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万民谢礼
母后被废,他在东宫过的如履薄冰,陈琬琰身中血封咽未死,让她看到了希望。认陈琬琰为儿媳的目的,就是为了替他保命,为了昭和长公主留下的十万兵。
那父皇也认了她吗?
或许父皇并没有真的想易储,不过帝王心术,所有决定都在一念间不知倾斜何处,他仍旧需要小心谨慎。
“要不要派人去宣平侯府看看?”沈国公急的坐立不安。
自从知道陈琬琰是被设计嫁入宣平侯府,他就对她深表同情。他与陈青岩重修旧好,现在也是真的一心挂念陈琬琰的安全。
尤其是她还有了皇长子案的线索,他更是迫不及待的想去见见她。
赵瑾瑜的思绪被打断,安抚道:“舅舅别急,消息是她传出来的,她自有安排,我们若派人去,只怕会给她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沈国公怎会不知这个道理,但他仍旧觉得十分不安,可一时间也无策,只能干着急。
梁欢犹豫的说道:“定国公府过几日要办宴席,邀请了她,不如我们也去凑个热闹?”
沈括脸色黑了黑,“人家办宴席是为了给张三公子相看,我们去凑什么热闹。”
沈国公闻言笑道:“我儿刚好也借着机会相看相看。”
沈括的脸更黑了,他相看就不能自己家办个宴会吗?他个老大难,凑别人家的热闹做甚!
赵瑾瑜见他脸色臭臭的,觉得十分有趣,想是他对樊家五姑娘有了别样的心思。
“表兄去看看也无妨,若有中意的姑娘,不拘谁家的,都让舅舅替你讨来。”赵瑾瑜揶揄道。
沈国公却眉头一皱,赶忙说道:“这怎么行,谦玉的婚事至关重要,殿下还有二年多不得娶妻纳妾,谦玉再不寻个得力的岳父,日后岂不是更加艰难。”
沈括眼色暗了暗,父亲说的很对,他们就是赵瑾瑜背后的力量,他为沈家长子,有延续沈氏荣光之责。便是不为了赵瑾瑜,婚姻之事也不能随心所欲。
像梁欢与沈玥这样的青梅竹马,联姻也是为了加固延续两家的关系,只是他们比较幸运,不但相互倾慕,还有家族支持。
赵瑾瑜原本也不觉得盲婚哑嫁,政治联姻有什么不好,为了稳固地位这都是必须的。
可是自从他心有所属之后,他便再不能接受联姻。陈琬琰已嫁人,他就该在沈家选个嫡女做正妃,延续沈氏荣光。
就算他娶了陈琬琰,沈家也会择适婚女子与他做良娣,然后再从择一权臣家的女儿做良娣,得到更多的筹码。
然后纳良媛,承徽等妾室,继续拉拢人心。
可那幽魂,心眼跟针尖尖一样,喝醉了都不忘提醒他,不能娶旁人。
若他敢娶别人,她真能养一群面首来气他。
虽然他本身对女子也是敬而远之的态度吧,可她实在是太气人了,总是对别的男人投怀送抱,明知没入李氏族谱,还和李珩卿卿我我。
她得感谢自己是个负责的男人,若非占有了她的身子得对她负责,他,他早就另择佳偶了,哪会把她的人放在心上,将她的话听在耳中,记在脑海。
赵瑾瑜摆了摆手,道:“联姻之事主要在孤,孤已有安排,舅舅对谦玉表兄可以松松手。”
沈括的婚事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却是他,只有他开始纳娶,选择其中某股势力,还在观望的大臣才会选择性的朝他倾斜。
自他母后过世,百日祭刚过,已有朝臣谄媚想与他结姻。至他上朝旁听,便有更多人旁敲侧击的想将女儿送进东宫,先做侍妾,待他脱了孝再给名分也可。
只要他答应,那些人就可以为他所用,二年多的时间足够他成长起来,稳住储君之位。
可是一想到那抹幽魂,他竟然鬼使神差的都拒绝了。他宁愿走的难一点,也不愿辜负她。
沈国公莫名其妙的看着赵瑾瑜,“不曾听闻殿下应允了谁家啊?”
赵瑾瑜面无表情的在心里默默的说了一句,应允了一抹幽魂,说出来就怕您老人家接受不了,嘴上却问道:“舅舅可知母后为何要孤去江州?”
“自然是敛锋芒,避祸端。”无论是为凉州解决粮草还是剿匪,都与兵有关。
只有赈灾,有关民生。
“还有收拢民心。”赵瑾瑜淡淡道。
他拿起桌边沉甸甸的包袱,放在桌案上打开, 露出里面花花绿绿的一卷布。
赵瑾瑜起身将之展开,小布条拼成的长布条,宽有三尺,竟然长达数丈。
“这是……”沈国公犹疑不定的仔细端详了一番,极为震撼的说道,“这是万民书!”
赵瑾瑜掏出了一本厚册子,上面详细记录了缝制万民书的人名,各个名字上都按了红手印。
“不错,这是江州受灾民众每户一块碎布,亲自参与缝制,连起来的万民书。”
梁欢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摸那花花绿绿粗糙的布条,这是他从未用过的布料,却是他见过最贵的一块布。
本朝从未出过万民书!
这是开国至今,唯一一份万民谢礼。
“殿下……你不是在江州整日做烤鸭,他们怎么会给你做万民书?”梁欢不确定的问道。
赵瑾瑜清咳一声,做烤鸭实属意外,他神色清淡的说道:“孤每日着常服出去施粥、放粮、巡田,与经验丰富的农夫沟通交流,从无一日懈怠。至于做烤鸭,只是为了躲避江州官员的宴请。”
沈括从震惊中回神,他早就知晓赵瑾瑜不简单,却不知他能做到极致。他身为皇子,这些事随意派个人出去做就是了,他却亲力亲为。
若是他,他不会做的比赵瑾瑜好。
“这是由江州民众自发缝制,送至太守府,由江州太守秦断章呈上的。”
其实是秦断章听闻沈皇后薨逝,断定他在朝中步履维艰,便与刘士诚商议,由刘士诚集结被曹纲伤害过的人家,让他们出面挨家逐户的请人缝制万民书。
此事慢慢在受益灾民中传开,那些与他有过接触的农户,便开始自发组织受益灾民缝制,再将半成品交给最先组织的人员,众人一起将半成品缝制在一起,才有了这长长的万民书。
听闻那日江州太守府门前乌泱泱的跪了一地民众,众人双手一同托起缝制好的万民书,高举过头顶,齐声请愿江州太守将此书上呈朝廷,献给皇太子。
连策划人之一的秦断章,都没想到事情会进展的如此顺利,更没想到会见到这样壮观宏伟的场面。
赵瑾瑜在江州用心得了民心,民众以真心回报了他的用心。
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若他真的像朝中弹劾他的那样糟糕,再如何强求,也强求不来这长长的万民书。
沈国公忍不住红了眼眶,连说了好几个好,若是长姐见了这份万民书一定会很欣慰。
“这东西不是应该先上呈朝廷吗?”沈括纳闷的问道。
怎么先到了赵瑾瑜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