我跟你说家里的事,你就当不知道这事。”

    “我知道了。”

    乔雅教她写了几个字,突然想到家里的其他几个小孩儿这会儿也闲着,就说:“走,我们回去问问大哥、三弟、五弟他们可要学认字。”

    “二姐,你想让姐夫也教大哥他们认字?”

    “有何不可?你姐夫的学问好着呢!要是他们有读书的天份,说不定我们家以后还能出个秀才举人呢! ”乔雅对他们的要求很低,只要能考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就可以了。

    小七含笑的对着她们点点头。

    乔萤见小七同意了,欢快的说道:“二姐,那我们快点回去问问他们去。”

    “好。”

    “你说啥?让老大老三老五他们跟着女婿认字?”乔林不敢相信的又问了一句。

    乔雅笑着点头:“是啊!现在在家猫冬,左右无事,不如学些字。爹,大哥三弟五弟他们若是有天赋,等学完启蒙书你就送他们到县城去读书。费用的话,我负责。”

    要不是担心小七与他们长时间接触会露馅,以小七的知识储备量,把他们培养出来还是很容易的。不过,不能一直教,偶尔指点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乔林迟疑:“这这么大的事,你能做士?”

    “能啊!小七对我很好,我过门后,家里什么事都是我在管理。”

    乔林去看杨翠娘:“翠娘?”

    杨翠娘:“那就先跟着女婿学学看再说。不过你们也要用心学才好。”

    “知道了。”乔路/乔清。

    “爹,娘,我都这么大了好要去学啊?”乔晨说。

    “我都在学,大哥为何不学?你要是舍不得大嫂,就让大嫂一块儿去学,学会了以后好叫侄儿侄女认字。”说完又看向乔林和杨翠娘:“爹,娘,要不干脆你们也一块儿去学,三弟他们要是不认真,你们还可以教训他们。”

    乔林:“啥?我们也去?晚晚,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学得会吗?”

    “可以的,学认字不难。”

    乔林有些心动:“翠娘?”

    杨翠娘跟他夫妻多年,哪里不知道他的心思,就道:“那我们就一起去认字。”

    “太好了。”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早上吃完饭食就去钱府学认字,中午就留在钱府吃饭,下午学到申时三刻就回去。

    卢家老夫人听说后,对两个儿媳妇说道:“这小姑娘到是有几分聪明,没把夫家的家财往娘家搬,而是教导娘家人认字。”

    卢大夫人附和道:“是啊!就是不知道这钱家老家是哪里的,怎么跑到这么寒冷的地方养病,而不是去更适合养病的京城。”

    卢二夫人也会些岐黄之术,就说:“我看那郎君康健得很,压根儿没病。多半是那家的庶子,父母死后被哥哥们排挤,带着分的家产躲到这个偏僻的地方过日子。”

    老夫人心里也是这么想的,谨慎的提醒道:“别人家的事少打听。”

    “听娘的。”

    卢家在钱家住了七日就搬走了。临走前,卢老夫人又带着两个儿媳妇再次向乔雅表示感谢。

    杨翠娘看着卢大夫人身边跟着的小姑娘感叹道:“这姑娘一看就很有教养的样子,跟我们村里的姑娘不一样。不知道这娇花一般的小姑娘,能不能适应村里的生活。”

    乔雅:“娘也太操心了,人的适应能力很强,她们会习惯的。”

    “你这丫头,学了字说话都不一样了。我当初还担心嫁进来过不好,没想到倒是我多虑了。”

    “呵呵呵”

    乔家一家人都去钱府学认知的事传了出去之后,第一个找到乔雅要学认字是便是乔兰。

    “晚晚,好侄女,让你表弟表妹们也跟着你相公学认字,好不好?你不用管他们中午的饭食,只要能跟着认几个字就行了。”

    乔雅想想就同意了。无他,乔兰是乔林唯一的妹妹,跟乔家的关系处得很好。

    紧接着,李村长也找到了乔雅,希望乔雅他们能收下他们家里的孙子。他们不白学,愿意交束脩。

    乔雅思索了一番,道:“我去问问相公,明日给你们答复,可好?”

    “行!”

    接着又有好几家家里比较富裕的人家找到乔雅,希望他们能收下家里的孩子。

    乔雅有些疑惑了,如果有钱送到县城去读就行了,为啥都要送他们这里来?

    问过刘喜来之后才知道,原来县城的那几家私塾,不收没有启蒙过的学生,资质不好的也不收。这就导致普通农户想要去读书,非常难!

    得知这些的乔雅,思考了几天之后,打算在村里办个书院,专门给人启蒙。更高深的,就让他们去县城学。

    于是对刘喜来说道:“你去通知李村长,说钱家愿意收村里七岁以上的孩子,男孩女孩都收,一年束脩收八百文(城里私塾一年收的二两银子,中午不管饭食),笔墨纸砚自带,中午在私塾吃一顿午饭。开学时间是明年四月底,因为我们要建教室。另外,你去县城定做一百套桌凳回来。”

    “是,夫人。”

    现在定做,到明年要用时应该就能做好了。

    城里私塾一年收的二两银子,中午不管饭食。自己收的八百文钱相当于一年中午的伙食费,这价格,跟做慈善也没区别了。就是不知道这样能维持多久?

    要是这书院办不下去,她也没办法了。总不能为了做好事,让自己一家子陷入危险。

    家里每天都有十多个人来学认字,小七一天也没多交,只教十个字。学会认了之后就由乔雅教他们写,小七回到卧室里去休息。笔墨纸这些都是乔雅让人去县城买的。

    杨翠娘看到每天都要用掉这么多纸,心疼坏了,把乔雅拉到一边说:“晚晚,这纸卖得这样贵,每天都要用掉这么多,以后还是别让他们学写字了,会认就行。”

    乔雅:“娘,大哥他们想要写得一手好字,就必需要刻苦的练,没有别的路走。还有我也是,小七那么有学问,字写得那样好看,我也得好好练习才行。”

    “这读书也太费钱了。”杨翠娘还是心疼钱,她可是问过刘管家,一刀纸就要一百五十个大钱。他们这些人学写字,四天就要用一刀纸。学一个月下来就要一千多个大钱了。

    “不然为啥农家没有读书人?不就是因为太贵了负担不起?现在相公看在我的面子上愿意教他们读书,又愿意出银钱送他们到县城去读书,就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事。娘,银钱放在那里有可能被别人偷走或者是抢走,这知识学会了就是自己的,谁也偷不走。”

    “我会天天盯着你几个兄弟认真学的。”

    乔雅继续鼓动:“娘,你也得好好学,不然他们糊弄你,不认真学,你也看不出来,不就白费了这么多银钱?”

    “你说得对,我也得好好学。晚晚,一天十个字太少了,你教我一天认二十个字吧。他们几个臭小子看到他们连我都比不过,肯定会更加用功的。”

    “好。”

    为了提高乔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乔雅告诉他们,十天一次的考核,谁要是合格了,就奖励一份红烧狮子头。

    因为乔雅发现,他们对这道菜的执念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果然,这个规矩一出来,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每天有事情做,日子就过得很快,感觉眨眼间就到了春节。

    乔雅提前就把准备给乔家和苏家的年礼让人送了去。她送的礼很实惠,给乔家直接送的半扇猪肉,六只鸡,六条大鲤鱼。另外就是两百斤大米和六匹细棉布。

    苏家送得品种跟乔家一样,只是每样数量减半。除了给这两家送礼,村里其他人家每家都送了一只鸡和五斤猪肉。

    乔兰一接到这些礼,就笑呵呵的说道:“这些礼一看就是晚晚那丫头准备的,跟那些各色糕点比起来,这份礼就实惠多了!”

    村里其他收到钱家送来的礼,都高兴的到钱府来给他们道谢。

    家里的丫头小厮,乔雅给他们每人发了两个一两重小银猪。刘喜来是管家,直接给他发了十二个小银猪。村里来钱家拜年的小孩子,一人给一颗一钱种的银豆子。

    这个春节,乔雅像个散财童子一般,不停的散财。虽如此,但也是乔雅来到这里几年过得最热闹的一个年。

    二月底,乔雅让刘喜来去请了上次来给他们建房子那人来给他们建书院。人请来了之后,她就把自己画的图纸给他,让他按照图纸在后面预留的果园位置,建了两座‘口’字型的院子出来。

    两个院子并排二建,朝着神龙山的方向,跟前面的院子背靠背。因为不知道会来多少人,房间就往多了建。一排六间教室,四排就有二十三间。有一排少一间就是门的位置。大门右边两间屋子,一间用作厨房,一间饭堂。

    每间教室都建了火墙和壁炉,地下还铺了烟道。一个院子收女孩,一个院子收男孩。书院取名为“希望书院”。

    果园剩下的面积,种了柏树、梨树、柚子树、石榴树。还把那几分地的腊梅圈进了书院的范围。院子里还建了四个凉亭。腊梅林一个,其他树下三个。

    正式开学后,男孩收了三十二个,女孩一个也没有。

    看到这样的结果,乔雅也无奈得很,女孩的地位在一个家庭中永远处于劣势,她只好督促杨翠娘杨小花乔萤几人,还有苏家几个女孩儿每天晚上吃过晚食都要过来学字。

    这些孩子,除了乔家几个和苏家的两个,其他的都没学过字。就把他们按年龄分成了两个班,七到九岁的一个班,十岁以上的一个班。

    上午上一个半时辰的课,中午休息一个时辰,下午上一个三时辰,到酉时初放学。一个月沐休三天,十天休一天,没有寒暑假,但有春耕假和秋收假、过年的岁假,分别都是七天。

    食堂做饭的人,请的是杨翠娘和乔兰,一个月一人给一百文钱。吃饭的标准是一菜一汤配黍米饭,干的,管饱。三天吃一回肉。

    这活计两人都很满意,只做中午一顿饭,既能把钱赚了,又能顾着家里的活计。

    有孩子来读书的人家,看到中午的伙食这么好,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原本还有些犹豫的人家,也不犹豫了,直接把孩子送了来。就连附近的怀溪村和溪口村,也有好几家把孩子送来读书。

    不过可惜的是,依然没有人把女孩送来读书。修的女院就这么空置了起来。

    杨翠娘学东西很快,一群人里面,就属她和乔路学认字学最快,也记得最牢。每天教的十个字学完,还要再学十个字。同时学的千字文,他们俩已经把一本都学完了,其他人才会一般。

    乔林经常打趣杨翠娘,说她生错了性别,要是投生成男的,说不定还能去考个官当当。

    杨翠娘心里也有打算,她要多学一点,以后就能就家里的孩子和孙子,一代一代的培养,总能改换门庭。

    乔雅见她很有成算,就给她出士意:“娘,你也让爹去买些荒地回来,多买些,就买我家对面那一片荒地,从我这边引水过去也方便。然后再多修两间猪圈出来,养个十来头猪,一年收益就多了。

    这荒地刚开出来种粮食产量不好,但可以种黄豆、青菜、菘菜、萝卜这些用来养猪,也不用到处去打猪草,节省了很多打猪草的时间。养的猪卖了直接用银钱交税。猪养多了,这粪水自然就多,地里的粮食也能长得更好。”

    杨翠娘本来就想买些荒地回来慢慢开,这会儿听到乔雅也让她买荒地,就问:“晚晚,那你说买多少地合适?”

    “荒地便宜,才五百文一亩。若娘你要是胆子大一些,就买上个一百亩,然后请人开荒。第一年可能会亏一些,后面把地养出来了就有赚了。不说自己种,就是转手卖了也能赚不少。”

    “一百亩太多了,我们种不过来。最多买个三十亩就差不多了,以后给你兄弟他们分家,正好一家分十亩,我跟你爹留五亩。”

    “也行。”乔雅没有再多劝。

    杨翠娘当即回去跟乔林商量买荒地的事。

    钱家那八十多亩地,乔雅今年还是安排种的黄豆。犁地播种的方式跟去年一样,分成十亩一块,一家领一块去耕种,提前完成任务依然有赏钱。

    天坑里的旱地,今年的种植比例又调整了一下。五十亩水稻不变,二十亩玉米套种红薯不变。原本五十亩的麦子增加到一百亩,一百亩的高粱减少到五十亩。两百八十亩黍米还是不变。

    树下撒了各种青菜种和萝卜种。每天都会把所有猪都放出去在树下玩耍,让它们自由奔跑、生长。

    原本乔雅还想养些鸡的,但一想到要平繁的出去卖鸡蛋,就算了。目前天坑里每年卖粮食,卖腊货,已经能产生好几千两的收益了。这些银子,完全足够她躺着花了。

    这两年酿的酒一直存在三洞里,打算等它成为十年二十年的陈酿再卖。

    杨翠娘最终还是只买了二十亩荒地,但在后院多建了两间猪圈,增加了四头猪。加上原本的六头,就有十头猪。

    乔雅大手笔的把旁边到官道,然后官道到溪河那一大片荒地全买了。新买的这一片荒地有三千七百八十六亩,离河大概有三四丈远的位置还有个五十来亩的水塘子。不深,中间最深的地方也不过才四尺。

    乔林他们在忙着开荒的时候,乔雅也开始大量的买下人回来开荒。直接让刘喜来找了县城里所有的人牙子,把他们手里所有的人全买了,买了大大小小的一共有四百零八个。

    其中男人(包括六七岁大的小男孩)有一百三十三个,女人(包括小女孩)有两百七十五个。这群人最大的四十三岁,最小的六岁。勉强算得上都是能干活的人。

    这么多人一带回来,女人安排在给女孩们建的书院里暂住,男人们安排在一进院暂住,把原本觉得很宽敞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桐树村的人看到钱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纷纷跑到钱府来问他们都是什么人,来干啥的?

    得知这些人都是钱家新买回来种的庄户,又知道钱家把靠河那一片荒地全买了,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紧接着李村长就问,要不要请人开荒。

    刘喜来:“李村长,那就多谢你去通知一下村民们,愿意来钱家开荒的人家。规矩跟去岁一样,八十文一亩,一块地十亩,十天之内开出来额外得两百文赏钱。今年不限,开完十亩还能继续领地开,直到把这一片荒地开完为止。”

    “多谢刘管家!”刚要走又回头问道:“刘管家,别的村子的人也可以来开荒?”

    刘喜来点点头:“可以,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就行。”

    “多谢刘管家!”李村长再次感谢。

    刘喜来摆摆手,转身又去忙着安置新买回来的人。

    乔林和杨翠娘得到消息,就说道:“晚晚,你咋一下子买那么多地和那么多人回来?”

    乔雅解释了一句:“小七说不能坐吃山空,得置办些家产。我又不会做生意,就只能买地来种了,再买些猪啊牛啊鸡鸭啊这些回来养。”

    杨翠娘又低声问道:“银子够用吗?”

    “够用,他的家底还挺厚实的。”

    “那就好。”说完又回去忙活计。

    新买回来的这些人,乔雅干脆在院子旁边挨着的地方给他们划了四十亩地,作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区。接着就开始安排他们脱土坯,砍树,准备建住房子。

    打土坯砍树的时候,同时安排了四十个人去去乔家开荒。花了两天时间去把地开了出来,又帮着种下黄豆。

    乔林种完地,又牵着家里的牛来钱家开荒。

    建的院子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村里那样的农家小院,三间正房加一间偏房,一家人住。小院子经过统计,建了二十座,一排十座。旁边还留了一块能再建十座院子的面积,以后有夫妻生了孩子不够住了,就可以在这块地再建屋子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