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浮生堕落史 > 第9章 一诗吟罢惊四座

第9章 一诗吟罢惊四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五月初五,云林学馆,一大早就有五六十名读书人到场。

    张少吉一身灰色布衣,头系黑色幞头,显得比实际年龄成熟了许多。他带着表妹徐美琳和小姨徐芍红,由柳安跟随,一个家丁担着食盒和礼品盒,出了王府大门,步行前往学馆。好在就是一墙之隔,总共也没有几步路。

    今日的徐美琳依照表哥的吩咐,穿着很朴素,上穿淡绿色的小袖短襦,下着白色百褶长裙,裙腰束至腋下。头上结着两个发髻,没有佩戴任何金玉饰品,一副清清爽爽的样子。

    徐芍红则是一身胡族男子风格的打扮,头戴锦绣浑脱帽,身着窄袖翻领紧身长袍,腰间扎着宽带,显出纤细的腰肢来。下穿蓝色条纹长裤,足蹬高腰靴。脸上素颜不施粉黛,却掩不住女性的俊美之姿。

    几个人径直进了学馆大门,但见满院都是人,彼此寒暄着,一个接着一个脱鞋进屋。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站在屋门外,探头向外看着。看到张少吉一行,犹豫了一下,便走过来询问:“不知几位尊客是……”

    柳安侧身弓腰手掌朝向张少吉,恭恭敬敬地说:“这是楚王殿下。”

    女孩面露惊讶之色,显然她没有想到堂堂皇子一行人的打扮这么低调。她急忙施礼道:“民女伍小蓉见过王爷。家父说了王爷会大驾光临,让我迎候着。恕民女眼拙,我这就请父亲出来。”

    张少吉一摆手说:“无须惊动大家,我等只在一旁静静观看就好。也请你告诉令尊,暂且不要说出我的身份来。”

    伍小蓉略一迟疑便点点头,引着几个人进入了学馆大课堂。但见地面铺着红漆地板,虽然有些斑驳了,却擦得干干净净,泛着光泽。

    伍云甫端端正正地坐在最里面略高一点的平台上,其它人也都是席地而坐,不管在屋外说话时多么大声,进来之后都安静了下来,即便有人交头接耳,也把声音压得很低。

    伍小蓉快走几步到了父亲面前,低声说着什么,伍云甫便看向张少吉一行。张少吉遥遥地一拱手,便也如众人一般坐到了地板上。

    伍云甫一摆手,众人立刻坐直了身体。只听伍云甫大声说:“诸位士子,今日之诗会,老夫本想如往年这个时候一样,让大家写写大好春光,鸟语花香。欣闻我朝大军于西海之畔大败蛮族吐蕃,重新夺回了失陷数十载的险要关隘石堡城。更有当今圣上的六皇子楚王殿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不顾身。今日便以此番大捷为主题,请大家现场吟咏。最后公议评选出前三甲,给予小小的奖励。大家开始吧!”

    于是大家便开始凝眉苦思起来。然后就陆续有人举手,起身吟诵一番。在伍云甫左手下面有一名弟子扶案而坐,专门负责记录大家的诗作,以供最后评选。

    听了半天,多是些辞藻华丽、歌功颂德的东西,只有少数朴实言且之有物的。张少吉不禁暗暗摇头,感觉有价值的不多。他虽然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好歹在大学时读的是中文系,对古典诗词还是比较了解;。

    眼见得大家的诗都做的差不多了,张少吉对徐美琳附耳说了些什么,徐美琳点了点头,嘴里无声地念叨了一会,便举手要求发言了。伍云甫见状便用手一指她,她便起身脆声脆气地吟诵起来:

    “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一诗吟罢,大家都纷纷看向她,显然都被诗歌中的真实意境所震撼。有人忍不住质疑道:“小丫头,这是你写的吗?从哪里抄来的吧?”

    徐美琳不疾不徐地说:“这是我吉哥哥写的,他不久前才随大军出征西海回来,身上有这么长的刀伤呢!”说着用手比出了一个有点夸张的长度。

    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又问:“不知哪位是你所说的吉哥哥?”

    张少吉适时起身向四下一拱手,说道:“便是小王张少吉!”

    这时伍云甫大声说道:“请楚王殿下一行到前面来!”

    于是张少吉就在一片哗然声中走上前去。徐美琳感觉骄傲至极,拉着姑姑一起跟了上去。徐芍红走了两步又想起了什么,就回身拿过柳安手里的礼品盒,才又跟了上去。

    伍云甫向众士子介绍道:“这位便是当今圣上的六皇子楚王殿下,殿下出征西海,亲自带领敢死之士攀上石堡城墙,与吐蕃人短兵相接,搏命厮杀。也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能写出此等雄浑大气之作啊!”

    张少吉谦逊地说:“伍老先生过誉了,大败吐蕃人是我全体大虞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本王身为其中一份子,只是尽了本分而已!”

    伍云甫又道:“还有王爷写的一篇《正气歌》着实让人振聋发聩,待会儿诗会结束时再展示给大家看。还有一句话老夫不得不说,由于老夫财力有限,学馆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是楚王府派人送来了不菲的钱帛,且承诺以后每月都会给予资助。虽然王爷嘱咐不必为人知,老夫却不忍此等善举被埋没。”

    现场气氛顿时沸腾了,大家纷纷起身施礼,满脸崇敬之情。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楚王如此年少英俊,平易近人。

    负责记录诗歌的书生大声说道:“曹某斗胆说一句,楚王之诗作言浅意深,当为本次诗会的第一名。此诗一出,后面的人也不必再写了。”

    众人连连称是。张少吉连忙说:“作诗实非本王所长,不过是有感而发罢了,不敢当此厚誉。还请大家稍安勿躁,继续品评诗艺,不必把本王写的算在里面。对于三甲之作者,本王亦会有薄礼相赠,聊表心意。”

    他之所以敢拿盛唐边塞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来为己所用,是因为这些时日他翻阅府内藏书,无论是记录唐周晋诗人的《三朝诗家汇编》,还是虞朝的各种诗选,都没有见到卢纶其人其诗,也没有其它几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可见在这一条时间线上并没有形成边塞诗的巅峰期。

    士子们虽然热情高涨,却还得耐着性子坐下来,由伍云甫遴选出一些认为尚可的诗作,由大家评议。最后评定出了三甲之作,由伍云甫亲自手书于卷轴之上,挂于大课堂壁上,作为长久的荣誉表彰。

    然后张少吉又从带来的礼品盒中取出奖品,分别是一些珍版诗集和装着几贯铜钱的红布袋,送给得奖者。得奖之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还是头一次凭借一首诗便得到这么大的实惠,对于楚王的抬爱充满了感激。

    张少吉又让柳安把食盒抬进来,摆出一盘盘干鲜果品,糕点小吃,刻意放低姿态,与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随意畅谈。他知道这个时候才是沟通感情笼络人心的关键所在,很容易让寒门学子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

    伍云甫又拿出了张少吉所写的《正气歌》手稿给大家看,再次掀起了一阵高潮。士子们对这位年轻楚王的文采及胸怀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叹为天人。

    张少吉则刻意保持着谦逊低调平等待人的作风,更加让人心生好感。他还专门问了几个表现较好的士人姓名,其中负责记录诗作的名叫曹乃,是伍云甫的得意弟子,明显露出投效之意。

    徐美琳和徐芍红这一大一小两位举止优雅大方的贵族美女也引发了士子们的注目,纷纷在心里猜测着她们的身份,暗自羡慕着张少吉的艳福。

    伍小蓉陪伴在两位徐氏女子身边说话,经常与士子们接触的她言语得体,亦无一般女子的扭捏,很快就赢得了两个人的好感。

    如此与士子们畅谈了大半个上午,张少吉才起身与众人告别。临出门之时,他对着恭恭敬敬陪伴身旁的曹乃小声说了一句:“曹先生得闲时可去王府坐坐,与小王一起说说话。”

    曹乃简直受宠若惊,连连点头称是。他平时便自负有经时济世的实干之才,不愿意在诗赋文章上耗费精力。如今能够得到王爷的青睐,对于他这样毫无根基的普通士子来说,不啻是一次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