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末最强大脑 > 第33章 西湖把妹

第33章 西湖把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当段书权走出别苑大门时,一队马车缓慢驶来。带头的马车是蒋可督驾驶的,而后面几辆马车都是由几个亲卫驾驶的。段书权一行三人上车后,被车上的场景吓了一跳,满车的亲卫,全副武装,满身油彩,这是虎豹盟死战的表现,不过段书权今天并没有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

    江南之行,段书权没想到还没出山,就暴露了行踪,这让他意识到过去他低估了明末的情报战力,虽然崇祯皇帝撤了各地的锦衣卫网点,但这并不妨碍一些官商私下布局情报网络。这哪是君权高度集中的大明王朝,分明就是失控的大明。

    离开金陵,段书权的“商团”顺着大运河南下杭州,段书权坐在商船上望着西北方,吕晶子在他离开时前来送别。

    这吕晶子没有对别苑一叙有任何的解释,只是告诉段书权,他要回巴西了,或许未来还有机会再见。

    段书权看得出这吕晶子并非是一个出世修行者,而是一个有野心抱负的投机者,留在吴宗燮身边,或许吕晶子能够离目标更近一些。

    吕晶子显然知道段书权想说什么,只是顿了顿后看向西北方向说道,自己的事业会在西北方向,然后拂袖离开。

    段书权望着西北方向,他似乎看到了西北流民遍地的惨状,不过段书权并非一个悲天悯人的文人,他很清醒地知道,高迎祥揭竿而起后,西北的各路农民军也会陆续张莹,随后巴蜀、汉中、上庸三地也会被影响,那么吕晶子会在其中有一番作为。

    当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在乱世用太平道的救世理论征服了河北大部分民众,而巴蜀、山东、河南等多地都有黄巾军领袖跟随旗号。

    不过历史证明,这宗教版本的农民起义,在华夏大地上,虽然有群众基础,但组织能力偏弱,最终在东汉朝廷下放了募兵权后,各地州牧或政治头目发展成军阀,没多久就把黄巾彻底镇压住下去了。

    如今吕晶子,用天师道的天命理论去笼络农民军领袖,或许也可以快速起事,但是否能改写历史,段书权自己也说不准,毕竟自己这个穿越者已经大改了历史轨迹,蝴蝶效应带来的改变,不可臆测。

    至于吴宗燮,或许他会因为自己的存在,而促成华夏提前两百多年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吧。

    但是这吴宗燮的能量和定位,是敌是友,未来还未可知,首先,在华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深入普通人的骨髓,吴宗燮的野心在棋盘中都展露出来了,而且他表面上像是要拉拢虎豹盟这支边陲势力,实际上他更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去拉起一支军队。

    吕晶子用所谓象术,窥探到大明天命已尽,原本推测东北建掳会夺取江山,一统天下,而如今斗转星移间,发现除了东北,还有西北、西南以及东南三面异军突起。

    段书权虽然不知自己掌控的虎豹盟结局如何,但他知道这大明必然比历史上的明末更加动荡了。这原来的历史,西南和东南只是小势力,西北农民军和东北建掳才是威胁明朝的两大主角,尤其是东北建掳,而如今西南出了段书权,而东南郑家势力正在崛起,一旦他们统一东南海域,甚至把手伸到南洋海域,他们必然能在虎豹盟偷师工业技术,再结合西洋技术,那将又是一个庞然大物。

    任何技术,只要代差不大,没有形成技术生态前,就容易被抄袭和赶超。目前,虎豹盟的技术水平,相比近代的西方来说,依然非常落后,技术迭代的程度也不高,凡事都需要段书权亲力亲为,估计段书权这次江南之行,虎豹盟的技术升级就会陷入巨大停滞,这就是没有形成生态的最大体现。

    一个国家科技的进步,需要人民先吃饱饭,那就得先发展农业,填饱肚子后,才有余力去想其他需求,虎豹盟大多数自耕农都没有自己的房子,高脚屋对于普通人来说,建设周期过长,成本也高,泥胚房成本低,成型快,但不适应当地气候,所以又促成了烧砖、烧瓦这样的工业类目,然后烧砖、烧瓦的技术升级后,效率提升了,但本地需求不大,要卖到别处去,那些窑工、瓦工才能获得更多收入,这就是商业萌芽的开始,资源得到了更好的调配。

    农业是第一产业,决定生死,工业是第二产业,决定高度,商业是第三产业,决定体量大小。只有三大产业均衡且都壮大,这个国家才有竞争力,国力才算强大。

    工业的发达程度,基本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而科技水平也依托于国力,科技绝不是一堆科学家苦哈哈地埋头搞科研,人力物力财力,都必不可少的要素。

    与江南通商,是必不可少的重大事项,虎豹盟的身份极其特殊,未来一旦奢安之乱带来的声势减弱,大明朝廷必然会注意虎豹盟的存在,虽然出于低调,虎豹自称盟,其实就是藩镇割据,虽然大明国力衰弱,不至于派大军来如此边陲剿灭,但虎豹盟在江南来往的贸易必然会受重创,所以虎豹盟需要吴宗燮这样的角色做掩护,就如东北建掳需要八大晋商暗度陈仓一般……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段书权没有在苏州停留,而是在杭州驻足了几天。

    后世的虞迪常年生活在杭州,来到几百年前的故地,顿时熟悉又新鲜。

    在塘栖镇下了船后,段书权一行人就前往西湖边的一个书社与燕老六聚头。

    燕老六先到五天,已经在杭州买了一套商埠门楼,这里常有洋人出入,是段书权在外贸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西子湖畔,段书权坐在凉亭石椅上,感慨沧海桑田,这会儿的西湖上来往最多的不是观光船,而是一些渔船,西湖也不是一片死湖,而是与绵延几百里的湿地相连的,后世的虞迪习惯了有水泥地的便捷出行,可曾想,在明末的杭嘉湖地区,走两步就得踏水,怪不得后世在杭州,到处都是古桥。

    忽然段书权的视线被一道白色身影吸引了,只见一白袍女子站于拱桥上,身边还有一青袍丫鬟,段书权心中暗叹,这美人如画中白蛇青蛇,还真勾人,可惜自己不是许仙,要是让孟明知道,自己趁她怀孕期间出来瞎搞,那她说不定真给自己下一个毒蛊……

    想着这些,段书权不禁冷颤,不过还是好奇地走过去瞧了瞧……

    走近一瞧,此白衣女子略施粉黛的模样极为可人,这是段书权穿越后首次看到如此高颜值的美女,前几日在金陵,因行程也没有在街上逛,原以为古代女人化妆技术对比后世女人会很拉胯,以为都是像《花木兰》女主一般,化成了猴屁股,却未曾想,这种素颜式妆容在古代就能打扮地如此精致。

    “这位公子,为何如此这般盯着奴家?”白衣女子突然问道。

    “就是,这家公子好生无礼。”青衣丫鬟附和道。

    此言一出,段书权顿时觉得很尴尬,自己只是假装路过,只是用眼睛余光偷瞄对方,可身边俩山民亲卫可顾不上这种汉家礼数,跟在段书权身后的他们,直勾勾地看着俩女子,还直流哈喇子,而在这俩女子看来,身后随从的态度取决于主人的态度,自然就嗔怪了主人。

    段书权那个恼呀,过不了把妹的瘾,过个眼瘾也行啊,可没想到还是玩砸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