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汉朝:给汉武帝当司机 > 第40章 开学了

第40章 开学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离太学开学还有一段时间,先预习五经吧,免得和那些文学高第比起来,自己一问三不知,像傻瓜白痴一样,那就丢脸了。

    林长风打开易经的盒子,里面有三个布袋,各装着竹简,三个布袋上分别写着:周易,连山易,归藏易。

    拿起周易里的竹简取出一卷,什么潜龙勿用、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感觉是在看降龙十八掌秘籍,看了一卷,看不懂。

    把周易放回去,盖上盖子,又打开诗的盒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和我们后世学的一样,诗经通俗易懂,小时候课本里学过几篇。

    书就是尚书,写了很多尧舜禹夏商周时期君臣的说的话,也通俗易懂,主题思想就是仁君治民和贤臣事君的道理。

    礼讲的是一些礼仪,冠礼,婚礼,见面礼,饮酒礼,等等礼仪,也是通俗易懂。

    春秋盒子里有两个布袋,一个是写着春秋,一个写着春秋公羊传。

    春秋讲的是鲁国的历史,不难懂,简单一句话就描写了一件事,按我们后世的观点就是有点记流水账。

    春秋公羊传则是在春秋的原有基础上注释了一些解读,也就是战国人公羊高对春秋的注释解读。

    林长风也看得懂,他不知道的是在汉朝,春秋还有穀梁传(谷梁传)和左传两个门派。

    有人会问,儒家的经典是四书五经,只说了五经,那四书呢?

    五经是汉武帝在太学设了五经博士,五经就是官方的教科书。

    四书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大学》和《中庸》是存在《礼记》里面的篇章,汉代还没单独列出来,宋朝的时候才单列出来作为经典。

    《论语》和《孟子》的思想差不多,都是主张仁义,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这个不符合当时皇帝想要的思想,汉武帝那暴脾气,派使臣出使周边各国,哪个要是怠慢了汉使,就出兵打他一顿,哪个要是杀了汉使,就出兵灭他国。除了目前的匈奴,其他的汉武帝都做到了,你问周围的国家服不服?不服的已经灭了国,剩下的你说他服不服,匈奴已经逃到漠北了也喊服啊,就这么硬气的把华夏族打成了汉族。

    春秋公羊传为什么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推崇,因为他讲的就是大一统和九世之仇,匈奴从白登之围开始,从高祖刘邦到汉武帝刘彻,欺负了汉朝快百年,历经了七个皇帝,这就是九世之仇,汉武帝能不报吗,所以咬紧牙关勒紧裤带都要揍匈奴。

    太学开学了。

    林长风和郑吉骑着马去太学,马背还驮着几卷竹简,不知道今天上什么课,就五经各拿了第一卷。

    半路上,刘真和师宁骑着马追了上来,他们两个也是一身儒生装扮。

    “你们两个也去太学当文学?”林长风问道。

    “不是去当文学,你们去太学的首日,怕你们不认得路,我们要送你们去,也看看各郡国的文学高第。”刘真说。

    四人策马齐头而行,有说有笑。

    太学在汉长安城南,这里有一片槐树林,数百棵之多,已经有商贩在这里卖书、笔、墨、竹简、木牍、还有乐器。

    刘真说:“过了这槐树林,前面就是太学了。”

    师宁说:“这槐树林在三辅很有名,很多儒生来这里,希望能碰到五经博士,拜入其门下成为博士弟子。”

    郑吉:“不是各郡国有推荐吗?”

    师宁说:“儒生那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推荐成文学高第,而且又不是年年都有推荐。”

    到了太学门口,聚集了不少人,都是儒生装扮。

    林长风一看,卧槽,他和郑吉还算年轻的了,他们有胡子都斑白的人,三四十岁的人居多。有的带着好几个奴仆,也有是一个人来的,各种人士都有啊。

    刘真眼巴巴看着这些人,除了羡慕就是羡慕,只恨自己是女儿身。

    林长风看出了刘真也想来读书的心思,想想二十一世纪,男女可在一个教室接受平等的教育,那是多么幸福的年代。

    “不要撇着嘴羡慕,我学会了教你。”林长风笑着说。

    “好,你得教我。”

    “我要收学费,一万钱一个月的学费吧。”

    “奸商,但我给。”刘真一脸傲娇。

    太学虽然不收女学生,但是汉代女子还是有学习的机会,像刘真这种皇家女有专门的女官教学,其他女子可以向家里的男子学,汉代女子识字率还蛮高的,两汉史书记载好多位精通儒家经学的女子。

    两汉的才女有作《白头吟》的卓文君、作《悲愁歌》的刘细君、作《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作《怨歌行》的班婕妤、作《东征赋》《女诫》还续写《汉书》的班昭。其中卓文君、蔡文姬、班昭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进前十的才女,对后世影响很大。

    林长风和郑吉在大门的台阶下栓了马,进了大门,递了符籍验明了身份,刘真和师宁目送他们两个进去,满眼都是期望。

    大厅里,放了五十张小案几和席子,每一个案几上都有一个小木牌,上面有名字。

    林长风和郑吉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两人跪坐在席子上。

    看着这些,林长风想起了过去读书的美好时光,以前也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没能好好珍惜,现在要好好珍惜这读书的时光。

    放眼望去,这座位是五人一排,共十排,推荐的这五十名文学高第,有名望小有成就的排前面,没名气的排后面。

    学习好的坐前排,学习不好的坐后排。这学校排座位果然是一脉相承,都传承了两千多年了。

    最后一排的五个人,都是年轻人,年纪就二十岁的样子,都是在五经上没有造诣没有名望没有成就的人。

    林长风估摸着最后一排的另外三个可能都和自己一样,都是通过特殊关系进来的,二十岁能在五经上有什么造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