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分家
婚是正月初六结的,家是正月初十分家的。
外公是这样的说的:“儿啊,你们两兄弟不能这样混着过日子。通过你结婚这个事,我明白了,你们不分家,日子过不到一起。
都是有媳妇的人了,分开单独过吧。
以后,过坏过好,各凭本事。
谁结婚的账,谁还。
再不分家,你们两个要把我们这两个老骨头啃的一点肉都不剩了。”
心伤了,治愈不了了。
是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
是他们从学校出来?还是他们能打工赚钱后?还是他们结婚后?
儿大不由娘。
分了吧,各过各的小日子。
你们不提,我们提出来。
就是猪下的猪娃,奶不过来了。
就这样,两个儿子,两个儿媳妇,两个老人,都分开。地也分开。
两个老人跟着小儿子生活。老头分给了大儿子,以后丧葬费用由大儿子出;老太太分给了小儿子,丧葬一切费用由小儿子出。
“分开了好,两个儿媳妇是两个槽里的驴,吃不到一起。”这是见过的亲戚都这样说。
再说,大儿子有一儿一女,小儿子也不可能再挣钱养大哥一家人了。
分家吧,现在不流行吃大锅饭。
用外公的话说,我的任务尽到了。给你们都娶了媳妇,以后你们日子过的好不好,就看你们自己的本事了。
各人的生活各人往前奔。
小到这几年 栽的苹果树,大到苹果的杂果树,都分了。
就是家里院子里的这几孔破窑洞,也分了吧。
都分了,省得以后淘气。分了家,年年吵架的人不在少数。为鸡下的蛋吵架;为地里的苹果树吵架;为门前的花椒树吵架。只要能卖钱的,都吵架。我没有的,你也不能轻易得到。不能让你心里舒服。
村里分家,有的人有钱,分一次,过几年,还会分一次。
为什么?
因为老头老太太又存下钱了。咱们一起分老人的钱。亲儿子不好出面,鼓动自己媳妇出面,又哭又闹。
对于那些有退休工资的老人,儿子抢着要。在他们看来,这比养个黄牛强啊。大家都是明眼人,是能看到利弊的。
分了,给他们吧。咱们老两口不要了。人这一辈子还有啥是自己的?
分开了,大儿媳妇那个货天天做好吃的。油水足,连地里粮食卖的钱都存到了娘家父亲名下。小儿媳妇,跟着小儿子去长安打工。家里地里的活,还是两个老牛老马做。
在外,两个年轻人打工存钱。
存钱干吗?
结婚的账不还吗?家里的房子不盖吗?
是啊,村上现在有一半的人盖了房子。再在这黄土窑洞里住下去,生活都成了困难。别的不说,单说这种地,都不怎么方便。家里存的粪都要套着架子车才能拉到地里。这自来水到不了家里,要套着架子车拉着铁桶子拉。生活,太不方便了。
大舅开始便料,盖房子。
没钱还小舅,有钱盖房子?
人家说了,是借他岳父的钱。
行吧,这话没毛病。
反正,盖起了四间平房。这是后话。
至于小舅,带着他的新媳妇,去长安造纸厂谋生。
忙完了这一切,我也出发了。
当然,我去造纸厂,是在初七去的。小舅结完婚,我就去了。还熟悉的路,熟悉的地方。就像请了长假一样。
丢人就丢人吧,谁和钱过不去?
其实,我是在家里停的太久了,腻了。
是的。
母亲做的饭,也就只是能吃饱而已,色香味一样没有。太难吃了,吃不下。还是给自己谋个出路吧,再这样下去,都要饿死在家里。
如果是我以前,没有在外面打过工,生存过,肯定在家能生活。现在,在外面生活的久了,就知道好坏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乾州那个烙饼店吃啥饭都香的原因。
没有其它,就是自己家里的伙食不好罢了。
以前,是在温饱线上。现在,生活好了,母亲的手艺没有提高,还是老样子。这也就导致我们生活好了,饮食并没有多大改变。
即使是过年,并没有多大改变。
就是过年炸油饼,父亲上手帮一下忙,这才勉强有点可以吃的东西。
唉,为了做饭,两个人吵来吵去。我烦了。原来,生活还是和过去一样。只求自己以后娶媳妇,能娶一个会做饭的,能做美食的就行。长的美丑,无所谓了。人嘛,你不能要求太多!
父亲老寇叹气:“你大舅盖房,我们几个女婿就和免费的长工一样,样样活帮忙。你看,就这,你外公还说我们的不好。
不说了,只要你在外面好好上班就行。你外公家日子这几年能好,也就是你小舅打工打的好,这才翻了身。
要不然,你觉得他们家凭什么?
咱家,你们两个都打工,将来,咱家的日子一定比你外公家的好。
不蒸馒头争口气,我就不信了,咱家扎下穷根了?
儿啊,你出去,一定要好好上班,给咱家争口气!”
“大,我一定好好上班。”
通过今年置办年货和过年走亲戚,我明白了,我们家在亲戚的眼里,日子比过去好不了多少。一听说给我说媳妇,人家说了,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有谁和你们家日子一样。
是的,在村里,门当户对是很重要的。你不说,人家女娃家说,不然,不会把女儿嫁过来受罪的。
现在,有房是第一个条件,儿子还要能挣钱。至于吃饭,那是必须的,提都不用提。吃不饱饭,你来说什么样?想让我家女儿和你一起去要饭吗?开什么玩笑,死了说亲的这条心吧!
出生地,决定农民的命运。
家在黄土高原,旱塬,一年小麦产量在500斤左右,玉米在1000斤左右,这能赚多少钱?至于苹果树,苹果能卖钱。化肥,人工,都要自己亲力亲为。要不然,一年就存不下钱。
农民,特别是我们村一带的农民,还是在嘴里省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生活,还是和过去一样穷。村道,还是黄泥路。柏油路,修到了村口。
扛起行李,出发。
行李,还是用化肥袋子装。我不习惯那皮箱。现在的皮箱,里面还是木头架子。不结实,易碎。
父亲还是用自行车送我,走了6里路,到了班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