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亲领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是季汉大司马大将军姜维当年为报诸葛丞相的知遇之恩泪别老母的话语,自古忠孝两难全,强忍思念之疼,他殚精竭虑为“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宏愿而努力。
三十年多年来,不知转战了多少里路,呕尽了多少心血。魏人的怨恨与蜀人的非难直把英气风发的青年折磨得白发苍苍。似乎天不利蜀,所有的希望和努力都葬送在茫茫的群山之中。
然而汉中防御战后,一切都变了,季汉壮士断腕,精励图治,有志之士众志成城,季汉并没有滑入深不见底的深渊,反而有欣欣向荣之势。
汉中之战对于大将军姜维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那一战后期,他就把战事指挥交给了宁随,这个亲手培养出的年青人没有辜负自己的悉心教导,用兵更是变化多端,令敌人防不胜防,突破了姜维本事的枷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宁随掌握汉中军后,指挥对魏军的追击非常犀利,不仅把魏军赶出汉中,还占领了洮阳,拓展了季汉的疆域,俘虏了不少魏军以补充人力。
后来,汉中一线稳定后,汉魏两国小范围内的交手,都以宁随胜利而告终,有一次与邓艾的交手中,宁随硬碰硬,打出了姜维自已都不敢打的消耗战术,以两千多汉军的死亡换取近一万魏军的性命,取得决定性大胜,说明宁随用兵于无形,早已超过自已。
因季汉国内人力疲惫,姜维不敢与魏国拼损耗,每次敌军来援,汉军就得退走,这个仗姜维打得很无奈和憋屈。
与宁随同龄的罗宪用兵是个非常稳重的将领,任何阴谋诡计都不会让他心动,他只是按部就班,大军碾压,兵势如棋,忽然间就亮出一子,直接将军。与他对阵需得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与姜维同龄的,例如张翼、董厥、阎宇等享有高级职位,他们已把军权让给年青一代,属于他们的时代已过去了,该他们去颐养天年,辛苦的事让年青人去操劳吧。
四十到五十这一辈人中,还是有很多名将的,以宁随、罗宪为首,例如将斌、王含、傅佥、马秉、阿喃哙、孟柄等皆是一方良将,是整个汉军的中坚,季汉的天下还得靠他们。
三十以下的少壮派军官,以陈子杰为首第三代子弟,他手下六员大将不说,诸葛尚、董冲、姜忠、宁义、解系等新生代将领,有过战场经历,和大兵团作战经验,他们的本事也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增长,非常具有名将潜质。
姜维曾经说过宁随用兵象自已擅长进攻,罗宪用兵长于防守,而飞鹰军团的陈子杰用兵方式则处于两人之间,该稳时稳,该急时急。他善于攻,南下之战攻城掠地,花样百出,并不拘泥于一种单一的形式,尤其在攻取武陵郡零陵城时,利用传令兵瓦解敌军士气,兵不血刃拿下泉陵城,姜维接到这个通报后,击掌大笑曰:“镇南有才,叔侄有后,大汉幸甚!”
陈子杰在成都时就已展现他防守的天赋,两千军马面对数万叛军毫不后退,那一战也奠定了陈子杰在汉军中的地位。他是个攻守兼备的将才,如果培养出更多的能担当一面的优秀将领,以后,他就是帅才。日后对魏国的攻防,才能发挥出汉军的真正实力。
坐在江州城头的姜维总揽全局,每天各地的详细战况呈上,由参军在沙盘上标注,汉军在江东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很直观地呈现在他面前。这都得益于快捷的鸽递系统,当年鹰队成员建议大力发展驯养信鸽,在皇帝的极力推动下,终于有了回报,江东各地信鸽飞翔,两三天内就能得到准确消息。
这半年来姜维的心情犹如过山车般,起起伏伏,自从交州大战阵斩修则的消息传来后,姜维才终于放下心来静侯佳音。以后的都是让他兴奋的消息,这路取得多少城池,那路又俘虏多少人等。后来姜维也麻木了,只是当作一个个数字而已。
当三路汉军将于十二月会师的消息传来时,姜维再也坐不住了。江东归附,他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只希望能够参与,即使当一个小兵,与敌拼杀亦可,这时的他更理解当年廖化、宗预他们在成都城墙上亲自拼杀的行为。
经过皇帝刘乐的再三肯求,还是不能打消他出战的念头,无奈之下,准之,但令他不能亲自带兵冲杀,姜维答应了。把国内一摊子事交给皇帝后,自已带着军司马来忠等幕僚亲兵们,坐上前往永安方向的快船前往洞庭湖。
姜维一路上兴奋不已,就在出夔门的那一刻,他的眼睛忽然湿润了,他暗付:“自二十八岁跟随诸葛丞相以来,今年已六十有四,三十六年来,自已付出了多少心血,才有今天的局面。……虽然还没有实现丞相的夙愿,但总算没有白忙活一阵。”
船头上寒风徐徐,亲兵们给他披上大氅,但他却推开了,“老夫心血沸腾,何来寒冷?端把椅子,沏壶茶来,老夫看不够两岸风光。”豪爽的姜维坐在椅上手抚爱犬,黑色巨犬蹲坐在旁边,狗头正直直看向前方。
汉军最高统帅,大司马大将军姜维来到洞庭湖巴丘,宁随带领罗宪、陈子杰等官员将领前出长江口迎接,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号炮足足响了九十八响。
进入水寨的途中,两边水军在舰船上夹道齐呼:“大将军威武!”,各船将领、军士皆行跪拜之礼,看着密密麻麻的船只和将士,姜维喜得直呼:“我们汉军有这么多船,江东还有船吗?孙吴还有水军呼?”。
进入巴丘城中,姜维来不及去更衣,而是快步走向城头上,观看汉军为迎接他而摆出来的数万人军阵。
“大将军威武!……”每个军阵发出齐呼,他们对最尊敬的老将军表达敬意。数万汉军士气高昂、装备精良、严整肃立于面前,
姜维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才是他所熟悉的汉军,这才是季汉的根本,这这才是能与他同甘同苦、矢志不渝的袍泽。
……
作战室内,姜维看着比较粗糙的沙盘,对宁随说道:“从义(宁随字),现在准备如何着手,……你不用顾虑老夫的想法,此战我不会插手,对与错老夫也不会过问,只想听听你的意见而已。”
“诺!大司马大将军,末将认为,我汉军第一、第二阶段作战任务圆满完成,可以实施第三阶段的作战任务了:即收复江南诸地,以北据晋军。”
“具体说来,现所占之地,按季汉国内律令推行,需留部份兵力,配合各郡各县,争取在明年春耕之前完成。其次,已将原吴军降兵、俘虏等整编完毕,分配入各汉军部队,虽然战斗力会有少许影响,但可将部份将士解放出来,成为留守部队,以震慑野心之人。”
“经过汉晋两国的攻打,孙吴有生力量已损失殆尽,只留下蔡机长江水军三四万人,在长江下游与司马伷的部将对峙,我们出动全部军马,乘船直抵建业石头城下,逼降孙皓。那么我们可以拿下一个完整的江东,也就能完全第三个阶段的任务。”
“沿长江而下,我军大小船只两千多艘,镇东将军罗宪对水战颇有心得,由他率领水军可取夏口、濡须口等战略要地,取不了就派偏师围困,主力部队顺江东下,十数日以内,可达牛渚津渡口,十余万汉军一到,建业不得不降!……”。
“……长江以南皆可轻取,须防备的是晋军,之前与晋军达成的协议是江北及扬州方向归曹魏,余者归季汉,不过曹魏已不在了,这个协议也就不用尊守了。有三处地方需防范。”宁随拿了一根细长木杆,指着沙盘说道:“一处是襄水与长江水道的夏口方向,防晋国水军出襄水,此处虽被拦了横江铁索,但要破也易如反掌,因此建议在夺取夏口后,也派重兵驻夏口,防止他们夺取长江水道的控制权。”
“第二是牛渚津渡口,白虎小队已传回消息,晋将王浑已阵斩张悌,率军三万驻扎在长江北岸,等待援军以攻取建业。因此,汉军必须尽快出发,早一步拿下吴都。在此应布置三万精锐以防王浑。”
“第三是长江下游重镇丹徒,此处由司马伷的长史王恒与孙吴的水军都督蔡机对峙,吴国水军能战之士已无,败亡是迟早之事,末将预计他打败蔡机后会沿长江南岸向建业进发,此路也不得不防。”
……
姜维不由抚须大声称善,宁随作的攻略,简洁明了,部队行动路线、补给路线、敌军实力与反应都在预计之中,非常具有大局观。
姜维说过不插手,不过姜维还是说了:“老夫只听说千日作贼的,没听说千日防贼的!……从义,你再考虑一下,如果我们把江北诸地收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宁随尊声领命,姜还是老的辣,晋军目前来说还算是盟友,不过转眼之间,化友为敌,时移势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明日出发,老夫带领你们去把孙吴的老巢给掀了!”姜维意气风发地说道,这才是征战沙场,果决勇敢的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