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鹰飞 > 第6章 夷道

第6章 夷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位于荆州南郡的夷道,是一个县城而已,前汉以“道”为县的代称,夷道位于夷陵下游长江南岸,它位于荆州西南部,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交流之处,属长江三峡之咽喉地段,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照烈皇帝刘备伐吴,正是吴军名将陆逊在夷道指挥,将季汉崛起的势头生生压制了下去。

    夷道位于长江江边,地形狭长,西城门最为高大,这是当年陆逊为防汉军特意加高加强的。若汉军沿长江南岸前进,若要进入江汉平原,夷道是必须要攻克的重要城池。

    长江北岸,在猇亭与季汉永安军团对峙的孙吴平南将军陶浚,正对大司马陆抗下达的命令而发愁:令他退兵,撒到江陵城内对付攻城的魏军。

    罗宪不动如山,陶浚多次骂战,就是不出,陶浚来了这么多天,一仗都没有打过,本来吴军的士气就不高,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这次汉魏两国联合起来攻打吴国,已被占领了很多城池,吴国国内不停地征兵,拉夫,家里原本一年的存粮也被收刮去充军粮了,自已在军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陶浚也不想打,但有监军逼着,试着攻了下猇亭这个要塞,结果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被汉军的一阵密集的箭雨给浇灭了。死了好几百兄弟,后面监军逼着吴军进攻,差点引起哗变。最后,陶浚给监军找了个台阶,让吴军天天骂战,只要汉军出城,吴军就可以四面夹击,还很有可能把猇亭给夺回来。监军无奈,只得同意,每天轮流有几十人在一箭之地外骂战,其它吴军在边上埋伏着。后来,都懒得埋伏了,只让人去骂,反正骂不出来,当大伙锻炼嗓子,改善伙食,骂战的人有肉吃的,吴军兄弟们争着做这份工作,作战意志高昂,监军很满意。

    这么好的日子,大家都想这么过下去,军中上下都知道江陵那边打得极为惨烈,除了陶浚部,其余的比如张象的水军已抽调过去参战了,重镇夷道那边的人员也抽调好几批了,陶浚部所有将领都在向老天爷祈祷,千万不要把他们派到江陵城去。

    不过,老天爷好像瞎了眼,命令还是下来了,士兵们一听,个个惊恐不已,怨声载道,哭声震营。

    众将领也一下傻了眼,将领们瞒着监军,全涌进中军大帐内,向陶浚哭诉,士兵们都不愿意去送死,在这里是九死一生,到江陵绝对是十死无生。

    可军命难违,怎么办?三日之内必须出发,明天就是最后一天。

    “将军,实在不行,我们大伙都散了,各回各家,反正都是死,不如死之前见见老婆孩子。”一个牙门将红着眼睛说道。

    “将军,千万不能到江陵去,你不知道前天给我们送补给的船家说,江陵城流出来的水都是黑红的,全是人血,返回的船只全部满载着一船船尸体,十日前奉命进江陵的张象将军的部下已没剩几个人了,江陵就是个绞肉磨坊,还不知道要填多少人进去。……”

    “将军,还是让兵士们都散了吧,他们已没有士气了,不能让他们再去送命了,……要不,我们降了蜀国那边吧,听说很多士兵们都想过去。……”

    “将军,……”

    ……,整个大帐内,挤满了不愿前去送死的将领。

    “报将军,有书信送到!从交州过来的,有一个人属下认识,是大公子的家将。”守在门外的亲兵来通报。

    “让他进来!”

    “诺!”。

    随后走进来两人,都着吴军基层军官打扮。这不是大哥帐下的家将陶大吗他不在交州,跑到荆州前线来干嘛?陶浚一脸不解。拆开火漆,拿出信件来,确认是兄长陶璜的亲笔书信。

    陶浚把家信看了后,沉思片刻,周围的军官们都紧张地看着他。陶浚脸上浮起了微笑,告诉他们:“各位兄弟,本将军有办法了,都把下面的士兵管好,多报一些患病人员上来,拖上几天就会有好消息,我们再不用去江陵了。”众将闻后一脸轻松,领命轻快而出。

    “二公子,这是汉军斥侯,请二公子派人把他送到对面,方便汉军配合我们。”

    “没问题,带个话给镇东将军罗宪 ,准备好位置,低了我可不答应!”。陶浚笑道。

    “将军,如你所愿!”吴军打扮的汉军斥侯,行个礼,退了出去。

    驻守在长江以北的永安军团都督罗宪,再次得到了季汉国内粮草物资补充,加之已整合好三万余人的吴军战俘,共计精兵五万,派出烈威将军毛芝,领兵一万,从夷陵北出,占领夷陵与当阳之间的磨石镇驻守,以增加战略纵深,防魏军从侧翼威胁长江上游。

    与此同时,镇东将军罗宪再从汉军中分出两万余人,令原吴军降将平东将军步阐率领,渡江到长江南岸,准备攻打夷道。

    步阐是个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当初吴主孙皓无缘无故把他召回武昌面圣,而之前孙皓召回的几个将军都惨遭酷刑杀害,步阐心生恐惧,不敢前往,犹豫时,正在此地活动的白虎小队通过秘密渠道得知后,立即求见夷陵都督步阐,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季汉镇东将军罗宪取夷陵的兵家史话。

    东吴夷道都督朱泽是陆抗一手带出来的将领,他的大部分兵力都已调往江陵方向,面对夷道方面的求援信后,陆抗当机立断,将朱泽所部全数调往江陵,把滞留在猇亭的陶浚部全部派往夷道,并任命陶浚为夷道都督。

    孙吴的中央军与季汉、曹魏军制相同,都是前汉一脉相承,有前,后,左,右,中五军,军中将领亦有护军、领军、典军、军司马等,一旦进行战争置大都督总领五军,各军置部督等,

    吴军的地方部队以各属地最高军官为都督,管理当地军政事宜,虽然方便属下的控制,但也造成都督满天飞的乱局,有时侯地方大小都督谁也不服,相互推诿扯皮,效率很是低下。

    至于陶浚部走后,谁来盯猇亭方向,陆抗也没有部队调动了,魏军攻得太猛,江陵和横江两处要塞都在不断地往里填人填物资,孙吴大本营都快撑不住了。

    如果汉军出猇亭配合攻击江陵,只能指望广武将军吾彦能同时抵挡住汉魏两只猛虎了。

    数日后夷道都督陶浚的两万人的部队终于开进了夷道城,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交接,原夷道都督朱泽领着余部三千多人马乘船前往江陵。监军看到又生龙活虎的将士怀疑道:前些天他们不是整营整营害病了吗?怎么才几天就全好了?

    虽然到了夷道,兴高采烈的吴军将士还没有缓口气,一上城墙,便见到城西面一眼望不到头的汉军营寨,一下子,又都偃旗息鼓、垂头丧气了。

    夷道都督陶浚接手后的第二天,便展开清洗,由手下可靠的将领,将所有亲吴势力全部抓了起来,通知对面的汉军平东将军步阐来处理。而步阐也是狠辣的人,逼着投降的吴军将领纳投名状,他自己在投降时,可是杀了一千多亲吴势力,其中还有几个吴国宗室。

    为了在汉军面前证明自己真心降汉,陶浚一刀斩下吴国监军的脑袋,其余将领也不顾俘虏们苦苦哀求,把抓起来的几百号人全部斩杀。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现在已牢牢地绑在季汉的战车上。

    打开城门,降军全部出城,迎接季汉镇东将军罗宪入城。

    夷道仍由陶浚驻守,旗号、标识都没有换,高高飘扬的吴军战旗,让不知内情的人都认为夷道还在吴军的手中。罗宪的目的也很简单,让吴军认为夷道仍然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至于能瞒多久,这就看吴军的反应和判断了。

    罗宪亲自坐镇夷道,令步阐沿长江南岸陆路前往公安方向,务必在十一月三十日之前把荆州重镇公安抢到手中。

    之所以要用步阐来攻打,并不是要用吴人去消耗吴人,以减少自身的损失,而是因为步阐曾经在公安当过都督,那里的情况熟悉,攻打公安,向导都不用带一个,并且,以吴军的身份去,招降或攻打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镇东将军罗宪,季汉皇帝刘乐说他是最能打防守战的将领,他会把所有的资源利用出最大的能耐,打进攻战当然也是如此。

    公安处于江汉平原,物产富饶,从前汉起就一直为“鱼米之乡”称之,这里不仅能为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不需要再从国内运粮于此。就粮于敌的策略,能很大部分减少后勤压力。不仅如此,占领公安这座城池后,就等于断了江陵吴军的后路,江陵将得不到补给,如果水军敢冒险的话,处于夷陵的季汉水军基地中数百艘战船也够孙吴水军头疼的。最难得的是:取得公安后,可连接上已落入季汉手中的武陵郡,荆州长江以南,洞庭湖以西联成一片皆处于汉军之手,攻守之势易矣。

    公安,此处地名还是季汉昭烈皇帝刘备所起,如今,他的部队又重新杀回来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