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遇见丫头 > 第30章 洞房花烛,人生第一幢婚姻

第30章 洞房花烛,人生第一幢婚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们喜欢的,要么错过了,要么已经有主了;喜欢我们的,总觉得缺少一种感觉。于是我们抱着追求真感情的态度,寻找爱情,可是总觉得交际面太窄,没有办法认识理想的类型。于是我们抱着宁缺毋滥的态度,自由着,孤单着。

    本身也是这种想法我,也竟然闪电般的走进了婚姻的节奏。

    我爸妈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高兴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要结婚了,对于全家来说,肯定是一件大喜事。

    我的父母,老实巴交了一辈子,在农村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能有我和两个妹妹的和谐共处,以及我们子女对父母的孝顺,我的父母,应该说,也算是过的幸福。

    我妈身体不是很好,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一辈子的操劳,让她脑溢血,最后有了后遗症,直到今天,一只胳膊都不能完全的抬起来,每次回家看到妈这个状态,我心里不由得心酸。

    父亲,更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为了把一家撑起来,在我的记忆里,我爸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即使到了今天,依然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即使家里已经不在那么需要经济来维系了,但爸爸的性格,决定了他就是闲不住。每次回家,我也劝他该休息休息了,每次都答应,可等我回到城里,他就又偷偷跟着别人干活儿打零工去了。

    父母养我不容易,这是我一辈子都还不完的恩情。

    多少年来,我做梦都盼望着,我什么时候能不让他们再为我操心了,可总是事与愿违,每每稍微有好转的时候,我这里总是发生一些变故,以至于,在我爸妈的心里,我就是那个天生不安分的人。

    当然,那个时候,对于他们来说,我的婚姻大事,是藏在他们心中最大的事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终于定了婚期,前期的筹备工作是少不了的。

    拍婚纱照,买三金,我爸妈他们在老家里也开始张罗,通知亲属,预定厨师,预定桌椅板凳,值班婚房,预定音乐队等等,真是忙活了好一阵子。

    在我的老家,结婚头两三天就要开始忙活了,院子里盘好了灶台,本家的堂兄弟们,从这一天开始,就不在自己家吃饭了,每到饭点,准时就到我们家来吃饭,吃完饭,大家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在传统的风俗里,谁家有个大小事情,才是一个家族的人聚在一起最多的时候,也是增加彼此感情的机会。其实,该忙的都忙完了,临近的几天大家就是聚在一起吃吃饭,喝喝酒,闹闹高兴。

    那个时候结婚,还不是很流行下饭店,酒席就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自己家院子里地方不够用了,邻居家的院子也征用了。

    厨师当然也是十里八村大家公认的厨艺好的人了,有的忙不过来,就零散结队,成了专门给各家婚丧嫁娶做饭的一群人,他们各自都有分工,一年下来,也比农忙收入多一些。

    酒席上的菜更是该有的都有,十几个,二十几个菜都是有讲究的,一点不比饭店的菜品差。近几年,宴席的规格在农村据说更高了,连城里人都羡慕。

    不过,那个时候,谁家办婚事下饭店请客,变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总的来说的就是某某家显摆了之类的口舌。

    所以,为了不让人说自家显摆,一般都选择在自家操办宴席,虽然麻烦一些,但毕竟是喜事。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开始转化了,毕竟去饭店和在家里的成本没有多大的区别。在家里无非就是需要各种张罗,有专门管事的盯着整个事情,而去了饭店自然就省事了。

    每每谁家办完了喜事,一家子都累的不行。

    但这种累却是快乐的,无与伦比的那种感觉。

    临近结婚当天的头几天,几乎每一天我都爸妈通电话,商量一些细节。

    爸妈还是坚持了我的建议,一切从简,不需要那么复杂,谁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自己过好日子,比什么都强。

    对于就要结婚的新人们来说,结婚前的一个晚上肯定是最煎熬的一晚了,从单身的潇潇洒洒,向婚姻的尽职尽责转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有很多人也在结婚前夕感慨着岁月如梭,自己也将要成家立业了,回忆起自己和他/她才相见没多久,转眼间就要成为生死相依的夫妻了,这些复杂的情绪总需要宣泄,所以新人们总要发个自己快结婚了的心情说说,以此感怀过去,期待将来。

    我们当天的婚车也没专门找,我就叫了一辆朋友的车跟着回了老家。

    主要原因还是阿雪老家距离我们家上千里地,不可能从千里之外再接回来,所以就选择从我大伯家接亲。

    这也是我们那里的一个风俗,娘家比较远的,一般选择本家的一个家庭为临时娘家,就是从我们村东头接到村西头,不足一里地的距离,如果再找专门的婚车,十几辆车将堵得我们整个村里水泄不通,到时候再闹出一点意外出来,那这就不划算了。

    所以,爸妈尊重了我的意见,婚车就是我买的那辆车和我朋友的一辆车,两辆车就把阿雪接回了家。

    结婚典礼的仪式自然是不能少的,整个院子里围满了村里的老老少少。

    其实,那个时候我在村里本来就小有点名气,所以慕名来参加婚礼的人还算是比较多,反正我们家的整个院子,以及院子门口的半截路都站满了人。

    他们都在等着看我这个小有名气的人结婚现场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吧。

    我们村不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村庄,全村不到一千人,大家平日里相处的较为和谐,邻里之间,妯娌之间都比较融洽。

    但我们这个村处于平原地带,也是实实在在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没有工业的支撑,农业是每一个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偶有外出打工的,比一般家庭生活好一些。

    毕竟都是淳朴的民风,所以在我们村里,大起大落的情况比较少。

    在每一个人结婚的时候,其实都是一种紧张。

    毕竟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夫妻生活的开始。

    在我们老家农村,结婚的流程和风俗自然是不能少的。

    我们村有威望的成为了我们婚礼的管事,负责收受份子钱和一些贺礼,本家的兄弟姐妹们帮着家里收拾布置,街坊邻居的不少人也帮着布置院子,放鞭炮,端盘子,接待亲戚等等。

    应该说,每一个村自古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约定成俗的规矩,多数情况下,当事人家庭只要负责配合就行,一切按照风俗流程走,绝对都是板板正正,妥妥当当的。

    阿雪的爸爸、妈妈、老舅、本家小哥,四个人参加了我们的婚礼。

    那是一个冬天的季节,天气有些冷,嘴里说出的话都冒着哈气。

    但再冷的天,在农村也挡住办喜事来的高兴。

    管事的人将整个流程布置的有条不紊,所有的内容都按照流程进行。

    终于到了结婚的吉时,村里的司仪开始讲话,表达了一番对我的赞美,说我出去几年如何如何,混出了一个模样,给村里争了光,是村里的骄傲等等。

    暂且不管村里的司仪是如何介绍我的,也不管说的是否夸张吧,但我听着也确实很开心,毕竟是夸自己的嘛,喜事嘛,人家夸是对你的尊重。

    之后又夸阿雪如何如何的漂亮,贤惠之类的,总之,一套流畅的表达,将整个婚礼现场推向了高潮,村里那么多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等瞪眼看着婚礼现场。

    就在今天,我和阿雪就是今天主角,是全村人的焦点。

    婚礼现场的我,更是村里人观看的焦点,我们像戏台上的演员一样,被数百双眼睛盯着,即使天气再冷,心里再紧张,我也的笑脸看着大家。

    后来,我的发小跟我说,你为啥总是笑着啊。

    面对发小的这个问题,其实我都忘记了我现场的状态了,也许我只有笑着看着大家,才能让大家感觉到和我一样的高兴吧。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司仪按照流程在推进着婚礼现场。

    当然,我也免不了要接受当地的风俗安排了。

    本家的嫂子们齐刷刷上阵,不是锅底灰,就是鞋油,瞬间我白净的小脸就变得黑黝黝的了,只有两只眼睛在乌溜溜的闪烁。

    面对这样的场面,即使你穿着再整齐,再难受,或者说,面对有些过分的闹婚情节,你就是再生气,也得忍着,因为今天都是冲着你来的,今天是你的喜事,凡事都应该笑脸迎对。

    看着这样开心的场面,我不时的看看我爸妈,我看到他们也非常开心,毕竟,我的结婚,是他们期待了许久的结果。

    他们欣慰的笑,是对这次婚姻满意的答复。

    一拜高堂,就涵盖了我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拜高堂”中的“堂”这个字,在字典中,这个字原本是用来表示高大房屋的意思,不过,我们也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祖父的亲属关系。但是,在《说文解字》中,对于这个“堂”字是这样解释的:“堂,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封建社会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堂就是殿。

    在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一套专门的用语,就连同一间房屋内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说:外堂和内堂。所以,在“高堂”这个字词里,“堂”一般是指内堂的意思,也就是家中父母所居住的地方。按照过去的传统礼仪习俗,儿女们每天都必须到父母居住的地方向他们问候早安和晚安,问候比自己年长之人的起居状况等等,例如:“您今天怎么样?身体是否康健?”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堂”这个字被认为是“母亲”的代称,比如说:上文提及的“内堂”。有时候,这个词专门用来代指“母亲”,或者用文雅一点的说法则是“萱堂”。

    在刚开始的时候,“萱堂”这个词被认为是来源于《诗经·卫风》里面的一首诗。诗中是这样说的:“北堂幽暗,可以种萱。”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在古代的时候,因为母亲居住的地方靠近北边,而北边一般比较昏幽黑暗,所以,人们往往会在母亲居住的堂门前种上一些“萱草”。

    《博物志》中有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用通俗一点的说法来讲的话,萱草就是“忘忧草”。相信,说起忘忧草,大家对它都并不陌生。所以,萱草代表着“让人忘记所有忧愁烦恼,只剩下快乐”的意思。

    我们做儿女的,无论在外面经历了什么苦难和痛苦,无论心中有多少哀怨情愁,只要回到家里,吃上几口母亲亲手做的饭菜,跟母亲倾诉抱怨几句,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什么坎都能越过去了。

    所以说,母亲就像是儿女们的忘忧草一样,让儿女们忘却了一切的苦痛。

    因此,人们便用“萱堂”这一文雅的称呼,来代指母亲居住的地方,从这个词中也引申出了“母亲”的含义。

    也因此,萱草也是中国的母亲花。

    父母高兴,身为家中长子的我也自然跟着开心,他们养育操劳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今天这一刻了。

    在心里,我默默的向爸妈说一声“谢谢!”

    其实,不管是古代人结婚还是现代人结婚,有些习俗还是很有必要遵守的。虽然,古代人的结婚方式比较繁琐,但是,有很多地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拜高堂”。父母对于儿女的恩情,是不能用一个简单的仪式取代的,所以,“拜高堂”这样的方式,却是可以延续借鉴的。

    毕竟,不管是嫁还是娶,只要双方结为夫妻,那双方的父母就是夫妻共同的父母,也是值得夫妻共同孝敬的对象。

    也是从今天这一刻开始,我和阿雪成了真正的夫妻,对未来的期盼更是充满信心和希望。我在我的计划里刻画了很多,也准备着未来的日子怎么过------

    其实,每一对新夫妻对未来的生活都是充满希望的,只是后来的岁月让内心的那一些希望之火,逐渐被浇淡了而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