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定国之计
半个时辰过去,叶晗从孙泽杨婷的寝宫笑着出来。
谁也不知道她们谈论了些什么,不过看起来,二人应该是达成了一致。
经历了一阵的斗智斗勇,叶晗回坤宁宫的路上有些恍惚。
她一边走着一边望着盛京皇宫的红墙心绪飘忽。
忽的,她的眼中出现一抹黑色。
那是一只玄猫,叶晗有些惊喜的跑过去。
抱起猫得那一刻,她仿佛还是那个正值青春的高中生,而非什么大清皇后……
话分两头,王思雨领兵已出大竹,再有半日行军便可过渠江。
李定国五千兵马早已埋伏于渠江西北。
“马参将,今日黄昏可过江?”
途中,王思雨不由问起马同和行军之事。
毕竟这一仗太重要了,虽然她也觉得不一定打赢,但赢了自然最好,所以时刻关注关注着行军。
“回小姐,渠江夜间湍急,不宜于黄昏而渡,若夜渡遭伏,后果不堪设想!”
“马参将言之有理,那我们于渠江近处休整一夜,明日清晨再渡。”
“尊令!”
黄昏,夕阳映着渠江,白杆兵们在东南岸休整。
三三两两的兵士聚在一起唠嗑。
这将是他们这场战役最后的美好时光。
翌日清晨,旭日初升,渠江水面波光粼粼。
过江的船只正停在江边。
白杆军已经整装待发,略显老旧的藤甲为这支军队平添几分肃杀之气。
随着马同和一声令下,两千白杆军登船过江。
江另一边,李定国有些羡慕的望着白杆军的装备,再看看自己家,哎人比人气死人啊。
李定国暗下决心,这支军队他一定要吃下,装备全是他的!
眼看白杆军乘船距离西北岸边不到一百五十步,李定国旋即下令,弓手上箭拉弓。
当白杆军行至离岸一百步左右时,李定国当即一声大呵:“放!”
霎时间,漫天箭雨,白杆军虽有准备,却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马同和赶紧把王思雨护在身后,接着下令反击。
白杆军藤甲坚实,流寇的箭大为轻箭,不得入,只有十来人被射中头颅不幸牺牲。
白杆军不愧为明末劲旅,扛过一波箭雨后当即做出反攻。
白杆军弓箭手在马同和的指挥下向李定国部的藏身之处进行反击。
几十个呼吸间双方已经对射两三次。
待白杆军靠岸,活下来士卒们藤甲上多少都有几支箭簇。
而李定国率领的流寇们就没那么幸运了,死伤已经过百。
不过拉弓射箭的几乎都是半吊子流寇,损失一些也并无大碍。
李定国真正能挡住这两千白杆兵的底牌,是那一千老营。
很快,第一支白杆军上岸,长枪握在手中,直直杀向流寇军。
刚开始流寇仗着人数优势,还可以和白杆军周旋一二。
随着上岸的白杆军越来越多,流寇慢慢不敌,开始后退。
李定国也未带人冲杀,也只后退。
待白杆军全部上岸,流寇军已经开始全面溃败。
马同和没有第一时间下令追杀,而是仔细观察溃逃的流寇。
流寇溃败大分三路,路上旗帜散落,丢盔卸甲,甚至有刀弓被丢弃。
只有左一路无旗帜,少刀兵。
马同和随即下令,自左路追击。
“马参将,为何不在流寇溃败后第一时间追杀?”
王思雨秉承着不懂就问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小姐且看,流寇败逃,大致三路,末将唯恐诈败,观其溃路,丢盔弃甲,旗帜散落,满地刀兵,慌不择路,那便是真败。”
“反之,井然有序,军旗依在,那便是诈败。”
“方才末将观之,此流寇为真败,才敢下令追击。”
“那为何偏向左路追击?”
“小姐再看,其他几路沿途旗帜折断散落,兵甲满地,只有左路无旗,兵甲较少,但溃败后逃窜流寇并不少。”
“末将认为,这支流寇贼首必在左路!”
王思雨听这解释,恍然大悟。
“受教了。”
“不敢当不敢当。”
其实这一路上,类似的情景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马同和发令,王思雨问原因。
这让马同和很欣慰,看来这小姐不是真小姐啊。
另一边,左路的尽头是一座小山坡,从左路出来看不到坡的另一边。
李定国带着老营就埋伏在山坡后面路的两旁。
那草丛中隐隐看得到黑色的圆筒。
赫然是几座虎尊炮!
这才是李定国认为老营能拿捏白杆军的资本所在!
这就是李定国的计划。
那些半吊子流寇是装不出来溃败的,于是李定国便真溃败一次。
然后李定国按计划带着二百老营从左路逃窜。
现在唯一有些赌博因素的地方就在于白杆军领头的兵法和经验。
若其有带兵经验,那定然看得出他从左路逃窜,也一定能看出周遭的流寇是真丢盔弃甲。
然后老老实实追击左路,掉进他的口袋。
至于你问李定国怎么来的虎尊炮?
开玩笑,张献忠在边军那几年可是搞火器的!
自己拉起一支部队后张献忠也很重视火器发展。
原历史中,张献忠还与西方传教士来往密切,学习最新的火器知识。
有几门虎尊炮不足为奇。
扯远了咳咳。
白杆军自左路追击,杀了几十个溃军之后终于到了小山坡。
坐镇中军的马同和看到山坡后马上下令停军。
前军改变阵型,盾矛兵在前,长矛兵在中,弓兵压尾。
“马参将,这是?”
待马同和发完号令,王思雨趁着空隙赶紧再问他下令的原因。
“小姐,前方山坡阻碍视野,万一有伏兵……后果不堪设想。”
马同和属于谨慎型将领,这也是为啥他留守石柱的原因。
另一边的李定国老营的探子发现了白杆军变换阵型,赶忙回去报告。
“将军,那群白杆军变阵了!”
“何阵?”
“盾矛兵前锋,长矛兵居中,弓兵最后,只变了前军。”
李定国略微思索,只说了一句:
“再探!”
“是。”
待探子走了,李定国又思考片刻,才又下令。
“传我命令,虎尊炮后撤,骑兵藏于沿途,再调二百掩护虎尊炮。”
另一边,马同和已经下令前行,战斗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