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打鱼乌伦湖
半个小时后,村民们终于赶到了乌伦湖。
大片的芦苇,把人的视线完全阻隔。
村民们没有等黄明和王保国吩咐,自觉的拿着镰刀开始工作。
杨国庆看着村民割过去的芦苇根,不禁皱起了眉头。
手指粗的芦苇茬子,是非常锋利的。如果抱着芦苇摔倒,人很容易被苇茬子割伤。
“如果从冰面上割芦苇,镰刀肯定不行,人也受不了。”
他猛然看到停在湖边的马车,他记得在一辆马车上看到过一把铁锹。如果用铁锹挨着冰面铲的话,应该可以吧?他不敢肯定。
“保国!你过来一下。”
“什么事情?国庆!”王保国走过来问道
“我看了你们割的芦苇,你看看芦苇茬子,有什么想说的?”
“这很正常,割芦苇都是这样。”王保国回答
“我知道,但人抱芦苇出去时万一摔倒,会不会被苇茬子割伤?”
“这个没有办法?只有人小心点了。”王保国回答
“保国!你去把马车上的铁锹拿来试一下,挨着冰面铲下去,应该能行吧?”
“那俺把铁锹拿来试一下,看看行不行?”
王保国跑去拿铁锹,他拿起平头铁锹挨着冰面使劲铲去,只见芦苇一根根倒下,速度好像比镰刀还快。而且铁锹铲过去的地方,几乎很少有苇茬子。
王保国铲的很快,不一会就铲了一大片,只不过铲倒的芦苇,都是散乱无章的。
“保国!你这个方法好,手还不怕被芦苇割伤,而且速度还快。”刘金锁就在王保国旁边
“这不俺想的,是国庆想的。他怕人摔倒后,被芦苇割伤,就让俺拿铁锹试试,没有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王保国解释
“看样子人只要多动动脑子,干啥活都很轻松。”
“嗯!是这个理。”
杨国庆拿着工貝,顺着村民砍过的地方进入乌伦湖。
乌伦湖整个湖面,已经被完全冰封。
他沿着湖边走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
他准备破冰逮鱼,由于他对乌伦湖一无所知,所以他选的破冰位置离岸边大约有三米左右。
破冰打鱼,对于一般人来说,也算是体力活。不过,对于杨国庆来说,并不算什么!
他从空间内取出斧头,开始砍冰。他要砍一个一米多长,宽六十十厘左右的冰洞。
他沿着斧头画好的长方形边,一斧一斧的砍了下去。
斧头砍在冰面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几分钟后,长方形的边被彻底砍通,湖水也从冰缝中渗了出来。
他利用空间之力,把冰洞中间的浮冰吸入空间,再甩在冰面上,然后再捞出所有的碎冰。
他试试水的深度,没有想到水深竟然会有一米五。
他点燃一根烟,静静的等待。
乌伦湖中的鱼,由于缺氧,几乎都不再游动。
猛然间出现了有氧的洞口,附近的鱼都慢慢的向冰洞游来。不一会,冰洞的水面上聚满了密密麻麻的鱼头。
“这么多的小鱼,说明乌伦湖中的鱼应该非常富饶。”
他拿起鱼舀子,快速的向水中的鱼舀去。就这一下,至少捞出了五、六斤鱼。他把鱼倒在冰面上,鱼只蹦跶两下,就冻死在了冰面上。捞出来的鱼很杂,有小鲤鱼、小鲫鱼,和其他一些杂鱼。
他等了不到五分钟,洞口之内再次聚满了鱼群。
他再次出手,同样是收获满满。他又捞了两次,但捞出的鱼并不算多。
“小鱼少了,大鱼也应该出现了吧!”
看着洞口中十几条小鱼,杨国庆没有丝毫动手的意思。
十几分钟后,两条一尺多长的鱼游到洞口,贪婪的呼吸着空气。
杨国庆稳准狠,快速的抄入水中,两条一尺多长的胖头鱼被捞出水面。
随后的时间,每隔几分钟,他就会捞出一两条一尺长的鱼。有鲤鱼、胖头鱼,草鱼,甚至还捞上来几条四、五百克大的鲫鱼。
这么大的鲫鱼,对普通百姓来说很少见。但对于他来说,却不稀罕。他空间中的鲫鱼,大的都有两公斤。
猛然间,十几分钟过去,杨国庆一条鱼没有捞上来。
“看样子,还有更大的鱼过来了。”
他把鱼舀子收入空间,拿起了鱼叉。杨国庆做的鱼叉带个倒刺,鱼被插上,根本就无法逃脱。
整个鱼叉连叉把,长两米,叉把的顶端还绑了一节细绳,他把细绳的末端系在手腕上,然后举起了钢叉。
二十分钟过去,一道粗大的黑线慢慢的游到打开的冰洞。
杨国庆抓准时机,快速出手,三股叉头狠狠的叉入鱼身,然后向下沉去。
鱼叉杆子在水中摆动了几下,便停止了晃动。一股血水,也慢慢浮了上来。
他抓住鱼叉杆子往外拉,快速的把鱼拉出了水面。
者罗鱼,一条二十来斤的大红鱼被提到岸上。
者罗鱼学名哲罗鲑,是生活在西疆和龙江的一种特殊淡水鱼。其生性凶猛,是一种肉食性鱼类。在西疆,也称大红鱼。
杨国庆又从空间中取出鱼舀子,舀了几条鱼后,他看向了村民割芦苇的地方。
村民割芦苇的速度很快,大片的芦苇已经被割倒。
村民这时候也正在吃着干粮,有说有笑。
“你们说,国庆能抓到鱼吗?”
“不知道?咱们冬天很少抓鱼。不知道这乌伦湖中,到底有没鱼,谁也不知道?”
村民们也都向杨国庆的方向望去。
“啊!”的声音传了过来,眼睛好的能看到杨国庆好像在挥手。
“村长!国庆好像在喊咱们过去,要不咱们过去看看?”王保国问道
“走吧!国庆肯定抓到了鱼,要不然他不会站在那里嘁。”
黄明说完,一大群村民向杨国庆的方向走去。
三四分钟后,村民被眼前一幕给惊呆了。
杨国庆周边几平方米的地方,到处都是鱼。大的一米多长,小的十几厘米。
“者罗鱼!没有想到这乌伦湖中还有这么好的鱼。”王保国说道
“国庆!没有想到你这一试,竟然抓了这么多鱼。看来,这乌伦湖的鱼是真不少。”黄明说道
“国庆!你就守着这个冰窟窿抓的?”牛德旺问道
“是啊!牛叔。现在人一多,鱼就少。如果是一个人,鱼很快就游到洞口,然后用鱼舀子快速的把鱼舀出来就行。”
“国庆!让俺来试试?”刘金锁说道
“刘叔!鱼舀子不要拿出水面,不然一会上面,都冻的是冰疙瘩。”杨国庆笑着提醒
“俺知道了,你们都离这里远点,让俺也抓一条鱼。”刘金锁嚷嚷道
“走,咱们走上十几步就行。”
村民们走出了十几米远,杨国庆从挎包中掏出两盒烟。一盒扔给王保国,一盒自己拆开。
他抽出一支烟后,把烟盒递给牛德旺。
“保国、牛叔!你们把烟发一下。”
“唉!”
村民们点着烟,开始吞云吐雾。
“国庆!你这抓的鱼怎么办?”黄明问道
“让村民们拿回去分了吧!现在的老百姓都穷,想卖个钱都卖不出去。”杨国庆解释
“唉!”村民们听后叹口气
“老子也抓了条鱼”
几分钟后,刘金锁捞出一条胖头鱼。
有几个村民跑过去,也开始替换抓鱼。
“国庆!明天割完芦苇,让村民都来捞鱼,你说行不行?”
村民们都看向了杨国庆
“当然可以,为什么不行?每户来一个人吧,人太多反而不好。
鱼肉再差,也比粮食强吧!咱们多的不说,能抓个十天半月,每家每户至少能有两百来斤鱼的收获。有这两百多斤鱼,至少不会在挨饿了。”
“是这个理,国庆说的对。”
“前两天抓到的鱼,可能会多一点,慢慢的鱼会越来越少。
鱼在水中慢慢的适应了环境,它就不会再游动了。
你们打冰窟窿的时候,都距离岸边三四米就行。冰窟窿中的水,最少要有半米才行。
湖中间,千万不要去,打了冰窟窿也没多大用。抓上两天鱼,后面鱼就少了。在说,也很危险。
另外,每个冰窟窿之间间隔二十米,不要太近。”
“国庆!俺们记下了。”
“你们记下有用吗?你们有鱼舀子吗?”杨国庆笑着问道
村民们猛然清醒过来,是啊?没有鱼舀子还捞个屁的鱼。
“国庆!你?”
杨国庆摆摆手说道:
“我没有时间。如果不是在等你们割芦苇,我早就出门了。
我后天要出门几天。我不在的几天,我姐的接送就交给王家和了。
黄村长、保国!后天把马车交给王家和,我用几天。”
“没问题!如果不让用,村民们不戳俺们脊梁骨才怪。”黄明笑着答应
“也就是一接一送,一个小时的时间,又不耽误其他事情。”王保国说道
杨国庆想想说道:
“做鱼舀子最好用尼龙线,它结实耐用。像我用麻绳做的,用不到两天就报废了。
咱们村有谁以前织过鱼网,他就会织鱼舀子。”
村民们摇一摇头
“走吧!不用想了。这两天先把芦苇割回村,才是正事。
大家都把鱼掂上,该把芦苇拉回村了。”
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颓废,而是兴高采烈的掂着鱼返回打芦苇的地方。
供销社
杨国庆提前赶了过来
“国庆!你今天怎么来这么早?”张英笑着问道
“张英姐!我要尼龙线,所以提前过来。”
“你要那玩意有什么用?它就是结实。”
“村里要用的”
张英听后,给他开了票。
杨国庆来供销社之前,去了一趟农机站。他给农机站付了三十块钱,取走了七十几根细钢筋。并告诉农机站站长曹真,后天会有大兴村村民,赶着马车来取推雪板。
杨家小院
“弟!你买尼龙绳干什么用?”王丽问道
“给村民们做鱼篓子。今天不是去乌伦湖割芦苇吗!我就在湖中打了个冰窟窿,逮了将近两百斤鱼。”
“大哥!你抓的鱼呢?我们怎么没看见?”
“鱼都给村民们分了。咱家有鱼,要那些干什么?”
“大哥!那些鱼可以喂大黄和二黄啊!”
“小妹!你问问大黄和二黄,它们会不会吃那些鱼?”杨国庆笑着说道
“大黄、二黄!你俩吃不吃外面的鱼?”杨心玲看着两条狗
大黄和二黄“汪汪”叫了两声,然后摇摇尾巴。
“大丫头、二丫头!你们不喜欢吃外面的鱼,是不是?”王丽笑着问道
“汪!”大黄二黄各叫了一声
“三姐!大黄、二黄都不吃的鱼,肯定不好吃。”杨心怡说道
“四妹说的对,外面的鱼肯定不好吃。”杨心玲也说着
“弟!大丫头和二丫头才回来十天吧!它们两个的奶线怎么就开始下垂了。”
在农村,通常都有“猫三狗四”的说法。
狗四是指,狗从怀孕到下崽只有四个月的时间。而这四个月的时间,是黑天和白夜都算的,实际上狗只需要两个月就会出生。
杨国庆的空间,时间比例是十比一,也就是外面一天,等于空间内的十天。如果杨国庆把狗送入空间六天(外面的时间),那两条狗就该下狗崽子啦!
杨国庆深知这一点,它也只是每天把两条狗收入空间几分钟,然后就放了出来。他不能,让大黄和二黄过早的把狗崽生下来,要不然那新闻可就闹大了。
“姐!这不很正常吗!狗的怀孕期本身就短,奶线也该下来了。
大丫头、二丫头!你俩过来,我看看你们各有几个奶头。”
大黄和二黄来到杨国庆面前,让它们的无良老爹进行检查。
“大哥!大黄和二黄,有几个奶头?”杨心玲问道
“大黄有八个,二黄有九个。”杨国庆回答后,揉揉两条狗的头
“哥!奶头和小狗有什么关系吗?”杨心蕊问道
“嗯!像大黄有八个奶头,它下八个狗崽刚好。如果下的太多,多出的狗就不好养活。
大丫头和二丫头,能各下五六个就行了。下的太多,咱家也吃不消。”
“嗯!去掉花姐、玉英妹子和家燕三只,咱家至少还有七条狗,的确有些多。不过给我儿子留下两个玩伴,算下来也就不多了。”
“哥!我小侄子要一个玩伴的话,咱家的狗剩的就是不多。”
“哥知道!你不要往下算了。”杨国庆立刻打断,二妹杨心蕊要说的话。
晚饭后
“姐!我准备后天去兴安县城,有些东西要买。”
“大哥!你又要出去。”杨心玲撅着嘴
“嗯!大哥去买些东西回来。大哥也就去三四天时间,到时准回来了。
这几天,白天有花婶照顾你们,晚上你嫂子就回来了。”
“噢!”玲玲有些不太情愿
“姐!我走这几天,让王家和赶马车接你和家燕上下班。”
“嗯!你给王家和说了?”
“没有?我今天给黄明和王保国说了,向他们借马车。明天在路上,我给王家和说一声。”
“行,你安排好就行。”王丽对杨国庆的安排很满意
“你准备买什么东西?”
“给萍萍和家燕买一些内衣裤,她们两个里面穿的肯定到处都是补丁。”
“嗯!是该买,给你花婶和小英子也买两套。”王丽提醒着
“我知道。我准备在给心蕊她们三个,再各买两套。”
“家里的棉花还够不够用,咱儿子和女儿的小衣服也要准备好。”
“姐!你能断定,你肚子里的孩子是龙凤胎?”杨国庆笑着问道
“不能!但我希望是龙凤胎。这样一儿一女,多好!”
“呵呵!够用,你就放心吧!我准备买两个话匣子回来,一个放在青衣巷的宅子里,一个拿回来。”杨国庆说道
杨国庆其实已经知道,王丽怀的是龙凤胎。
他也想知道王丽怀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前两天晚上,他趁着妹妹们都睡着了,把王丽收入了空间。
在他的空间内,他就是神,自然能看出王丽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
“买吧!反正咱家也不缺钱。你看咱们一家子,吃了饭就躺到炕上,这么早能睡着吗?有了话匣子,正好可以打发时间。”
“哥!你要买话匣子,多买一些电池,咱家没有电。”杨心蕊也提醒着
“放心吧!哥不会忘的。”
“弟!你说咱家以后有话匣子打发时间,其他村民呢?”
“造人呗!”
“呵呵!的确是这样,县城里也是如此。”王丽尴尬的笑笑
“嫂子!县城不是有电吗?他们就不能听话匣子?”
“心蕊!不是每家人都能买的起话匣子的。县城里也很苦,也有吃不饱饭的家。
咱家是有你哥这个怪胎,既能挣钱又能揽事,所以才比别人过的好。”
“嫂子!我知道了。”
“姐!我能挣钱是真的,怎么又揽事了?”
“哼!你还揽的少了。村里面修路是你张落的吧!咱家是既贴人还贴钱,光是面、油、肉、菜,这些至少得一千块钱。不要说明后两年,村里盖房子的事情。”
“姐!我这不是为了心蕊她们,以后在村里不受人欺负吗!”
“哼!我知道。要不然,我早把你咔嚓了。”
杨心蕊听后,捂着被子偷偷笑。
“姐!我准备做一辆黄包车,送你和家燕上下班。”
“你准备是骑三轮,还是人力拉的?”王丽问道
“看情况吧!如果有骑的三轮,那就买一辆吧!用它来送你们上下班,比马车强多了。”
“马车是村里的,能用几天就不错了。那就买一辆三轮车回来,毕竟是自己的,用起来方便。”
“好!我听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