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有关养老问题的辩论赛(1)
说回校园里的唐小余和江浩宇。
上半天看了几场活动,唐小余有受到那么一点点的小打击,对于后面的活动也没多大兴致。
吃午饭的时候,随意地看了看手里的活动通知单,在背面找到了中文系的活动--辩论赛。选手来自各专业,组两队,分上中下三场辩论,三个辩题。上午两场,下午一场。上午两场已结束,现在只剩下午最后一场决赛了。
江浩宇看到唐小余盯着活动页上的辩论赛许久未动,遂问道,“想去看辩论赛?”
“也没有很想本系的活动嘛,去看看吧。”
辩论赛安排在中文系那面的一个学术报告厅里,二人到那面的时候,活动已经开始了。
悄摸地从侧门进去,竟发现座无虚席,连旁边的过道上都站满了人。
这倒是有些出乎唐小余的意料了,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看辩论赛。不过,想到辩手是来自不同专业的,也就不难解释了。
懒得再往里面挤,唐小余拉着江浩宇直接在临近出口的墙边站着了。虽然位置偏了点,但离舞台较近,更容易听得清。反正她也不是来看人的。
待他们站好,台上的选手的自我介绍已接近尾声。
唐小余抬头看去,只见一男生背立着,声音洪亮,“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三辩何清源,问候在场各位。”
唐小余没参加辩论赛,觉得台上的选手落落大方、自信满满的样子,让人看起来就觉得正能量满满。
辩手介绍完后,主持人开场:
“尊老爱幼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今天,‘幼吾幼’没有问题,而且今天的孩子还会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老吾老’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难题。”
“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异地生活。这些现实的问题,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所以说有人提出,养老也应该社会化。”
“但是,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似乎又有悖中国的传统伦理。”
“所以,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那么今天我们把这个社会话题,引申到我们的辩论赛场上,作为我们决赛的辩题。”
“担任今天点评嘉宾的是,著名学者余秋生先生。”(鼓掌)
“在我们评委右手就座的,还有有十五位我们的观众组成的大评判团,他们最终将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为他们认为的获胜方投出一票。”
“这一票,要和我们评委投出的四票,最终决定我们今天这组决赛的冠军。”
“好,我们祝福双方的参赛辩手。”
呱唧呱唧鼓掌的间隙,唐小余勾着头望向评委席,竟看到了他们的“老学究”。
“有认识的?”
江浩宇看着身旁的人,抻着脖子往台上看,以为有她认识的同学。
唐小余笑眯眯地点点头,“嗯!”
然后就没下文了。
掌声过后,主持人继续道,“在我们赛前,双方已经抽签决定了,对阵的立场和观点。”
“正方观点是,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反方观点是,不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
“现在我们的辩论比赛正式开始。”
“首先有请双方一辩陈述立论,他们各有三分钟的时间。”
“首先有请正方的一辩发言。请!”
主持人介绍完后,就见正方一辩站了起来,是一个戴眼镜的男生。
“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居家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下,特别是421家庭的不断涌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的养老需求。为此,社会应当提供多元化的养老选择。而送老人进养老院,就是指,政府或者子女一句老人的意愿,将他们送进养老院安度晚年。可见,养老院是在养老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让老人老有所养的一个新途径。”
“我方赞同送老人进养老院,理由有三:”
“第一,对于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子女无力赡养的困窘老人,政府将他们送进养老院,是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手段。”
“第二,在经济来源确定的情况下,养老院在生活照料方面,更为专业。面对着通常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养老院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专业、更好的护理。而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的孝心不会因为父母居所的变化而减少。同时在养老院里,老人们同龄相聚、同生同息,增加了社会交往,扩大了社会联系,给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欢笑。可见,养老院的出现,给老人们在晚年多了一个养老的选择,让老人们自己自由的决定,给老人的夕阳之光,添了一抹新的色彩。”
“第三,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承认和接受养老院,体现了养老社会化的趋势,反映了新的孝文化观念。从伦理的角度讲,孝的观念要继承和传扬,那么孝的形式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一切为了老人,让老人健康安宁的这个精神内核不能改变。昨天老人们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而今天当他们老去步入人生黄昏的时候,年轻一代有责任对他们竭尽所能地赡养。这不仅是子女对父母的法定义务,更是年轻一代对上一代人普遍的社会责任。事实上,个人对孝的观念只能体现个人的德行和修养,而社会整体普遍对孝的认识则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谢谢。”
正方一辩在规定时间内作了慷慨的陈述,表达结束后,现场一片掌声。
唐小余也毫不吝啬地呱唧呱唧地拍着巴掌。
“讲得很好?”
耳边是江浩宇贴近了的气息,唐小余盯着舞台频频点头,不做他应。
主持人接过话音,“感谢正方一辩选手徐小奔同学为我们陈述了正方的观点,接下来有请反方的一辩罗乐同学来陈述反方的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请。”
然后就见反方一辩落落大方地站了起来,说了声,“谢谢。”
反方一辩是一个漂亮的女同学,黑白制服,简单的高马尾,清爽利落,颇有点职场女精英的气质。
“对养老问题对方一辩已经不知不觉中已经偷偷给我们预设了两个概念。”
“第一,现代人已经忙到无暇照顾老人了,所以说就送老人去养老院。”
“第二,养老院可以展望得像天堂一样好,因此他方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
“您方有那么多的角度,有没有一个角度是老人的角度?”
“我们来看看这两个预设真的合理吗?”
“首先,想过父母为什么有人愿意去养老院吗?同意去的人中,百分之六十是觉得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自己,而百分之三十是害怕自己连累了子女。”
“我们可以想象,老人心里有多矛盾。一方面不愿意离开家里,另一方面不愿意麻烦儿女。”
“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都在为儿女着想,可儿女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送出去吗?难道豪宅、名车、存款、地位,就真的比我们唯一的父母亲更重要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太忙根本就只是借口和日后徒增悔恨的原因而已。”
“第二,再来看看养老院。无论它条件多好,但它始终不是家。因为心理学证明,老人心灵的慰藉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家人,第二是人际关系网。”
“这两点正是养老院所天生缺失的。那里没有儿女直接的关怀,没有孙辈天真的笑脸。它再怎么好,又真的是老人所想要的吗?”
“再看看去养老院,会破坏老人固有的人际网。老人在他原先居住的地方,会建立一大群的朋友关系。而去养老院,无异于要对这些朋友说再见了。这对于体力和认知能力不足的老人来说有多重的负担呢?”
“举个例子来说,这就好比把冬天里的一株古树从它原本根深蒂固的地方拔起来移到新的地方,即便这个新的地方再好,我们也说这是对树的一种伤害。因为你已经割断了它的根茎,更因为冬天就根本不适合移植树木。”
“同时脆弱易波动的老年心里,在一个随时有可能老人离世的地方,多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居家老人有儿孙的绕膝、邻居的寒暄,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和希望。”
“这也就是为什么调查显示,养老院老人抑郁症的得病率比居家老人高了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在。”
“其实我方也提倡社会养老和家居养老结合,但是养老院的模式却万万不可作为首选。”
“现在北京大学发展的社区家居养老模式很值得借鉴,各种工人上门服务,照料老人起居饮食,分担儿女的压力了,而且老年沙龙等社区的机构,更鼓励老人开展社会活动,到处走走,下去聊天。回家还可以享天伦之乐,这不更是颐养天年吗?”
“所以我们告诉在座各位,只要您多用点心,考虑老人的心理需求,您就会发现养老院并不是最适合的选择”
“谢谢!谢谢罗乐同学。时间到。”倒计时时间刚到,主持人立即出声。
“谢谢大家。”女同学不慌不乱,再主持人出声提醒时,也收尾谢谢,坐了回去。
“这个怎样?”
江浩宇的声音又在耳边想起,唐小余歪歪头道,“总结一句话就是,送老人进养老院,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