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遇见丫头 > 第29章 没有彩礼的婚姻,十年坚守

第29章 没有彩礼的婚姻,十年坚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和阿雪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近,两人对于彼此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认识阿雪大概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就住到了一起。

    但那个时候,我依然在忙我的事情,她也在做着她的事情。

    只有到了晚上的时候,我们都才不约而同的回到家中。

    这种住在一起的情况,对于阿雪来说,看似并没有那么太在意,但对于我来说,却显得非常珍惜。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希望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认识阿雪,开始慢慢的让我开始忘掉阿叶在我心里的羁绊。

    如果需要拥有新的爱情,就必须要学会忘记曾经的一段经历,否则,在新一段的爱情里,你会因为过去的记忆,打乱你们可能美好的生活。

    “老公,过一段时间,我爸妈要过来看我,咱们怎么办啊?”

    应该说,我们在一起一年多了,阿雪都没有给家里人说过我们两个人的事情。

    “这不挺好的吗,就实话实说呗,如果你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我可以回避。”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我已经没有那么痴情了,只是在爱情面前多了一份理性和理解罢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咱们应该怎么跟我爸妈她说?你帮我想想!”

    “哦,这样啊!”

    “你想什么呢,我还能把你丢了啊,真能瞎想。”

    “那你就提前告诉他们呗,到时候来了,让他们住屋内,我睡客厅就行了,我好好安排好,接待好,表现的好一些,别让你爸妈挑理就行。”

    “那行,那我就看着跟我爸妈说我们的事情了啊。”

    “说吧,没事的!”

    “嗯!”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距离阿雪爸妈来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为了让两位老人看到我是多么的爱着阿雪,让他们放心。我还攒了钱,计划着买一辆车。

    终于,车算是买回来了,不算太好,但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概也就是10来万的样子。

    阿雪看到家里有车了,也是高兴的不行。每天下班了,都要拉着她在市里转一圈,就是在车上领略一下城市夜晚的风景。

    那一段时间,阿雪很开心,很高兴。

    这是我的第一辆车,我也倍加爱惜,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上毛巾和水桶到楼下擦车。总是把车保持着干干净净的。

    每一个人买来的第一台新车,都一样的心情,总是将车照顾的比自己还认真。可时间长了,车也慢慢变老,也就开始无所谓的样子了。

    人也总是这样,满心欢喜的认识后,彼此爱的深沉,可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和你睡在一张床的人,和一个枕头没有什么区别。这应该是大多数婚姻中存在普遍现象,如果两人不去计较太多,或许这段婚姻可以到白头,但倘若中途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那结局就很难说了。

    “老公,今天收拾一下家里吧,明天我爸妈他们就来了。”

    “好嘞!”

    终于到了阿雪爸妈来的日子了,我心里还有一些紧张,不知道见了未来的岳父岳母该怎么说。

    我和阿雪开始收拾家里的卫生,我几乎扮演了一个清洁工的角色,地面就拖了五六遍,窗台,阳台,卫生间,厨房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擦拭的很认真,真有一种接受检阅的阵势,坚决不留死角。

    “行了,歇会儿吧,老公,可以了,可以了!”

    “没事,我再拖一遍地面,保持干干净净的。”

    “哎呀,你都拖了7遍了,看你都累的一身汗,一会儿洗个澡去啊。”

    “这还不是为了迎接你爸妈的光临啊,呵呵!”

    我和阿雪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收拾着家里。

    可以说,这次大收拾,简直可以用窗明几净来形容了。

    “老公,你想好了,见到我爸妈怎么说话了吗?”

    “这有啥可想的,我做好服务,保证两位老人高兴而来,开心而回,呵呵!”

    “呵呵,你还挺有信心的嘛!”

    “那是,你的鼓励,就是对我最大的动力,放心吧,明天瞧我的。”

    “嗯,好吧!”

    第二天的时候,起得很早,我再一次拖了一遍地面,直到看的自己都满意了为止。

    在车站接到了岳父岳母。

    两位老人年纪不是特别大呢,精神面貌特别的好。

    “这就是元火吧?”

    阿雪的妈妈说话了,一看就是那种站在讲课桌前的气质。

    “阿姨,叔叔,你们好,我是元火。”

    “元火,你们开车来的吗?”

    阿雪爸爸问我。

    “嗯,是的,车就停在停车场,咱们走吧,来,我拿着行李。”

    我主动的拿起了他们的行李,我们四个人朝停车场走。

    我拎着行李走在前面,我本来就脚步有点快。

    能隐隐约约听到,阿雪的爸妈和阿雪在议论我。

    “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一年多吧,元火对我挺好的。”

    “人家什么学历啊?”

    阿雪的妈妈看来挺注重的问题了,毕竟是搞教育的,问这个话题不意外。

    “大学!学的新闻学专业。”

    “哦,那人家能和你在一块吗?可别------”

    “妈,你们就放心吧,元火真的对我很好,这次为了接你们,他还花了自己的积蓄买了新车呢,一会儿你们就看到了。”

    东北人,在我的印象里,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凡事都喜欢去比较,讲究一个面子问题。

    东北人最怕丢面子,最怕被人瞧不起。

    为什么呢?我以为根源是文化素质低下和精神世界苍白贫乏所导致的不自信。当人们没有能力从内心的精神层面确认自己价值的时候,就只能在物质层面确认自己的价值,就是拼命占有更多财富,然后在别人艳羡和妒忌的眼神里确认自己的价值,获得自信。

    所以在东北,很多人看重和关注的只能是彼此物质层面的看得见的东西,于是这些东北人就拼命在物质层面上进取,在物质上与别人一争高低,凭借优越的物质层面的东西获得别人肯定和羡慕的目光,从而获得自尊。

    东北人好面子的例子很多。比如在1990年代,东北人或许是最迷恋手机的一群了,那时候手机刚刚兴起,手机还很笨重,也很贵,售价动辄上万,那种摩托罗拉的板砖式的大哥大,是大款的象征,于是有的东北人即使家徒四壁,也要买个手机,觉得这样出门才有身份,才有面子,才好办事。所以在1990年代,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公司在东北可是很赚了一把,东北人的钱好挣。

    再比如穿戴方面,即使家里穷得叮当响,也要赶时髦,也要讲究雍容华贵。拥有一件“貂儿”(貂皮大衣)是很多东北女人人生最大的愿望和梦想。

    男人必须整名牌,必须是皮尔卡丹梦特娇,锃光瓦亮的老人头皮鞋,打扮得立正儿的、板正儿的,在人前轻狂招摇一番,这样才感觉良好,看,我过得多阔、多潇洒啊!

    实际上很多人是驴粪蛋外面光,穷的兜儿比脸还干净,就是硬撑面子。

    至于耍嘴皮子、吹牛皮则更是一些东北人的拿手绝活,那纯粹也是为了炫耀,实际上多半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说不做。

    关于东北人好面子,我举了一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例子,现在的东北人也许有所改善,但好面子的本质上还是没有改变。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我那个时候吧,穿衣打扮没有特别讲究,浑身上下也就百十来块,按照现在人的看法,一看就都是地摊货。

    和阿雪交往的一年多里,阿雪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攀比心,也可能是那个时候我,还是能满足她的眼光吧。

    “元火,你慢点走,快到了吧?”

    阿雪的爸爸在后面喊着我。

    “快了,叔叔,就在前面。”

    “哎呦,这车看着不赖,噶新噶新的啊!”

    阿雪的妈妈围着车转了一圈,眼光里透着对车的满意。

    “嗯,这车不错!”

    阿雪的爸爸也赞叹着。

    “哪能差的了啊,都新车没开几个月呢!”

    阿雪也在爸妈面前夸赞着车的好。

    那个时候,在我的同学中间,买车的人并不多,应该说,我算是一批买车比较早的人了吧。

    坐在新车里,阿雪的爸妈是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似乎在他们的眼里,车可能比我这个人要重要的多吧。

    早就预定了一个饭店,直奔饭店。

    还算不错的一个饭店,东北特色,从外观上看,饭店也算有一定的档次,这自然不会让阿雪的爸妈觉得面子上过去不了。

    “服务员儿!点菜!”

    “来咯!大哥吃点啥?”东北精神小伙儿飞奔而来。

    “你家有啥好吃滴?你给念叨念叨。”阿雪爸爸问。

    “大哥,我们店儿正宗东北菜,从老板到厨子包括俺们服务员儿都是清一色儿东北人儿,正宗东北菜!”

    小伙儿赶紧介绍,“扒猪脸、锅包肉、熘肉段、汆白肉、小鸡炖蘑菇、杀猪菜、渍菜粉、尖椒干豆腐,得莫利炖大鱼……每样儿都是地道东北味儿,还有酸菜猪肉馅饺子,自家腌的酸菜嘎嘎香!”

    东北菜,中国东三省的菜品统统称为东北菜。

    东北菜虽然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是其影响力确实广泛的,从北到南几乎没有一个城市没有东北菜,势头直冲第九大菜系。

    19世纪末,“闯关东”时代的到来,内地人大批涌至东北地区,更让“关内”的饮食和烹饪技巧“汇入”了东北菜,使得东北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熘、爆、烤、扒、炸、烧、蒸、炖等烹饪技法得以全面开花。

    东北土地肥沃,广阔的黑土地上农作物物产丰富,山川河海使得东北山参海味众多。给东北菜提供了天然的、绿色丰富的食材。

    “朴实、自然、醇厚”是东北菜的特点,讲究吃的豪爽,吃得过瘾,大盘子大碗才能显示东北人的实在。与近些年餐饮界崇尚的花拳绣腿式的菜品完全不同。

    东北菜吃起来很顺口,没有极端的口味,酸甜麻辣咸都非常的适中,几乎全国人都可以适应的口味。因有黑吉辽三个省份,特色菜品非常多。

    “我的妈呀,这里还真是东北特色,没想到你们那里还能吃上东北菜,不错啊!小伙儿你那嘎达的?”

    “我辽宁沈阳的,大哥,您也是东北人吗?”

    “是啊,我黑龙江的。”

    “哎呀妈呀,那感情是碰到老乡了啊,今天怎么也得送个果盘了。大哥,你们吃点啥?”

    “嗯,锅包肉,猪肉炖粉条子,汆白肉,尖椒干豆腐,尖椒干豆腐-----就这么多吧,我们先吃吃,好吃了,下回我们还来,快点哦!”

    看来,阿雪的爸爸也挺会点菜的,咔咔几下,就点了一桌子东北菜。

    “好勒大哥,你们先喝点茶水,菜马上就上。”

    服务员走后,包间内就剩下了我们四个人了。

    我给他们都倒了茶水,给阿雪爸爸点了一颗烟,我没有抽烟,毕竟第一次见人家父母,还是不抽烟的好。

    阿雪的妈妈上下打量着我,看的我有点不好意思了,我只能忙着给拆餐盘躲避不好意思的情绪。

    “元火啊,刚才路上,我老闺女一直夸你,说你可优秀了。”

    阿雪的妈妈开始要考我了吧,呵呵。

    “阿姨,哪有啊,她说的有点夸大了吧,呵呵!喝水,阿姨!”

    阿雪的爸爸在吧嗒吧嗒的抽着烟。

    “你们家几口人啊?”

    “我们家五口人,两个妹妹。阿姨!”

    “哦,那你是家里的老大了吧?”

    “是啊,阿姨!”

    “你俩妹妹都还上学呢吧?”

    “早就不上学了,都结婚了,就剩下我自己了,呵呵!”

    “嗯,那你没啥家庭负担呗?”

    “家庭负担没有,两个妹妹都结婚了,剩下就是我自个了,只要我也结婚了,我父母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呵呵!”

    “你父母都是干什么的?”

    嚯!这丈母娘,有点审问的架势啊。

    不管那么多了,实话实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哦,他们都在老家村里,务农呢!”

    “嗯,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家庭了。”

    “还行吧,我们这个大家庭就出了我这么一个大学生,所以,我的好好奋斗,将来有机会了好好回报他们。”

    “你这孩子还行,挺有志气的,阿姨相信你会做的越来越好的。”

    “谢谢阿姨,我一定会努力的!”

    说话的瞬间,服务员将一份份菜给上来了。

    “哎呀,我给忘了,叔叔喝什么酒啊?你看我这不喝酒,也忘了给叔叔要酒了,真是不好意思了,呵呵!”

    我看着阿雪爸爸拿起一个玻璃杯子,突然想起来忘了点酒了。

    “元火不喝酒啊?”

    “叔叔,我一直不喝酒,您看看您想喝什么酒,咱点一下酒。”

    “什么酒都行,就喝你们当地的酒吧。不喝酒好啊!”

    “爸妈,元火从来不喝酒的,今天他可能就没法陪你们喝了,你们也别见怪啊?”阿雪帮我解释。

    “啊,不喝酒好,没事,我们自己喝就行。平常抽烟吗元火?”

    阿雪爸爸突然问我。

    “偶尔抽一根,不是很多,就是写东西的时候,抽一根烟提提神。”

    “嗯,这样不错,不喝酒,偶尔抽根烟,这个习惯好啊。”

    看到我不喝酒,似乎对于东北人爱喝酒的习性来说,他们还是比较欣慰的,可能看惯了东北人喝完酒之后的酒风,他们也是不主张我喝酒的,毕竟他们要为自己的女儿着想啊。

    我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到了现代,酒依旧是饭桌上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提起最爱喝酒的省份,毫无疑问东北一定会凭借实力进入前三甲。

    有一句话,完美的概括了东北的喝酒文化,“青春献给小酒桌,一天到晚就是喝”。在东北没有啥事,是一顿串和酒解决不了的……

    无论在五星酒店,还是在街边的大排档,饭桌上遇到东北人,不喝点,这顿饭吃的都没有滋味。

    东北人这么爱喝酒,是有原因的。从地理条件上看,凡是高纬度地区,人们往往喝酒都是比较多的,比如俄罗斯的战斗民族,这跟北方气候寒冷有直接的关系。

    东北冬天气候寒冷且漫长,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四十多度,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人热烈豪爽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胸怀。喝酒御寒的生活习惯延续了东北独特的酒文化,这也是酒文化得以衍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此外,东北人的酒文化是和民族融合、群落迁徙、鲁人北迁闯关东等综合因素分不开的。酒文化从黑土地里扎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繁衍生息,演变到今天的欣欣向荣。

    东北人喜爱白酒,一般都是豪饮。尤其是有朋自远方来,或者故友重逢,更要开怀畅饮一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比如商家开业、公司成立、生意合作、婚丧嫁娶、职场升迁等,都得痛痛快快地喝顿酒。

    东北人的热忱好客和基因中的天然酒量使得这个地方充满了酒文化的馥郁芳香。碰上酒量好的,直接上大碗,这样喝起来痛快、豪气。有酒当然得有菜,大鱼大肉是东北人的最爱,大块烤肉、烧烤肉串、火锅涮炒等等都是美事。

    所以我们在东北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能看到生意兴隆的酒馆和酒楼。

    应该说,这一顿宴请,以及阿雪妈妈跟我的谈话,自认为还是能让他们满意的,而且旁边又有阿雪在帮腔。

    阿雪的爸妈在这里住了大概一星期的样子,毕竟阿雪的妈妈还没有退休,还得回学校教学,所以他们确定了回去的时间。

    在头一天的晚上,我们在家里吃的饭,阿雪和她妈妈下厨做的饭,我帮的厨。

    几个不错的小菜上桌,我给阿雪爸爸将酒杯满上。

    饭桌上,阿雪的妈妈开始表达了自己的直接意思。

    “元火啊,这几天我们也都看到了,你和阿雪能这样相处,我和你叔叔心里也高兴,明天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们这次来呢,一方面是看看我们老闺女,一方面来看看我们未来的女婿,咱们有什么就说什么了,都是一家人------”

    “嗯,阿姨,叔叔,我们都是一家人,想说啥说啥,呵呵!”

    其实,听到阿雪的妈妈从自己嘴里蹦出未来的女婿,几个字的时候,我就已经确定,阿雪的爸妈对于我和阿雪的婚事是没有任何意见了。

    “不知道你们这里什么风俗,你抽空就跟你父母商量一个结婚的日子吧,定了日子,咱们就安排你们结婚好不好?”

    “行啊,我明天就跟我父母商量出一个时间来。”

    “嗯,还有就是你们结婚的时候可能我们老家来不了那么多的亲戚,毕竟都太远了,不想给你们增添太多的麻烦,到时候,我和你叔叔,可能还有阿雪的老舅,我们几个过来,去你们老家参加你们的婚礼。”

    “行,没事的叔叔阿姨,多来几个人也行的,在村里都能安排的开的。”

    “你的心意,我们领了,只要你们能过好日子就行,到时候咱们再具体确定我们女方家去几个人,好吗?”

    看的出来,阿雪的妈妈还是挺通情达理的,其实,后来的几年里证明,也就是阿雪的妈妈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到今天,我都很尊重她老人家。

    “那彩礼------”

    其实,我并不想说这个词的,因为,在我的心里,我对于男方给女方彩礼,我一直认为就是一种陋习。

    其实彩礼起源自《周礼》,虽然现在人觉得“周礼”这玩意就是繁文缛节,纯粹搞形式主义。

    可是当时的“礼”对于那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几乎可以算得上当时的道德标准和一整套的法律体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仪式感”,仪式感越强烈这事就越重要,古时中榜和婚姻被称为“大、小登科”,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事占二席,婚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所以婚礼也有自己的一套繁琐的“礼仪”,《周礼》规定结婚需要有“六礼”,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的纳征,就是指现在讲的彩礼。关于聘礼的数量,《仪礼·士昏礼》中规定是五匹黑红二色的布帛,以及两块鹿皮。

    其实,在古代,彩礼,讲究的就是一个仪式感,是为了让婚姻显得规范化的一种表现方式。

    但是现在呢,彩礼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而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承担这些彩礼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后来的子女增加了无穷无尽的经济负担,到头来,日子不但没有过好,还得一代接着一代的还债,何苦呢?

    其实在我两个妹妹结婚的时候,父母征求过我的意见,我说,看人家家庭情况,只要人可靠,彩礼多少不要去计较。最终,父母还是尊重的我的意见,两个妹妹的婚姻生活还算不错。

    那么,在我面对自己婚姻的时候,我也有自己的原则,给彩礼可以,但是不能像买卖关系一样。毕竟我也是一个大学生,不能在陋习里让自己也淹没进去。

    我的想法并不复杂,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可以不用去计较所谓的彩礼,我可以担当起两个家庭的重任,到时候还不一样的付出啊,没必要在结婚前非要将彩礼当成一个重要的环节,不然就会让婚姻蒙上了一层枷锁。

    “什么彩礼不彩礼的,我们对外随便说一个数就行,只要你们能过好日子,我们老两口不去计较。”

    “嗯嗯,阿姨,你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给您点赞!”

    “元火,其实我和你阿姨,都看中的是你的人,不要在这些事情上操心了,你就放开手准备你们结婚的事情吧,手里的钱不够了,就说话,怎么着我们也能支援一下你们的,呵呵。”

    嗨!这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时还想,如果阿雪父母狮子大张口,恐怕就没有我们的后来了。不过,从彩礼这个事情上,能看得出,他们老两口看的还是比较长远的,也让我折服的不行。

    一直到现在,虽然和前妻离婚了,但我对于老两口当时的通情达理,至今都心存感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