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套话
第二日,舒服地伸着懒腰出来的陆渝邻,发现厅堂的桌上居然有豆浆油条。
“王爷,这别苑的厨师还会这个?”勿怪他惊讶,据他所知在他之前,这京城大街小巷绝没有豆浆油条的。
会的就只有百味居的厨师,即使厨师会,但他的家境根本无法支撑他做出来自己吃。
况且这厨师也不会外传手艺,只做给自家公子吃。
“我去百味居讨的做法。”
“哦,王爷喜欢吃?”这就不奇怪了,他可是交待过百味居的众人:王爷视同于他。
厨师哪里会不告诉呢?
“嗯。”含含糊糊应承。
从别苑出来,这白天可就看得清楚周围环境了。
别苑后面是一道坡度不大的山梁,说是山梁,充其量是丘陵地区的土坡,植被葱绿,山形有些眼熟。
等到绕到西边,才赫然发现是摘桐叶的山梁。
“那个人说要见主子。”
陆渝邻一时不明白楚王说这话什么意思,眼神询问。
“这里。”姜誉指指路边。
“哦~懂了。”
“你去。”
“我?”陆渝邻指指自己,想想:王爷去万一暴露身份呢,“好。”
“你有办法问出更多。”怕他多心,姜誉解释了一句。
“哦~没问题,交给我了。”
从东城门进去。
又从王府坐马车出来,下马车的只有陆渝邻一个人,依旧是那个大得像公园的园子。
他站在园子里,抬头看了看,微微一笑:原来如此!
这次可不是从木柜下去的,而是一间厢房的床上下去的。
厢房有人居住的痕迹很明显,所有家具一应俱全。
暮云抱着一件披风:“陆公子披上吧,密道寒气重。”
这次比上次走得更久,两侧不时闪过一道铁门,厚重暗哑,最后停在一个四方空间里。
地面一周有排水石沟,暗褐色的水在火光的照耀下闪着暗芒。
一个打开门的房间上方居然有一丝光亮透下来。
这是怎么办到的?还有人会折射原理的?
室内坐着一个中年人,那人手执书卷,安静地看着。
陆渝邻抬手敲了敲门,那人抬起头来,看向门口,苍白瘦削的脸上,一双眼睛充满睿智。
陆渝邻未语先笑:“听说先生想见我?”
边说边走进去,在另一张凳子上坐下来。
“先生如何看‘礼不下庶,刑不上夫’?”他指了指对方手中的书。
“对普通老百姓不用讲礼节,而对士大夫则不可用刑……”语气里的嘲讽浓烈:“士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太历朝的权贵士族们一直奉行这句话,哼……”
“哈哈哈……看来先生不赞同这种言论啊……先贤说: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缚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所谓礼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
第一计,投其所好,解除对方的戒备。
见他能说出这番言论,中年人很惊讶,虽身处乡野,可才学并不浅,并未曾听说哪家公子才冠京城的。
“……所以哪里是说士大夫不用刑的,都是一知半解,为自己的特权找借口而已。”陆渝邻总结。
“公子是这么看的?”中年人面色沉静。
“是啊,难道先生不是?”
中年人不承认也不否认:“公子为何救我?”是无心之举还是知道些什么有意而为。
“碰巧而已,不必放在心上,先生伤已养好,要离去说一声,晚辈会让人送先生出城。”
第二计,欲擒故纵,不能让对方看出自己的目的。
暮云暗暗着急:还没问秘密呢,吃了我们这么多食物和药材,总该说个宝藏出来呀,陆公子怎么就这样放了?
“公子不问为何这般?或者说公子不计报酬?”中年人听得直接让他走,判断话的真伪。
“先生要说吗?如果先生不说,晚辈问也是白问,人和人讲究缘分,就算是我与先生投缘吧。”中年人身上有种莫名的气质,让陆渝邻不计报酬。
“我不想害了公子,此事重大,公子也看到了,我被人一路追杀至此……”中年人不愿把救命恩人牵连进危险的漩涡。
几句交谈,凭他的识人经验,这位公子绝非凡人,而且心思纯正。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看来不是宝藏而是要人命的秘密呀!
第三计,同仇敌忾,让对方当自己为盟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陆渝邻就是那个偏向虎山行的犟拐拐。
“公子贵庚。”
“十九……吧。”这语气像是连自己多大都不能确定。
中年人也未在意,他惊异于才十九便入值了。
“公子少年英才。”
“运气,运气而已,观先生面相,先生乃心系百姓之人,晚辈与先生算是殊途同归吧,如今在中书当值……”
“中书?我想面见皇上,公子能办到吗?”中年人有些急切,这件事已经拖很久了,恐怕所有罪证都被抹去了。
“老实说,办不到,晚辈也才见过皇上两次,既然来人敢追杀先生至京城,恐怕只要先生一出现在京城街头,能不能到宫门口还是个未知数……”
中年人想到对方的强大,不等自己见到皇上,命就没了,可他实在不愿给这位公子带来杀身之祸。
陆渝邻也看出了他的顾虑:“先生可以密信皇上,晚辈代为转交。”
中年人也别无他法。
“先生还得要有证据才行,不然皇上怎会相信?”陆渝邻提醒中年人。
听罢这句话,中年人停下手中的笔,蹙紧眉头:“这是我亲眼所见……”
后半句便没再说,他也想到了什么。
“先生如果信得过我,可以告之,我可以派人去找证据。”
中年人沉默半晌,方才开口:“我乃文景八年的易州长史沈从衍,文景十年,因与州牧多次政见不和,不想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选择致仕,后去撰修州志。半年前,开始外出实地考察,六月,去了磁州,野外贪多没能赶回客栈,索性是夏季,就找了个山洞露宿在了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