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人总有走的那天
几个家丁抬着梯子去到各个处院子将门檐上挂着的红绸子一一换成了白布;佣人挨个把窗户贴着的大红喜字撕下,在每间屋内亮起煤油灯。
李老夫人身边的嬷嬷拿出早就备好的寿衣摆在李老夫人床边,香烛纸钱也准备妥当。
宁家夫妇和宁园甫、艾琳娜换上黑色衣服寸步不离的守在李老夫人病榻前。不远处的煤油灯发着微弱光芒,好似李老夫人的魂魄眇眇忽忽。
快四更的时候,李老夫人有了回光返照的征兆,喝了些水,又想吃宁夫人做的疙瘩汤,宁夫人闻声马上到厨房去做。
随后,李老夫人断断续续的说了些 遗言,她脑子并没有真的清醒,所以讲时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
先是说嬷嬷伺候她大半辈子辛苦,嬷嬷跪在床边泪盈盈的直说不辛苦。嬷嬷从小就在李老夫人身边伺候,后来李老夫人嫁入宁家她也跟了过来,她们的感情要比宁先生和李老夫人母子情还要深。
李老夫人又问问芊语是不是已经顺利出嫁,听了宁先生“是的”回答完,她心满意足的笑了笑。
接着,李老夫人看向宁园甫和艾琳娜,溺爱和不舍的目光之中掺杂着少许抱憾,她日日盼着自己的乖孙子回来,想着能活的时候看看曾孙子,末了,还是没见到。
宁园甫感受到了李老夫人的复杂目光,却又心里有愧,无言相对。
李老夫人幽微道:“娜娜是个好孩子,你们要好好过。”
艾琳娜听到这句话,顷刻间各种情绪涌上她的心头,有终于被认可而高兴,有因李老夫人要离开而伤心等,促使她似哭似笑的流下眼泪。
到最后,李老夫人依依惜别的看了看四周,眼皮越来越沉重,头也慢慢往另一头栽。
宁先生见状跪在李老夫人旁边,哭腔轻声唤道:“阿娘,您再等等啊,您不是想喝兰儿煮的疙瘩汤吗?您还没喝到呢。”
李老夫人闭上眼睛,安详一笑,徐徐道:“太烫了,我等不了……”
李老夫人话没说完,头顿了顿,手顺着床沿滑了下去,此生了无牵挂,驾鹤西去。
屋内哭声随即响起,宁夫人端着疙瘩汤掀动门帘走进来看到这幕,手直接松开碗, 跪地放声痛哭。
院外侯着的家丁佣人,听到屋内哭声连天,皆下跪跟着哭。
接下来,宁家夫妇一干人等给李老夫人换上寿衣,将她放进棺椁,烧钱纸等物品,并在棺椁前点亮长明灯,好照亮李老夫人去阴间的路。
而在樊家的宁小姐像是有心灵感应一样,睡梦中隐约觉得自己奶奶来看过她,猛地惊醒,从床上唰的一下坐了起来。
旁边熟睡的樊先生感觉到动静,睁眼问:“小语,怎么了?”
宁小姐惊魂未定,喘着粗气道:“我方才好像梦到了我奶奶,她说她要走……”
樊先生二话不说坐起身子,翻身下床,找了两件深色衣服,放到床上,催促道:“快换上衣服,我陪你回去看看。”
宁小姐应声,套上衣服,简单挽起头发,和樊先生急匆匆出了家门。
外面的天还没完全亮起,樊先生开着车行驶了没多久,宁小姐发现路边站着两个人,待车灯照在他们身上,她认出是宁家的家丁,脑子瞬间一片空白。
宁小姐浑浑噩噩的下了车,未等她张口问,家丁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边哭边说:“小姐,老夫人已经仙逝了。”
宁小姐一怔,紧接着泪珠滚滚往下掉,哭嚷着要马上回去见奶奶最后一面。
两个家丁拼了命的阻拦宁小姐,其中一名家丁说:“小姐,您刚成婚,是万万回不得啊!”
宁小姐撕心哭喊道:“为何我回不得?我要回去看我奶奶!你们两个再挡着,我定会把你们抓进局子吃苦头!”
另一名家丁边哭边哀求;“小姐,求求您和姑爷掉头回去吧!是夫人指派我二人在这候着您,您若回去了,我们也就会没命了啊!”
宁小姐听进去了家丁的话,不再执意要回去,泪眼朦胧的望着家的方向,跪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樊先生红着眼眶把宁小姐搀起来扶上了车。
车掉头往回走,在回樊家路上宁小姐在车上几近哭晕过去。
那边督军府。
闫老太太刚起床便听到李老夫人仙逝的噩耗,尽管她心里早有所准备,可仍是失声哭泣,嬷嬷和盛湘在旁边劝了好半晌才让她不哭了。
闫老太太捏住被子边角,拭着眼泪,道:“让憬航去帮帮忙,也算是代我送送我李老夫人。”
“阿娘,憬航已经去了。”盛湘说。
闫老太太颔首,起来穿好衣服,进小祠堂为李老夫人念经。
童姝瑗自己梳好妆后,下楼去把李老夫人的事告诉三姨太,三姨太得知了,连吃早膳的心情都没有,黯然回房独自伤心难过去了。
平时和宁家要好的人,白天收到李老夫人仙逝的消息,纷纷过来吊唁,樊家夫妇也代表宁小姐和樊先生过来为李老夫人上柱香。
按理说家中老人去世,葬礼的各个环节都不会简单化。但因为西洋文化的输入,当前政府也针对丧葬礼也有了规定,倡导人人平等的前提下禁止行跪拜礼,男可脱帽鞠躬,女只需鞠躬,整个流程不宜太铺张,停放棺材时间也不能太长。
可这对于一直以孝治天下的华夏,刻进骨子里的传统规矩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改变,所以宁家的这场葬仪表面上按照规定办,私下依然保持旧式。
宁家在别的地方还有些亲属,为了等这些人来,李老夫人的棺椁在她仙逝第十几天后才出殡。
那天天灰蒙蒙的,宁小姐终于被宁家夫妇允许过来送李老夫人最后一程。
李老夫人棺椁下葬完,宁家备了宴席答谢前来帮忙的人,闫雁南和盛湘、闫憬航也去了。
宁家上次备酒席是红事,现在是白事,时间间隔还未满一月,却让人尝尽了人生的苦和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