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皇城
就当飞燕在陈府内扭扭捏捏时,同在成都的季汉天子刘乐设晏款待来自江东的原吴主孙皓及随从一行。
季汉皇帝刘乐赐孙皓为归命侯,享受侯爵待遇,他的二十多个儿女,除能继承爵位的嫡子外,全部贬为平民,允许在季汉境内自由讨生活,可以种田、做生意、参加科考、加入汉军等,相当宽松,随行官员也依材加以留用,众人才安下心来。
孙皓上大殿向刘乐叩头。刘乐对孙皓说:“朕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你已经有很久了。”孙皓说:“我在江东,也设了这个座位以等待陛下。”
“哈、哈、哈……”刘乐大笑三声,说道:“孙卿有所不知,晋帝司马炎可是设了两座等着我俩,你看有意思不?”
孙皓不卑不亢,躬身说道:“希望陛下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季汉能取江东,此乃天意乎?……不然,昔年吴国使节出季汉,民面有菜色,官员皆嬉戏,亡国之兆也!哪知陛下英明神武,大刀阔斧,为季汉斩出一条路来,亡国之人甚是敬服。还请陛下精励图治,早日一统天下,百姓少受战乱之苦。”
刘乐听得出来,这是孙皓的肺腑之言,不禁问道:“爱卿能如此明白事理,何故不在江东一番作为?”
“哎!臣孙皓不敢与陛下相比,这是实情,并非妄加菲薄。臣被立为伪吴主之初,曾意气风发,欲完成老吴王未竞之事业,也想革旧立新,一统天下,哪知,这是捅了别人的天了,……众臣皆反对,还遭到几次暗杀,幸好躲了过去,但臣也灰心丧气,不再有那雄心,每天混吃等死罢了。”
刘乐早有各种情报来源,见孙皓所讲句句属实,也不由同情这个对生死已无所恋的人,本来能作一个名君的孙皓却成了一个残暴之人。
刘乐继续问道:“听人说,你在孙吴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说:“作为臣子,却弑杀他的国君,以及奸险狡诈不忠的人,就对他用这种刑罚。”孙皓大声说道,脸色不变,认为他杀的人都是罪该应得,而不是自己的原因。
“启奏陛下,臣有话说!”原来是跟孙皓一起过来的原孙吴待中李仁。
得到允许后,李仁继续说道:“启奏陛下,臣李仁愿冒大不讳,为归命侯孙皓说句公道话。天下谣传,归命侯孙皓残暴喜虐,实与不符,只是归命侯已不在乎别人如何说,不愿去反驳而已,因此以讹传讹,声名不佳。”
“许多人宣称,归命侯孙皓最恨别人看自己,所以有人看孙皓,会被定罪。他还命人将水流引入宫中,如果对后宫哪一个姬妾看不顺眼,马上杀掉,扔进水中。孙皓杀人的方式或为剥人面皮的,或为挖人眼睛等等。因此上下离心,不愿为孙皓效命 。”
“其实这是故意歪曲,实际上大臣直视皇帝本来就是无礼傲慢之举,即使孙皓用肉刑,也没有不合理之处,更不要说使用肉刑的君主本就多不可数。……”
“另有人宣称,孙皓迁其五叔孙奋于吴郡,又强迫其子女不得嫁娶,三四十岁都不得结婚。孙奋父子终被毒死,……等等。”
“但据臣所知,其孙奋子女顶多二十岁,哪里会有三四十的。孙皓杀孙奋确有其事,然婚配一说此虽欲增皓之恶,然非实理。”
“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李仁声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但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孙皓固然有其昏庸之处,然不幸为亡国的末代君主,其形象必然被妖魔化,受到天下士人的唾弃,否则推翻他的正义性何在呢”
刘乐听后,点头称赞李仁对旧主的忠心,问孙皓说:“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孙皓正在喝酒,乘机举着酒杯劝刘乐喝酒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季汉群臣脸色难看,而皇帝刘乐却毫不为意,端起酒杯一口而尽,击掌曰:“好歌。”
其实刘乐很不情愿在成都接见孙皓一行,他的心在江东,准确地说,是在姜维身上,因为当接到姜维遇刺的消息后,他差点把持不住晕厥在朝堂。
姜维之于刘乐,就好比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两人亦师亦友,患难与共,在长期的军事政治生涯中建立起了深厚的君臣关系,情比父子更真,刘乐正是依仗姜维的鼎力支持才能坐上皇位,也正是姜维将所有的责难背负在身上才能让刘乐实现心中的抱负。
没有姜维,也就没有刘乐现在的帝位,没有姜维的鼎力支持,也没有季汉的今日,姜维遇刺的消息,使刘乐产生出一种我就要失去他的感觉,恨不得两翼生风,飞到姜维身边,以探究竟。
好在姜维伤势不重,不久便收到姜维的亲笔信,让皇帝不要担心,让他安心朝中国内事务,江东之事他可一力平之。
刘乐暂时放下心来,把宫中最好的太医都派出去,带着最好的药物,好好为姜维治疗。刘乐明白,汉军在江东的压力还是很大,内有江东豪强的反扑随时都在,外有晋国的大军虎视眈眈,为了汉室之复兴,刘乐思虑良久,还是决心亲自到江东走一趟。
刘乐在朝堂上通了气,却引来诸多猜测和议论,以尚书令谯周为首的官员,上书明确反对皇帝东行,说什么战祸兵危、君子不坐垂堂等,皇帝就应该呆在皇宫,就是不允许皇帝亲临江东还不稳定之地。武将们则是认为国内空虚,必须要皇帝坐镇才能安稳。
而刘乐却知道这些官员在想什么。他对众人说道:“江东,自秦汉就是大汉之领土,如今季汉收复了,让江东父老见识季汉皇帝真容,有那么难吗?……朕的安全,诸位爱卿不必担心,十数万汉军都在江东,如果连他们的皇帝都保护不了,还能指望他们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刘乐还没有说完,几个性急的官员想发言,刘乐却不管,继续说下去:“还有很多爱卿担心的不是联的安全,而是朕会留恋江东舒适生活不再回来。……就请诸爱卿把心都放回肚子里去吧,朕再次声明:朕的都城在成都,这里有照烈皇帝安息之处,即使以后定都城,也只会是长安,也只能是长安。”
长安为前汉之都城,长久以来,一直是大汉子民心中的圣地,皇帝居长安,实为一国正统之说。
“陛下,此次伐吴,已获全胜,不需要再有劳陛下亲征吧?”谯周一直是个尽心尽力的好官员,姜维坐镇江州,以及到江东之时,都由他在国内继续完成未竟事宜,民间风评很佳,声誉斐然。
“谯爱卿,此言差矣,此次伐吴,基本上没有动用国内粮食和劳役,全部靠十万汉军就食于敌,但江东为此苦于此征战,免不了有怨言,朕去慰问一下是应该的吧?”
兵部尚书张绍道:“我季汉治下国泰民安,百姓乐业,陛下善待子民,皇恩浩荡。此次伐吴,国内民生未受影响,两季粮食大获丰收,已完全弥补历年亏空,百姓留足两年的粮食全部拿出来卖,朝庭为了不使粮贱伤农,以平价收购粮食,昔日粮仓已不够,需加快……,最大的消耗,就是军事物资,特别是箭矢的消耗,三路汉军补充了好几次,仍申请加大补给,因此申请将调派一批工匠前往江东,创建匠作所……”
兵部侍郎爨谷力挺他的老大:“现在汉军在江北一带与晋军作战,兵部认为只有长江天险不能很好地防守,边境线必须推进到淮河一线,方能放心整顿内政,三路汉军连续作战已快一年,都已很疲惫,但必须一鼓作气,趁机推进,否则等晋国司马炎缓过气来,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文官们代表们:“请皇上三思,有大司马在江东坐镇,宁随大将军指挥全军,还有前军师将军罗宪机动支援,镇南大将军陈雄将军飞鹰军团十数万人,定能将江北晋军一扫而空,将战线推进到淮河一线。”
刘乐认准的事,会很强势推进,不充许别人扯后蹆:“朕不能只当看客,朕的军队正披坚执锐奋战在外,朕的诸位大臣们运筹帷幄庙算于内,朕做不了什么,但到前线去鼓舞一下士气,让江东百姓看到季汉的皇帝,尽快融入季汉,有什么不好呢。……朕意已决,下江东的船队,将装船完毕后,给朕两只楼船即可,朕将亲自押运物资前往江东!”
“皇上,两艘楼船,太寒酸了,皇家威严和气派将荡然无存啊!……”资深的宗室大臣不愿让皇帝太简朴,把汉家皇室的脸面都丢完了,极力阻止。
最后刘乐采取折衷方案,随领成都白耳精兵三千,宫中内侍等全套皇帝仪前往,正好飞鹰军团的两百女兵要返回前线,因此,护卫宫娥妃子的任务就交给了她们。
季汉国内正在玩空城计,所有善战之兵全部出兵江东,而在各地防守的都是一个老兵 带十个新兵,竟然也唬住了汉中一线的晋军,汉中都督蒋斌的主薄与草原上杂胡做人肉生意,不断有从晋国掠夺而来的汉人,被换成一块块茶砖,一垛垛铁器。晋国雍凉之地,烽烟四起,动荡不安,晋国根本没有心思在汉中找麻烦。
国内各地蛮夷,因季汉善待,低税轻劳役,并有专门官员指点他们的耕种,使他们个人丰衣足食,也没有造反的必要。趁这个有利时机,季汉正可以有一番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