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新的公式,新的机器
“按照这条公式配比的原料,良品率能有多少?”
老教授把公式压在手下,生怕看多了以后脑溢血发作,把他送走了。
江哲没有说话,缓缓的竖了一根手指,“大概就这么多了。”
“是10%对吗?”老教授琢磨了一下,10%对于刚起步的国产12英寸圆晶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看的数字了。
“不,教授先生,最后的答案公式的末尾,您可以参考一下。”
江哲没有非常“嚣张”的说出最后的答案,他认为,现在太过招摇的话,肯定会招致这些老前辈们的“另眼相待”。
哪怕的确解决了12英寸圆晶的技术难题。
老教授打开手心,赫然看见公司的末尾写着100%。
这是什么概念,上千人的科研团队,几年的工程量被这个年轻人一下子解决了。
“如果这真是你一个人完成的,那我只能说一句,了不起!”
一名院士不再吝啬自己的“夸奖”,主动鼓起掌声。
“但是我还有个疑问,你是研究了多少论文,参考了多少实验才得出的结论呢?”
提问的这名院士,江哲对他的长相有点印象。
在参考国内圆晶资料的时候,不少材料来源的署名是他的名字——定国强教授。
“定教授,这么称呼您可以吗?”
定国强点点头,“没想到你竟然还认识我,想必没有少研究资料吧。”
江哲点点头,“教授,这是应该的,没有您这样前辈们的铺垫,我也无法算出公式的结果。”
“可以了,我们科研界不讲阿谀奉承,只讲究结果,说正事吧。”
“是的印教授,其实这很简单…”江哲一通轻描淡写,直接把教授们给听傻了。
“…简而言之,这条公式就是利用了圆晶基底材料所需要的能量的平衡配比,所得出的能量平方…汇总在一起,进行精确计算。”
“可以了。”领头的白发教授叫停了江哲的发言。
拥有最高资历的他已经基本上明白了公式的原理。
“有时候,只有远离所谓的正统思维,才能踏过困难,来到成功的彼岸啊。”
老教授对于江哲个人的欣赏也是毫不掩饰,“袁森,你这个徒弟可不一般,人们常说青出于蓝胜于蓝,我看你很快就要被他超越喽。”
“老教授,您过奖了,愚徒还需要诸位前辈们的多多指教”
别看袁森嘴上说的谦虚,心里早就暗道:小子不错,真给师傅长脸。
但是剩下的院士还有年轻的研究员们可就整不明白了。
资格老的院士们传阅一番无不面面相觑。
这种新奇的研究方向是他们前所未见的,但是老教授的反应又如此真实。
这些曾经完成过无数科研项目的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已经习惯了复杂化问题,从看起来最困难的地方作为突破点。
这样也有好处,一旦最艰难的地方被攻破,余下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可是这样带来的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整个项目会变得死板且无法变通。
“你们这些“老人”啊,唉,或许我们真的看的太高了,忽略了很多新鲜血液的能力。”
被老教授一点播,这些“国之栋梁”看待江哲的眼神瞬间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得知江哲是国产光刻机的总设计师,自然会抱有尊敬的感情。
在得知他会把圆晶描述的如此“轻描淡写”后,这种感情就变成了质疑,甚至不屑。
但是现在,除了震撼外,甚至还带着几分“贪婪”。
江哲所给的公式属实,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但是他的脑袋里还装着什么,的确让教授们很感兴趣。
如果吃别人的脑子能获得指挥,估计在场不少人会纷纷化身食人族,把江哲的脑子给生吞了。
察觉到教授们眼神中的异样,江哲脖子后面的寒毛直立。
“哲儿,你还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袁森知道,自己这个徒弟的惊人言论肯定不止这一条。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江哲从公文包中拿出厚厚一沓图纸,拿出少部分在大屏幕上以投影的形式呈现。
几张图纸的投影渐渐清晰,所见之人无不小声赞叹。
图纸上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最新的圆晶切割设备。
这算是一条龙服务了,不仅有圆晶本身的炼制工艺,还有后续配套设备。
传统的欧罗巴洲的圆晶切割技术,要是说起来,就是像切菜一样,一刀一片。
这样的效率很低,也限制了芯片生产的速度。
而江哲的设计,则是多个刀片同时切割,利用机器内巧妙设计的平衡装置,让圆晶硅片不至于崩碎。
“江工程师,你的想法固然可以,我们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
虽然定国强觉得这小子是个可塑之才,语言称呼上都尊重了不少,但是该指出的问题还是不能懈怠。
“定教授,我知道您想说什么,这样做,硅原片的确可能会更为粗糙。”
“但是只要配合打磨体系,就会降低成本,虽然短期的投入会增加,但是长远上来看,适合大规模制造。”
“对我们击垮国外的制造体系,有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