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星连珠!我在大明当国公 > 第64章 七大恨

第64章 七大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叶晗亦是穿越而来。

    说实在的,她的历史并不怎么好,但并不妨碍其思想意识的超前。

    来到明末的第一夜,便是独守空殿,待黄台吉归来。

    她在现代是个扑街漫画作者。

    虽然对历史了解不透彻,但多少懂些。

    从皇宫装饰自己逐步接受到的记忆得知,这是大清。

    原以为要宫斗一生的她,待记忆全盘接收后发现。

    摆在她面前的是个大机会!

    黄台吉猝死了,多啊混,代善之类的也没法理当皇帝,只要她操作得当,立个小皇帝,垂帘听政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崇祯十五年三月十八,黄台吉猝死后宫,孝端文皇后出面主持大局。

    皇室内部暗流汹涌,但没有一个人敢在明面上做文章。

    叶晗来到这个世界不久,便想明白了,如此机会摆在她眼前,她怎能不心动?

    至于回现代?

    够都不回!

    叶晗是第一个发现黄台吉驾崩的,所以麻溜的一套连环锤打出来。

    首先,挑出来一个傀儡皇帝。这个方便,看看自己儿子……擦,没儿子。

    那……看看自己好侄女的儿子?

    也不是不行哈。

    思来想去,自己的“好侄女”有个儿子,爱新觉罗·福临。

    很巧,原历史上最后坐了皇位的也是这位。

    说干就干,叶晗当即去找她的好侄女,也就是以后的孝庄文太后,现在的庄妃。

    走在去找孝庄的路上,叶晗思绪飘然。

    一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长到可以决定一场战役,见证一个一生叱咤风云皇帝的死。

    但一个月又短到让叶晗感觉梦幻。

    如若不是偶尔生活的不便让她想起现代的种种,那她都快以为她就是孝端文皇后了。

    也许是受这身体的影响,叶晗莫名的处处为大清着想。

    包括那日马子豪兵临城下,叶晗竟然真的在担心国都是否能守住。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她既然是这大清的皇后,那为大清做点事,也是应该的。

    想罢,叶晗加快了去孝庄那里的脚步。

    她未想到的是,孝庄也并非孝庄。

    但此时的孝庄同样迷茫。

    她是那个西北小县城的美术生孙泽杨婷,还是这虎拒关外的大清皇帝贵妃?

    又或者,她都是。

    不知为何,孙泽杨婷的穿越后遗症不是一般的大。

    孝庄的记忆冲击着孙泽杨婷的灵魂,以至于这一个月来她时而清醒时而迷茫。

    直到现在她才好了许多。

    而面对自己这个便宜姑姑的到来,孙泽杨婷有几分不解。

    但一直到叶晗隐晦说出来意之时,孙泽杨婷的心中才闪过一丝清明。

    “皇后娘娘今日怎有空来这?”

    “你我姑侄之间,怕没这么生疏吧?”

    听到这个回答,孙泽杨婷一愣,这娘们咋还攀亲戚了?不过这种情况还是借驴下坡的好。

    “姑姑说的是,不知姑姑今日来为何事?”

    “我的好侄妹,怕是不知道皇上驾崩之事吧?”

    “姑姑莫要乱说,也不怕杀头,当下皇上正值壮年,何来驾崩一说?”

    叶晗没有接话,只是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

    上书三字。

    《七大恨》

    这是当年努尔哈赤起兵正式造反时所发。

    《满文老档》和《明神宗实录》对“七大恨”的载述,虽然详略不一,用词、语气略有差异,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实际上这七大恨压根不怎么成立。

    先说第一恨。

    杀其父、祖,这既是事实,但又不完全准确。

    觉昌安、塔克世确是死于明军之手,但却是误杀,是战乱中之中的误杀,不是蓄意杀害。二则是明军为了惩罚掠边“夷首”阿台,因而出边攻打古勒城,并非是“无故生衅于边外”,杀其父、祖。

    况且,事后明廷即承认是误杀,并送还尸体,给予敕书三十道,使努尔哈赤承袭祖职为都指挥,后又以其父有“殉国忠”,晋为都督佥事,这也是明廷弥补其过之举。因此可以说,努尔哈赤的这一恨站不住脚。

    第二恨为明朝违誓出边“护卫叶赫”,这一恨有些强词夺理,难以成立。

    建州与明辽东守臣立碑刻誓,仅仅是指双方不要越界,以免因采参伐木引起争端,并不是规定明兵不能越过边境一步,不能出边。

    须知,努尔哈赤管辖的建州地区,也是大明的辖地,明兵当然可以进入女真地区,调解纠纷,惩治违法之人。

    而且,明朝为什么要出兵边外,援助叶赫?这一点,努尔哈赤自己是很清楚的,他在万历十九年(1591年)斥责叶赫纳林布禄贝勒逼其投降,因而引发叶赫部的反抗。

    显然,明朝政府介入是为了平衡双方势力,并非是存心偏袒叶赫。

    第三恨,伐木之争,这件事确实是明朝理亏,确系欺人太甚,实为大恨。

    第四恨,明遣兵出边助叶赫,致使努尔哈赤已聘之女转嫁与蒙古,这就是当时轰动于世的“老女”之争事件。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布寨、纳林布禄贝勒等九部联军,为建州女真打败以后,第五年,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共同遣使,请求和好互相结亲,愿以布寨之女许与努尔哈赤,以纳林布禄之弟金台石之女许与代善,努尔哈赤遂筹备聘礼,与四国“歃血会盟”。

    但不久,纳林布禄即背盟违誓,将金台石之女嫁与蒙古喀尔喀斋赛贝勒,将布寨之女另许他人。

    因此女艳丽多姿,是当时名传满蒙的美女,然而,佳人命薄,由于政治角逐,年方十五既以许聘,中经多次改聘,直到三十三岁,仍未婚娶,成为“老女”,最后嫁与蒙古,一年而亡,实为可悲。

    已聘之女,而且是异常漂亮的美女,不能迎娶到家,反而被悔婚,这当然是一大恨事。但是这怪不得明朝,明朝在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过错,叶赫纳林布禄之所以悔婚,是因为杀父之仇。

    九部联军失败时,叶赫布寨贝勒被建州士卒“掩而杀之”,战后叶赫索要遗体,努尔哈赤竟将尸体剖为两半,仅归还一半与叶赫,如此不共戴天之仇,焉能不报?因此,这一恨,也是努尔哈赤强加给明朝的。

    第五恨为明朝不许收割柴河、三岔口、抚安三路庄稼,此恨与事实出入也很大。

    所谓柴河等地,原来都是哈达王台、蒙格布禄辖区,努尔哈赤灭哈达后,就遣派人丁,大量耕种哈达旧地。

    但是,明朝不承认建州灭哈达的行动,认为这是叛逆不法行为,而且因为这些地方邻近叶赫,易起争端,威胁叶赫安全,威胁明境安全,故一直不许建州人员往种收割。就此而论,这个不许收谷的第五恨,又是强词夺理,缺乏根据,难以成立。

    第六恨为偏听叶赫之言,遣人侮辱建州,此事指的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明使入境。

    万历帝遣守备肖伯芝宣谕抚臣意旨,责令建州退地退兵,不要耕垦哈达之地,不要攻打叶赫。

    努尔哈赤将此事列为明朝对他欺凌侮辱的切齿大恨,其理由似乎不太充分。

    第七很为明朝责令建州退还哈达,恢复其国,偏袒叶赫,此事前面已经讲过,根本谈不上什么恨。

    总之,努尔哈赤所谓明帝欺人太甚的“七大恨”,只有第三恨伐木之争,明朝全无道理,第一恨杀、祖之仇,明朝应负其责,但不是无故蓄意杀害,而是误杀,并且明朝也承认其过,有所抚恤和封赏。

    其他五恨,理由都不充分,很难成立。

    努尔哈赤就是要用“七大恨”来表达他和全体女真坚决反对明朝政府的欺凌,坚决反对明朝阻碍女真统一的目的,他要维护女真的正当权益,他要当统一女真各部的强大的女真国汗,再立大国,虎拒一方,刚开始的努尔哈赤并不想与大明争霸中原,只想盘踞东北之地罢了。

    但事实上,现在的大清上下都一致认为此七大恨为真。

    包括叶晗,孙泽杨婷,他们不懂历史,只能说略知一二。

    当叶晗拿到文书时,她便已经下定决心与大清绑在一起了。

    而她手上拿的,正是当年努尔哈赤的初本。

    黄台吉一直放在御书房之中,无人敢动。

    孙泽杨婷接受的记忆力,是有的。

    这么说来,那皇帝确实驾崩了。

    再联想到她的便宜姑姑膝下无子,孙泽杨婷顿时如拨开云雾,立见青天!

    这娘们,想耍大脑子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