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郿坞春深
在一般人看来,此时天下动荡的主线乃是豫州、河东、弘农三处战场。
然而这其实只是刘寿的视角。他要抢小皇帝来解决一些名分问题,作为发动战争的一方,他的关注点自然也是在各处战事上。
作为防守方的董卓却并会不这么看。
董卓的主线任务既不是被动守城,也不是在朝堂上杀人取乐,他要做的是巩固住此时的既得利益,然后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自从三月初被孙坚打败之后,董卓并没立即回到长安朝廷,而是先去了他的封地郿县(今扶风),开始布置他“进可攻退可守”的大业,一边修筑堡垒,一边疯狂试探篡位的可能性。
郿县大致在长安到陈仓的中间。董卓回师之后,第一时间先跑到郿县监工,修筑了一座坞堡,号曰“万岁坞”。其外墙的高、厚都是七丈,也就是十五米,规格与长安城一模一样,坞中储藏足够吃三十年的粮谷。
这“万岁坞”不论是名字还是规格,一看就带着明显的僭逆之意。长安朝廷拦不住董卓,只好呼之为“郿坞”,以示沉默的抗议。
郿坞建成之后,董卓把老母和姬妾家人都从长安接了出来,安排在坞中居住,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终老。”
在这期间,董卓在朝廷中的心腹光禄勋宣璠持节封董卓为太师。
初平二年四月,董卓入长安,其车驾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舆服与天子相近。
看见这车的人也不傻,直接给他的车驾起了个外号叫“竿摩车”。“竿摩”就是俗语逼近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车直逼天子形制,一时间长安城中可谓是董卓之心路人皆知。
而董卓也知道他们知道,毫不在意地进一步施压,想要在太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给自己再加个“尚父”的称呼。他拿这事来问蔡邕,被蔡邕委婉地劝下来了。
车驾、服饰、称呼,董卓这一步步其实都是在效仿王莽篡汉的步骤,不断试探大家的底线;而当一向认真辅佐他的蔡邕都绷不住了开始反对的时候,董卓发现这个长安城中的阻力还是很大,时机尚未成熟。
董卓已经将近六十岁了。
他年轻的时候轻财好士,散尽金帛笼络士卒,轻而易举拉起了一支骁勇剽悍的私兵部队,屡立战功,再加上贿赂宦官,给自己挣了个破虏将军的名位。
然而到了此时,他的军队已经发展地庞大而繁杂,而且毫无军纪可言;再加上董卓初入洛阳的时候大力拉拢士族,轻慢了旧部,导致他现在对部下逐渐失去了控制。
就连胡轸和吕布勾心斗角这种后果严重的违纪董卓都不能作出处置了,如今胡轸屯兵在长安、吕布是董卓的亲信护卫,阳人之战的白送就好像没发生过一样。
现在董卓的这些部曲,除了牛辅、董越二人算是嫡系,其他的兵马几乎全都是雇佣兵一样的存在,打不得骂不得,只能靠花钱笼络来维系。
当然还有一条关系,那就是河南和弘农的数百里焦土。
参与其中的牛辅、董越、胡轸、吕布,还有西羌、湟中义从胡、并州屠各胡、南匈奴,都已经跟董卓一起打上了恶贯满盈的标签。
杀掉他们就是正义,任何外来的强力军阀都不可能手软,因此即便这些势力都相互厌恶着,他们还是被董卓聚集在了一起。
春天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夕匆匆结束,这是董卓在长安的最后一个立夏。
--------角色总结的分割线--------
第三卷出场【有独立性和操作能力】的棋手型人物简单汇总:
1、仁者/大儒:卢植、刘陶、傅燮、赵云。
2、贤臣:贾琮、陆康、李燮、骆俊、袁涣、杜畿。
3、良臣/循吏/奇士:荀攸、贾诩、黄盖、田丰、桓阶、郭嘉、张既、苏则、杜袭。
4、英雄豪杰/事业心强:曹操、刘备、孙坚、周瑜、鲍信、钟繇、沮授、郑泰、臧洪、盖勋,以及主角。
5、军阀势力:刘虞、刘表、皇甫嵩、朱儁、陶谦、张燕、张杨、周昕、应劭。
6、政治人物:黄琬、杨彪、何颙、周忠、孔融、张邈、荀彧、麴义、甄俨。
7、野心家:袁绍、袁术、刘焉、张鲁、公孙瓒、韩馥、刘岱、逄纪、吕布。
8、思路混乱:王匡、刘协、王允、何颙、马腾、焦和。
9、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