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仙侠小说 > 逐鹿在野 > 第18章 凉城旧事

第18章 凉城旧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是日,一大早儿,刀麻子与何不知二人便出发赶往凉州城,天近黑才将将抵达。

    便在刚刚,城门卫兵已经轮换。

    如今值守的是夜班第一批卫兵。这些抱着长枪的卫兵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或靠着城墙或叼着干草,何不知瞧着暗自皱眉。

    刀麻子也瞧见了,而后自顾自喃喃道:“世道如此。不过十四载光阴,这些原本铁骨铮铮满腔热血的汉子就沉沦如此,光阴岁月真乃大恐怖。”

    “刀叔认识他们?”何不知歪了歪脑袋好奇问道。

    “十四年前,我与他们差些缘分,最终未能袍泽相称。”刀麻子自嘲笑道,“这些卫兵是当年的凉城残兵,如果不是那酒泉郡守将他们从西晋朝廷手中保下,他们十四年前便被砍去头颅曝尸荒野,化作那野兽粪便去了。”

    何不知瞧着,那城门两边城墙上多是刀削斧凿之痕,想来,这凉州城或许有个很长很重的故事待人挖掘。

    老墙红苔生,晚风夜哭城。欲问人归处,白骨击甲铮。

    十四载前,凉州城外。

    以鲜卑慕容氏为首的五胡东进西疆,号称百万联军,并于凉州城外大摆阵势,将那凉州城堵了个半。

    堵城期间,五胡联军在鲜卑氏首领慕容夜之子慕容玉统领下,对这凉州城多次展开猛烈进攻。

    时任酒泉郡守之人乃是大汉最后一朝恩科状元——李儒。此人少年大志,热血满怀,竟以薄弱儒生之躯率领凉州城军民多次抵抗住五胡冲击,最终为西疆三州联军集结争取了七天时间。

    汉胡二家对峙于凉州城。

    凉州城外五胡共计百万雄兵,凉州城内则凭借西疆三州之力勉强汇集了三十万人,其中有战斗力的尚不到二十万人。当朝皇帝刘病即位三十载,庸君庸事,天下兵马乏怠了三十年。

    对比常年征战的胡部,难有胜算。

    李儒深知此战之艰难,早便有了玉碎死节之意。只等朝廷旨意下达,他李儒定要让那五胡知晓汉家天威。

    凉州城内,酒泉郡衙门外。

    小黄门踉跄下了马匹,那马倒在地上,只是抽搐了一会儿,便没了声息。

    那小黄门并未管那死马,举着圣旨一路冲进酒泉郡衙。

    “报——!圣上有旨。”

    凉州州牧董献董右庭急匆匆出了郡衙正厅,酒泉郡守李儒便跟在董右庭身后。

    “臣等接旨。”

    董右庭与李儒二人正欲下跪,那小黄门出声道:“陛下有旨,二位必须站着听。”

    董右庭与李儒二人只当是陛下体谅吾等不易,正有感于陛下仁慈,那小黄门揭开圣旨却没了音响。

    二人甚觉奇怪,便双双抬起皓首,却见小黄门眼角噙泪,身体不断颤抖。

    小黄门抿了抿嘴又稳了稳声线便大声将那黄布上的字念了出来。

    那诏上只有短短十几个字。

    “帝诏曰:收拢军民,放胡入关。”

    董右庭和身后李儒二人闻之孑然沉默。

    “昏君!当真是昏君!”李儒一拍大腿怒吼道,“他刘病这是要断我汉氏根基!”

    “李养心!切勿胡言乱语!”董右庭面色一变,瞥了眼小黄门随即冲着李儒说道,“帝心似海,吾等凡人怎可胡乱揣摩。”

    “哈哈哈哈哈!”小黄门突然边哭边笑,接着,那细嗓振道,“董州牧无须担心。咱家虽是无根之人,却也有一腔热胆,纵使死节凉州城又有何妨!只望董大人能给杂家配把汉刀,咱临死前也要弄死几个胡蛮垫垫背。”

    李儒拱手拜道:“小公公高义。不过战场杀敌乃是我等为官参将之人的职责,小公公确实不必犯此凶险。”

    “李大人此言差矣。”小黄门抹了抹泪,那喉间细嗓又出声道,“如今帝诏已下,九州汉民人人自危,此诚汉家危急存续之秋。我虽是阉人,但也是汉人。

    为国死节,有何不可!?”

    小黄门大吼道。

    李儒与董献尽皆沉默。

    “好。”

    董献随即解下腰间跨刀,反手便赠予眼前的小黄门。

    那是先帝亲手赐给凉州牧董献的一柄长刀,即便长刀只是普通汉军制式,但经了先帝之手,其权势可比尚方宝剑。

    董右庭解下腰间先帝之刀,意同三州之民齐生死共进退。

    小黄门接过长刀,那长刀过重,于是他将刀柄握在手中,一头落地,将长刀拖出了郡衙。

    李儒对着眼眶深红的府衙卫兵招了招手。

    “去跟上他,带他去军营,勿有优待,吃喝同卒。”

    “想来,公孙大人与蔡大人也接到了帝诏。权且等着,等他二人赶来这凉州城,吾等再商议后续对敌之计。”董献一脸沉重对着李儒说道。

    且说那幽州牧公孙白和益州牧蔡禾从西疆其余二州赶往凉州城,全力赶路只用了不到三天。

    这三天,城外百万胡兵已有攻城之势头。

    凉州城内军士这些天来夜夜枕剑而眠,精神早不复如常。李儒瞧在心里,对这凉州局势更加担忧。

    自古幽州多产骑兵。此次会师凉州城,公孙剑珪带来了八千幽州素甲骑。这幽州素甲骑,即使当甲卒用也比寻常甲卒强上许多。

    益州牧蔡禾蔡青苗另辟蹊径,他张榜檄文召集益州境内游侠儿共赴凉州以卫汉土。

    江湖多有义愤填膺之士。

    而后蔡青苗又将檄文传阅天下,只待檄文发酵,天下九州义士自会动身赶往西疆。十四载前,刀麻子便在那赶往西疆凉州城的游侠儿之列。

    自三州州牧会师,凉州军与五胡大军前后又碰了七次,无论是幽州素甲骑夜袭敌营或是被动守城,凉州一方均伤亡惨重。

    小黄门也死了。

    死在守城第六战。

    斩敌二十二,力竭身死。

    这便是国战,败者国灭家亡。

    每当大批军士死亡,便有大批游侠儿毫不犹豫抽刀击甲,慷慨赴死。

    其后,刘病连下十一道帝诏,敕令三州州牧尊帝诏言,收拢军民,放胡入关。前来送旨的小黄门,战死沙场有一十一人,仅逃命一人。

    便在凉州局势紧张之际,九州江湖上突然传出一道谶言,是当代鬼谷子拿龟甲与九枚方眼大钱占卜汉家国运之后所说。

    其言:三十载内,天命在胡。

    于是江湖人人自危。

    “砰!”

    幽州牧公孙白看着向东逃命去的小黄门,抬手一掌便打在那小黄门后背上,小黄门吃掌倒地,翻滚几圈后便不再动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公孙白本不便阻拦。只是最后一个小黄门这一逃,势必会引起凉州军民气势骤降,于守城不利。公孙白深知其害,遂下此杀手。

    酒泉郡衙。

    “三位大人。”李儒拱手拜道,“如今城内可战之兵不到十万人。且不提四方胡骑,我观城外带甲之士少说三十万人。吾等便似困兽尤斗也难以招架。再者说,五胡饱受西疆无粮之苦,忧愤填心已近二百载。此战,五胡携不破不立之居心,而我凉州城如今却人心涣散。如若城破,西疆三州必是十室九空之局。小生认为此战已然败了九成。”

    那三位州牧大人尽皆不语。

    他们当然也看出来了。

    “吾却有一危计。”李儒接着说道,“吾愿出使敌营,为我西疆三州之民搏个生还之机。”

    “何计?”公孙白接茬儿道。董献与蔡禾二人一言不发地盯着李儒。

    “明日,我会独自出城前去敌营,携三州之地三百万军民之势,令其知晓西疆有三百万随时为国玉碎死节之人,逼其承诺若入西疆不可善杀汉家军民。”李儒说道,“五胡本就人少,即使他们得了九州天下也种不了那么多地,何况他们本就不善于耕种。”

    “你觉得那群蛮人会不知此间之理?”蔡禾冷笑道。

    “他们当然知道。可知道又如何?我孤身前去,若是身死,此间之事短时间内大抵难以解决。若是北方草原部落突然南下袭我大汉,胡部此战之成果便会少一半。那些胡人不傻,他们知道北草部落在坐山观虎斗,又怎会和大汉拼个两败俱伤使北草得利?所以,我断定胡人首领此时正在等我上门。

    “此计乃明谋,成败皆在吾身。吾若软弱,胡人瞧了则会认为西疆三州之民惧怕;吾若强硬,他们便会认为西疆满地玉碎,扎脚。想来也不敢明目张胆再欺我汉家子民。”李儒接着说道,“不知三位大人意下如何?”

    “其余六州呢?”蔡禾突然问道。

    “西疆三州如此贫瘠,尚有李儒一人。何况其余六州呢?自有能人。”

    “好。”董白见二人沉默着便率先出口。

    李儒甩了甩衣袖便回房休整去。临出府衙大厅,李儒回首拱手拜道:“此计若成,吾便引颈受戮,自裁以谢罪天下,断不会给三位大人带来麻烦。”

    董白三人看着李儒背影沉默不语。

    是日清晨,凉州城大开城门。

    李儒一身白袍孝衣,腰间挂着把汉家制式八面长剑自城门内走出。而后,凉州城门缓缓关上。

    凉州城外。

    昨日之战火,今日之硝烟。

    凉州城头。

    董献与公孙白、蔡禾二人眺望着李儒那不算高大但异常坚定的背影。

    “此人有勇有谋,若是死在这里倒是可惜了。”幽州牧公孙白叹道。

    “他不会死在这儿。”董献淡淡笑道。

    说完,公孙白与蔡禾二人皆诧异,而后瞧向董献。

    “陛下的棋局下那么大,翻盘的希望能多一点便多一点。”董献咧嘴一笑。

    西疆天际,晨阳初露,凉州城前,但见满地光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