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己巳
十月十五,皇太极带兵出征!
小玉儿站在城楼上,遥遥望着远去的军队。
心道:皇太极应该不会冒险。
看不见人后,小玉儿和哲哲她们一并回宫。
初雪已下,小玉儿行在雪地里,一身月白融进白雪之间。乌黑的发间,一只白玉钗点缀,雪落其上,变成晶莹的润珠。
十月的天,天地间一片雪白,不论山林与平原。
皇太极带兵,八旗之色,行于天地间,红黄蓝白,格外显眼。
途经残存的城垣,寒风之中,一片萧瑟。
偶有一片残存的布块,在风中吹开来,露出其下的白骨。
皇太极眼神一顿,继而冷漠的移开眼。
战争一事,失去性命的从来都不会只有将士,还有无辜百姓。
皇太极心里清楚,却也不能停止打仗。
事情已经走到这步,谁都知道不能停下。
在他身后,是大金。
引颈受戮,绝无可能。
停止战争最彻底的方式,便是决出胜负。
夜里,安营扎寨之后,众人齐聚汗帐,共商进攻一事。
众贝勒吵吵嚷嚷。
代善道:“应当继续进攻宁远,破了宁远城,便可大破防线。且上次险些就将之攻下,敌人知道我们进攻,定然会吓破胆。”
阿敏道:“屁,应当是先攻大凌河,攻下之后,锦州便是眼前之物!”
其他人跟着吵嚷。
“还是先打宁远!打下锦州又如何,是能进关吗?”
“要进关,至少要再打下四五个军镇,说什么呢?”
皇太极闻言心里一动,一个念头一闪而过却没有抓住。
没有发话,他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他们吵,时不时控制一下场面,不让争吵变得没有意义。
时候差不多了,便让人散去。
……
次日,再度行军。
夜里,众贝勒又来了。
这次,皇太极清晰的抓住了那一丝线索。
进关?
皇太极起身仔细看了看地图,心里冒出一个想法。
众贝勒见他动作,没贸然出声。
皇太极心道:想要进关,并非只有将防线都打下才行。
有时候,可以另辟蹊径。
就比如,绕过去!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滑动,时不时轻点某处,眼眸专注的盯着,脑中渐渐绘制出一条路线。
去岁征朝鲜之际,他并未闲着。
蒙古诸部,尽数被他笼络,剩下的唯余一个察哈尔部,也被他派兵击败。
这般看来,他大可以借道蒙古,突袭龙井关和大安口。
他的手指一路向下,破关之后,可一路向下,直取遵化,通州,挥师北京!
好处远比死攻宁远一线多得多。
一来可彻底打破袁崇焕之言,二来可破明朝士气,三来可取关中之财,为自己所用。
死攻宁远,就算胜了,那也只是得了宁远,对明帝的冲击远不如打到城下。
袁崇焕将毛文龙杀了都未曾惩罚,想来明帝应当是极为看重他。
若是只丢一城,恐怕还会有喘息的机会。
只有打到城下,直面威胁,才能让明帝彻底厌弃袁崇焕!
而且,若是两线并战,分兵牵制,他可放心前行。
明朝军镇多在边关,他带兵突袭,过了遵化,便可剑指北京!
思来想去,皇太极越想越觉得此事可行。
他道:“朕有一计。”
“大汗请说。”
“不攻宁远,也不攻大凌河,分兵,取道蒙古,攻龙井关,突袭关中!”
众贝勒对视,眼中皆是震惊。
代善道:“大汗,此举未免……太过冒险。”
孤军深入大明,怎么想都不是好法子。
多尔衮道:“大汗,还请三思。”
其他人也是同样的想法。
“大汗,要不还是看看大凌河,攻下此处,极为便利。”
“对,大汗,还是考虑一下这边吧。”
皇太极脸上面无表情,并未因他们出言反对而动怒。
“你们说的有道理,可朕也有所考量。此事若成功,我等便是重创大明!袁崇焕此人再无阻挡我等的可能,到时再回头,攻下宁远锦州,便是手到擒来!”
皇太极说话,从来都抓重点。
不得不说,他们听到,确实很心动。
可风险依旧是在,深入明朝,极有可能被围剿。
皇太极接着道:“而且朕也并非是脑子一热。若是留在此处的军队能有效牵制,入关的队伍自然不会受到两面夹击。诸位难道是说,对自己没信心,连牵制都做不到?”
“这……”
多铎大声道:“自然是有的!”
男人闻言勾唇一笑,激将法总是对一些人有用的。
有了一个,其他人自然默认同意了。
众贝勒有些气闷,不是很乐意,只能勉强答应。
可第二日起,还是有反对之声逐渐冒了出来。
代善本就是故意将消息传出去的。
也借此,好名正言顺的反对大汗的计划。
皇太极如何不明白。
可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值得。
若此行成功,或可提前入主中原的时间。
皇太极身为大汗,威严甚重。
不论是对明朝和对朝鲜之战,都彰显了他的圣明。
他若执意,无人可挡。
皇太极知晓,这些人不过是担心自己将他们派去送死。
因此决定亲自率兵!
翌日,军队进行至宁远城外四十里地的位置。
皇太极于阵前道:“今日我等攻明,是复过往之仇!八旗将士,当奋力杀敌……为此,朕决意,亲带正黄镶黄两旗,入明……昭我大金之威!”
一番话后,军心大定。
皇太极又召诸位贝勒,仔细商议如何牵制。
……
第二日一早,皇太极披上盔甲,亲自率兵。
袁崇焕得到大金出兵的消息,匆忙上报。
大明朝堂中,关于他的争论立时停了下来。
外敌之下,没有人会没有眼色的继续揪着将领不放。
……
一日下朝,温体仁告别同僚回到府中。
没有外人,他的脾气霎时显露。
故意挑刺,发作了许多下人。
那袁崇焕,真真是好运之人,如此这般都能躲过去!
杀了伯龙兄,还全身而退!
世上怎会有如此可恨之人?!
怒气渐盛,温体仁立刻起身,抄起棍棒,对着院中的下人拳脚相加。
“大人!大人饶命——!”
仆役的哭叫声响起,后院的夫人听到,忍不住闭上眼。
喃声道:“菩萨莫怪,菩萨莫怪……”
眼角发起泪,心中绝望。
她的相公,为何是这般残暴之人?
……
皇太极率兵突袭,效果出人意料。
龙井关等处防守薄弱,皇太极很快攻破。
十月二十七日,金兵自喜峰口入关。
一路急行。
二十八日,金兵却停于汉儿庄,未再前进。
皇太极于一处民宅内,制定计划。
有句话叫:最了解你的人,永远是敌人。
袁崇焕为皇太极心腹大患,对他,皇太极不说了如指掌,却也心知肚明。
他攻入关内,袁崇焕无暇分身,周围军镇肯定会前来阻挡。
他需要做的,便是设伏,除掉这些人。
挡掉一波,在之后的援军到来之前的时间,足够他向北京行军。
……
袁崇焕得到皇太极破关的消息,大惊失色。
赶紧从城墙上下来,身上的盔甲都来不及脱,急令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兵阻拦。
定要在皇太极之前,入三屯营阻拦。
却不曾想,正中皇太极下怀。
三日后。
赵率教率领的四千骑兵,在遵化和三屯营之间的某处,遭遇埋伏,全军覆没!
歼灭援军后,皇太极下令急行,不同于前几日的停滞。
不过两天两夜,西进百里!
连下数城!
三十日,兵临遵化,距北京城,仅三百里!
十一月朔日,京师戒严。
形势极其严重!
袁崇焕闻讯,权衡之下,将手下大将调回关内,自己也领兵回防,誓保京师平安,不惜一切代价!
他并未选择与皇太极正面交战,而是忽略正受威胁的永平等地,直接去到蓟州顺天府。
袁崇焕想得明白,他所长为守城,野战并非他所长,因此选择蓟州,决心将皇太极拦于此地。
兵入蓟州城。
将领们各自分管一处,迅速戒备起来。
整个城中,一时风声鹤唳。
袁崇焕坐镇府衙之上,安排好诸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上奏陛下。
——兵马进入蓟州稍作休息,探查金兵动向,定不会让之越过蓟西!
却不曾想,打脸来得极快。
皇太极知晓他守着,没有选择打过来,而是偷偷绕过去。
等到袁崇焕久等不来皇太极,便知晓事情出错。
十四日,袁崇焕之斥候探得,皇太极已经绕过防线离去,当即大怒。
“快!整兵!前往……河西务!”
思考一瞬,他决定不追击,还是先行一步,前去阻拦。
却不曾想,他的这一决定,正是日后害他性命的重要原因。
十一月十六日。
袁崇焕抵河西务,届时皇太极位于通州附近。
得到消息,绕过通州,直攻北京!
袁崇焕连布防都没来得及,又带兵离去。
这次,他直接攻向北京!
十一月二十日,金兵兵临大明京师!
崇祯皇帝惊惧之下,勃然大怒。
金銮殿内,只有崇祯皇帝无奈的咆哮声。
“废物!都是些废物!朕举全国之力给那袁崇焕,还赐他尚方宝剑,予他诸多优待,可是他怎么样!?让人打到门口来了!”
“朕信赖之人就是这样的!袁崇焕还敢上奏说保证将人拦在蓟西,现在都打到家门口了!”
“该杀之人,是他才对!无能之辈!蠹虫!”
丹陛之下,文武大臣皆是以头叩地,不敢有任何言语。
崇祯破口大骂许久,最后颓败的坐回龙椅上,双目无神的望着殿外的天空。
阴沉沉的,如同他灰暗的人生。
他忍不住想,国破家亡就在眼前,该怎么办?
他的慈儿还没满周岁,便要被人屠戮吗?
崇祯一直都知道关外的奴人凶悍,大明岌岌可危,可是他从未想过,有一天那些蛮人会打到眼前来。
屠刀就在身边,城破不过须臾。
他还能守住大明江山吗?
越想,他心里越是惧怕。
就算是皇帝,可崇祯也不过是才二十的青年,一朝面对凶悍的敌人,还是明眼人都瞧得见的危险,早已是没了心气。
他想:若是真的打进来了,他也不逃,就这么吊死算了。
眼神瞥到地下的满朝文武,他也没了发怒的心情。
——都是些废物!
……
二十日起,皇太极便开始攻城。
北京城作为京师,防卫与之前遇到的截然不同。
除却援兵,防卫也是极严。
皇太极与明朝之战,陷入僵持。
……
与此同时,小玉儿正带着孩子们练字。
几个孩子都在她书房里。
小玉儿给他们每人都设了一个小桌,上面摆着他们喜爱的文房四宝。
正准备教。
却没想到在此事上,她和哲哲起了争议。
哲哲不解的问:“为何要教他们汉人的字?!”
小玉儿不懂:“有何不可?”
她们之间的声量都不大,压着不吓到孩子们。
“有何不可?”哲哲重复了一遍她的话,不满道:“为何不学满文,不学蒙文?”
小玉儿耐住性子道:“也会学的。”
哲哲却很生气,“不是也会学,而是只应该满文和蒙文!你教他们汉文,岂不是要将他们教成汉人?!”
教了汉人的东西,学不进他们自己的东西怎么办。
小玉儿明白了她不高兴的点在什么地方了。
——文化同化。
这确实是个问题。
因为无可避免。
满族文化面对汉族文化,确实不是强势文化,被同化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事。
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次。
为了统治中国这么大的疆域,统治者必然会向人多势众者低头。
北魏孝文帝改革,便是汉化的一种。
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她轻声道:“姐姐,你放宽心。我教他们,其实是另有目的。”
哲哲安静了一下,听她说话。
“姐姐可想过大金日后会如何?”
哲哲:“……”
“我认为,大汗定会入主中原!”
哲哲没想到她的志向如此之大。
心里不由反省自己:一直都安于现状,觉得现在已经可以了。
小玉儿接着道:“届时我们入关之后,大汗手下统治的汉人,肯定会比现在多出百万倍,教孩子们习得汉字,也是为未来照着想。”
她凑近哲哲低声道:“为科尔沁,孩子们总该多学些东西才是。”
哲哲道:“……你说的有道理,是我狭隘了。”
小玉儿轻笑:“不是姐姐狭隘,而是姐姐太在乎满蒙两族。”
哲哲轻轻笑了,“你说话就是好听。”
小玉儿莞尔。
插曲过后,小玉儿开始正式教他们。
书房之内,俨然成了一个学堂。
马喀塔,叶博肯与和卓三个孩子端正坐在椅子上,腿都没椅子腿长。
小玉儿让宝音和陶丽一人一边举起一张纸,就像是黑板一样竖起来。
然后亲自给他们示范笔画。
孩子们都聪慧,在底下一笔一划的跟着。
“这个字,念人。”
小玉儿率先写了人字,一是简单,二是方便讲解。
“人字就像是人走路时的样子。”说着,小玉儿侧身给他们走了几步。
“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不论何时,望你们都记得这个道理……”
她举例生动,很快吸引住孩子们的视线。
小玉儿看着小萝卜头们,心里有些满足。
心道:看到自己前世教资面试没白过。
……
教了两柱香的时间,小玉儿叫停,让孩子们活动活动,都休息休息。
哲哲一直坐在一旁看着,越看越满意。
小玉儿坐在她身侧,哲哲道:“若是我当时学满文的时候,有一个你这样的师长,应该也不会学了一年半载才勉强学会。”
小玉儿道:“那姐姐要不要跟着孩子们一起学汉文?”
想了想,哲哲还是摇了摇头,“算了,都这个年纪了,且我一个后宫之人,学来也没甚大用。”
小玉儿:“……”
她脸上的笑浅了些。
这些时日,她总觉得空落落的没事做。
哲哲的话算是点醒了她。
她现在是后宫里的人,该做的事只要两样
——养好孩子和伺候好皇太极。
那位的警告让她丧失了社会上的价值,将她单纯的变为一个后宫的人。
如此一想,她忍不住脊背发凉。
原来神不杀她,是因为这跟杀了她没有任何分别。
……
沉默一会儿,小玉儿重新笑开了。
没事,终会找到事做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而且就算做个富贵闲人,也没什么不好的。
顶多就是无聊了些。
收拾好心情,她重新去教孩子们。
朗朗跟读的声音落到雪堆上,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带着认真,让人忍不住沉静。
岁月静好。
狸花站在房梁上探出脑袋,有些好奇的看着底下的人。
心想:她都已经猜出来了,为什么还能这么开心?
想了许久,不由感叹:不理解,为什么人的寿命短,心思可真不少。
此番美好,全然不会影响别处的厮杀。
同一片天空下,皇太极与大明已然交战多日。
久攻不下,且目的已经达到。
皇太极心道:该是退兵之时。
只是走之前,他需得带走一个人性命。
二十七日,皇太极开始命手下之人散布谣言。
——金兵此次入关,实为袁崇焕引路才能直入北京城下!
话虽荒唐,却架不住有人信。
温体仁素来与袁崇焕有仇,这次绝不会放过机会,知道消息的当日便请入宫。
跪在殿中,振声道:“陛下,袁崇焕此人,已生异心!此次金兵不仅过了关隘,还直直打到了京城。而袁崇焕,每每都是在皇太极之前到。如若不是他引路,金兵从未来过关内,如何能直接到京城?!”
“且他之前口出惑人之言,说绝不会让金兵过蓟西,结果不仅让人过了,还不阻止!放任金兵劫掠!如此行径,不是通敌是为何?!”
“之前称五年平辽,却换得如此结果。如此说来,实为袁贼,实在该杀!还请陛下决断,将此通敌叛国之人抓下,处以极刑!”
崇祯几乎没有多少犹豫,就同意了温体仁的话。
他本就是多疑的性子,如今袁崇焕多次辜负他的信任,还私自斩杀明将,擅自带兵前来京城。
种种行径,都让他觉得,该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