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魏征偷土豆
界牌村里,李琪父女俩送走了李孝恭众人,来到阳台上。李琪泡上了一壶茶,李秋玥拿来了一瓶果汁“老李,我们就真的自认张果老的门下了?”
“唉!这个时代,出身很重要,没有出身,没人愿意用你,没人愿意信任你。我也是没办法,只好编出这么一个师父来。好在这个师父虚无缥缈,在汉代就有了传说,到明朝才正式定下来。看着吧,李世民肯定会叫人去查证的。”李琪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该死的时代,可又是一个鼎盛的时代。
“他们会不会查不到?”
“能查到的,只要去山东走一圈,总能查到一些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倒是你要注意,别说漏嘴了。”
“我说漏嘴什么,反正你是徒弟,在这事上我一问三不知就行了。倒是你,别说漏了就行。”李秋玥根本无所谓。
“放心,我都想好了,师父我是没见过。我就说传艺都是在梦里进行的。”
“老滑头,不跟你聊了,我得去医院盯着。对了,我拿回来的土豆呢?”
“被魏征偷走了。”
“他!”李秋玥表示非常难以置信“他不是直臣吗?也干这事?”
“哈哈,所以他是直臣,只要对唐朝有利的事他就做。确实是个值得尊敬的人!”
“得,你在这感慨吧!我先走了。拉回来的东西我都放在一号洞里了,两个小队昼夜不停的守着。”李秋玥一口喝掉果汁,抹抹嘴,转身走出阳台。
“帮我叫村长来一下。”李琪望着女儿的背影,连忙吩咐一句。
“知道啦。”
回城的路上,没有人坐车,几位重臣全都骑着马,连几位文臣也骑在高头大马上。唐初的文臣武将虽在职位上有所分别,可这帮子跟随李世民,一路厮杀过来的文臣武将们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连房玄龄都可以上马提剑,冲锋陷阵。
“王爷,您对这位李先生有什么看法?”杜如晦是接触李琪父女最少的人,很多事情一时之间还接受不了,所以实在憋不住。
李孝恭没有回答,转头对房玄龄笑着示意了一下。
“老杜啊!你想多了。对李先生我们能有什么看法,主要是皇上有什么看法,皇上的看法就是我们的看法。”房玄龄收到李孝恭的意思,于是向杜如晦解释道。
杜如晦一拍额头“是是是,看我这脑子。”
“诸位,对于李先生父女,皇上自有定论。本王的意思,今天发生的事情,诸位都有所经历。特别是知节,更是全程参与了,咱们现在就先议议,李先生这支远征队的事。”李孝恭在马上首先提出基调。
“老程确实全程都参与了,从见到远征队的第一眼,某就看出来,这支队伍绝不是临时糊弄我等而搞出来的。一看领队就知道,这是经过长途跋涉而回之人,整个人都瘦脱了像了。但是精神健硕,目光坚定,意志顽强。这根本不是一般村民应有的气象,倒更像是一位长年征战的将军。”程咬金不愧是大将军,首先就用军人的眼光分析一番。
“老黑,不说别人,说事。”房玄龄明显有些等不及了,催促道。
“好,说事。车队中一共有三辆马车中装的都是没见过的种子,别的全躺满了伤病员,可见这次出行之艰辛。”
“除了大家见识过的土豆,有十几袋子,别的某也不知道是啥。因为先生着急着救人,某也没时间问。”说到这里程咬金明显的停顿了一下。
“知节,可是还有什么事?”李孝恭感觉到了程咬金的迟疑。
“王爷,还有一事老程举得怪异。某跟着先生到了他们叫做医院的地方,那是一座有五层楼的房子,所有墙体仿佛使用石头建造而成,墙体十分坚硬,某感觉比城墙都硬。楼内有几十个房间,每个房间安置一至两名伤病员,有身穿白袍的年轻女子照顾。而且根据不同伤病,他们还分什么……对!分科,就是分科医治。”
“王爷,我大唐军队也应该如此啊!”程咬金是亲历者,感触最深。
“知节说得确实如此。可知节,本王问你,你出征时的十万大军随军军医几人啊?”
“唉!只有五人。”
“是啊!十万大军仅仅只有五名军医,大唐郎中少啊!更别说白袍女子了,对了,这白袍女子是干什么的,也是郎中吗?”
“哦!医院里叫护理人员,就是专门管换药、救治的准备、协助郎中医治,还有什么消毒,这个某就不懂了。”程咬金努力回忆起在医院见到的一切。
魏征伸手入怀,掏出两个土豆“老黑,你说的土豆是这个吗?”
杜如晦离魏征最近,在马上一探身,伸手抢过一个拿在手上仔细的观察起来。
“我说你个魏黑子,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对,就是这个像是土坷垃一样的东西。”程咬金在接远征队时,已见过此物,一眼就认出来了。
“就是这个小东西,能亩产三千斤?”杜如晦不敢相信的看着手里的土豆,喃喃的说道。
“对了,王爷,李先生还为远征队领队之人,讨要封赏呢!”
“封赏之事不是你我能决定的,如果这真是亩产三千斤的仙粮,本王看赏个爵位也不为过。看来我们也议不出个结果,还是速速回宫上报吧!”李孝恭看到这几个人也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毕竟今天一天所见到的事,已超出了大家的认知。
皇城广运门门前,王德顺已经等了很久。城门早就到了落锁的时辰,可今天广运门前灯火通明,士卒们刀枪并举,衣甲鲜明。看着内侍大总管在城门口推磨般的徘徊着,众军士心里明白,这一定是皇上在等什么大事的消息。
“总管大人,您披上这件大氅吧,这天这么冷,别给冻坏了。”身旁服侍的小太监手里举着一件披风,殷勤的要为王德顺披上。
“不用不用。”王德顺摆摆手阻止了小太监的进一步动作“这心里急啊!你看看,这都冒汗了,还穿什么大氅啊!”
“那要不然,请总管大人到门楼里喝杯热茶,小的在门口等待,人到了,小的再去请总管大人。”
“有孝心是好事,但要分时候,这时候我要不在这等着,耽误了陛下的大事,谁能吃罪得起。”
“是是是,小的疏忽了,总管大人勿怪。”小太监被吓得满头冒汗,连连答是,这下他也不冷了。
一位小将快步从城门外跑进来“总管大人,芳林门有隐约的火把亮光传来,似有马队向这边疾驰而来。”
“好好好,总算回来了。”王德顺连忙回头对小太监说道“快,快给诸位大人准备披风,叫人上前迎接,为大人们掸掸雪,准备好牵马之人。别什么事都要我招呼,快去准备。”
“小的马上就去。”
王德顺提起前襟,一路小跑着向城门外奔去。果然,站在皇城门前,远远地就看到疾驰而来的马队“可算回来了,可算回来了。”王德顺激动地迎上前去。
“德顺,陛下还没就寝吗?”李孝恭率先止住战马,帅气地跃身而下。
“王爷,您可回来了,陛下一直在御书房等着呢!都派人来问过几波了。”王德顺顺势上前牵住李孝恭的战马。
下人们连忙上前为众人牵住马,扶着诸位大臣下马,为众人掸雪,并送上大氅。
“王公公辛苦了。”大臣们也向王德顺问候。
“不幸苦不幸苦,诸位大人们快请吧!”见诸位大臣都已被安排妥当,王德顺连忙邀请众人前往面圣。
“嗯!”李孝恭只是鼻子里嗯了一声,就一马当先地向皇城内走去。余下众人连忙相互礼让着紧跟而去。
“快去向陛下禀报,王爷和大人们都回来了,你们是死人啊!”头前引路的王德顺,看着跟在身旁的一众小太监,气得手发抖地指着他们喊道。
众人在王德顺的引领下,一路通过长长的甬道,经嘉福门进入东宫。李世民在得到小太监通报后,早早的就等在了御书房门口。看到站在门口的李世民,众人连忙紧赶几步上前。
“臣等参见陛下,让陛下久等了。”众人来到御书房门前连忙向李世民行礼。
“诸位臣工不必多礼,快进来暖和暖和。”李世民其实心里也急,这次可以说是与李琪父女的一次正式接触,他也急着想知道结果。
“臣等打扰陛下了。”众人谢过后,紧跟着鱼贯进入御书房。
“德顺,去东阁将长孙大人他们也请来。”李世民吩咐王德顺后,照顾大家入座。
“王兄,诸位臣工,快坐。来人,上茶。”李世民率先坐在了主座上,李孝恭跟着在次座相陪。
“诸位臣工,今日界牌村之行,结果如何啊?”待御书房内众内侍都退出后,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道。
众人都没急着说话,相互对视几眼,一起齐刷刷的看向西安王李孝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