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相持
不是阳平关的战斗已接近尾声,而是魏军伐蜀的战争已接近尾声了。强橹之末不能穿鲁缟也,当初伐蜀开始时高涨的士气,随着战役的不断失利,变得越来越低迷了,魏军的粮草物资开始面临困顿,近二十万人的人吃马嚼,光这个压力就足以压跨高级军官们。
苦心经营的棋子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就被吃掉,善战的将军胡烈死于坚城之下,连最后一张牌都已打完的钟会没有了往日的儒雅与镇静。
他在大帐中,他在发脾气,他在恨老天不给他机会,他在想象着邓艾讥讽他的样子和朝中大臣们看他笑话的样子,他在想着洛阳司马公对他的期望,一时间多智的他脑海中不知转了多少个念头,进还是退,他拿不定主意。
有数个倒霉蛋被他下令处死,连胡烈的亲卫队也被他下令全部斩首示众。
魏军众将不敢进去劝他,只有他的亲兵每天按时将饭送进去,几天后,钟会红着眼睛从帐内走了出来,他下令再次攻打阳平关,猛烈的进攻又开始了。
但阳平关的汉军将士,不仅士气高昂,还得到了益州张翼将军两万人马的增援。魏军将士猛烈的进攻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是伤亡惨重,开始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见此,傅佥将军充分认识到鹰队重要性,他索性将鹰队派到大将军处,到阴平桥头助其阻击邓艾部。他这边这么多人马,只要不犯低级错误,阳平关万无一失。
邓艾和其他三个太守的部队汇合在阴平桥头边时,他看到了汉水河的那一边,汉军结营连绵数里,看来是川中的增援部队到来了。
阴平桥两边展开不了多少部队,周边的地形,连最擅长攻击的邓艾都无可奈何,不得不死命三个太守日夜不停地攻打桥头,夺占桥头,掌屋主动权,另外一则耗其汉军兵力,二者试探汉军虚实。
还没有冲到桥上,很多魏军就被射杀,季汉的强弓劲弩,是横挡在那些炮灰们面前的铜墙铁壁,无论怎么冲,就是冲不过去。即使冲过桥头,迎接他们的是季汉最精锐的白耳精兵的长枪阵,他们面临的结果只有一个字:死。
损兵折将后,三个太守联手来到邓艾处,要求停止这无谓的进攻。他们被邓艾痛骂一顿,灰溜溜地走了,此后,他们也安排进攻,但所有出战的魏军都是战前呼喊连天,战时胆小如鼠,遇到小小的打击便缩了回来。站在远处观战的邓艾大骂不已,很想砍了那三个该死的家伙,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他征西将军的官职比镇西将军钟会都还高,不也是被钟会管着,可见在司马氏眼中的地位,他还差一大截。
如此一来,阳平关与阴平桥的魏军和汉军都僵持在一线,魏军攻不过去,汉军据险死守,也攻不出去,谁也奈何不了谁。
善于固守的邓艾,也擅长进攻,他的进攻方式往往采取出其不意,剑走偏锋,但面对阴平桥头绝险的地形,他也无可奈何。
后来,邓艾设计诱使汉军反攻,但大将军就是不上当。大将军受诸葛丞相的影响较大,小心谨慎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在情势不明的情况下,只能以静制动,静中求变。
刘校尉和陈子杰两人到达大将军营帐时,受到所有将领的热烈欢迎,所有认识与不认识的将领都来和他们打招呼,弄得他们手足无措。
宁随将军分别为他们介绍了各位将领,帐中的除了大将军与宁随外,还有廖化老将军,孟柄将军、马平将军、吴仪将军等还有一些不认识的将军们,其中有两人是大将军的两个儿子,还有两个校尉打扮的年轻小将军。
那个长得雄壮稍黑点的是大将军的长子姜发,任左虎步军监军,另一个文文静静的是次子姜飞,在大将军府任参军。
两个小校尉,一个叫姜忠,是姜发将军的儿子,另一个叫宁义,是宁随将军的大儿子,看起来都是二十岁的样子,他们的关系很好,形影不离,步调一致,跟在大将军身边任亲兵营统领。
大将军自从上次北伐回到成都,避祸到沓中,最后接连兵败,损兵折将,他一直很消沉,要不是宁随在旁边提醒,不知他会作出一些什么样的糊涂举动来。
现在终于在此地将魏军的攻势挡住,阳平关未失,又挫败一起叛乱阴谋,还斩杀魏军一员重要将领,如此成绩,足以让朝中的大臣闭嘴了。大将军又恢复了以前的睿智与神勇。
大将军从来没有象今天如此高兴,所有人都看得见,他的信心又回到了身上。
“你们没让我失望,这次差点功亏一篑,若阳平关一失,就有可能是亡国之祸,幸好有你们在。”这是大将军的肺腑之言。
“刘乐校尉,好样的,你带领的鹰队为季汉不仅出色完成任务,还处处为季汉着想,汉中能有现今的局面,你们立下大功,我们季汉太需要你这样的人物了。从今天起,你就任宁随的副将,等这场仗过后,正式报皇帝陛下批准。”
“大将军谬赞了,末将惶恐,这是应该做的。”刘校尉很谦虚道。
“你是陈屯长,很好,作为鹰队的副首,不仅没让我失望,还给了我惊喜,那个胡烈之勇不下于当年张文远,你射杀他,如同断了钟会一臂,剩下的魏将不足为虑,你的惊天之功,待我奏请皇帝陛下,绝不亏待与你。”
大将军平静的表面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错失先手的他,此时终于平分秋色,等到魏军粮尽,就是他翻盘之时,这天大之功,季汉还有谁能说他志大才疏、穷兵黩武?
走出大帐的陈子杰,快步来到旁边的树下,那里一条金黄色的大狗正向他扑来,“嗷嗷“的声音里充满了思念之情。
魏将钟会与邓艾分别被拒于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两者不能互通消息,但双方都约好在汉中会师,因此,为达目的,二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但纵有千万计,路只有一条,过不了桥头,攻不下关口,都是白搭。
陈子杰到阴平桥头的时候,在傅佥将军的建议下,他带走了王小石五人,以便在军中助他一臂之力。
陈子杰带着王小石他们五人加入到汉军的防守,在阴平桥给予魏军大量的杀伤,魏军一线指挥作战的军官们纷纷战死,使得魏军的攻击不能顺利地发动。
邓艾一怒之下,让其子邓忠率本部人马加入到进攻当中。邓忠统帅的魏军精锐,全都身穿铁甲,披覆全身,左手挽重盾,右手捉刀持枪,简直可以无视弓箭的存在。他们唯一的缺点就是速度不快,但他们一步步的进攻,却缓慢而有力地压缩着之间的距离。
这部魏军打的旗号很怪异,之前陈子杰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前排以盾作防护,后排的甲士将盾顶在头上,以防汉军的漫射。他们一步步向汉军逼近。
汉军阵前指挥官宁随,立即作出应对,令旗挥动,白耳军散开退后,弩兵营将弩车尽数推出,用“元戎”巨弩封锁桥面这片区域。
军官们的口令声,绞盘的转动声,巨弩发射声,连绵不绝,震得旁边的将士耳膜发疼,感到非常不舒服。
一簇簇铁弩箭钻进人群,掀起血雨腥风,盾毁人亡,进攻的魏军遭到惨重的伤亡。但他们没有后退,简直就不是人,远处的邓忠一声令下,鼓声响起,他们全部弃盾,个个身着重甲,手持长戟斩马刀,不要命的向前突进,似乎为了杀死敌人,让他们一齐去死也在所不辞。
陈子杰忽然知道这支旗号怪异的魏军前身是谁了——那是许褚在时所统领的近卫甲兵,一支护卫曹操的部队。在第八次北伐时,他们遇到过这支精锐之士,那次是汉军进攻,魏军防守,现在正好相反。
当他们到达射击范围时,汉军强弩齐发,强劲锋利的弩矢穿透了魏军的铁甲,将其一片片射倒在地。
弩车撒出战斗,白耳兵立即填补留出的空白,森森枪阵,弥漫着冲天的杀气。
这支英勇的魏军将士最终没能与白耳精兵交上手,全部倒在冲锋的路上,没有一个后退或逃跑。远处见势不对的邓忠,没有继续派兵攻击,派人压住阵脚后,缓缓退去。
这两支前身都是护卫主公的最强悍部队,最终也没有交上手,算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陈子杰混在弩兵营里和王小石他们用弩矢不断射杀基层军官,他们的战术特点,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利用精确的射击不仅给予大量的杀伤,还让魏军组织不起犀利的进攻,令观战的两位小将军赞叹不已。
后来,魏军部队偃旗息鼓,隔河立寨与汉军对峙。
签于大将军的副将宁随在此期间策化有功,指挥得力,被大将军任命为大将军府镇军将军领虎步军监军,总领此地五万汉军。
中军两万宁随任监军,另有虎步军一万由禆将军姜发率领,无当飞军五千由平西将军孟柄率领,国内从涪城来的一万五千军由右车骑将军廖化率领,其中白耳精兵三千人由虎贲中郞将吴仪率领。
钟会十二万大军在阳平关下损兵折将,邓艾所余七万余在阴平桥头停滞不前,他俩当初制定在汉中会师的计划,是遥遥无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