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蟒蛇的智慧
我们能见到的地面上,哪里是六条巨蟒?
几十条,几百条都有。它们一条挨着一条,硕大无比,从我们的树下,一直蔓延到洞穴的入口,并且覆盖住了山腰上的很大一部分的密林的地面。
一夜之间,不,也就是下半夜,我和胡石睡着了的不长的时间,这些蟒蛇居然悄无声息占据了我们树下的广阔的地面。
幸亏我以前见过蟒蛇黑压压的覆盖地面的场景,不然,心早就提到坎上了,慌得很。试问,谁见了这阵势,不瘆得慌?
胡石看着树下,目瞪口呆。原以为,这样耗着,那六条巨蟒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撤退的呢。谁会想到,它们不仅不撤,反而主力增援部队都赶过来了。
它们集中如此重大的力量,为的就是要与我们进行一次决战?誓要置我们于死地不成?
而我现在见到了的这阵势,与先前所见之大不同。
先前那一次,下大雨的时候,蟒蛇成群结队气势汹汹地占领灵庄,我是站在我家室内的窗户前,安全系数比之大。另一次,是在龙眠山半山腰下面,蟒蛇与蟾蜍大战,我是站在龙眠山的山顶上观战的,危险系数也不是大到致命的程度,比这小多了。
现在却不同。树下全是蟒蛇,我们无飞天之能,又无遁形之术,如何能够脱离危险?
蟒蛇为什么要对我们进行包围?
难道就是为了将我们分而食之?
我突然想起,前些天,我和胡石在攀越攀龙山的时候,被一条巨蟒吞噬。我们在巨蟒的腹中,经历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堪和史无前例的动物对于人类的摧残和折磨。幸亏巨蟒逃回到白马尖的山腰上时,被我携身所带的蟾蜍的唾液毒死,我们才得以逃出蟒腹。
那条死去的巨蟒就暴尸在这座山的半山腰上,莫非它是这树下蟒蛇的同伙?
它们出自同一个洞穴?或者说它们就是一窝的?
那条死去的巨蟒,是目无它们的组织纪律单独溜出去觅食,还是被它们有组织地分派出去觅食的呢?
无论如何,它的死都会引起同伴的悲怜和激愤。我们伤害的不是一条巨蟒,而是整个蟒蛇的家族?
蟒蛇发现了同伴的死?
蟒蛇发现了同伴的死是我和胡石所为?
这些蟒蛇是为死去的同伴报复我们而来?
人们常说,动物与人类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维。动物依本性行动,人类靠思维行事。
此言差矣。
动物对于我们人类的报复行动,是不是思维的体现?
蟒蛇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我们灵庄,是不是思维的体现?
同类的死,这些蟒蛇注定要以我们的性命来祭的了。我们不来,它们也会追寻我们到灵庄,何况是我们自己送上门来了,它们岂能放过?
我们虽然很镇定,但已然感到,逃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怎么逃生?
我们身上没有携带蟾蜍的唾液,只能利用手中的匕首,杀出重围了。我们多么希望奇迹能够出现,让我们能够重现生机。
这个时候,要是我们的朋友蟾蜍前来增援就好了。
当然,我们希望前来增援的,不是蟾蜍的个体,而是蟾蜍的群体。
大阵仗的蟾蜍的队伍,将这白马尖的半山腰围起来,或者爬到山顶,然后以它们的唾液作为弹药群起而攻之,一个个地驱赶、毒杀这些蟒蛇,那该多好。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得救了。
但是,这是不现实的。寄希望于蟾蜍而出现的奇迹,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蟾蜍都是傍水而生,喜阴擅潮,它们生活在龙眠湖、龙眠潭好好的,何须要来这个干燥而且又是高海拔的白马尖的半山腰?
我们企翼的希望像肥皂泡一样,刚刚飘起,就破灭了。
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唯独有利的条件和优势,就是蟒蛇上不了我们栖身的这棵大树,还有就是时间。我们只能充实利用这现有的条件和优势,做好战斗的准备。
如果能有更好的逃生办法,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胡石看看树下,又看看我,然后指着树上的枝桠,对我说:“我们需要长一点的而且是锋利的枝桠作为武器。”
我们开始行动起来,用手中的匕首削出两根近两米长的棍棒。我们还将这两根棍棒的两头削尖。这就是我们锋利的武器了。
我们一人一根,配以匕首,做好了向树下冲刺的准备。
就在我跃跃欲试准备冲下去与蟒蛇厮杀的时候,胡石突然对我说:“再等等。”
再等等,蟒蛇能撤吗?
但我听胡石的,只能再等等。是啊,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是不应该冒死突围的。
是的,等待,我们耐心地在树上等待。我们相互以眼神鼓励,给自己打气,静坐在树上等待着。
这一等,我们就等了两天两夜。加在一起,我们在树上已经待了三天三夜了。
但是,我们观察树下的蟒蛇时,不仅没有撤退,甚至连一点要撤退的迹象也没有。
而这个时候的我们,干粮快绝,身心疲惫。我们如果再等下去,恐怕连同蟒蛇拼杀的力气也没有了。我们在没有力气之前,一定要想出办法来。要么拼命,要么坐以待毙。
我向胡石请缨:“我们这就冲下去,杀出重围如何?”
胡石又看看树下,我也跟着看看树下,出乎我们预料的情况竟然出现了。
有几只蟒蛇围在树下,用嘴啃树干。这是何意?
它们要用嘴将这棵大树啃倒?
大树倒了,我们赖以维系生命的支柱就倒了,我们也将会掉到蟒蛇堆里。
这就是蟒蛇三天三夜与我们比拼耐力之后想出的计策?
这个办法虽然费力,但是可行。
我不能不佩服蟒蛇的思维及智慧。谁说蟒蛇没有思维和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