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摄政王 > 第22章 系辞词会

第22章 系辞词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伊,三日之后的系辞词会,你可有准备?”

    听到荀玉成这么一说,沈灵甫这才想起来今天是五月初一,按照惯例,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每逢子、卯、午、酉年,便会在临近端午节前夕,举办一场词会以表扬前届本地取得优异成绩的科举学子和勉励本年参加科举的后进学子。

    有时还会请一些前届中举的本地学子到场讲解一番自己的经历,以起到劝学的作用,后进学子要是在词会上夺得前十,不仅能在湖广名气大显,也能收获颇丰的礼品和奖金。

    当然啦,这些都还只是寻常,最吸引人也重要的乃是夺得词会前十的后进学子们,能得到本地大儒的指点。

    可别小看了这个指点,在本朝最重师承,即便只是指点一二,那也能厚着脸皮说一声,是某某大儒的不记名弟子,能得到这个殊荣的学子,能在将来想走仕途时减轻不少障碍,即便不走官场留恋文坛,也可得到不少好处。

    倒不是说这个不记名弟子的称呼能有多厉害,想要走仕途之路,那必定要混迹官场,历朝历代的官场,都离不开“结党营私”这四字。

    想要结党,那自然得有个由头,譬如亲戚、连襟、同窗、同乡、师生等等,更有甚者,俩人同在一家酒楼吃饭都能成为结党的由头,更别说这个名义上,还说得过去的“不记名弟子”。

    即便是大儒们不愿意结党,只要有了这个名头,其门下想要结党的弟子,自会以此来接近,从而达到结党的目的。

    所谓营私,自不必多说。

    再者说大儒也是人,大儒也需要名望和财富乃至权力,他们又能有多少能够免俗?

    以荀玉成的身份,早就已经家产万贯,不愁名气,在湖广官场混迹的人可能会不认识本地大儒,但绝不会不认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之嫡子——荀玉成。

    那么他参加这个词会的目的,几乎不言而喻。

    沈灵甫接过这纸张后,心中暗道了声“果然如此”,但脸上表现出来的神情,却是挂着些许疑惑:“汝贞,你给我看这些诗词做什么?你写的吗,很不错啊。”

    荀玉成笑道:“我的如伊兄啊,这里也没什么外人,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就咱这水平,说几句俏皮话还可以,写诗词?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咯,这是我爹给我整的,请大儒写的,怎么样还不错吧!”

    “既然是大儒出手,质量自然不消说”沈灵甫把纸张递还给他,道:“汝贞兄还是快些收起来吧,不过话又说回来,难不成,汝贞兄还能知道,这次词会有什么考题不成?”

    荀玉成拿着纸张轻拍在桌子上,道:“这有何难,我爹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好歹也是湖广的左参政,掌管本地学政,考题这玩意儿,本就是学政和大儒们弄出来的玩意儿,说是不会泄题,但如果不泄题,这诗词怎么会到我的手上呢,嘿嘿。”

    看着他这炫耀于表的神情,沈灵甫不由得暗自失笑,世人总是追求公平,殊不知这所谓的公平只不过是上位者和上位者之间的妥协。

    就拿这个系辞词会来说,看似是为了鼓励前人勉励后人,实则不过是披着大义的外衣,给自家子孙谋福利罢了。

    纵观历届夺魁的学子,几乎全是家境不凡之人,进入前十者能有一二人是寒门学子已经实属不易,大多数人只不过是来看个热闹罢了。

    大明朝本就不看重这些诗词的名气,科举也是以经义取士,那么就天然造就了,想要参加科举进入仕途的学子们不会放太多心思在上面。

    故此,又何来劝勉学习的作用呢?

    再者说了,能够夺魁的学子们,几乎全是拿到大儒的诗词,这样一来,真心想要凭借真才实学来参加的学子,无异于与大儒争锋。

    这岂不成了考生与出题老师之间的博弈?

    且不说你写的文章能不能比出题老师强,就算是你比出题老师强了,他还能把你文章排在他前头不成?

    沈灵甫又想起了前世,他常听到一句玩笑话:一战打基础,二战九八五,三战清北复,四战命题组。

    没想到这本就玩笑般的话语竟然在此真实上演。

    荀玉成见沈灵甫没有回他话,许是想到了什么,语气神情稍稍收敛了些,道:“如伊啊,你也挑几首,到时候你我兄弟二人一同登榜岂不美哉?”

    沈灵甫闻言才理了理心神,道:“汝贞兄,这本是令尊参政大人用来帮你博取名望的手段,你要是给了我,那我不成了抢兄弟名声的人啦,这是我可不干。”

    这道理荀玉成当然也明白,他这么做一部分原因是真的把沈灵甫当成朋友,另一部分自然也是为了回报当日在醉仙楼的情谊。

    他这人虽然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样样都沾,但本性不坏,而且也是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主,否则也不会大老远从武昌府跑过来,哪都没去,先到沈灵甫这串门。

    这些个动作,沈灵甫也猜得出来一些,但人情这东西,用一点可就少一点,想要再积累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

    区区一点虚名,就要动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嫡子的人情,未免太小题大做,寻常人或许会答应,可沈灵甫心志不在此,想都没想就开口拒绝。

    见沈灵甫好像没有任何心动的意思,荀玉成又换了副神情,小声道:“如伊啊,你真得好好考虑考虑,我听说啊,这一次词会可不同以往啊。”

    “怎么个不同以往法?”

    看他这么神神秘秘的模样,也勾起了沈灵甫一丝好奇心。

    还能有多不同,无外乎是多请一些大儒过来,指点的时间再长上一些,奖励再丰富一些,可即便奖励再丰富也不过是多了百八十两银子罢了,这对于沈灵甫来说依旧意义不大。

    就在沈灵甫端起茶来细品,想着该怎么表演些震惊神情,好让荀玉成下得来台时,却听到他一字一句开口道:“本朝第一大儒,临溪老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