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547章 祭祖

第547章 祭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马皇后逝世,9月葬入未彻底完工的陵寝,定名为“孝陵”。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启用孝陵地宫,与马皇后合葬孝陵。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孝陵最终建成。

    自从建文帝开始,每年对孝陵多少祭祀,固定的祭祀有三大祭、五小祭。每逢国家大事,还会额外派勋贵大臣前往孝陵祭告。

    朱棣登基之后,十分重视对孝陵的祭祀,延续一年三大祭、五小祭的固定模式。

    又到太祖的诞辰日,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等人前往孝陵祭祀。

    一队车马来到孝陵的神道前,一座由两根石柱与石牌匾构成的石牌坊拦住了去路。

    只见石牌坊的石质匾额上刻着五个楷书大字:诸司官员下马。

    这就是下马坊。

    入孝陵,需下马,以示对太祖的尊敬。

    走在最前面的一辆马车最先停下,骑马紧随马车的几名太监快速下马,匆忙赶到马车前侍奉。

    马车的车帘被车夫完全掀起,在太监的搀扶下,一个身材胖硕的男子缓缓挪到到车辕边。

    “哼,如此废物,还能当太子?”

    马车后,一名骑马的魁梧男子一脸轻蔑,此人正是汉王朱高煦。

    一个翻身,一步跨下马,朱高煦瞥了一眼前面马车旁正手忙脚乱的一众太监,冷冷一笑。

    “父王,您慢点。”

    皇孙朱瞻基跳下马车,伸出手,扶着太子朱高炽的一只手。

    在朱瞻基与五六名太监的通力合作下,太子朱高炽终于艰难地着陆了。

    一场秋雨一场凉,凉爽的天气适合出行,尤其是对一个胖子而言,更是如此。

    轻轻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朱高炽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望向长长的神道,不由得又是轻轻皱眉。

    神道都已经铺上石板,干净而平坦,比起泥泞的泥土不知好了多少倍。可这神道对朱高炽而言,并不是友好。

    “皇兄,还等什么呢?赶紧走吧,这离享殿还远得很。”汉王朱高煦催促道。

    享殿是孝陵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大殿中供奉着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神位。

    朱高炽回头看向朱高煦,一脸憨憨的笑容,轻轻点头道:“皇弟说的是,我这便走。”

    在太监们左右的加持下,朱高炽迈着小碎步,一点一点向前挪动。

    等朱高炽走了好一会儿后,汉王朱高煦这才跟着向前走去,不一会儿便已经撵到了朱高炽屁股后面。

    在神道上行走,众人按照身份高低依次出发,进退有序,不得擅自行动,更不能赶超前面的人。

    汉王朱高煦排在太子朱高炽之后,而朱高煦之后是皇孙朱瞻基,再往后才是其他随行官员。

    雨后的气温凉爽,朱高炽依旧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更让他头疼的是,这雨后的石板十分湿滑,他不得不更为小心翼翼。

    嘶溜——

    脚底一滑,朱高炽重心向前一倾,直接将左右两名搀扶的太监一带,嘭的一声闷响,摔在神道上。

    汉王朱高煦嘿嘿一笑,嘲讽道:“前任失足,后人知警。”

    正当朱高煦洋洋得意之时,后边有人应声道:“更有后人知警也。”

    朱高煦微微皱眉,扭头看向后方,发现说那话的人是朱高炽的儿子,皇孙朱瞻基。

    “皇叔,您走路可要小心些,”朱瞻基一脸正色道,“我父王摔跤了有人扶,您若是摔跤了,我可扶不动啊!”

    见朱瞻基面目俊朗,身材匀称,脚步轻盈,言行举止还如此优雅,朱高煦有些郁闷了。

    这朱瞻基的话里有话,他是听出来了。

    可他一时间却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闷不吭声。

    瞪了朱瞻基一眼,朱高煦回头看向前方已经被人扶起的太子朱高炽,心中暗道:

    “一个连走路都要人搀扶的废物,凭什么跟我抢皇位!

    “大哥,你的太子之位早晚会是我的。

    “只有我,才有资格继承父皇的皇位……”

    走在最前方的太子朱高炽时不时摔跤,跟在后面的众人,走走停停。

    ……

    郑和、郑海两人奉旨回乡祭祖,他们在云南也开始扫墓与祭祀活动。

    郑和的父母墓地就在昆阳州滇池边的一个坡地上。

    郑和的父亲马哈只墓前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有铭文。

    墓碑铭文是根据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寄回云南的文稿篆刻的。

    永乐三年端午节,郑和委托当时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写了一篇铭文,名为《故马公墓志铭》。

    当时,郑和已经升为内官监太监。因为任命为出使西洋的正使,所以他没能回乡祭祖,就托人将李至刚为他父亲撰写的墓志铭带回了云南。

    他的哥哥马文铭叫人按照文稿刻了这块墓碑。

    扫墓结束,郑和将郑海叫到滇池边。

    “小海,陛下来信了,叫我们择日返京。”

    “三宝,这个我猜到了,应该是纪纲在陛下面前说我的闲话了。”

    望着碧波荡漾的滇池,郑和长长地叹息一声,缓缓道:“又要离开了,不知道下一次回来会是哪一年了。”

    郑海点点头,又微微一笑:“三宝,那这样,你给陛下回信,下个月,我们择吉日而返。”

    “为什么要等到下个月?”郑和有些好奇。

    郑海笑道:“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那总得多呆几天吧。”

    “小海,可这样,怎么跟陛下交代啊?”

    “择吉日而返嘛,就说我们选了一个好日子才出发啊!”

    郑和哈哈一笑,点点头道:“嗯,有道理。”

    想了想,郑海提议道:“三宝,既然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再回来,不如将这次扫墓的日期刻在墓碑背面吧。这样下次回来就记得上一次祭扫是什么时候了。”

    郑和觉得郑海的提议非常好,就命人找来篆刻墓碑的工匠,在墓碑背面刻下几行小字:

    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宗坟茔祭扫追荐,至十二月吉日回还。记耳。

    就在郑海观看工匠雕刻铭文时,小兰匆匆跑过来。

    “哥,小主……嫂子,嫂子好像生病了,你快回去看一下!”

    “小兰,你说妙锦生病了?”

    小兰点点头:“早上就没怎么吃饭,刚才又吐了,我觉得,应该是病了……”

    一听说徐妙锦生病了,郑海连忙往家里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