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恩典
戚皇后看着俯身规规矩矩拜下去的东方翎,微微一怔,随即面上露出两分欣慰。
她这个好友,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孩子。
虽然现在婚事不算如意,但到底是人长大了不少。
再想想自己那个还有些任性的长安公主,戚皇后摇头一笑,起身亲自将东方翎扶了起来。
“你许久不来凤鸾殿看本宫,如今来了还那么多礼数,快坐下陪本宫说说话。”
东方翎笑着随戚皇后坐了下来,大昌虽也兴会客堂,但是对于亲近的人来说,大多是带进寝殿直接坐于床榻上。
这点倒是和大唐颇为相似。
“皇后娘娘身体可安好?”东方翎看着戚皇后娇媚中带着几丝慵懒,又有一股贵气于自身。
暗暗感叹宣帝不识美人。
“本宫一切都好,倒是你,听说这段时间邺城中你那个故事竟是人尽皆知?”
东方翎暗叹一声不愧是中宫皇后,虽然明面上没有宣帝的喜爱,可是六宫权柄从未交出,哪怕是民间的事也能知晓的如此迅速。
东方翎面上半分委屈都不显,倒是笑着和戚皇后唠嗑,“臣女也有所耳闻。”
戚皇后眸中带了些兴趣,“你打算怎么处理?”
东方翎笑得温和,“不是什么大事,翎儿不打算费神。”
戚皇后多看了东方翎两眼,以她看人的眼光,东方翎不可能发现这其中手段的狠毒,但是为何只说不管。
东方翎眼睛一转,眼中带上些狡黠,“不过臣女倒是的确有一事想请娘娘指示。”
戚皇后看着东方翎的模样,“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她细如纤葱的手指一点东方翎的额头,“小机灵鬼,说吧,什么事?”
东方翎抿唇笑了,“是这样,臣女觉得大昌的知识产权还可以再完善一些。”
……
“陛下,今日晚膳您去哪用?”江炳胜俯身在宣帝身边道。
见宣帝垂眸思索,适时道,“皇后娘娘那听说新做了几道菜,是武英侯府大小姐的主意。”
“哦?”宣帝来了兴趣,说实话,不论是东方淳还是裴沉冬他都不是很担心。
他踩着无数鲜血登上皇位,看惯了人心。
肃德公和武英侯府的忠心他是看在眼里的。
但原本这世间的事,就不是如今的忠心能说了算的。
所以这次的事帝王那点子愧疚早就转瞬不见,不过是对这个即将嫁过去决定两府命运的女子自然而然多了几分包容。
“既然如此,朕便去尝尝。”
宣帝拿定了主意,便悠悠朝殿外走,江炳胜低头跟在身后,伺候宣帝上了龙辇,这才回头轻声和小太监道。
“去和淑贵妃娘娘回禀一声,陛下今日不过去了。”
小太监神情一紧,连忙转身走了。
江炳胜垂眸想起之前淑贵妃的贴身丫鬟和自己传的话,请他无论如何要将陛下请去淑德殿。
江炳胜垂下了眉眼,跟上了宣帝。
“皇上驾到!”
满宫的宫人恭敬地跪在地上,戚皇后还是穿着之前那条裙子,嘴角淡淡笑着迎了出来。
“参见陛下。”
戚皇后才福下去的身子,就被宣帝牢牢扶住,“皇后免礼。”
宣帝拉住皇后的手慢慢地往后走,“听说武英侯家那个丫头来见你了?”
戚皇后跟在后面柔声道,“是,一个时辰前刚走。”
“哦?”宣帝不着痕迹地回头看了一眼戚皇后,“她怎么来了。”
戚皇后仿佛看不见宣帝眼中的试探,扶着他在桌前坐下,又吩咐宫人上菜。
“说是新得了几个菜方,献来给臣妾。”
“如此?”宣帝看着宫人们抬上来的菜肴。
戚皇后笑着摇摇头,“自然不止,那丫头鬼点子多,来和臣妾讨个恩赏。”
宣帝来了兴趣,戚皇后也不卖关子,继续道。
“翎儿说,那日的故事是她想出来的,也是她第一个说的,按道理说这故事是归她所有。可这故事不若书文,可以盖章印,于是她也去京兆府备了文书。”
宣帝眼中也荡出几丝笑意,倒是个有想法的。
戚皇后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宣帝的脸色,“她也提到,这诗歌书籍,原本就是灌注了著者的心思,若是不对著者加以保护,惹得大肆流传甚至窃盗,反而不美。”
“所以,翎儿觉得律法上也应对此有所增添。”
宣帝微微点了点头,这律法增添一两笔倒是小事,只是这东西似乎怎么看都是女儿家的小心思,添到律法上恐是不妥。
几十年的夫妻,戚皇后一眼就看到了宣帝眼中些许的不以为然。
她轻叹了口气,“臣妾原本觉得这并不需要动用律法,翎儿金尊玉贵,谁还敢用她的名头不成。”
“但是翎儿走了,臣妾却想起一件事。”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魏无言的嫡子便是盗了一读书人的文章,直登青云,拿下了当年科举的榜首。”
“当时那读书人穷苦出身,苦求无门,直到前年封了起居舍人才和陛下诉说了冤屈。”
戚皇后看着变得郑重起来的宣帝,伸手夹了一块羊肉放进宣帝面前的斗彩莲花碗中。
“后来陛下也不过是把魏无言罢了官,安得是管教不严的名头。连那窃人文章的,也不过是科举舞弊之罪。”
戚皇后叹了口气,“文人好墨,但总是有些害群之马,不求文人的傲骨,却只想着窃他人之文采为己谋利。”
宣帝脸色难看了起来,他是大昌出了名的爱才的君王,这也是当时为何会如此震怒。
直接将个三品官罢黜了,还发了那么大一通火。
“皇后此言,倒是有礼,既然如此朕明日便着人去办。”
宣帝话锋一转,目光犀利地看向对面的戚皇后,“只是这么深的想法,倒是看不出来出自武英侯府那个小姑娘。”
戚皇后微微一怔,随即笑开了颜,“陛下抬举她了,她哪能想到这些。她不过是因为自己的东西想求个恩典罢了,后面的是臣妾见陛下当日为之苦恼,才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