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助唐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初识世界之大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初识世界之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孔大人,这引保二师都确定了,朕再给你引荐一位代师可好!”李世民的手段可不止这么一点点。

    孔颖达心里已经有些不高兴了,这是陛下将这次还是仪式掺杂了政治在里面啊!可孔颖达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一旦陛下说的不如自己意,说什么也要怼回去“还请陛下明言。”

    李世民听出来孔颖达语气中的一丝不快,但并没有在意,对于自己推荐的人李世民还是很有信心的“孔大人,你看王珪王大人如何?王大人一生崇尚儒学,以儒家忠孝仁义礼等自励,学识和为人方面那可都是上上之选。”

    王珪连忙站起来谦虚的说“陛下谬赞了,老臣当不起。”

    孔颖达看了看王珪,别说,陛下推荐这人还真是说不出什么毛病来。可是这王珪毕竟是王家的人,这个会不会引起狗蛋的反感呢?而且王珪刚刚回朝,在朝野的影响和民间的声望并不是很高啊!

    “陛下,王大人刚刚回朝,会不会……!”孔颖达没有明说,但人人都能听得出来,孔颖达担心的是什么。

    “朕已下诏,王大人入门下省,兼任黄门侍郎。”李世民笑着看向孔颖达,意思很明显,你不是怕王珪的地位不够吗?这下没话说了吧!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明清时期更是提高到从二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朝廷事务。也就是说,王珪不但是三品谏议大夫,现在还兼任李世民的秘书,地位已经是一般大臣比不的了。

    “这个……!”孔颖达还真不好说什么,要说王珪的学识,作为李秋玥的代师那确实是绰绰有余。可是王珪多年被放逐,在民间的声望,却不是身为朝廷官员所能拥有的。

    孔颖达的担心,李世民当然知道,又是微微一笑“孔大人可知,王大人在下月初将担任王家主事之人,王家长老已赶往长安,现在就差一个仪式了。”

    李世民的话让孔颖达再也不能反对了,这下声望也够了。王家现在虽然在五姓七望中还屈居于博陵崔家之后,但王家家主的身份使得王珪的声望自然高出别人很多。

    “哦!”孔颖达闻言也是一惊,没想到这王珪才入朝不久,不但官职得到了提升,连王家家主也能这么快拿下“下官在这里恭喜王大人了,王大人能担任狗蛋的代师,那是狗蛋的福气。”孔颖达这就算是答应了,虽然其中掺杂了政治成分在里面,但是王珪担任代师确实是胜任的。从这也能看出李世民对氏族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从全面打压转为分化,各个击破。

    中国古时的拜师礼起源于春秋时期,孔子最先有此意识的说“自束脩以上者,吾未尝诲焉”,意思为弟拿着作为见面礼来拜见师,自也定会传授知识的,后来便逐渐演变为“六礼束脩”。到了汉代才逐渐形成人们熟知的拜师礼仪,并必须具备引保代三师。引师即是引见之人,要先向师父引荐,师父获准后才具备拜师的资格。保师即是师徒关系的担保之人,需要为拜师仪式选择良辰吉日。代师在古时是师父有事不能授业时代替师父上课的,不是与师父学识相当之人是无法担任的。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这一套拜师礼仪逐渐被江湖八门所吸纳。引保二师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而代师逐渐变成帮着徒弟给师父写拜帖的了,因为拜入江湖八门,多是生活贫困的穷人,本身就不认识几个字,只是为了学一门糊口的手艺,找个认字的先生帮写拜帖。一直到现代,拜师礼仪执行最为严格的,当属江湖八门中的第五门,也就是相声行业。

    “孔大人,老夫能参与孔门盛事,实在是荣幸之至,作为代师,对狗蛋老夫了解不深,还望孔师今后不吝指教。”王珪虽然对这件事了解的不是太多,但李世民的态度,让他很欣慰。自己是王家的新任家主,当然希望朝廷能够不要针对王家,但王珪也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

    李世民利用孔颖达收徒一事,在孔门安插下了李靖和王珪,再加上毛遂自荐的高士廉,可以说是,李世民的手已经伸进了孔门,伸进了天下士子之中。目的达到了,当然不能总是在这个话题上停留。

    “诸位臣工,朕有一事要告知诸位,朕已于五日前拜张仙人为师,李先生现在是朕的师兄。”

    “啊!”李世民的话让御书房中的众人都大吃一惊“陛下贵为天子,行事岂可如此草率!”高士廉是最吃惊的人,皇帝拜师这可是大事啊!怎么都没有与大臣们商议一下,就擅自决定了。

    “陛下,这张仙人是何许人,为何没听陛下说起?”王珪从来没听人提起张果老一事,诧异的问道。

    李世民看了看李孝恭,对其点了点头“王兄,还是你与诸位大人说说吧!不必有所隐瞒。”

    “臣遵旨。”李孝恭站起来对李世民拱拱手,这才对众人说道“诸位大人,泾州罗艺谋反一事,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吧!”

    众人点点头,这事大家都经历过,出了王珪大家都知道,罗艺谋反前,李秋玥就精准的说出了罗艺谋反的时间。并且在平叛是又准确的预判了罗艺逃跑的路线,这才将罗艺生擒。

    “当日在王府,小玥姑娘不但预测了罗艺谋反一事,还说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李孝恭说到这里,又用目光向李世民征询了一下。

    “王兄只管直说,不必隐瞒。”李世民为了打消大臣的疑虑,决定实话实说了。

    “小玥姑娘当时在不经意间,还预测了陛下的命数。”

    “什么!天子的命数岂是凡人能够卜算的,简直是太大胆了。”王珪愤而起身,皇帝是天选之子,岂实凡人可以随便推算的,这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心有不甘之人才会做的事。

    “王大人稍安勿躁,且听王兄说下去。”李世民冲王珪摆摆手,示意其不必激动。

    王珪看了看别的大臣,发现只有自己表现的很激动,而别人都一副淡然的模样。只好悻悻的坐回了座位。

    “王兄,继续。”李世民对李孝恭点点头,示意其继续说下去。

    “当时小玥姑娘预测陛下的命数为52岁,而且……。”李孝恭又不知道该不该说下去了。

    “小玥姑娘预测朕死于自杀。”李世民将话接了过来。

    “嗡!”大臣们一下子炸锅了,纷纷惊讶的相互看着,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

    “朕一开始也不相信,小玥姑娘这才说出了罗艺谋反之事。”

    “没错,这是本王亲身经历,小玥姑娘还与陛下有过赌约。可是,没想到小玥姑娘说的一切居然成真了,而且从朝廷收到的密报来看,时间与小玥姑娘说的分毫不差。”

    “这次李家庄赴宴,朕与父皇曾与李先生有过密谈。朕与父皇每次还未开口,李先生都能知道我们想要说些什么,并能给出最为精准的解答。朕也一直在想,莫非李先生父女真的是仙人弟子?”

    “陛下,世间拥有卜算之能的人虽不多,但还是会有一些的,就比如钦天监的李道长。所以,陛下想问的一些问题,李先生提前预知应该不算什么奇事。”高士廉一直想打消李世民寻仙的念想,再说通过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和人的愿望,推算出某个时期一个人向问的问题,应该也不算难事。

    “德顺,把地图呈上来。”李世民对着门外喊了一声,接着说“舅父说的,朕也曾想过,有心之人猜到朕的心思这确实不奇怪。可是李先生的一句话却让朕不得不重视起来。”

    “李先生说什么?”

    “李先生问父皇,再给二三十年的寿命,父皇要做些什么?”

    “再给……!”众大臣都敏锐的抓住了关键点。

    “没错!”王德顺手里捧着一份地图,这是李世民从李琪那里拿来的“诸位看看这份地图。”

    王德顺将地图举在身前,程咬金和魏征连忙接过地图,展开在众人面前。众人纷纷离座,凑上前观看。

    李世民用手在地图上虚画了一个圈“这就是朕的大唐,大家看看,我们的疆域还不如突厥。”李世民再次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是李先生理想中的大唐,这里是大唐的能源基地。”

    “能源基地?这是什么意思?”房玄龄诧异的抬起头,这个词没出现过,但是能理解。

    “先生说,这里盛产石油,就是我们说的火油、猛火油,说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朕现在还没法理解,诸位可知道这石油有何用处?”

    “猛火油极易燃烧,难道是作为燃料!当然也是攻城利器。可从来没听说民间以猛火油作为燃料的。”

    李世民再次用手点了点地图右下角“这里,就是先生派人寻回土豆的所在。先生说这里叫着美洲,这里土地肥沃,而且现在几乎没有建立国家,实属于无主之地。当地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阶段,先生的远征队用了三年时间才达到这里,取回了土豆等作物。”

    “这地图为何是个椭圆形?为什么不是方形的?”对于李世民介绍的这些,众人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还真不知道该问些什么。杜如晦倒是对地图的样式产生了兴趣,这与人们传统认识的天圆地方有所不同啊!

    “先生说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大球,叫什么地球。诸位如果将地图卷起来看的话,就知道了。这上面和下面的空白处叫做北极和南极,都是常年冰川覆盖之地。”

    “一个球?那下面的人岂不是会掉下去,这有些太荒唐了吧!”

    中国古代认为世界由天地两部分组成的,天圆地方,准确的讲是天圆地平。地是平的,天像一个碗倒扣在地上。这也是盖天说的主要由来。

    “这个不讨论。”李世民定下了基调,这个事情确实不是几个大臣就能说清楚的“诸位觉得李先生这份地图是真是假?”

    “这个……!”众人再一次凑在地图前认真的看起来。

    “但从大唐的疆域来看,应该是准确的。诸位请看,这图中的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等十道基本上是准确的。还有这。”房玄龄用手点了点泾州的点“这是刚刚发生叛乱的地方,与我朝的地图也是吻合的。”

    “还有这边境线,虽然没有标出具体的边隘城市,单看边境线的走向,基本上相差无几。臣以为最起码大唐疆域还是准确的。”程咬金作为大将军,常年领军作战,对边境线那是非常熟悉的。就算现在战事少了,每天闲暇时也没有一天不关注军事,一眼就看出来边境线画得很准确,但话不能说太满了。

    “这幅地图,朕看了好几天了,也对照了兵部的地图。确实相差无几,甚至于朕以为,可能有些地方,兵部的地图可能还没这一份完整。不怕诸位笑话,朕其实已经信了。”李世民看大臣们只是在相互议论,没人愿意表态,首先亮明了态度。

    “陛下的意思是……?”李世民的表态,让众人稍稍有点不知所措,难道陛下要改变既定的国策吗?

    “诸位不必多想,李先生也对朕说过,现在大唐最大的敌人还是突厥。别的事情现在还不宜提上日程,朕今日与诸位说出来,只是想让诸位先心里有个数。大家也要琢磨琢磨,我大唐今后要往哪里走。”

    “陛下,这些事情还得不到认证,贸然相信会不会……!”王珪还是不敢相信李琪说的一定是真的。

    “朕也想过,朕是想先给李先生一个职位,看看他的能力,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一听,都陷入了沉思“要是李先生入仕,诸位应该没有什么意见。单是这一次粮食危机,李先生为朝廷赚来近三年的国库和两百万石粮食,给个四品上也不为过。不知陛下觉得李先生适合什么职位?”高士廉倒不反对李琪入仕,反正对大家都没什么冲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