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商机无处不在
陈援朝本来还没完全从刚刚的惊吓中完全缓过神来,但当徐公安那一嗓子中“独野乌龙”这四个字被山风裹挟着灌入自己的耳朵时,他完全把刚刚的事抛之脑后,手脚齐上地向山坡奔下。
他甚至是第一次觉得徐公安的大嗓门是如此的美妙,仿佛是天籁之音,激动之余,还不小心滑倒了几下。
而刚反应过来的郭国强见状,叫道“援朝!慢点,你赶去投胎呀。”并且也紧赶慢赶的跟上。
可陈援朝全然不顾,爬起来继续向山沟奔去,口中还忙不迭交代道“徐大炮,你看着就行,别动那茶树。”
一路三撞的陈援朝终于赶到了这株隐在幽谷清溪边的野茶树面前。
看着树高米,树干挺直,树冠呈伞状,叶形为长椭圆的小乔木型独野茶树,他激动不已,说道“太好了!太好了!终于找到了,应该错不了,这应该就是记载中的独野乌龙。”
汪和平不懂茶,疑惑问道“援朝!这株野茶有什么特别吗?”
陈援朝介绍道:连长外行了吧!我们龙溪县自古就有贡茶,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北苑茶。
北苑茶是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相传后来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微服私访,来到了古时的龙溪县,喝了当地的清茶之后,被澄黄清澈的茶汤,以及味醇爽口的回甘所征服,从店家口中得知这是当地的野茶后,便亲笔提名“独野乌龙”。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独野乌龙”就慢慢的消失殆尽,这几年我一直在龙溪境内寻找,但一直没找到,但今天我们无意间发现的一株应该就是了。
汪和平恍然大悟,说道“那这一株野茶可珍贵了,搞不好能成为我们龙溪县的瑰宝呢。”
幽灵听了自己老爸这话,不由说道“老汪同志!你有所不知啊,后来你可是靠着这一株野茶征服了我国的茶叶市场,成为茶叶市场中的佼佼者。”
陈援朝听罢汪和平的话,点点头说道“如果鉴定以后确定是独野乌龙,那连长你可就说对了,而且搞不好我们剑星镇……哦!不!是我们整个龙溪县,脱贫致富就靠这一株野茶了。”
说罢,他便准备去摘两片下来,但又突然想到了什么,对汪和平说道“连长!我找了好几年都没有找到,但今天因为你的关系,发现了疑似独野乌龙的茶树,说明你可以给我带来运气,这样,你去帮我摘两片茶叶下来,我好拿去鉴定。”
说罢,还特别交代了一句,动作要温柔一点,不要伤了它。
汪和平本打算伸手抓一把,但听罢,便小心翼翼地从野茶树上面摘了两片茶叶下来,递给陈援朝。
陈援朝则煞有介事的接过宝贝一般的两片茶叶,打算拿到在县里农科院当研究员的大学同学那边,帮忙鉴定。
而当初的这四人,谁也没想到汪和平的这一摘,会成为整个龙溪县历史性的一刻,也成为他汪氏集团历史性一刻,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就从他这小小的举动,开始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体型庞大的野猪,被汪和平他们用藤条捆绑在树干上,由徐公安和汪和平两人挑着走,而陈、郭二人,则是人手各拎着两只山鸡,跟在后面走。
前的两人一边走,一边高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米嗖啦米嗖,啦嗖米都唻,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歌声高亢激扬,充满了活力,回荡在山林间,映衬着这个时代他们这一代人的激情岁月。
但同时也有那么一点点像是,当年没被剿干净的山匪,正扛着丰盛的战利品回山寨的画面。
唯一不协调的是,那只幽灵正坐在野猪上面,双手上下起舞,给汪和平和徐公安指挥着。
他们打的野味在仙芽村,支书家里就收拾起来,仙芽村支书姓王,大家都叫他王白书,因为他才四十来岁,就已是满头花白,还留有一脸白花花的寸许络腮胡,看上了就像一个年富力强的小老头。
王白书知道陈书记他们去山里打猎了,早就烧好一大锅开水,并把以前大锅饭时期,大队队部的掌勺大师傅叫来了,就等着战利品呢。
等上菜期间,王白书向陈书记汇报了村里养殖场饲料紧缺的情况。
大锅饭时期,仙芽大队搞过种茶副业,但因为成品不佳,卖不出什么价位,而且周期性长,见效还慢,所以后来大家就不搞了。
82年时,因为一位当驾驶员的远房亲戚来探亲,在聊天中,王白书听亲戚说,天津那边有个农村搞养殖,赚了不少钱,建议王白书可以试着搞一下,说不定真的就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了。
有闯劲的王白书很快便下定决心,他去县里找农业局下属的畜牧部门,取了一点口头经后,回来便一知半解的带领全村人搞起了养殖场,主要养本地的菜鸭与番鸭。
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是效益还不错,不敢说发家致富,但全村人依靠养殖场,吃好穿好没问题,在整个龙溪县的村企里算是中等偏下规模,但在剑星镇就是第一家养殖村企。
王白书那熏得发黄的手指头捏着喇叭烟,巴拉巴拉抽着,口中跟打字机似的,“突突突”地向外吐着自己现在的困境。
“去年,我把这两年养殖场赚的钱又投了个养猪场,想着扩大一下规模,毕竟现在日子比以前要好很多了,吃猪肉的人也多了,而且也可以让乡亲们的日子在往上走一个台阶,同时响应一下国家号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一把,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现在饲料供应不上,这搞得鸭跟猪到了交配的时期,都不敢让他们交配,你说这叫什么事呀!”
陈援朝心血来潮,也动手卷了一支喇叭烟抽了起来,听到这里,便问道“没去县里找畜牧部门反应情况?现在县里对于《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很重视,你这问题可以找相关部门帮助解决的。”
这不说这还好,一说起来,王白书就更郁闷了,他直言不讳道“书记!我说句话,你别嫌我觉悟低,我们这些村企那是抱养的,不是亲生的,县里那点儿饲料不得紧着亲儿子公家养殖场用呀,哪里还顾得上我们这些抱养的村企呀!”
话糙理不糙,80年代的乡镇企业与国营厂比起来,大多地方偏僻,资源匮乏,且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要人才没人才,确实属于夹缝生存的状态。
而且龙溪县本就是贫困大县,物资本来就紧张,确实没办法做到雨露均沾,这点陈援朝是知道的。
但他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斟酌片刻,想着自己明天打算去县里找农科研究院的同学,便说道:“王白书你也不用着急,这样吧,刚好我明天要进趟县城,到时我把你这个情况向县委李书记反应反应,看能不能拨点饲料给你们,不管亲生的还是抱养的,都是咱们县政府自己的孩子么,手心手背都是肉呀。”
听了陈援朝这么说,王白书紧皱的眉头这才得以舒展,频频点着头,夸赞陈援朝是好领导,是全镇人民的好书记。
打小就有商业头脑的汪和平立马从中嗅到了商机,虽然目前他没有解决的办法,但是他留了个心眼,找王白书问了村支部的电话号码。
王白书虽然是村支书,但是因为跑养殖场业务,在外面也跟生意人打过三四年的交道了,虽然不敢说火眼金睛,但好歹也已经练出了一定的眼力劲。
他问汪和平“同志!怎么,你有办法帮我们村解决饲料问题?!”
汪和平笑道“实事求是的说,目前没有,但是愿意为之奋斗!”
“哈哈!你这同志说话真有意思,”王白书很喜欢汪和平的这种说话方式,不由认真地打量起他来,突然很惊讶,很夸张的“嗯”了一声,说道:“嗯!你这同志面相不凡,我看你一定是干大事的,我有预感,这事你能解决。”
话正说到这里,突然话锋一转“不知酒量怎么样?!等一下我要跟你好好的喝两杯,加深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