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伪论
良国先驱们在建造凌安城时以北面的宝莲山为起点,分出三条主干大道,横向两条,竖向一条,形成一个大大田字。近十几年海运的不断发达,田字套田字,甚至探头成井字,不用细想也知道这道路的错综复杂,大道还是那条大道,可延伸出的小路却数不胜数。潜火府在城中间,方便前往各处,当日去前线时走的中间大路,那时火势虽然没蔓延到中部,烟气却已经弥漫全城,逃跑的人全往城外去,更多的人是坐船离开,过江入海保命。也有跟着潜火军往里冲的热心百姓,甚至有几个人,有灾有难时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越是往北走,气味越是难闻,是混合了木质、布坊和肉的味道,而路边开始出现草席和白布,一眼向北面看去,密密麻麻的像白兰花的瓣落在地面上,泛黄的枯萎。楼宇还有很多完整,但军器监、太史局、军头皇城司、法物库垒等多处官府机构被焚毁,应该是官府当时已无暇顾及这些建筑,或者逃命,或是协助百姓。死伤如此多人应该是践踏所导致,因为火烧有蔓延性,反而不及烟熏和践踏致命。再看周围还有穿着公服的人在忙着找废墟里的东西,下马打探才知,原来他们是各府的小厮和管事,在找公文和府印,有些府门已把办公地点搬至江面船上。怪不得崔震宇不想重返前线,见惯了大大小小的灾难,可这样惨烈恐怕余生只有这一次了。
再往北就是御史府和杨府,两府紧挨,目光所及几乎全是废墟,连府上的立柱和大梁都都已全部倒塌,一眼望向宝莲山上,也有局部残垣断壁,山上贞木映射着山下的灰暗,如果不是看到现在的场景,单单听他人说原因,确实很难判断火从何起,可韩斌只看一眼就知道了起火点。愣神间,韩斌不经意在脑中“查阅”起来,崔震宇却没心思多待,即刻便想回府。
回府后,韩斌以身体为由回到自己屋子内,反复琢磨着。刚刚的愣神,他感慨于水火无情,却又莫名奇怪:“信息”中未提到有这场灾难,难道这场大火不值一提?有秦武的震撼,有项王的不甘,有奇思妙想的天文,也有绚丽多姿的歌赋,就是没有良国的任何历史。他还想找一找周思懿,却也查无此人。但其中却有这样一种伪论:当经历重大冲击时,人的思绪会出现漂浮现象,可越古穿今,可倾听对话与万物,感悟后即再回到本体。因为只个别人经历过,所以标注伪论。
“良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前辈们打下的江山,我们后人摘取了果实,虽然现今多有贪腐和黑暗,但一部分人也在顶鼎前行,我倒是真想在“信息”中放肆书写一番,也让他人见见这恢弘的过往。”
此时韩斌只有一个想法,好好活着,不让他人再对自己下黑手。可这阴谋背后,他早成了别人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