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光的子孙 > 第95章 什么时候才能大同

第95章 什么时候才能大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东山,上京,西京,是的,什么时候才能共享大同。

    全民公有的大同社会,是民众思想传统中最后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传统大同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得其所人人为公各尽其力,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

    大同社会是儒家所宣传的最高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天下为公,这个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

    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管理社会的是被选举出来的贤能,而选举贤能的权力在于天下,也就是全社会的民众,所以说权力公有。

    其所以要明确权力公有,是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权力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攫取一切。

    只有取消权力的个人垄断,才能保证社会的其他方面不受垄断。

    只有坚持权力的公有,才能保证社会其他方面的公有。

    所以天下为公的口号其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王权的。

    天下为公,谓天子位也,为公谓揖让而授圣德,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也。

    尧不以帝位传其子丹朱而传给舜,舜又不传其商均而传禹的事例以资证明。

    承认天下为公首先是指最高统治的帝位,但从所举事例看,不全是礼运所说的大同,因为尧、舜虽然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但在思想上是把天下作为私有物来禅让的。

    而且又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让人的。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尧、舜与大同的区别在于:尧、舜的禅让是权宜性的,大同的选贤与能是制度化的。

    尧、舜是个人指定的,大同是天下选举的。尧、舜是终身制的,大同是非终身的。

    在大同世界里,就根本不存在帝与王。

    选贤与能,这个体制是包括中央与地方的。

    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天下,地方更是地方人的地方。地方事务由地方民众选举贤能之士负责管理。

    这里的选举指的是民举,而不是官举,官举与民举的性质是不同的,但后儒却混淆了两者的界线,甚至有意改民举为官举。

    选贤与能者,向明不私传天位,此明不世诸侯也。

    国不传世,唯选贤与能也,黜四凶,举十六相之类是也。

    天下为公和选贤与能,分别指中央和地方政权,尧、舜一方面禅让帝位,一方面选贤与能,好事作尽,而民众却未与闻,因而其并不是大同世界本来意义上的选举。

    随着时间的推移,选举的性质一再改变,迨至后世,竟成了专指朝廷对士人的选拔,均辟有选举志,记载历代的科举情况,选举与民众便彻底绝缘了。

    讲信修睦,信与睦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核心,而天下为公才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天下为公,人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有每人的一份,衣食有着,地位平等,无胁迫的可能,无依附的必要,是大同世界人际关系总的概括。

    这个以天下为公为前提的人际关系同样遭到了后儒的窜改。

    讲信修睦者,讲,谈说也。信,不欺也。修,习。睦,亲也。

    此淳无欺,谈说辄有信也。故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也。

    讲信修睦仅是一种言说交往的表面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又是王化影响的结果,大同世界的本质被阉割了。

    人得其所,大同世界描绘的社会是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在这里,人们视他人父母如自己父母,视他人子女如自己子女。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任何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怀,任何人都主动关心社会。男有室,女有家,社会和谐,人民安宁。

    对这段最具实际意义的社会保障,后儒也是多有窜改的,如将社会保障制度解释为一种在君王影响下的社会风气。

    君既无私、言信、行睦,故人法之,而不独亲己亲,子己子。

    将人人有劳动权力的壮有所用解释为不爱其力以奉幼,将男有分解释为无才者耕,有能者仕,各当其职,而将女有归解释为君上有道,不为失时,故有归也。

    特别又从反面论证,有意无意地丑化妇女说:“若失时者,则诗卫女淫奔,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是也。

    男有分,女有归,实际是指男女都有自己婚嫁的权力与机会,不至因战乱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成为旷夫怨女,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

    人人为公,在这里,人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社会财富十分珍惜,憎恶一切浪费现象,也反对任何自私自利的行为。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货弃于地是可耻的,货藏于己同样是可耻的。

    各尽其力,在这里,劳动已经成了人们高度自觉而又十分习惯的活动。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能劳不劳是可耻的,劳而不尽其力也是可耻的,劳动只为了自己同样是可耻的。

    正是人们这种不计报酬、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支撑了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而大同世界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切实可靠的社会保障又是这种劳动态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和谐优越的生存条件,人们回报社会以高度的自觉劳动,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而又互相进。

    理想社会,大同社会是一种人们理想中的社会。想要达到大同社会的要求最起码要达到以上的几点。大同社会是一个要求所有人的心都必须是无比纯洁的社会。

    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只能约束好自己,才能维护好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

    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不过大同社会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修养到达相当高的境界就可以实现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