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封王拜将
汉军成功平定汝颖黄巾的捷报送到京师之后,过了数日,便有封赏和调令下达:
刘寿再次受封不知兑现于何处的“加食一大县”,即刻班师回洛阳,部下编入京师禁军虎贲、北宫卫士;
朱俊被加封镇贼中郎将,调去支援南阳;
皇甫嵩得了一些金银赏赐,即将北上去清剿兖州东郡的黄巾;
曹操被任命为济南相,待回京交接了印绶便去赴任,其部曲归皇甫嵩统制;
而在冀州战场那边,在凉州与羌人作战颇为知名的董卓被朝廷征调,拜为东中郎将,代替卢植主持对阵张角的战局。
诏令一到,在西华刚闲散了没几日的诸将当日便相互道别,各自赴任去也。
--------
刘寿带兵还师,行军到阳翟,忽报又有使者至。他们远远望见旄节,连忙下马让于道旁。
御史大夫持节至军,升帐宣制。
制曰:“皇子寿惠行贞笃,恭而好善,有益国家……立皇子寿为赵王,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公,置长史、掾吏如员。”
“臣子寿谢恩。”
刘寿按照自幼便学了无数遍的封王礼节,谢恩如仪。
藩王无权无势,轻易不出封地,故而刘寿对皇室诸王了解得不多,只是,他隐约记得赵王好像另有其人?
此时他还没有意识到皇帝送给他的赵国是一个怎样庞大而富庶的国家……不过这都不重要。
接诏之后,他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了骠骑将军上。虽然早有预料,但当这一桩任命真正落定,刘寿仍是难掩喜色。
终于开府了!
终于能征辟属吏了,也有了名义上完全听命于自己的部曲。
“御史大夫远道劳苦,孤深受恩惠。请入城少歇,晚间备宴……”
刘寿忽悠着使者先去休息,回身便唤来黄盖,郑重道:“公领兵在此暂驻,听候调度。”
如今他带着的人马名义上已经不再是朝廷的禁军,而是骠骑将军的部下了。刘寿自然不敢再拉着几千人跑去洛阳,不然定会被弹劾有兵变之嫌。
黄盖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命令惊得有点懵,半晌没有答话。
刘寿把音量稍微放低了些,解释道:“外兵赴京,非吉也。故驻兵于此,公为司马,万望勿辞。”
黄盖这才明白过来。他虽然也想去洛阳,却也知道刘寿需要有人留下来领兵,只好抱拳应诺。
刘寿让部下在城外觅地扎营,安顿了下来,便琢磨起另一桩要紧的事。
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公,是可以征辟掾属的。
这种公府掾属,在当值期间跟府主是君臣的关系,但这个关系一般只维持很短的时间。大部分掾属都会在当值几年之后,被府主以孝廉、高第、茂才等名目举荐给朝廷,然后作为“某公”、“某将军”的故吏,走上独立的仕途。
对于世家子弟来说,这是除了在本郡中担任功曹郡吏之外的另一条开启仕途之路。
此时颍川的陈、荀、钟、韩等士族刚刚解除党锢,而一个郡的郡吏名额有限,许多俊才子弟被十余年党锢生生拖到了而立之年,如今终于开始能出仕了,争做郡吏的人选已经排到了下下位颍川太守的任内。
骠骑将军在颍川受命开府的消息一经传开,许多儒门世家都派了人前来接触。
刘寿对大小士族提及的数十位人选都十分心动。然而想到自己这个骠骑将军因外将相互推功而立,将来迟早会因皇甫嵩、朱俊不再掌兵而退,刘寿也就没了经营一个庞大公府的兴致。
思来想去,刘寿此番开府纳士还是以熟人为主。
荀悦与刘寿早已有些交情,荀攸是其侄子,钟繇又是荀攸的好友,这三人相互举荐,一起来了刘寿这里,准备将来一同出仕。
在阳翟驻兵的这些天里,刘寿频频听人提起枣祗,抽了空便慕名上门拜访。枣祗很有些仁惠爱民之德,与刘寿聊了两日之后,这位有些沉默寡言的文士终于决定跟他一起去京城。
于是乎,新鲜出炉的骠骑将军先是拜“名士夏馥”为从事中郎,随后又征辟颖阴荀悦、荀攸、长社钟繇、阳翟枣祗,皆到任。
此外,刘寿关心的另一件事,也在这段时间里告一段落:
赵瑾最终被问责“减死罪一等”(无期徒刑),跟卢植做了伴;而新任的南阳太守乃是原江夏都尉秦颉。
原本历史上的秦颉在张曼成杀死褚贡之后临危受命,赴任途中遇一宅门朝东,自言“我当葬于此处”。两年后南阳再次叛乱,秦颉遇害,其故吏买下了当初那座宅子将其安葬。
现下虽晚了两个月,秦颉还是当上了南阳太守。
刘寿得此消息,莫名地有些心惊,自思道:可见夺人机缘一说不可取!秦颉之立功留名,及至日后葬于东门之宅,皆非我一计一谋所能转移。
只是无论旁人命数如何,刘寿已经借此机缘封王拜将,离东汉皇朝的权力中心更近了一步。
光和七年的七月中旬,刘寿启程上京时,部下的文职计有:长史骆俊,从事夏馥、荀悦,掾属荀攸、钟繇、桓阶,令史桓彝、韩暨、枣祗。
武职中高位则仅有千石的将军司马黄盖一人,其余部曲最高不过曲军侯。
至此,刘寿自年幼时便汲汲营营谋算的黄巾战功如今终于功成。
藩王之位仅有食禄而不能治民,国相等官员全都是朝廷指定,而且每三年一任。当了藩王只能多拿点钱,对于权势实则没什么用处,这个且不说;
而拜骠骑将军开府纳士,刘寿从此便真正地有了一份势力,可以在乱世中赖以安身立命。
若想再挽救已然崩坏的大势,便应当勤修己身、开达理干,以图立身于朝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