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季汉鹰飞 > 第25章 上山

第25章 上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季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秋,司马昭不甘自已一个据有九州之地的魏国被一个小小的蜀国压制了几十年,且蜀国君臣不和,大将军姜维竟然被逼出朝庭之外,于是决意伐蜀,派出镇西将军钟会、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等三支大军总计二十余万人全力进攻。

    季汉知闻所、大将军府及各地的暗探细作将各种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回季汉最高决策层,大将军向皇帝陛下上表,尽快派遣国内诸军前往汉中,期待他的战略防御能够奏效,将魏军歼灭在汉中,成就其功劳。同时任命副将宁随为汉中军监军,协调各部进行战争总动员。

    这个时候,陈子杰他们正在街亭,为下次北伐勘察进军路线。接到暗线消息,让他们撒回沓中,但是晚了,暗线为寻找他们,花了超过三天的时间,他们回去的路线上全是魏军。

    在陈子杰的建议下,刘校尉当机立断,舍近求远,先到阳平关,然后折回沓中。将这一情况交由暗线进行通报后,他们就出发了。

    先到天水再折向陈仓然后再转向南,经过半个月的碾转,终于回到季汉兴势山一带。

    当他们从山林中钻出来时,都惊呆了,山下的大路上,一队队魏军绵延不断向阳平关方向进发,黑盔黑甲的魏军如同一条黑色长蛇,弯沿盘旋在山下谷地中,一眼望不到头,仿佛无无穷无尽一般,声势很骇人。

    魏军见得多了,但这么多魏军,起码有十万人出现在阳平关附近,这还是第一次。要知道,阳平关的守军只有五千人,整个季汉能够调动作战的部队也不超过十万人。这次,看来魏国是花了大力气,毕功于一役了。

    刘校尉好不容易才回过神来。阳平关的城墙不是人多就能拿下的,他充满着自信安慰着大家。陈子杰的心中一个劲地打鼓,“莫非,要开始了,我得赶紧回到阳平关去。”

    “不知道我们还能赶得上这场仗不?”乃娃因最近没有用到他这个大杀器,一直很想血拼一场,其他人也是。

    他们避开魏军的耳目,准备抄小道赶向阳平关,但所有关隘路口都有魏军在把守。

    正当他们正在想办法如何到达阳平关时,忽然远处的兴势山上传来一阵阵喊杀声,声音很小,若不仔细听,可能就忽略过去了。

    刘校尉判定兴势山上有季汉的军队在驻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魏军攻下来。

    八个人围在一起吃着干粮喝着水,刘校尉正在对大家分析目前的情况:一部分魏军正在进攻兴势山,魏军主力是在向阳平关前进。估计,傅佥将军已得到消息,所以才派出军队在兴势山驻守。兴势山的地形我去过,绝对的易守难攻,只要统兵的将领不犯明显的错误,坚持一个月以上应该没有问题,只要兴势山不失,攻打阳平关的魏军就有粮道被断的顾忌。十万大军攻打阳平关,但关前是展不开那么多人,阳平关的防守有傅佥将军在,另有数千汉军在武兴协防,沓中还有大将军的几万人马,阳平关的防守不成问题,我们回去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反而是兴势山的得失,关系到整个战局。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到兴势山上去助一臂之力。你们觉得如何?

    七个人异口同声:“谨遵校尉吩咐。”

    其实,刘校尉和其他几个人都知道,一上兴势山,活命的机会少之又少,但他们几个是义无反顾,为季汉,什么都可以不顾了。本来陈子杰想建议先回阳平关,但见刘校尉这么一说,也只得同意。

    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了兴势山脚下,攻击的魏军已停止了进攻,正在营地里忙碌地舔着伤口,准备再次给予汉军更疯狂的报复。

    魏军营地周边岗哨、斥侯遍布,打消了任何想要偷营的举动,天黑后,他们几个慢慢地摸上山,来到汉军把守的寨门,警觉万分的汉军发现了他们。

    “站在,什么人?”至少有50多名汉军正张弓搭箭对着他们。

    “我是宁随将军的亲兵营刘汉昌校尉”刘校尉的身形闪现,站了起来。

    “刘校尉,你到兴势山做什么?”汉军一个头目问道,

    “我和另外七个人执行任务回来被堵在这里了,得知这里有我们的军队在这里驻守,就过来了。”

    “请刘校尉稍等片刻,我们马上通知周将军,让他来定夺。”这个士兵很称职,不敢大意。

    “好的,我们就等一等。”

    过了很短的时间,山上传来了一个声音,“是刘校尉吗?你们才到啊。”

    话还没有说完,一个身材魁梧,着校尉甲胃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原来是熟人,是和刘校尉打过交道的周校尉周器(据说是前关君侯持刀将周仓的后代)。

    他们被迎进了山顶周校尉的营帐,伙头兵给他们几个煮了一些饭食,在他们狼吞虎咽时,周校尉给他们讲了现在的情况。

    其实,周校尉能驻守兴势山与他们有很大的关系,在十日前傅佥将军就得了魏军大举进攻的消息了,在向大将军及成都紧急通报过后,他打算放弃关外所有据点,集中本部五千人马,全部在阳平关固守,另向驻守在附近武兴的蒋舒将军求援,全力坚守阳平关,但在几个参军和大将军副将宁随的强烈建议下,才派周器校尉带本部一千人马驻守兴势山,另外一个任务就是接应从魏国返回的刘校尉等人。

    魏军从前天开始就对兴势山上守军展开了攻击,但都被汉军顽强地打退了,魏军伤亡了三百人左右,汉军只有十多人的伤亡,周校尉对坚守一个月充满了自信。

    听到这里,大家心里都松了口气,阳平关经历过魏军的多次攻打,从来没有成功过,加上蒋舒将军的五千人马,阳平关固若金汤,要担心的不是阳平关而是现在所处的兴势山。

    而陈子杰听到了蒋舒的名字,一个冷激,不安的心情越来越严重,得赶紧想办法回到阳平关,阻止那件事情的发生。

    当夜,他们睡得很香,一个多月的奔波劳累,终于能在自己人的军营中放松自已的神经,而陈子杰数次被那个声音惊醒,久久不能入眠。

    第二天一早,魏军即来抢山,但都被汉军击退,魏军撤退时把他们阵亡的弟兄都带走了,陈子杰他们没有参加这次作战,周校尉安排他们休息,在别人的地盘上只能服从对方的安排。

    若是几天,魏军都没有进攻,平静得很,山上的魏军作出防御姿态,阻挡山上汉军的突围或者搔挠,山上的汉军在周校尉的带领下,加固山寨,准备石头和檑木。

    好在兴势山很险要,除了魏军进攻的这一面能上去,其它几面都是悬崖陡壁,连猿猴都难攀上来,更不要说一般人了。而在唯一能上山的道路上,也极其陡峭,还没有任何遮蔽物,直接暴露在弓弩的射程下。加之汉军的山寨门非常高大结实,要攻陷它,很难。

    山上的树木很多,为防魏军烧山,许成年大树被吹伐掉,木头运来守山,树权用来烧饭。

    山腰上有一处山泉,甘甜霖人,山中涌出的泉水沽沽地流出,足够这千百人使用,聪明的汉军兄弟们还在山泉下面不远处建了好几个水池,经常有将士来此处洗衣、洗澡。

    所有的粮草和物资都被藏在山洞里,并被严密看守着。

    在周校尉上山前,兴势山就有一个什的汉军驻守,各种设施都比较齐备,当年王平将军驻守兴势山时还大破过魏军,兴势山就是一块能攻能守的战略要地,驻守数万人都不是问题。

    诸葛丞相病逝五丈原后,季汉由蒋琬执政,他确定的战略方针是由进攻转防守,固守汉中的部分汉军退驻涪县。蒋琬想法是:相比汉中,涪县的地理位置更靠近成都。当地有涪水运输之利,上抵边关江油,下达重镇江州。陆路北通剑阁,西南距成都仅三百余里,粮饷供应方便,可以接应四方。边境若有紧急,可由此领兵南下北上增援。

    这一战略调整,明显削弱了季汉北御要地汉中的防务,也有悖诸葛丞相的北伐宏愿。

    公元243年,汉军主力南撤以后,汉中的军政事务由镇北大将军王平主持,其麾下兵力仅两万余人,又分散在数百里范围内的多处据点之中,呈现出相对薄弱态势。

    公元244年(魏正始五年)春,魏国看到此弱点,曹爽以夏侯玄为征西将军率军十余万大举入侵。涪县与汉中距离过远,相隔几乎近千里,加上蜀道险阻,行军艰难,援军赶到汉中已是一个月后的事情,距离魏军入侵已过去近两月时间。幸好王平处置得当,魏军受阻兴势山,陷入被动境地。王平凭险要坚守为汉军主力的到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终于在援军的配合下大胜魏军。

    汉中兴势山之战后,季汉朝廷也察觉到兵力的战略部署存在缺陷,即汉中前线与后方援军距离太远,遇有急难赴救要耗费较多时日。为此,费祎代蒋琬主政后,立即将汉军主力移驻汉寿。这里可依托西汉水运输之便,与汉中的距离也被缩短了一半,能更加迅速地支援前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