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鹰飞 > 第13章 黎明

第13章 黎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卯时二刻,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过去了,城外的叛军鼓起勇气尝试着攻击,却被石灰粉给砸了下去。这也意味着,汉军最黑暗的时候也过去了。城墙上,看得见黎明的曙光已露出天际。

    皇城广场上的火把熄灭了不少,厮杀声也少了很多,叛军的体力、士气与意志已降至最低点了。

    一阵悠扬的号角声过后,皇城广场旁边徐徐走出一支支衣甲鲜明的汉军,在广场边缘列队结阵。宫门内也开拔出一队队汉军。

    陈子杰的军队作为第一支出场的军队,其军阵中散发出的森森杀气,让每一个看见他们的叛军都不寒而栗。

    叛军们被包围在广场上,无数人手中刀枪都握不稳,脸上充满着绝望的神色。早就听不到城外叛军进攻的声音,汉军出现这种异动,这就意味着城外的兄弟们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计划,他们已成为弃子,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当叛军们看到陈子杰的部队衣甲上、兵器上满是凝固的鲜血后,他们更是彻底地绝望了。他们曾寄予无比强大的希望已经失去,困兽犹斗的他们,遽然间失去了斗志。

    “大将军令:上天有好生之德,尔等受奸人蛊惑,攻击皇城,现汉军网开一面,放下武器,主动投降者,既往不咎!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传令兵骑马围绕着叛军,大声喊道,“给尔等一柱香时间,汉军将发动雷霆攻击,不降者全部斩杀!”

    “降者不杀!”汉军齐呼三声,声势震天达云霄。

    叛军阵中发起一阵阵骚乱,痛哭者有之、威胁者有之、窃窃私语者有之,……人生百态,这里能见大部。

    有两三人放下兵器,从叛军阵中跑了出来,敌我双方都看着他们,忽然,叛军阵中射出十数支箭矢,将他们射倒在地。

    “杀了他们!”陈子杰下令,那个地方正是他负责的区域,出这等事,令他脸上无光。

    “啾、啾……”一百多支弩箭覆盖了那些射箭的叛军,有五十多人被射死,虽然连累了好些人,但这些人都不是无辜的。

    “敢于阻挡投降者,杀无赦!”赵文在阵前大声呼道,手持长枪,威风不已。

    “要投降的,赶快!时间快到了!”城门楼的香已燃完大半。

    “我投降,别杀我!”有几个胆子大不想死的人,放下武器,跑到汉军指定的位置,跪倒在地,双手抱头。

    有一就有二,余下的人纷纷按照自已的想法作了选择。顷刻间,近二千人的队伍,只剩下二百多人。

    李会是这群人的首领,他是李丰在外的奴生子,去年刚从朱提郡和李丰一起回到江州。这次李丰把家族中所有四百名死士给他,要他联系不满季汉的人,在约定时间攻击皇城,抓住皇帝,李丰许诺事后让他风光入家谱,他那可怜的母亲,也可以安享晚年。

    起始的行动让他感到顺利得不可思议,而现在,他才明白,这是针对他的一个阴谋,他只是鱼网中的一只鱼,无论怎么努力,也摆不脱失败的命运。他已心灰意冷,也阻止了部下射杀那些逃跑的人。他心中已有死志,就不要让更多的人去陪葬了。

    “要降的,都去吧,不要拦住他们,今天死的人已够多了。”李会淡淡地说道。

    “少主!……”

    “不要说了,你们也好好珍惜自已,去吧,汉军一向说话算数。”

    ……

    “时辰到,各军准备!”

    “杀!”

    ……

    皇城广场上又增加了一百多具插满箭矢的尸体。

    “娘!…”一句用尽最后力气喊出的声音,响彻天际,声音里包含着的深情,引闻者泪下。这个声音的主人是最后一个倒下的,全身满是箭矢。

    天已见亮,皇帝、王爷和大臣们都已回宫中,只有大将军站在城楼凭栏处,凛凛晨风吹拂着烈烈战袍,银白色长须随风飘动,手持银枪红樱飞扬。

    大将军站在那里,如同一个神,接受着汉军的欢呼与敬意。是他承受着蜀人的非难,是他挽季汉于存亡,是他撑起季汉的天与地。

    只要有他在,任何困难都会被化解于无形;只要有他在,汉军就有可依附的主心骨;只要有他在,季汉臣民就永远有战斗的信心和勇气。

    叛军营地里,邓孟被吵闹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眼睛,钻出草棚。

    外面乱糟糟的,到处是吵闹声。那些平民和奴隶平时被管着,现在那些管着他们的人,在昨天的攻城战斗中损失殆尽,剩下家兵们被集中安置在一处休整。

    那些奴隶还好,有人无人都一个样,麻木地呆在指定的位置。而那些平民,突然没有人管了,在尝试着做一些违规的动作却没人来吼叫时,胆子逐渐大了起来。

    这些人在争论,现在该何去何从,一看到邓孟走出来后,便都哑口无言。

    邓孟是这段时间内的叛军营地的风云人物,虽然他每次带上战场的人死伤无数,但他总能安然无恙地回到营中。无形中,他在平民和奴隶眼中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作为资格较深的百夫长,无知的白丁们总会对他有点期待。

    不管是在魏国,还是在季汉,邓孟想做的就是好好活下来,只有活下来,才能奢望其它的。带着这些人让他们上战场送死,他也不忍心,但也没办法,他看到好几个军官因不忍心让那些人送死,被督战队砍了脑袋。

    深夜的最后一次进攻,他都以为,城墙被攻破是没有悬念的,特别是那些自称前江州汉军的那些精锐占领了大部分城墙时。哪知最后形势反转,汉军的强力反击,竟然让城墙重回汉军的控制,随后的伤害力极强的白色粉末把城下变得白茫茫一片时,久经战阵的他明白,叛军已经没有机会了。

    邓孟附近的平民越来越多,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在召集众人。

    吃早饭的时间早过了,而到现在,伙房里还是空空的,做饭的人还没有领到粮食。据说管粮的军官昨天上阵阵亡后,现在还没有指派是谁来安排。粮库的人声称没有命令,不得发放粮食。

    昨天连番上阵,下来后根本没有给他们准备吃的,现下这些人都是被饿醒,发现没吃的,不激动才怪。但邓孟不打算出头,这与他保命的法则相悖。他还清楚记得在邓艾将军属下当兵时,那些脑子发热的人参与闹军饷而被砍脑袋的事。

    他发现虽然中上级军官不见踪影,但那些基层的军官们还是非常具有威慑力的,别看现在平民们说得多慷慨激昂,但只要那些家兵们出现,这些平民还是象老鼠见猫一样,老老实实,任人宰割。

    要帮他们,现在还不是时候!只能出主意让他们各自散去,在营内高声要求要吃早饭。

    叛军大营里,主账中,何渠、米贵、宋祥和李同围坐在李丰的榻前,大眼瞪小眼。李丰自昨晚吐血昏迷后,一直没有醒来,李同作为李丰的嫡亲长子,李家的世子,未来的家主,有资格在这里与这几个家主商量些事情,但拿大主意还是得李丰来。

    昨晚损兵折将,李家二千精锐折损大半,其他三家的家兵家将,合计折损近七成,其它伤亡算在内将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如果战胜了倒没什么,但是事实是失败了!更令人纠心的是,凌晨城中传出的声音,好像死士与内应也没有成功。

    必胜的战役打成这个样子,他们这些人以后将何去何从,几个人争论了很久,还是定不下来,还得李丰才有资格一锤定音。

    李同双眼通红,军队的失败和父亲的重病让他身心颇受打击。他的想法是,如果此地不能胜,则全部合兵,撒往江州,依靠坚城防守,联系吴国对永安重镇进行内外攻击,成功后则满盘皆活,若不成功,也可以投靠吴国。其它三人坚决不同意,他们想退回各自的郡守,自立为王,独霸一方。

    李丰的亲兵端来辽东老参熬的汤,由李同亲自喂入李丰的口中,然后静坐在旁,等待李丰醒来。

    大营中的骚动,很快就有亲信来报,没有粮吃的平民和奴隶们在闹事。几人闻之大惊,立即派出少得可怜的家兵部队前去镇压,并责令一个亲信家将来处理这个事。

    李丰本来身体非常硬朗,长期生活在军旅中,身体打煞得异常健壮,没犯过病,也少吃过药。而这类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旦生病就不得了。

    他作为起事之首领与牵头人,处于风口浪尖之中,稍有不慎,便无法挽回。他在拿李家几十年的基业豪赌,只能胜,不能败,可见他的压力有多大。从起事前的精思竭虑、思前想后,到起事时四面联系、各方布置,再到起事后排兵布阵、攻城掠地。诸多的事宜,他得一力承担,没有能交心的人,所有的朋友因他的举动而选择回避。

    长时间睡不好,吃不好,心情烦躁与郁闷,身体已不堪重负,但他一直强撑着。当看到离成功咫尺之遥,胜利在望时,忽然被翻盘,就如酷暑天气忽然遇到寒冬,一个急剧转折,让人非常不适应,于是身体的病变找到了一个渲泄口。

    他病得不是时候,最重要的时刻,大军群龙无首。万幸的是汉军还不知道,否则现在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