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翻江倒海谁人泣 君王自此无可依
明故宫,主要有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三大殿,修建在应天府城东最高的山紫金山下——燕雀湖(今南京紫金山下前湖,紫金山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条匍匐的龙,风水龙头穴位在前湖),属震卦方位,遵循《周易》的“帝出乎震”之意(合于帝王居住偏东之说,又有紫气东来一说)。朱元璋得天下后,依据风水学,“移三山填燕雀”(明故宫修建典故),大修土木,劳民伤财,耗费巨资,死伤万民。
其中,奉天殿是三大殿的主体,又称“金銮宝殿”,上盖琉璃金瓦,双檐重脊,雕梁画栋,朱漆描金雕花的门窗,在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芒。它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华盖殿在奉天殿后面,每逢春节、冬至和朱元璋的生日,朱元璋都要在这里先行接受内阁大臣和宫廷执事人员的参拜。
谨身殿,是南京故宫前三殿之一,坐落于三台之上,华盖殿之后,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左为后左门,殿右为后右门。为皇帝上朝更换朝服以及册立皇后、皇太子之处,皇帝亦在此殿受贺。殿名寓意提醒帝王加强自身修养之意。
夜晚中的寝宫,静的出奇,毕竟它太大了。它,没有一点生气,除了一些灯火。
元生,太祖皇帝贴身太监,一路小跑,因为他知道主子肯定会高兴的。
他,尖声尖语地向太祖皇帝奏禀:
“启禀陛下,恭贺陛下,又喜得一皇孙(第二个皇孙)。奴听众人皆言,皇孙生时,天现异象,赤光满堂,紫气东来,百里皆香,此乃帝王之气、天子之兆也。”
他,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并且一兴奋就会把尾音拉的极长,再加上他的尖音,整个寝宫大殿都回荡着这阴阳人兴奋的声音。
朱元璋听罢,面无表情,只微微言道:
“朕问你。皇子起名否?”
“暂无,太子祈求圣上赐名。”,太监元生回道。
沉吟半刻,太祖皇帝微微念道。“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就赐名允文吧!以后太子家谱可按此排辈。”
“奴才遵旨。”
“元生,朕再问你!朕素闻“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然太子有二子,其一为嫡长子雄英,其二为次子允炆,太子百年之后,大统当谁之为继?”
未听罢,元生已知刚才“帝王天子之言”犯了皇帝大忌,不由地手脚冒汗,背脊发凉,汗毛直竖。遂扑通一声,匍匐于地,以头舂地,满头渗血。
“奴才自知失言,罪当该诛,愿陛下赐死。”,汗早已浸湿了元生的脊背,黄豆粒似的汗珠也顺着脸颊滚落,打湿了土地。
他紧张时声音更尖,尖的让人更想弄死他。
“朕每每忆起你我年少出家之事,历历在目,同甘共苦的日子虽然苦涩,却让人感动。朕不怪你,也不忍心怪你。”朱元璋瞅着面如土色的元生平静地说道。
皇帝叹了一口气,忽又缓缓道来,
“故人不多矣!”
朱元璋说完这话,短暂地陷入了沉思,好像想起了兄弟情怀的乱石岗七雄结拜之情,好像记起曾经开创大明万年基业的豪情壮志,又好像忆起他那杀罚决断的英雄过往
这一切颇让人感觉到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凉意,孤独寂寞之感也油然而生。
一瞬间,人们也能从这个千古帝王眼睛里看到了柔情,但一瞬间过后他眼里又全是决绝和坚定。
“真正的帝王是没有朋友的,也不能有感情。”他喃喃道。
是啊,自古哪个帝王不孤独?自古又有哪个帝王不寂寞?这一切都是为了万年基业而已。
“这臣民、城邦、沃野,这山川河流,这日月星辰,这江山社稷,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主子的,都是大明朝的。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明永恒!万年常青!”,元生竟忘情地高呼起来,刺耳的声音再次响彻大殿。
“奴才也是主子的,主子开心奴才就开心,主子高兴奴才便高兴,奴才看不得主子孤独、寂寞,奴才愿世世代代服侍主子,陪主子解闷”,元生没说完,也早已泪流满面。
一个人的生命完全交给别的人来掌控,这本身就是世上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
“这世上又哪有什么长命百岁,更别说万岁万岁万万岁,不过开创一个大明盛世倒是吾之所愿!”朱元璋轻轻地自语。
但又有什么比听到“三呼万岁、大明永恒”更让人高兴的呢?朱元璋笑了,笑的很开心。
“皇子皇孙也都是朕的!一切皆是天命所为!朕就是天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近闻得一皇孙,甚慰,甚喜
特封赏太子府黄金百两,绸缎千匹
兹日起,太子需
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另有条例务牢记
一则仁,仁则不失于疏暴
二则明,明则不惑于奸佞
三则勤,勤则不溺于安逸
四则断,断则不致牵于文法。
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
我自有天下以来,未赏暇逸,惟恐处事稍有不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
戴星而朝,夜分而寝,这些你都亲自看见,若能体而行之,乃为天下之福。
汝当殚精竭虑,勤政爱民
牢记朕心,勿忘朕意
钦此”
朱标等一干众人领旨谢恩。
自此,太子朱标开始演习一切朝廷政事,行监国治政之事。
次月,朱元璋命宗人府为皇孙朱允炆安排满月酒宴,众皇子奉诏进京贺喜,包括: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等一众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