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容入特殊年代 > 第7章 巩固家园

第7章 巩固家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深夜,等两个妹妹睡着后,杨国庆悄悄的起来走到后墙边。

    东北的冬天很冷,零下三十几度的天气很平凡。遇到了寒流,零下四十几度都经常见。

    杨国庆对这间房屋的保暖产生了怀疑,他为了两个妹妹不再受冻,他准备挖一个地下室。

    挖一个地下室,对于有空间的杨国庆来说,简直是太简单。

    一间二十平米的地下室,杨国庆利用空间的吸收能力,不用半晚上就能挖好。

    看着高两米,长五米、宽四米的地下室,杨国庆不由的露出了笑容。熄灭马灯,返回屋内,然后把洞口堵好才上床睡觉。

    杨国庆这两天也测试过空间和外面世界的时差,比例大约是1:10,也就是说外面世界一天相当于空间10天。他每天都会在空间内睡到自然醒,回到外面他根本不用睡觉就可以。

    天刚蒙蒙亮,杨国庆就起来到后院继续挖地。

    七点左右,杨心芯来到房后:

    “哥!回来冼漱吃饭。”

    听到二妹的喊声,他放下铁锹回屋洗漱。

    早饭很简单,杨心蕊在锅里把馒头和昨晚的鱼热一下,然后熬点玉米粥就成。

    “哥!二姐熬的玉米粥可香了。”小妹杨心玲喝着粥说道

    “香,你就多喝点。玉米粥有营养,以后每天早晨都熬着喝。如果有牛奶,就让你们每天喝牛奶,可惜没有。”杨国庆叹口气

    “哥!现在咱们吃的比在城里吃的都好,不能再强求的。”

    “心蕊!哥明白。看你们现在瘦的,哥心里难受。明天上午我把地挖完,我去公社医院一趟,去买点打虫药,咱们肚子里肯定有蛔虫,心须把它从身体里打掉,要不然咱们根本吃不胖。”

    “嗯!”两个丫头点点头

    饭后的杨国庆更加有劲,挖起地来跟个成年人似得。东北的黑土地土质相当酥软,挖起来并不是太费劲。一直到天黑,竟然让他差不多就快挖完了。只要明天早晨使使劲,在吃饭之前肯定能挖好。

    第二天天蒙蒙亮,杨国庆继续他的挖地大业,到吃饭前总算把两亩地挖完了。

    “心蕊、小妹!吃过饭后你们就在家里学习。学一个小时后,就到房后把哥挖好的地里的草捡出来,扔到外面。草捡累了,你们就回家学习。”

    “知道了,哥!”

    “哥不让你们长时间学习,是因为怕把你们的眼睛学坏了。”

    “嗯!”两个丫头点点头

    “告诉哥!你们都需要什么?哥给你们买回来。”

    “哥!买点扎头发的皮筋,我和小妹的头发都该扎了。”杨心蕊提道

    “好,哥给你们买回来。小镜子要吗?以后装在兜里方便。”

    “嗯!”心蕊点点头

    吃过饭后,杨国庆骑上自行车悠载悠载的向公社行去。

    地里劳作的大兴村村民看到后,都指手画脚。

    “这孩子骑的是自行车吧!他家里怎么会有这东西,这东西可精贵着呢!”

    “是啊!你看老书记和村长都没有,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弄来得?”

    中午时,好事的村民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支书和村长。

    杨国庆并不知道,就因为一辆自行车给他惹来一场麻烦,更加深了他对村长王保胜的仇恨。

    骑着自行车的杨国庆在快到石湾公社时,从空间中取出四条鱼,每条鱼都有两公斤重,并把鱼挂在车把上。

    来到收购站,杨国庆掂着鱼直接进了办公室。

    “国庆!你怎么来啦!呦!还拎着几条鱼,你这是啥意思?”李东北问道

    “李叔!这不是来看看你和张会计吗?不能空手来吧!这不抓了一些鱼,给你们送来四条,打打牙祭,可不能不收,要不然以后我就不会来看你和张会计啦!”

    “收,肯定的收。别人送的我不要,你送的肯定收。”李东北笑着应承着,接过四条鱼。

    “呦!这鱼可真肥,你是怎么抓到的?”

    “《水浒传》你知道吧!书里面有一位叫浪里白条——张顺。我可比他历害的多,我是浪里千条——杨国庆。张顺能在大江大河里徒手抓鱼,我比他更历害,我能在大海里徒手抓鱼。”杨国庆说着,自己都说笑了。

    “你这孩子真是胡咧咧 !说吧,今天来有什么事情?”

    “我需要十米长,一寸半的钢管,我家里吃水都是问题,我想打个压井,只有到你这里来找材料。”

    “走去看看,有了你就称重买走。”李东北答应的很爽快

    在废品堆里,除了找到钢管,连做井头的东西全部凑齐。另外,他还找了几根铁齿,用来做钉钯。

    称重付钱,杨国庆毫不犹豫。

    “李叔、张会计!你们对当下的时局怎么看?你们两个身上可装着鱼录?”杨国庆喝着水问两人

    两人相互看看,点着香烟。

    “国庆!我知道你聪明,但这不是你这种小孩子该问得?”

    “李叔、张会计!听我一句,今天去书店多买几本鱼录回来,能背下来最好。鱼录最好装在口袋里,随时有人随时看。”杨国庆严肃的提醒

    “国庆!买一本就行了,为何要多买几本?”李东北疑惑的问道

    “李叔!多买的是给家里人的。对了,你这有像章吗?给我一枚。”

    张会计听后,打开抽屉拿出一枚像章递给杨国庆。

    “谢谢张会计!”杨国庆接过像章,直接别在了胸前。

    “李叔、张会计!我说的话一定要记住。如果以后有领导来,你就用鱼录中的话语回答他,保你们无事。我还要去卫生院买点打虫药,就先走了。”杨国庆告辞离开,李东北和会计送他离开收购站。

    “这还是个孩子吗?想的事情比我们长远。老张!按他说的准没错,下午下班咱就去买。”

    张会计也深感同意!

    杨国庆骑着车子来到卖包子的阿姨家,敲敲门。

    “咚、咚、咚!”

    “谁啊?”随着喊声,打开了大门。

    “阿姨!是我。”杨国庆连忙说道

    “哦!是你啊!我说这两天没有见着你,怎么今天找到家里来了。前两天你送了一条鱼,我还没有感谢你呢?”

    “阿姨!不用谢。今天我是来求阿姨帮忙的,请阿姨拿着。”杨国庆说着,把两条鱼送到阿姨手上。

    “你这孩子怎么又送鱼,阿姨就收下了。来,进来说。看看阿姨能不能帮上忙?”

    在阿姨的引导下,杨国庆走进屋内。

    “先喝口水在说,告诉阿姨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我姓刘,你叫我刘姨就行。”

    “刘姨!我叫杨国庆,你叫国庆就行。刘姨!我叔应该是农机站的吧!”

    “不错,你叔姓曹,是农机站站长。你有什么事情就说,看看他能否帮上忙?”

    “刘姨!我家里吃水非常困难,我想打一口压井。制作压井的钢管和井头等其他东西,我都准备好了。我想让刘叔帮我制作好,然后我回去找人打井。另外,在让曹叔帮我做个钉钯,料我也备好了。”

    刘阿姨听后看着杨国庆,笑了笑说道:

    “你这孩子,我以为多大的事。我家房后就有一口压井,就是你叔做的。这件事情,姨帮你答应了。明天,不,你后天早上来取。”

    “那就谢谢刘姨啦!刘姨,我先把东西拿进来,不要让人给偷了。”杨国庆起身向外走去。

    杨国庆搬完东西,洗完手,向刘姨告别。

    “刘姨!我还要去供销社找我姐,我就先走了。”

    “供销社没有姓杨的,你姐是谁?”刘姨奇怪的问道

    “刘姨!我姐叫王丽,她是我干姐。”

    “王丽妹子是你姐,那你就赶紧去吧!我就不留你了。”

    “再见刘姨!”

    水,对于杨国庆的两位妹妹来说,至关重要,他不想让两位妹妹去几十米外的牛圈打水。打水危险不说,抬水也让两位妹妹感到吃力。今天能把压井的事弄好,也让杨国庆彻底安心。

    石湾乡供销社有六个人,杨国庆按照人数取出了六条的鲤鱼,每条都有一公斤重。

    杨国庆两手掂着鱼进入供销社就喊道:

    “姐!快来帮忙。”

    王丽看到后,立马走出柜台。

    “国庆!你怎么拿这么多鱼来,怎么吃的完?”

    “姐!你们供销社不是有六个人吗?你给他们每人送上一条,他们能不念你的好。”

    “你这小脑袋瓜子,成天装的是什么?”王丽嗔怪的用手指点了一下杨国庆的头

    “主任、李姐!你们都过来。今天我弟弟送的鱼多,我吃不完,你们每家替我吃一条。”

    “我姐就是会说话,让自己的同事不得不拿。”杨国庆心想

    “那感情好,白吃的为何不要?王丽,谢谢!也谢谢你弟弟。”

    主任带头,其他人自然跟着。

    “弟!你今天还有什么事情?”

    “姐!我来买打蛔虫的药,我和两个妹妹都需要打虫。”

    “打蛔虫的药,很紧张。没有熟人,根本拿不上。你在这等着,我去卫生院给你拿。”王丽立马说道

    “主任!我去卫生院一趟,帮我弟弟拿些药,五分钟后回来。”

    “去吧!”主任立马答应,一条鱼的效果立刻见影。

    “李阿姨!帮我开票。我要买两包扎头的皮筋,一板发卡,一个小镜子,一把疏子,在拿一盒擦脸油。”杨国庆把要买的东西报了出来

    交钱取货,杨国庆把东西都放进自己做的黑色布兜里。

    李阿姨眼尖,她看到后立刻问道:

    “国庆!把你的包给阿姨看看行吗?”

    “可以的阿姨。这个布包是我自己做的,做的不好,阿姨不要笑我就行。”杨国庆把包递给李阿姨

    “国庆!你一个男孩子能做成这样就很不错了。阿姨不会笑话你,阿姨只会送你个大拇指。主任、各位同志都来看看,国庆做的这个提兜怎么样?”

    “不错,国庆这孩子真聪明!”

    “我觉得这个布兜特方便,不用的时候可以叠起来装在身上,遇到想买的东西,买了直接装在布兜里。”

    “好东西是好东西,就是有些小。如果买菜,能装多少?”

    “阿姨!这个布兜是按照我的年龄来做的。如果是你,你可以做的大一点吗!做大后,提的布条要缝结实才行,不条也可以稍微加长一点点。如果布兜装的东西多了,手提累了,还可以挎在肩膀上。”杨国庆是实的提醒

    果然杨国庆的这些话一说,几位阿姨 立马试验。

    “不错,国庆的主意就是好。”

    “对,我回家也做一个。”

    “对,我也做一个。”

    “你们都要做什么?”王丽走过来问道

    “王丽!你这个弟弟不得了。你看看他做的提兜,多实用。”

    “哦!我看看。”王丽接过同事们递过来的布兜看了看

    “轻巧方便很实用,比菜篮子强,很可能风行起来。弟!你很不错哦!”

    杨国笑着挠挠头

    “好了,我们还在上班,都散了。”

    “知道了,主任!”

    “弟!这是驱虫药,每天睡觉前吃10粒,连服三天就可彻底杀死肚子里的蛔虫。”

    “姐!我知道了。”

    “你等一下,我把派出所的证明给你。”

    王丽回到柜台,拿出自己的钱包走到门外。

    “这里是三百块钱,自行车我卖给我们主任,卖了一百八十元钱。”王丽说着,把钱递给杨国庆。

    杨国庆接过钱直接装在身上。

    “你也不数一数,不怕姐少给几张。”

    “你是我姐,我相信你。”

    王丽露出迷人的笑容,然后拿出盖有派出所证明的一张纸。

    “这是你要的证明,保管好。”

    “姐!谢谢!姐!你蹲下,我有悄悄话给你说。”

    王丽不疑有他,蹲下了身子。

    “姐!下午去买本语录,天天装在身上,尽量把他背下来。如果有谁找你的茬,就用语录中的话反驳,一定要记住!弟再送你个礼物。”杨国庆轻吻了一下连忙骑上车子跑了

    “姐,再见!”

    王丽气恼杨国庆轻吻自己,自己的嘴唇除了自己的丈夫,就再没有被男人吻过。

    看着狼狈而去的杨国庆,她不由的笑了。

    “一个十二岁的小屁孩,能知道什么?不过这小家伙说的事情确实要考虑。”

    杨国庆到新华书店买了本鱼录后和几本小人书,才返回大兴村。

    杨国庆没有想到的是,大兴村会为了一辆自行车再次与他发生冲突。

    当天下午,杨国庆从山上回来后,带着两个妹妹把地里的草根捡干净。

    房间内,小妹在看小人书,二妹杨心蕊在烧火,杨国庆拿着菜刀正在切野芹菜。

    突然门一下被撞开了,大兴村村长王保胜率先进来,后面跟着他的儿子王家玉以及跟班二赖子。

    小妹杨心玲当时就吓得“哇哇”大哭,二妹杨心蕊红着眼睛站起来。

    “你们是土匪吗?连门都不知道敲吗?你们懂不懂,私闯民宅是犯法的。”

    “你个小兔崽子,在大兴村我就是法。什么狗屁犯法,和我没关系!”

    “王保胜!你住口。老子还没有死,大兴村就不是你的天下。”随着声音,老支李铁牛、王保国也走进屋内。

    狭小的房间内猛然涌进六、七个人,顿时感到拥挤。

    “心蕊!去护着妹妹。”杨国庆说完,拿起一把斧头

    “我和你们大兴村素无往来,你们今晚来又要怎么栽赃陷害。难道公社会相信你们对一个十二岁孩子的污蔑?”

    “孩子!我们只是来了解一些村民反映的情况,没有想到会这样。等了解完事情后,我回去后一定批评他们。”

    “呵呵!批评,我看你是在维护他们。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杨国庆冷笑着说道

    “你1010怎么好老支书说话呢?”王家良气焰嚣张

    “王家良!你给我闭嘴!孩子,你这自行车哪来的,来路正吗?村民说是你偷的,所以我们来问问?”

    “呵呵!老人家,这就是你们大兴村的作风吗?看到我骑一辆自行车,羡慕嫉妒恨是吧!就可以胡乱造谣了。

    老人家的鱼录上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们经过调查了吗?”

    “哪个老混蛋说的?”二赖子道

    “哪个老狗说的?”王家玉气恨恨的说道

    “啪”的一巴掌,老支书狠狠的扇了王家玉一巴掌。

    杨国庆冷笑的看着这一切,然后拿出了派出所开具的证明。

    “老人家、王保国!这辆自行车来路很明确。这是公社派出所程长胜所长亲自开的证明,这上面还盖有公社和派出所的公章,你们看看。”

    杨国庆拿着证明让二人观看,然后收了起来。

    “对不起,孩子!”李铁牛说完转身离开

    “对不起!”王保国鞠躬道歉,苦涩的离开。

    “走,回村。”外面传出老支书的声音

    王保胜、王家良父子恶狠狠的瞪了一下杨国庆,才转身离开。

    “心蕊、小妹!怕了吧!”

    “嗯!”两个小丫头点点头。

    “心蕊!你在家做饭,顺便照顾一下小妹,哥要去公社告状。”

    “哥!告什么?”杨心蕊不明所以

    “二妹!你还小,不懂。为了报父亲的仇,我必须去公社告状。我走后,你们把门顶上。我想,他们今晚不会在来。”

    “哥!你小心点,晚上黑。”杨心蕊提醒着

    “我知道,我带的有手电筒。”

    杨国庆不敢耽误,骑着自行车前往石湾公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