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占沧州,振士气
燕军,撤了。
济南城的城门前,很快就空旷了起来,渐渐地,仅剩下朱高煦所率领的一支人马还留在原地,未曾离去。
济南城终于安全了,全城紧绷着的心弦也逐渐放松了下来。
“这个燕王殿下终于撤兵了。”铁铉心中忍不住地长呼一口气“幸好他还心存一丝善念,没有残忍地决堤黄河之水来水淹济南城,让城中的百姓免遭水患之灾。同时,他也没有下令炮轰城墙,说明他心中还是有着先帝情义的,没有到那丧心病狂的地步。”
念叨到这,铁铉心中无奈地长叹:“唉,权力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好好的大明帝国让那懦弱的少年皇帝折腾成这般模样,更是让这具有雄才大略的燕王殿下不惜走上叔侄反目的道路。这路,偏了偏了。”
“铁大人,本郡王离去前,有几句话想跟您聊下。”朱高煦尊敬地用双手拱了拱,朝着城门上的铁铉喊到。
“嗯?这汉阳郡王竟有话和本官聊?”朱高煦的呼喊声将铁铉的思绪拉回来。只见他一脸疑惑地朝下方的朱高煦看了过去,随即又看了看一旁的盛庸。
“郡王殿下,您有话就直说。若还是那劝降之事的话,那老臣还是劝您不要再浪费口舌之功了,老臣将会和这济南城共存亡,誓死不降!”
看着那铁骨铮铮、忠义满腔的铁铉,朱高煦心中大为敬佩。
明史记载,在靖难之变时,铁铉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数次,迫使燕军南下之时不得不绕过济南城。但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
“不行,如此难得的忠臣良辅,我断不可以让他那般窝囊地做了父王的刀下亡魂。我得想办法将他拿下,好日后辅助我管理这万里江山。”
朱高煦理了理头绪,回应道:“铁大人,盛大人,你们想多了,我父王都招降不了你们,我一小辈又有何能来劝降你们呢。我离去之前,是想送你们几句话,望你们好自为之。”
“盛大人,我父王已放弃这济南城,这会已是率领大军折返沧州,然后再携大军南下。南京城这会没多少兵力镇守,你说他们还能够抵抗多久呢?!”
“铁大人,您一介文弱书生,身子骨弱,还是给本郡王老实地待在城内,别再派人在外捣乱了。不然,前些日子修建好的明渠,说不准就能派上用场了,本郡王可不在乎别人的说法。”
“什么?你… …”盛庸和铁铉两人听后,心中一惊。
不待他们回话,朱高煦就已调转马头,率领麾下的将士们策马扬鞭远去。
看着那逐渐远去的滚滚灰烟,铁铉眼神复杂地盯着那领头的矫健背影:“真是虎父无犬子啊!燕藩大兴不远矣!”
“铁大人,此时济南城已是安全,本将军得赶紧率军前去东昌阻挡他们南下才行。要不然,朝廷危矣!陛下危矣!”盛庸听完朱高煦的话语后,慌忙地告辞离去,率大军紧急前往东昌城,想以逸待劳,等待燕军的到来。
再说那已然离去的朱高煦,只见他命人拿来纸墨,亲手写起了书信。只见信中所言“铁大人,本郡王敬重您忠义不屈,甚是欣赏。但我们目前各为其主,自是不能以礼相待。待日后靖难成功之后,本郡王定当亲自诚邀你来府上做客,一醉方休!望你能一直坚守在济南城,静待靖难的结束。”
“来人,将这封信秘密地送到铁铉手上,切不可让第三人知晓!”朱高煦写完后,将书信折叠好,立即派人将之送给铁铉。
三日后,一股大军浩浩荡荡地折返到了沧州城。他们,正是朱棣率领的燕军大部队。
三日前还在围攻济南城,今日就行军到了这400里外的沧州。三日的时间跨越如此长的距离,犹如神兵天降般,突然间就出现在守城明军的面前,将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沧州城的守城主将徐凯,看着这突然杀到的燕军,心中惊愕万分,如何也想不明白燕军怎么就突然间出现在自己的跟前。
但凭借着几十年的领兵作战经验,徐凯很快就组织起守城将士来抵挡,不让燕军轻易拿下沧州城。
奈何沧州城的城墙是以前的土城墙,年久失修,经不起燕军的几轮攻击,不消一个时辰的功夫,沧州城门就被攻破了。燕军提着长刀,骑着高头大马四处砍杀着那些抱头窜逃的明军,很快就击溃了他们的士气,跪地投降了起来。
此行如此轻易地拿下沧州,大大地鼓舞了士气,让之前因攻打济南城失利而受损的自信心,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将士们士气高涨,有人大喊着,一路南下打到南京城。
趁此难得的机会,朱棣不失时机地对麾下的将士们进行封赏,以振士气。都指挥佥事张玉、朱能、丘福、徐忠等人都升为北平都司都指挥同知,其他人等都是官升一级。
收到封赏后的众人,个个都是一副欢喜的模样,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
“王爷,我们什么时候继续挥兵南下?他 niang 的,我要将那些碍路的家伙全部砍于马下,直接攻下南京城,直奔那秦淮河畔… …咳咳,是直奔皇宫,为当今皇帝清君侧。”受赏后的朱能喜形于色,擦了擦嘴角,对打下南京城甚是渴望。或者说,是对秦淮河畔的美姬念念不忘。
“攻下南京城么?快了,过不了两年,本王定要拿下它,登上那九五之尊的宝座!”看着目标越来越近,自己的愿望也靠前迈进了一大步,朱棣内心激荡,双手紧紧握住,又缓缓地松开。
“弟兄们,大胜固然可喜,但我们敌人的主力还在南京城,还望诸位一起努力,早日拿下他们。日后,我们共享荣华富贵!子孙永昌!”
“燕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