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何以为家?去时不论何处,回时总有归途
“不等等结果吗?”
二人出了会场,江浩宇推着自行车,唐小余跟在他身旁。
见江浩宇问,唐小余便答道,“结果不重要。就像我们‘老学究’说的那样,这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以后也必将还会再辩论下去。”
“‘老学究’是谁?”
“评审中最后发言点评的那位。是我们专业的心理学导师。”
“所以刚才你看场上的熟人,就是他?”
“嗯。”
突然没了动静,唐小余转头看向江浩宇,“怎么了?”
“没什么”,江浩宇看着前方,目光平静,“辩论赛好看吗?”
“挺好看的。你看那几个辩手,沉稳机敏、应对自若,每逢微妙之时则能够行力挽狂澜之势。着实精彩。”
“就这么好看?”
“当然!我相信,不论结果如何,他们今天的付出,今天的努力,都会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青春记忆,感谢他们丰富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我看场上就两位女生,还都在反方,你更偏向哪一方?”
“这跟性别没有关系。只不过她们所在方的立场更容易引起观众的赞成吧,毕竟我们在家庭观念中更注重情感伦理。但从一种辩论的挑战性来说,正方抽到签后应该是更高兴。”
“所以,你也选择正方立场?”
“嗯我以前没想过这个问题”,唐小余略想了想才道,“辩论,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并不能作为一种导向。至于这个问题,我抽空想想吧”
唐小余说的抽空想想,抽的空也就是几分钟后的事情。
两人的晚饭,仍是就近食堂解决,吃饭的当口,唐小余也就抽了空去认真想了想关于养老的问题。
“其实,我们作为现代人,理应宏观地考虑社会,该知道怎么安排各种各样的人才最合适。但我们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又必须要讲究一个伦理。”
江浩宇夹了一筷菜放进她嘴里,然后才道,“其实,老人本身就是一个自主的群体,他们经过非常漫长的生活的历练,他们的判断力,他们的看法,可能比年轻人,比他们的子女更成熟。所以,更重要的还是要他们自己选择。”
“嗯说到底,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陷入两难,往往都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
“来日方长,我们还有时间。”
唐小余轻叹一口气,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饭后,天色已暗。
江浩宇看了看身边的唐小余,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但也没有特别高兴的样子,试问道,“晚上大会堂那面有晚会,要去吗?”
“不想去了,之前站得久了也有些累了,早些回去吧。”
“好,回去我帮你按按。”
唐小余不置可否,侧坐到自行车的后座上,右手轻放在骑车人的腰间。
虽已年末,许多同学回了家,但实际留校的还是不少。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过年,倒也是一番热闹。
只不过,唐小余不太喜欢凑热闹。
看着远方天空上的星星点点,唐小余把右肩轻轻地靠到了骑车人的背上。
“你知道,我以前的愿望是什么吗?”
微顿,没等前面的人回答,又继续慢慢地道,“就是带着妈妈和婆婆离开农村,不用再辛苦耕种。选一清幽之处,陪她们漫话夕阳。”
江浩宇静静地听着,一时没有接话。他以前的人生中,好像从没想过要如何安置家人以后的生活。他的家人,应该也用不着他去操心。
至于他自己的家,理应是人在哪儿,哪儿便是家。
唐小余微微扯动唇角,继续道,“其实我知道,就像今天辩论赛正方的立场那样,有时候理性是必要的,但却不是我愿的。”
“你理想中的家是怎样的?”
没有听到身后的人的回答,江浩宇也没有追问,只是静静地载着她,继续向前。
良久,身后传来唐小余轻柔的声音。
“白居易说过,‘无论天涯与海角,大抵心安即是家’。可这份心安也最是难得。”
“或许就是,去时不论何处,回时总有归途。”
“世界再大,人生再长,终有一处,有人疼,有人等。”
“所以,‘家中闲坐,灯火可亲’,人间至味也便是家了。”
江浩宇没有接话,因为他对唐小余说的这些并没有深刻体会过,也不曾深思细想过。
以前他只是考虑了许多应该,想得只是些理所当然要怎么做。
可听唐小余这么说来,却觉得那应是一种分外的温暖。
有人说,幸福的三要素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遇见唐小余,他一次性集齐了三个要素。
未来可期,他信念更加坚定。
回到工作室楼下,江浩宇挺好自行车,见唐小余在抖自己的双腿。
“麻了?”
“一点点。”
“上来,我背你上去。”
唐小余看了看二话不说就蹲到了她面前的人,笑了笑,也不忸怩,直接扒过去,挂到了他的背上。
“江浩宇,你总是这么惯着我,以后我要是戒不掉了咋办?”
“为何要戒掉?”
“啊?盒盒盒盒盒也是!”
唐小余勾了勾他的脖子,挺起身来,然后又伸手去撸他的头发。
“你高中那次剪平头,是不是也是因为我?”
唐小余虽迟钝了点,但只要琢磨琢磨,还是能琢磨出点头绪的。
江浩宇没回答。
唐小余又追问道,“是不是因为我说,我喜欢摸男生的头发茬子,还因此摸了向南两次打了两次?”
江浩宇还是不吱声。
“是不是吗?”唐小余起了玩心,两手胡乱挠着江浩宇的发顶,歪头追问,“是不是!?”
然后却听到江浩宇有点意外的声音,“妈?!”
妈?
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