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容入特殊年代 > 第3章 黑市卖鱼

第3章 黑市卖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清晨四点,杨国庆悄悄爬起床穿上衣服,正准备出门去公社。

    “哥!你起这么早?”

    “心蕊!你醒了。哥要去公社,所以要提前起来。菜盆里还有一条鱼和一些野芹菜,中午你和玲玲把它吃了。等我下午回来,给你们带好吃的,你起来把门顶上,然后在睡。”

    “我知道了哥,你小心点。”杨心蕊叮嘱道

    “嗯!我会小心的。”杨国庆回答着,开门离开。

    杨国庆要去的是石湾公社,石湾公社距离大兴村有三公里,距县城有三十多公里。

    石湾公社下辖十五个自然村屯,其中最远的屯子离石湾公社也有十五公里左右。其中县上的唯一煤矿也在石湾公社,但却不归石湾公社管辖。整个石湾公社所在地,拥有人口近三万人,还不包括煤矿上的人员。

    杨国庆一路小跑,不到二十分钟赶到了石湾公社。

    石湾公社有两条路,呈t字形。一条是往其他村的路,另一条则是前往煤矿区的道路。

    杨国庆来到石湾公社,看看情况,发现去往煤矿的丁字路囗上有灯光和人影晃动,他便往那里走去。

    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黑市,都是附近村里以及公社社员自发形成,也是为了私下交易。整个黑市在天亮前就会解散,消失于泯泯大众。

    杨国庆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卖鱼的。只有卖鸡、鸭等一些家禽家畜,以及一些山货。询问一些价格后,他并没有购买。

    杨国庆转了一圈,转入黑暗处拿出二十尾大鲤鱼和鳙鱼,用一个破麻袋拉了十条鲤鱼来到一位卖鸡的老农身边。

    “大伯,您能帮我看一下鱼吗?”

    “呦!小家伙你这鲤鱼可不小啊,每条都有五斤往上。你不卖鱼,还要去干什么?”老农问道

    “大伯!我那里还有十条鱼没有拿过来,我想把他拖过来一起卖。”杨国庆连忙解释

    “哦!你来卖鱼,你家大人呢?”

    “我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只有我来卖。”

    “唉!可怜的孩子,你去吧!我帮你看着。”老农叹口气

    “谢谢大伯!”杨国庆连忙道谢,然后转身把十条鳙鱼也拖了过来。

    “谢谢大伯!”杨国庆把鱼摆好后,躬身向老农鞠躬。

    “哎!你这孩子怎么行起大礼来啦!”

    “应该的,大伯帮助了我,我应当感谢。”

    杨国庆对老说完,对着街上的行人喊道:

    “卖鱼啦!卖鱼啦!五斤的大鲤鱼只要三块钱,五斤的大鳙鱼只要二块五毛钱,数量不多要吃鱼的赶紧来买。”

    他这一喊,顿时吸引了街上购买人的注意。

    这时的物价虽然低,但却要票。例如你要购买猪肉,就要猪肉票。虽然猪肉只要一块五一斤,但没有票,你根本买不上。买鸡蛋需要鸡蛋票,买鱼需要鱼票,买布需要布票,整个市场上,几乎无票没法购买。这种低物价却还要凭票的时间,整整持续了十几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泯然于历史中。

    五斤的鲤鱼不要票,只要三块钱,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相当便宜。供销社卖的鱼还要八毛钱一斤,并且还要票。供销社不是天天都有鱼,有时候半个月也卖不上一次。在这个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时代,便宜的鱼便成了主要替代品。

    街上的人迅速的围了过来,当看到是一个孩子时都有些发愣。

    “小朋友,这鱼是你的,你这大鲤鱼真要三块钱?”一位四十几岁的妇女问道

    “大妈!这鱼是我的,这大鲤鱼就卖三块钱。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个钉,我虽然年龄小,但说出的话就像泼出的水,绝不收回。”

    “好!这孩子说的好!”

    杨国庆年龄虽小,但说出的话却让顾客叫好。

    鱼卖的很快,不到十分钟就卖完了二十条鱼。

    “哎!小朋友,鱼都卖完了吗?”一位中年人问道

    “大叔!你要买鱼就先等一会,我这就去拿鱼,我还有一些鱼让我大叔和二叔看着,我这就去拿。”杨国庆说完,转身进入了黑暗中。

    杨国庆来回运输三次,又运过来三十条大鱼。

    “小朋友!我想要两条鱼,可是钱不够,粮票你要吗?”

    “大叔!粮票我要。细粮二十五斤换一条鱼,粗粮三十五斤换一条鱼,您看可以吗?”

    “好!”大叔算了算便答应下来。

    因为能用粮票换,杨国庆的三十条大鱼不到五分钟就卖完了。

    杨国庆看着没有买上鱼的顾客,弯腰致歉。

    “对不起!各位叔叔、阿姨、大爷、大妈们,今天的鱼买完了。你们放心,我明天还会来卖鱼的。”

    “小家伙,明天还在这里吗?”

    “是!”杨国庆肯定的答到

    得到杨国庆的答复,众人很快散去。

    “大伯!我的鱼卖完了,你的鸡怎么还没有卖完?”杨国庆来到大伯身边问道

    “唉!今天算不错了,托你的福还卖了两只,平时一只鸡都卖不掉。”老农笑着回答

    杨国庆看着笼子里的三只鸡,又看了看老农旁边的袋子,心中暗自喜悦。他正发愁到哪里去买粮食种子,而老农袋子中混合的鸡饲料都是粮食混合而成,于是他便说道:

    “大伯!您老把这三只鸡卖给我吧!一只鸡一块五,我给您五块钱,你在把这袋子里的鸡饲料也给我。大伯,你看怎么样?”

    “孩子!你要鸡干什么?难道想吃肉?”

    “大伯!我还有两个妹妹。我买下鸡,只是为了让妹妹吃鸡蛋。我答应了妈妈,要照顾好两位妹妹,可是她们却瘦的皮包骨头,我只想用鸡蛋给她们提供营养,让她们不那么瘦。”杨国庆说着,眼泪也掉了下来。

    老农叹口气道:

    “孩子!大伯答应你,这鸡笼子也送给你,你先把鸡给你叔叔送去吧!回来再给我钱。”

    “谢谢大伯!”杨国庆感谢着,先把半袋子饲料提到阴暗处收了起来,然后才拐了回来。

    “大伯!这是五元钱,您收好。这条鱼是我叔叔让我送给您的,请您一定收下。”杨国庆说完,搬着鸡笼子进入黑暗处。

    老农看着隐入黑暗中的杨国庆,暗暗说道:

    “真是个好孩子,只是太可怜了。”老农笑嘻嘻的拎着鱼回家

    空间内,杨国庆打开了鸡笼,把三只鸡放了出来。三只鸡,一公两母。鸡一放出来,三只鸡直接向着小水沟跑去。一到小水沟,直接低下头喝水。

    杨国庆看了一会,便看向袋子中的鸡饲料。老农喂鸡的鸡饲料,主要是小麦、大豆(黄豆)和玉米。杨国庆正愁没有种子,正好全部补齐。他用意念把种子分开后,才出了空间。

    看着远去的老农,杨国庆再次融入黑市。

    鸭子便宜,一块钱一只,他买了一公两母三只鸭子。

    猪仔便宜,他花了几块钱买了一公一母。

    看看空间有些拥挤,他便停止了购买。

    天快亮了,他来到一个卖包子的摊位。

    “阿姨!你这卖的包子是肉包子还是菜包子?怎么卖?”

    “我卖的包子都是肉包子,里面是肉和蘑菇馅,每个包子卖二分钱一个,你要买吗?”卖包子的阿姨问

    “嗯!阿姨给我装上二十三个,我拿回去给家里人吃,另外给我包上两个,我自己吃。这是五毛钱,给您?”

    “孩子!二十几个包子我是有,可怎么装?”女人有些犯愁

    杨国庆看到了她提的菜篮子,便说道:

    “阿姨!你明天还来吗?如果你明天还来,就用篮子装吧!我明天早晨还来卖鱼,到时把篮子还给你,你看行吗?”

    “你就是今天卖鱼的小家伙?”

    “嗯!”杨国庆点点头

    “好,阿姨就给你装在蓝子里,明天你在还给我。”妇女说着,便在篮子中铺上报纸,然后才开始装包子。

    “谢谢阿姨!”杨国庆谢过这位卖包子的妇女,找到偏僻处才把篮子收入空间。

    这个时候的包子都很大,每个包子都有四两左右。

    “这包子的味道还不错!”肚子里没有油水,像杨国庆这样的孩子都能吃两个包子。两个包子下肚,他慢悠悠的走上街道。

    时间慢慢指向八点,离供销社九点半上班时间还早,杨国庆就在街上慢慢的溜达。

    不知不觉,他来到了公社所在地。

    东北寒冷,所以公社的房屋都采用了沙俄式的房屋结构,都是以土木或砖混结构建造,墙体大概都在五十公分厚,在这样的房屋中办公,冬暖夏凉。

    公社的办公室都是面南背北,而紧领办公室只有一墙之隔的便是大礼堂,大礼堂也呈北走向,长约五、六十米,宽也在四十米左右,同时可以容纳近两千人。这里除了开会外,还有一个用途就是放电影。

    杨国庆顺着大礼堂转了一圈,发现在礼堂西面三十米处有一排房屋,在房屋前面还盖的有围墙。杨国庆走到那排房屋后,从窗户往里面看去。房屋很大,大约有几百平方米,而在房屋的墙边可以看到堆放很多的老物件。

    “这些物品,应该是破四旧收起来的吧!这些老物件将来价值都很高。如果就这么被破坏了,真的就太可惜了。怎么样才能进去还不能被发现?”

    杨国庆挠挠头,从东走到西,挨着每个窗户看。

    “唉!我真笨。我能把水收入空间,难道还不能把玻璃收进空间吗?”杨国庆想到这里,笑着离开了这排房屋。

    站在这排院子门口的两个守卫,忽然哆嗦一下,感到了一种阴寒。

    供销社终于开门,杨国庆提着蓝子走了进去。

    供销社里是一排很长的房屋大约有三、四十米长,进入门囗就能看到用砖和水泥砌成的柜台,柜台高有一米二,在柜台的对面全是用木头打成的货架,在货架上摆的物品琳琅满目,有各种生活用品。在货架与柜台之间是一米长的过道,方便售货员走路。

    杨国庆走到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售货员面前喊道:

    “漂亮姐姐!你这有蜡烛吗?”

    正在擦拭柜台的王丽听到喊声,抬头看着比冰泥柜台高不了多少的杨国庆说道:

    “小同志!蜡烛有啊!你要多少?”

    杨国庆看着王丽有些惊讶,他完全没有想这个女售货员如此漂亮。要身高有身高(目测将近170米),要身材有身材。如果象后世给美女打分的话,这位售货员最少能打90分。

    “漂亮姐姐!你给我拿两包,在拿两包火柴,姐姐你算算要多少钱?”杨国庆愣了一下问道

    “两包蜡烛二十根四毛钱,两包火柴二十盒两毛钱,一共六毛钱。小同志!你应该叫我阿姨,而不应该叫姐姐。”王丽笑着说道

    “姐姐!如果叫你阿姨,不是把你叫老了吗?我妈妈说,女人都喜欢自己越年轻越好。”

    王丽听后笑着道:

    “对,叫姐姐最好,以后我就认下这个弟弟。”

    “组长!你都三十几岁啦!难道还要装十八?”一位售货员笑道

    “哼!我希望我永远都是十八岁。”王丽笑着回答

    “姐姐!你给我开票,我过来取。”杨国庆插话

    “好的弟弟。”王丽回答着,连囗气都变的开心,她开了票据递给杨国庆。

    杨国庆拿着票据交完钱后,转身回来取货。

    “弟弟!你还要买什么东西?”王丽问道

    “姐姐!我买的都是生活用品,你开票吧!”

    “弟弟你说,姐姐给你开票。”

    杨国庆给王丽说了盐和调味品,又报上了手电筒和电池,以及牙刷、牙粉等等。

    光是这些生活小物品,杨国庆花了有十几块钱。

    “弟弟!你买这么多东西,能拿走吗?”王丽看着这么多的小物品问道

    “姐姐放心,我叔叔在外面等着呢!姐姐不用担心。姐姐再见!”杨国庆说完,拿着东西走供销社。他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把物品都收入了空间。

    杨国庆又向粮站走去,刚走到半路,便懊悔的转身返回。

    “真笨!买面粉,怎么能没有装面粉的袋子。”

    他又转身来到了供销社,王丽看到他进来,诧异的问道:

    “弟弟!你怎么又回来了,你难道忘了买什么东西?”

    “姐姐!我想买粮食,可是没有口袋,只有来找姐姐帮忙。”

    “弟弟!你要几个口袋,你有布票吗?”

    杨国庆低下头说道:

    “姐姐,对不起!我没有布票,要不就算了吧!”他说着就往外走

    “弟弟!你等一下,姐姐给你想办法,你要几条口袋?”王丽喊住了要出门的王国庆

    “姐姐!我要三条。”

    “口袋一个五毛钱,你给我一块五,我去给你拿来。”

    “谢谢姐姐!太麻烦姐姐啦!”杨国庆掏一块五毛钱递给王丽

    两分钟后,王丽拿着三条口袋交给了杨国庆。

    “姐姐叫王丽,弟弟你叫什么?”

    “姐姐!我叫杨国庆,在次谢谢姐姐。”

    “好啦!去买粮吧!”

    “嗯!谢谢姐姐!”杨国庆点点头离开了供销社

    “丽姐!无缘无故你把这个月的布票用了?”

    “什么叫无缘无故?国庆是我刚认的弟弟,不过就一个月的布票罢了!”王丽干脆的回答着

    其他售货员对于王丽这样做感到了不值。毕竟杨国庆只是个外人,给一个外人贴上一个月的布票不值得。

    杨国庆在粮站买二十斤白面,十斤大米,五斤玉米面,才离开粮站。

    半响午,杨国庆拎着一条三公斤重的大鲤鱼出现在供销社。

    “姐姐、姐姐!”

    “怎么啦!弟弟,你怎么又来时啦?”王丽笑着问道

    “姐姐!这条鱼送给你,我就回家啦!”杨国庆说完,把鱼交给王丽,转身就准备离开。

    “弟弟你?”

    “姐,这是我抓的,你就自己留下吃吧!”杨国庆说完,离开了供销社。

    这一下其他售货员不淡定了。

    “好大一条鲤鱼,至少有六斤重,这的好几块钱呢!王丽这弟弟没有白认。”

    杨国庆回到大兴村自家门外后,看看四下无人,便快速的取出所买的粮食和物品。

    杨国庆现在所在的房屋东面是大兴村的牛棚,牛棚占地有三亩大小,在牛棚东面有六间空房,其中一间分给了喂牛的,其余几间则是准备接待下乡知青盖的。不过这两年来,大兴村都没有分配到知青,所以一直空着。

    杨国庆的家就在牛棚的西面,距离大兴村有一百多米远。他们每天吃水,都要去牛棚中的井里打水。

    “小妹!开门,哥回来了。”

    “大哥!”房屋内传出小妹杨心玲喜悦的叫声

    杨心蕊打开门,看到外面如此多的东西,便问道:

    “哥!这都是你买的?”

    “嗯!”杨国庆笑着点头

    “哥!你给玲玲买好吃的没有?”小妹杨心玲抱着哥哥问道

    杨国庆宠溺的揉揉小妹的头道:

    “有,当然买了。心蕊、心玲!你们拿着些小东西,哥拿重的。等东西拿回家里,哥再给你们拿好吃的。”

    “嗯!”两位妹妹答应着,欢快的把小物品拿回房间。

    杨国庆把粮食放到饭柜中,然后帮着一起拿东西。东西搬完,三人洗过手,杨国庆打开蓝子让的报纸。

    “二妹、三妹!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包子,是肉包子吗?哥!”小妹问道

    “嗯!是肉包子,你们吃吧!哥在去烧点粥,不能光吃干的。”

    “哥!你也吃。”杨心玲拿着包子递给杨国庆

    “小妹你吃吧!哥在路上吃过了。”杨国庆摸摸小妹的头,然后坐在炉边生火。

    看着两位妹妹吃着包子,露出开心的笑容,杨国庆赶到及大的满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