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泅水的鹰 > 第44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44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初中,他开始发觉,周围同学对他嘲弄。

    一方面,因为他母亲是卖冰棍的,另一方面,因为他在学校各方面的平庸。

    初中的同学,大多是像孙君止那样,属于师范大学的子女,父母是大学的老师,家庭生活比他家都富裕,穿的衣服和用的文具都比他好。

    他很羡慕孙君止他们,家住在高墙围起的大学校园内。家里父母是老师,功课学习比他好;院里有各种体育活动设施,运动技术也比他强。

    下课了,同学们准备在学校的操场上踢足球,要分成两队,可是,没有人愿意让宫明龙加入,说他“不会踢。” 宫明龙只好站在操场边上看,帮助他们拣球,即使是他满头大汗地拣球,也被他们揶揄着“快点拣呀,你跑得真慢!”

    宫明龙不明白,只是一堵高墙之隔,里面的这些同学就很骄傲,而外面的他就灰溜溜的?

    上高中,对他一生是初次的震撼。

    作为市重点中学的师大二附中,一下子聚集了那么多从北京市各中学考来的精英,这是在以前的学校里,从来没有见过的。

    他开始认识并意识到:还有这么优秀的人物!他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他影响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卢刚,一个是杜需沙。

    卢刚,同班的同学,属于读书精英中的精英。

    卢刚相貌端正,也是工人家庭出身,但是聪明异常。功课出类拔萃,成绩让人望尘莫及。卢刚曾经在作文中引用“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一句话,使他感到鼓舞。只是卢刚专注埋头读书,近乎离群索居,从来没有与他有过交流。

    卢刚高考到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卢刚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主持的严格考试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顺利考取由中国政府出资的公派生,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据说,其导师克里斯托弗·戈尔咨教授在全美具有相当影响,是在世界上颇负盛名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

    杜需沙,同年级不同班,属于另类的社会性的人才。

    在他还没有见到杜需沙时,这个名字已如雷贯耳,被许多人提到过。初次见到的杜需沙,英气夺人,气质非凡,作为学校学生会领导,俨然一副学生领袖的样子,好像天下的重任担于其一人肩头一般。不过,让他有些失望的是,杜需沙虽然身材比较高,也健壮,但是,并不像他脑海里想象得那么突出地高大和威猛。他暗暗想,这一定又是一个趾高气扬的人。可是,每次与杜需沙相遇,杜需沙都会主动地点点头,虽然他能够看出,杜需沙表情有些冷漠。

    大学的时候,他又与杜需沙同校。也许因为同过高中的缘故,杜需沙再见到他,嘴角会挂出一丝友好的微笑。他对杜需沙不很了解,只是明显地感觉到,杜需沙上高中时是一脸严肃的正气,上大学时则是一脸的复杂的神秘。他也听说,杜需沙在上大学前,得了一场重病。

    在他内心,敬畏那个高中的杜需沙:卓尔不群;困惑那个大学时的杜需沙:玩世不恭。有一点上,他始终非常佩服的杜需沙:身上总有一股特殊的魅力,无论在什么地方,身边总会有那么多的朋友追随着。杜需沙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呢?他一直想搞明白这件事情。

    另外,他对孙君止的印象深刻。

    一次准备打篮球的孙君止,主动招呼他:“哎,老宫!过来打球,傻看人家踢足球干什么?人家也不带你玩。我们这正缺一个人。”老宫兴冲冲地跑去参加,打了没有五分钟,孙君止喊起来了:“老宫,你下去吧!你球怎么往自己队的球筐里投?你不会!”宫明龙一边下场,一边说“晕了,我晕了,没有注意。”心里懊丧不已。

    上大学开始,他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一直刻意地在自我改造。

    从面部的表情、说话的语言、行走的动作到衣服的穿着,虽然也经常受到周围的讽刺,但是他依然执着地坚持。

    他要像那些成功的人一样:自信和脱俗。他感觉到,随着时光的飞驰,周围的人们渐渐认可了他的不凡。

    大学里,他谈过一次恋爱,女孩是大学的同学,父母都是工程师。快毕业的时候,女孩告诉他,自己家里反对年轻时谈恋爱,于是,他美好的初恋就告吹了。他深深地确认,真正原因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不能门当户对。

    他把泪水咽进肚子里,更加发狠地誓言: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

    他从小就记住了社会教育的一句话——人定胜天——他深以为然。

    在一个院子里,与他家共用一个厨房的两家:张家和池家。

    张家,就是张大妈家,有一个儿子叫张亢虎。

    张亢虎比宫明龙大哥的岁数还大,身强力壮,过去是这个胡同里的一霸,后来当了工人,又好逸恶劳,旷工在家。每天中午,张亢虎左手端着张大妈做好的一大碗炸酱面,右手抓着一双筷子、一只黄瓜和两颗蒜瓣,走出街门,蹲在门口开始吃,同时梗着脖子,虎视眈眈地看着过往的人,看谁不顺眼就骂两句。张大妈管不了这个脾气暴躁的儿子,邻居们也都敬而远之。

    宫明龙上大学的时候,张亢虎被工厂开除,就在胡同口摆了一个小烟摊,做起小生意。一年后,又做起换外汇的生意,再后来就经营进口家用电器的买卖。

    到宫明龙大学毕业的时候,张亢虎已经开了公司,京城民间的进口家用电器业务,他已经控制了三分之一。

    满北京城流传着的北京有三个张姓的巨富,张亢虎就是其中之一。

    这期间,张亢虎娶了池九妹。池家也是这条胡同的邻居,姐妹九个,其中老幺叫池九妹,长得是这条胡同里最漂亮的,年龄与宫明龙的二哥相同。池九妹开着汽车,在胡同里出出进进,好不神气。

    去年,张亢虎买了三套新楼房,把张大妈家和池家的人,都接到新居去住了。整个胡同里的人,都羡慕得快要发疯,见到张家人便趋之若鹜,唯恐巴结不上。

    张亢虎神话般地一举成名,使宫明龙感到无比地振奋。

    张亢虎成为他的心目中的偶像,他终于看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要有钱!要翻身!

    宫明龙精神强烈冲动着,他要奋斗,要成功,要让所有认识他的人,对他都刮目相看,他要出了那一口气,从小学开始就憋着的一口窝囊气。

    其实,他已经可以聊以自慰。

    在这条残破的又深深的胡同中,大人小孩间都传颂着这样一句话——

    咱们这条胡同里只出了两个能人:一个是张家的张亢虎,成了大富翁;另一个是宫家的宫明龙,成了大学生。

    但是,宫明龙觉得,自己只是刚刚开始,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