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晋升
飞鹰军团利用红河水运,在五月底前最早到达文山县,从到达那时起,无论汉魏吴,商人平民等只能进入季汉,却不能出去,各处关隘口防范森严。
他们等着南中汉军中各支部队到文山县与他们汇集,根据季汉大司马府的要求,所有部队必须在六月前到达文山县,违令者斩主将。南中七郡的队伍相隔甚远,时间紧,路又不好走,于是他们各显神通,有的走陆路,有的走水路,有的穿山越岭走丛林,非常辛苦。
由于出发时,大司马府与南中都督府一再强调不得征用夫役,所以将士们负重几十斤,走得异常辛苦。然而最轻松的要数牙门将霍彪了,因为他就驻守在兴古郡,文山县就是他照看的地盘。
南中汉军所有能调动的一万五千余人,全部在此集中,加上飞鹰军团近万人,整个文山县城的平地上到处扎满了帐篷。好在县令马修得力,早已按要求作好了准备,加之飞鹰军团在此地屯集了许多粮食物资,可以保证将士们的生活要求。
南中汉军在以前驻守时,还必须屯田才有饭吃,能吃饱饭才能训练,训练好了才能去作战。这对于南中汉军来说,种田没什么稀奇,但他们感到稀奇的是:飞鹰军团里的将士不种田!反而装备精良,个个面色红润,脸上泛着油光,精气神儿好得不行不行的。
陈子杰巡营时看见这些汉军吃得很简陋,每个人的碗里只有些许食物,饿不死罢了,但他现在也没法管,毕竟现在他们是南中都督的下属,不属于自已。他只能匀部份粮食给各军,良心上稍微过得去罢了,毕竟,整个季汉给予他的太多,却苦了这些忠贞的将士。
南中汉军兄弟们有意见呢,大家都是汉军,穿得差点也就算了,为何飞鹰军的将士可以天天吃饱饭,还有肉,为何自己连吃都吃不饱?这些将领们也有意见,纷纷提出把他们并入飞鹰军团,陈子杰赶忙摆手,这可不是他能决定的。
哪知,就在当晚,收到从成都大司马府行文,这是通过紧急鸽递,而且还是三根鸡毛那种。大司马府告之陈子杰,南中都督霍弋已于几日前去世,请节哀。虽然你们关系再好,但非常之时,就不要回去祭拜了,以大局为重。
其次告诉他,现朝中已决定,因平南将军经营南中有功,训练士卒得力,现晋升为镇南将军、领南中都督、并都督交州各军。待前出交州,在交州作战时,服从征东大将军宁随的调遣,宁随的任命还没有下达,季汉会与魏国司马氏共同出檄文的时候才会公布的,只不过先支会一下有个心理准备而已。
然后,提了对交趾吕兴的安排,封了一个亭侯,晋升安南将军,领交州刺史,服从镇南将军调遣。这个就值得玩味了,若在平时,交州刺史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但现在上面压着一个镇南将军,这就得两说了。
最后派了樊建来辅佐陈子杰,让他将南中历练出来的冗官全部拉到交州去任职,正好这些人与樊建很熟,就让樊建来管他们,樊建才是实际意义上的交州刺史,而吕兴的使命结束后,其命运就由不了他自已了。
虽然正式的圣旨还没有到,但大司马府的行文等同于此效果。飞鹰军各营的兄弟们也水涨船高,营主官都升为将军级别,尽管是各种牙门将、杂号将军之类,但好歹可以与南中汉军将领们平起平坐了。
接到消息后的南中各路将领,齐齐前来参拜他们的顶头上司——南中都督。其实他们也不服,但看着飞鹰军团强悍精锐的事实,从他们能天天吃饱饭,不种田的背后,他们也不得不服,陈子杰虽然年龄小了些,资历浅了些,但战功、能力、关系、背景等样样都是上上之选。
最高兴的还是南中汉军普通士卒,他们在镇南将军的领导下,能享受飞鹰军团一样的伙食待遇,因为胖伙头被命令,必须在三天之内解决所有将士吃饱肚子的问题,至于咋办,你自已看着为,完成不了关黑屋。这是刚晋升为镇南将军的陈子杰下的第一道命令。
这一万五千汉军,以前分属南中七郡驻守,互不统属,必须由陈子杰来把他们拧成一股绳。这事做起来,千头万绪;想起来,头大不已,他不得不找来霍彪,让他把了解的每一个将领的情况都告诉他。
文山县简陋的县衙中,快速设立了原南中都督霍弋的灵堂,一身素袍的陈子杰与同样孝服在身的霍彪、霍良,以亲属之礼跪谢前来吊唁的将士们。看着灵堂前个个痛哭流涕的将士,无不深深哀悼逝去的长者。
南中都督之前的部将皆一身白袍,振威将军杨稷、奋武将军董元、牙门将军毛炅、资深校尉孟干、孟通、爨能、李松、王素,解系等前来祭拜,在灵前进香、奠酒、九叩九拜,以最高礼节缅怀尊敬的长官。不能进灵堂的士兵们,头上扎着长长的白带,轮流列队致敬。
死者已已,凭悼三日后,陈子杰强打起精神,两万多军队在他手里,大部份都了解不深,要领军作战,压力可想而知。陈子杰虽不能了解他们每一个人,但根据观察,结合樊建、霍彪的帮助,综合各种信息,大体上也对这些将领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
南中汉军能调动的部队都到这里了。振威将军杨稷领兵四千,奋武将军董元领兵三千,牙门将军毛炅领兵二千,牙门将军霍彪领兵四千,其余各郡来的校尉都尉们领兵几百不等。他们本各不统属,由之前南中都督派过来的行军司马孟通安排,现统一由镇南将军都督陈子杰统领。
振威将军杨稷是他们中军职最高,威信最高的将领,他之前在成都平叛时与陈子杰打过照面,不是很熟。他长得矮壮,黑红的脸膛已有刀凿斧刻的痕迹,人很豁达,不拘小节,观其所带之兵,在整个南中汉军中是最有纪律和战斗力的。他做过霍弋的亲兵队长,霍弋对他有知遇之恩,在得知将主去世后,他第一个到灵前痛哭得差得死去。后来单独前往,向镇南将军宣誓效忠,得到了陈子杰的认同。
而高大的奋武将军董元则显得很强势,孔武有力的身体配合一付大大咧咧的表情,表面上一粗鄙武夫,实则老兵痞一个,对任何人的疑心都很重。他对下面的人管得很死,稍有不如意便打骂,然后强加处罚,以至于手下将士畏之如虎。当中他的副手解系校尉对他有极深的成见,几日前悄悄找霍彪愿调到他那边去,他不希望在交州大功未立,便轻易地丢失性命,死也要死得有价值。
牙门将毛炅是霍弋的一员爱将,这个头脑简单的精壮汉子,马上马下武艺了得,善使一柄长斩马刀,舞起来虎虎生威,水泼不进,似有万夫不当之勇,硕大的头颅瞪着一双牛眼,黝黑的脸膛长着长长的胡须,无事则手抚胡须作沉思状,这家伙是在学习关羽将军吗?
其中一员资深校尉爨能,是现任兵部侍郎爨谷的弟弟,领家兵八百人前来。他们本是建宁郡世袭,为分得功劳,在爨谷的安排下,也来出力。
……
霍彪就不用说了,口齿清晰,头脑灵活,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难得的是,他对长辈陈子杰的飞鹰军团羡慕得口水直流,他对其他将领说过,如果领着他的部队去和飞鹰军团拼命,那是拿鸡蛋碰石头,想都不用想。凭心而论,即使给他相同的资源,他也练不出如此强军。
在镇南将军召开的军事会议中,各校尉以上军官济济一堂,面对一张张急切求战的面孔,樊建的心中都不由沸腾起来,若是自己再年轻二十年,领着他们纵横沙场岂不快哉!
都督陈子杰反复强调军队的独立性与配合性,飞鹰军团是他的直属部队,南中汉军由振威将军杨稷统领,所有汉军中的衣食住行,比照飞鹰军标准,其卫生条例,后勤辎重由飞鹰军团统一管理。幸好之前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不致于让邓孟、胖伙头、夜叉他们手忙脚乱。
命令下达后,最忙碌的,要属军法官刘式,他向都督申请更多的人手,用于监督将士的军纪,因为他发现,在蛮女营地里晒的女人小物件经常发生丢失事件。南中汉军军纪与自已的主将性格有关,自是良莠不齐,光是他本人发现的,就有十几起,去执行军法时,还非常不顺利。
出乎意料的是,陈子杰不准他从飞鹰军内调人,而是将解系校尉抽出来配合他的工作,解系欣然前往,然后共同到南中汉军各营抽调近百人组成新的军法队。为此,陈子杰付出了铁甲一百套,衣被物资若干,才让董元满意而归,想不到不顺眼的解系还能换这么多东西!
于是,文山县汉军驻地里,响起军法官们读条例声,军棍打肉声,士兵们的哀嚎声。一付热闹的景象。县令马修则在一处营安抚被扣押在此地的渔民、商人等,称过几天他们就可以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