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鹰飞 > 第27章 班底

第27章 班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想不到季汉朝庭如此大气,本来就穷得叮噹响,还搞这么一出。不是犯傻就是极其精明,没有朝庭敢明目张胆拿自已的子民开玩笑。那么就说明,季汉朝庭相当自信,能让自已的子民得到好处。

    那么,精明的商人们还有什么不敢的呢?再加上何山在里面煽阴风点鬼火,铁矿的五成股份很快卖完了,好多从远地赶过来的商人急得直跺脚。希望能多买点票券,虽得到拒绝,但据官府的人说,今年的份额用完了,明年随着季汉人口的增多,增发的机会很大,这无形中又给了人一个希望。

    不少春耕忙完了的成年人到官府衙门进行登记,借款购买属于自己那份份额。不少山里下来的隐户也厚着脸皮来办理,虽没有遭到拒绝,但必须重新登记户籍,接受官府的安排后,才能享受季汉子民的待遇。

    很多人都接受了。甚至周边的蛮人都或多或少接受季汉户籍一事,服从官府的安排,搬下山来与汉民杂居在一起。

    季汉对待蛮人非常有一套,既没有重汉轻夷,也没有对夷人过于重视,优待过于汉人。

    对蛮夷人可以优待安置,但不能供给过多;可以来去自由,但必须进行一定的管理,不至混乱:可以轻税薄赋,但不能低于汉人,引发汉民不满;可以设立互市,但要加强紧要物资的管控,不能任意资敌;可以授受官职,但要尽量减少世袭,以免朝中难以约束。蛮夷之人,最终会被汉人所同化。

    季汉的户口统计也比较特殊,以前分为军户,农户,匠户,商户等,在各种统计出的数据中主要以农户和商户为主,而军户与匠户则因不能为朝庭提供实际上的供给而被忽略。现在被大将军全部推翻了,即然已经废奴了,就要彻底废干净。所有人等皆是平等的季汉子民,所有人等都可以自由选择从事的职业,前提是官府根据本地发展的需要来制定。

    而针对蛮夷的管控也是比较严的,一般的蛮夷的管理,季汉不插手,由他们的部落首领直接管辖。也不会把他们统计入季汉的户籍。每次征召新兵及征集物资时,都是通过部落首领来完成。

    这次朝庭开发大铁矿,声势搞得很大,季汉各地蛮夷部落也想分一杯羹。但朝庭却没有轻易答应他们,要投资,可以,用钱来买,汉人五百钱可以买一份,你们也可以五百钱买一份,前提是你必须在官府上登记户籍,接受朝庭的管理。想多买,肯定不行,我们的皇帝和大将军也只各有一份。但铁矿开发需要修路、修房、采矿、冶练、运输等都需要人手,而且付的工钱可不菲,你们可以安排下面的人去做工也可以挣钱。

    一般最下层的蛮夷人可以接受,在哪里都是给人卖命,只要有饭吃有衣穿即可。而很多部落首领就不同了,他们享受着种种特权,享受着奴隶劳作为他们带来的财富,但本身就劳动力低下,创造出的财富也是有限。整个南中七郡六万户不到,仅为季汉提供一成的军资就哭穷了,就知道这些蛮人生活得多苦。

    季汉颁布《废奴令》后,绝大部份蛮夷部落首领,经过讨价还价,把下面的奴隶全部释放,重新到官府中登记户籍,接受官府的统一管理。而自已刚得了不少包括钱财方面的好处,包括自已的子女可以优先得到照顾,也可以和汉人一样从军从仕。

    但也有一部份势力较大的部落,有感于汉军恐怖的战斗力,还不敢与之正面对抗,但阳奉阴违搞点小动作还是有兴趣的。虽然他们的奴隶上了季汉的户籍,但还是把他们当奴隶一样的对待。他们让部落里的人到官府领回票券后,全部收回首领处,打算独吞其收益。长期受其压榨的奴隶们敢怒不敢言,只得接受其剥削。阳光尚有照不到的地方,有此阴暗面也不奇怪。

    霍小奇在平南将军人事令下达后,与霍彪带着挑选出的些许人便出发前往南中。他的目的是到南中七郡的堪探地形,做成南中及周边的沙盘地形图,就若宁随在沓中的沙盘一样,为整个南中发展提供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视觉帮助。

    即使没有霍彪在,他也会募集到足够的斥侯和向导,别忘了他是真正的斥侯之王。当然有霍彪的相助更好,谁教他们有血缘关系呢。而霍彪的任务是寻找茶叶及种植之地。

    在汉嘉郡的王崭将和他们一起先期抵达庲降都督府,与霍小奇一道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起保护和策应的任务。

    陈子杰经常来的这座军营,已成了平南将军前出南中的最后集结地,所有物资的进出频频,人员调配往来不绝,各地的信使、传令兵来来往往,一派热闹的气氛。

    樊建早已来到军营,端坐帐中,正在仔细查看那张他出了五百钱换回的票券。

    忽闻击掌声响起:“……妙着,陈将军大才!以此拴民心,重拾臣民对季汉的信心,实乃天下少有;让利于民,藏富于民,获季汉民心同时,让季汉子民获得实惠。……不用多久,天下的百姓都会依附季汉为荣,再不用为人少而发愁,诸多问题一下解决了。……这下再没有人会反对南中开发之事,这是和所有人的利益过不去。将军出使南中,可名正言顺!”

    陈子杰在一旁汗颜,不知道这个老家伙说的是他,还是他祖父。

    陈莅与陈子杰彻夜交谈后,陈子杰被其折服,报朝庭委任为平南将军主薄一职。

    谯登虽为书香门第之后,但却喜欢军队生活,加之能文能武,头脑灵活,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被任命为贰主薄一职。

    姜忠、诸葛尚他们本身就是校尉之职,暂未领兵而已。来的人,每人带着二十来个人,都是家中的最好的部曲将。但一到军中,就被陈子杰全部打散,给予重新整编。有怨言也得忍着,因为据某人说过一句话,这是我的地盘,不服从的滚回去。

    向广居是一个沉默寡言之人,但一与陈子杰说起练兵之道,则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都知道陈子杰为名将之后,又屡立战功,深得当今执政的大将军喜爱,与皇家的关系也好得不得了,还因为家族中的告诫,每个人都对陈子杰惟命是从。

    宁义校尉也不出意外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成都战役幸存的一百多家兵也跟着进了汉军,看来,宁家已把自已牢牢地绑进季汉的战车。

    乃娃领导的羌人勇士,包括额张,全部划到突苛的骑兵部队,他没有一点怨言,因为陈子杰承诺,到南中后首先让他的陷阵营尽快建立起来。

    他们的春耕任务结束后,全部奉命到军营,处理事务,好省心到南中去。校尉级军官,训练之外,全部由攀建给他们授课,教授他们兵法,律令。而以下的将士们则在崔恺和向广居的主持下开始了练兵,向广居主要侧重于将士们的纪律与队例,最基本的刀枪术的操练,而内崔恺侧重以站位,合击,阵法为主,他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兵种,人数,武器等搭配能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崔恺向广居二人,都不大爱说话。只是死命地操练下面的人,弄得将士们欲仙欲死,连生气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在晚上,昏暗的油灯下,他们还要学习认字,还规定,每天必须学会写五个大字。否则,连睡觉的资格也没有。

    据平南将军声称,以后提拔军官,必须识字三百以上才会考虑,因为他不希望他下达的命令,别人因不识字而误事。

    军官们更惨,不仅要和他们一起操练,还必须比他们多识二百字。好在这些军官大部是世家子弟,不是的例如乃娃,早已被折磨出来,五百字,勉强够用。还得感谢崔恺之前对他们的摧残。

    现在的人数加起来,接近六百人。突苛带来的一百马贼,羌人勇士与杆子村的勇士,近百人。向广居的两百人,宁义带来的一百人。再加上到军营来的几个世家军官们的家兵家将近百人。因此刚好凑够六百之数,这些人全部打散,重新混编。

    这些天来,突苛的骑兵也被当成步卒在操练,按陈子杰与崔恺的想法,就是要把他们回炉重新过一遍。以免日后,各兵种之间相互隔阂太深,配合会不协调。当然,练骑术时,他们趁机可以坐在一边看那些人笨手笨脚时的笑话。

    后来,陈子杰看不下去了,给他们加了点菜,说你们骑马跑得快,没有马肯定照样也能快跑,那就围绕校场跑。跑了十多圈下来,个个累得口吐白沫,反而让别人看了笑话。

    刚开始还有人,怪声怪气,不阴不阳地说些小话,有三十多人在训练时出工不出力,被轮值的军法官陈子杰抓出来,不管以前是谁的手下,全部赏军棍二十。

    那个集体执法的场面太恐怖了。受刑的人趴在板凳上,扒去裤子露出白生生的屁股,每人旁边两个持军棍的家伙们在嘿嘿冷笑。一声令下,军棍此起彼伏,井然有序,煞是好看,噼噼啪啪的军棍声和哀嚎声镇住了所有人。作为亲兵队长的王固漠然地大声数着数。

    观刑的樊建暗自点头,而其他人都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自己的屁股。后来,没有人不敢不用心了,每个人都得掂量一下屁股和棍子哪个更硬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