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宝钞,问题,解决方法
现代人都知道货币是商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根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以物易物到用货币购买自己所喜欢的商品,中国古代的货币系统经过了千百年的沉淀,终于形成了我们现代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
大明老朱一手创建的统一王朝,在王朝的初期正处于百废俱兴之际,为了解决国库不足的问题,元朝撤退时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发明了著名的“大明宝钞”。
起初,明朝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成长,不论是对外战争所需钱财,还是内部发展所用,因为它很好用,老朱赏赐功臣用宝钞,给大臣们发工资也用宝钞,朝廷购买战争物资用宝钞。
用完了怎么办,那就加大“大明宝钞”的发行量。
然而结果却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大明宝钞”的迅速贬值,直接让大明的经济货币体系崩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种盛行一时的“大明宝钞”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废纸呢?
没有足够的保证金
在大明初期洪武年间,明朝上层曾经以铜钱作为大明的法币,但是与元朝的战争刚刚结束,大量的铜用于战争等方面,以至于制造铜币的原材料严重不足。
除此之外由于铜的重量很高,一些小额的铜币还无所谓,但是大批的铜币就会相当不方便,总不可能用一车的铜币去购买货物吧。
虽然明朝极力倡导铜币取元朝所沿袭的纸币,但由于其使用与携带方便,所以民间大量的百姓在进行商品交易之时,依然使用元朝的纸币。
作为一统天下的大明朝,刚刚将元朝从中原的版图中驱逐,为了消除元朝所留下来的影响力,肯定不赞成使用他们的货币流通方式。
在此种情况下,洪武七年九月,大明成立宝钞提举司,并在次年三月,令中书省开始印造大明自己的宝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明宝钞”。
大明的宝钞吸取了宋元纸币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使大明宝钞新鲜出炉,也正因为延续了前朝的经验,所以大明宝钞的形制等方面跟宋,元的相似度很高。
原本大明宝钞的发行是为了方便民间的经济流通,从而使百姓抛弃沉重的铜币,让大明的经济可以得到高速的运转。
但是意外产生了,明明是一手好牌,却在朱元璋的手中打成了一把烂牌。
我们都知道货币的发行,要有足够的保证金,也就是说大明的金银铜等储量要满足于自己所发行的货币。
很可惜朱元璋朱天子本身只是一个布衣出衣,脑子当中并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再加上当时百废俱兴,全天下用到钱财的地方太多,于是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就远远大于自己的国库储备量。
尤其是朱元璋在尝到大明宝钞的甜头之后,更是加大了宝钞的发行力度。
可以说这就是另类的无中生有,但是世界万物都不可能无中生有,由于宝钞的发行过量,从而导致物价开始疯狂的上涨,虽然宝钞的发行由大明控制,但是百姓的资源却是在自己手中。
以前大明宝钞的实际价值跟铜币几乎不相上下,可随着大明宝钞的大量发行,这些宝钞的价值开始大量的缩水,到了永乐元年之时,一石米的价值已相当于宝钞10贯。
而在洪武八年之时,一石米的价格用宝钞1贯即可购买,也就是说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大明的宝钞已经贬值了十倍有余。
这是一个缓慢却又无法逆转的过程,大明王朝生存了几百年的时候,却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候,就将自己的宝钞贬值十倍有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之后的大明宝钞会贬值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终有一天所谓的大明宝钞或许只是废纸一张而已。
到了永乐二年之时,一石米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00贯的地步,而这一切都跟大明超量发行宝钞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
虽然在明朝的中期开始对宝钞进行各种限制,但是其发行的不规范与超标,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要大明依然在超量发行这些大明宝钞,那么它的价格只会越来越缩水。
发行宝钞却不回收
在洪武二十七年朝廷下达了这样一条指令:“由是物价踊贵,钞法益坏不行。帝乃谕户部令有司悉收民间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论更用铜钱。”
从这一刻开始,明朝的宝钞直接成为了唯一的合法流通货币,其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在实行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
由于大明的宝钞超量发行,以至于大明的国库并没有足够的钱财支撑,虽然初期回收民间大量的金铜,其数量却有限,当百姓想要将宝钞兑换成钱财之时,大明却因为自己的实力不足,从而无法让百姓将其兑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明宝钞其实是在利用自己的信誉发行大量的宝钞,其实跟我们现代的银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己的钱财只能存却不能取,无形的就会极大的降低自己的信誉。
可大明宝钞的发行者,也就是我们的朱元璋从未想到自己居然在将来的某一天,还要把自己所发行的这些宝钞回收,正是由于其短视或者说从未重视过这个问题,才会让宝钞发行超量,以至于在给官员发放俸禄或赏赐之时,也用大明的宝钞。
正是因为大明宝钞的贬值,所以在赏赐力度上再次超量超额,从而让宝钞的贬值再次加速。只发行却不回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相当于无限的掠夺天下百姓的资源。
这些宝钞的发行,全部用于洪武年间的南征北战,由于其年年用兵,导致大明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其实是变相的将大明的负担平摊给这些宝钞的使用者。
不论任何时候,经济都属于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如同循环水流一般,只要保证他们正常的流通,宝钞永远不会出现贬值与崩盘。
但是大明宝钞的过量发行,却相当于在循环之中加入了杂质,当某个节点因为这些杂质过量从而导致堵塞,就会引起大明经济的全面崩盘。
从大明宝钞发行到流通的过程当中,大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改革,并且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但由于其根源就发生错误,所以之后的任何措施皆为水中月、镜中花。
不论是禁用金、银、铜钱等实物交易,可其源头却是大明自己的问题,过量的超发与宝钞的不回收,才是其崩盘的重要原因。
发行宝钞却不使用
明朝的官员曾指出大明宝钞严重贬值可能是由于宝钞的发行量过多,同时还有流通不方便等问题,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大明自己的身上。
虽然大明强行推动了大明宝钞的流动,但是由于其超量的发行,让宝钞的价值迅速缩水,从而让百姓对其产生巨大的不信任。
一石米的价格从宝钞1贯一直膨胀到10贯,乃至100贯的地步,此时你还会以为自己手中的财富是真正的财富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论市面上出现任何奢侈的物品,只要粮价不会出现波动,钱财的购买力就永远不会发生改变,而大明初期的一石米的购买力,从1贯到250贯。
也就是说这些百姓如此过程存储这些宝钞,其结果就是自己努力一辈子,却连一石米都买不起,这才是百姓对于大明宝钞的不认可。
正是这种不认可,大明的百姓或者说商人们,才会自发的寻找新的货币来替代这些不稳定的宝钞,于是铜币再次出现在市面当中,之后随着大量的白银从世界各种流向大明,于是白银又成了市面上重要的流通货币。
明朝中后期已经认识到宝钞过量发行的危害性,为了应对宝钞的贬值,大明的官员们制定了种种措施来抑制大明宝钞的恶性发展。
虽然大家经过了无数种方法来对宝钞进行改良,让百姓可以更好的接受大明宝钞。
但结果很遗憾,他们并未发现大明宝钞真正的缺陷,虽然认为减少宝钞的发行量可以有效的减缓大明宝钞的贬值速度,却一直没捉到重点。
其实就是大明宝钞的信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上而下进行改革,就是将多年来宝钞的差价进行修补,但大明的国库却不足以支撑此项任务。
并且多年来大明的宗室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宗室藩王们的生活问题,更是需要海量的钱财用于供养这些大明的蛀虫,这才是后期宝钞一发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之一。
类似于饮鸩止渴,明知这种行为会缓慢的将大明拖入深渊,却无法停止脚步。
因为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再加上后期的大明天子都尝到了甜头,明知其有弊端,却依然在崩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大明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自己国库问题,同时也为了减少元朝的影响力,推出了自己的货币系统,却因为朱元璋自己无知,从而将大明宝钞这种明明是为了造福天下百姓的良药,慢慢演变为坑害百姓的毒药。
虽然中后期大明对宝钞进行了无数的改良,可其信誉的流失,早就已经让大明宝钞一文不值,归根结底还是大明宝钞失去了自己的信誉,从而让贬值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向了崩盘的命运。
“爷爷,父亲,既然都说到商税了,那孙儿斗胆说一说我大明现在的问题?”
“嗯,什么问题?”老朱疑惑道,自己的一些国策虽然有问题,需要修改,但是大的方面在老朱看来是没有问题的。
“那就是宝钞问题了,爷爷,父亲,咱们来做一个游戏。”
朱雄英直接从书桌上抽出来四十张宣纸,这些都是他用来练字的纸,然后又问身边的马和要了二十个铜板。
爷爷,父亲,铜板代表二十两银子,宣纸代表四十贯宝钞,爷爷您代表朝堂,拿着宝钞,父亲您代表士商,给您十两银子,孙儿代表工农,开始先不发放宝钞,然后我和父亲做交易,这基本上就代表了民间的交易。
全国的民间交易也就只有这二十两”
老朱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孙儿手里的银子代表农和工做出来的各种商品,比如粮食,糖葫芦,布匹。
这个时候父亲手里的一两银子可以换我手里价值一两的货物,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吃亏。”
朱雄英把手里的一个铜板和朱标手里的一个铜板进行了交换。
“然后,朝廷开始发放宝钞,刚开始对民间的影响其实不大,甚至说挺好的,既可以把元朝的影响力从百姓心中淡去,也可以方便民间交易,这个时候对百姓是有利的。”
老朱笑了,这一点他一直都很得意,朝野上下那么多读书人,还没咱一个人有办法。
“但是,爷爷,您发放的宝钞太多了,这就会出现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过后,宝钞在民间的弊会大于利”
老朱的笑意开始收敛,这一点他也有所察觉,但是没有解决的方法。
“爷爷,您先给父亲和我各十张纸,代表十贯宝钞,并下令,一贯钱可以换一两银子”
老朱给朱雄英和朱标一人十张纸。
“这时候是没有问题的,民间还会因为手中的财富增加了而感到高兴。
一贯宝钞依然可以换取一两银子的货物。
但是如果爷爷您再给我和父亲十张纸,这个情况就会改变。
因为银子就只有二十两,它只能等价二十贯宝钞,一旦增加,宝钞的价值就会降低,因为宝钞严格意义上只是一张纸,本身不具备价值。”
老朱又给了朱雄英和朱标十张纸。
“在,这个时候,朝廷的规定就不再起作用了,因为银子只有二十两,却有四十贯宝钞。
此时,民间会自觉的降低宝钞的价值,此时一两银子能换两贯宝钞。
这个时候,两贯宝钞才能买到一两银子的货物。
换句话说,发行多少宝钞,朝廷就得储备多少银子,还需要让民间知道朝廷有这笔银子,这样的话宝钞才不会贬值。”
老朱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听明白了。
“民间普遍把宝钞的价值降了一半,朝廷却没有改变,依然是一贯等于一两银子,并且朝廷发放宝钞的途径主要是用于官员的俸禄,朝廷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军饷抚恤等等。
这对士商的影响不大,他们依旧会以一贯等于一两银子去和农和工交易,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会损失什么,但是对于农和工来说,这就是赤裸裸的掠夺,因为百姓无法拿着一贯宝钞换回一两银子价值的东西。”
说完,朱雄英,把自己手上的铜板全给了朱标,从朱标手上拿回了十张纸。
“爷爷,父亲,请看,表面上,我和父亲手上的价值是相等的,其实不然,此时我手上的东西只能购买15两银子的物品,而父亲手上的总价值是25两银子。”
士商这些狗东西敢掠夺百姓的财富,听到这里,朱元璋狠狠的瞪了眼朱标。
朱标哭笑不得,“爹,我只是扮演士商,又不真的是。”
“更为严重的是,宝钞是自上而下流通的,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官员和商人都属于上游,他们是那些最早察觉宝钞价值降低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不减少,他们会把自己手上的宝钞全部拿去换东西,然后宝钞就会大量流入民间。”
朱元璋脸色铁青,嘭的一巴掌排在书桌上,怒喝到:“他们敢。”
几个太监被吓的腿一软,朱元璋这种状态他们见到不少,每次这种状态可是要杀人的。
再一看老朱怒目而视的是朱标,放心了,老朱对太子可是十分爱护的。
朱标可就不这么想了,当朱雄英让他代表士和商时,自己代表工和农时他还挺高兴的,儿子知道尊敬自己了,现在看来,这哪里是尊敬,分明是坑爹啊。
这时,朱雄英又开始说话了,把朱标从老朱的怒火中解救了出来。
“爷爷,他们当然敢,毕竟他们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情,没有违反大明法律,他们只是在拿到宝钞的第一时间换成米粮而已,也不可能不让官员他们换粮食吧,难不成要饿死他们?”
老朱虽然暴怒,但是听完自己孙子的话,却熄火了:“是啊,就算咱下旨也没有用,毕竟是咱用宝钞当的俸禄,官员也要吃饭,这可咋办?”
给官员发俸禄的宝钞并不多,宝钞主要还是用在了战争中,洪武十四年以前,大明北征了三次,每次出动军队十万,民夫数十万,还有大量的粮草和其他物资,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那么问题来了来了,国库没钱,元朝撤退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财富。
再加上,老朱很爱惜百姓,洪武元年下旨免除开垦荒地三年赋税,这样一来,百姓能吃饱肚子了,但老朱的钱袋子却空虚了,每年收上来的赋税连官员的俸禄都不够,洪武五年,第二次北征后国库都能饿死耗子,没办法,老朱只能想办法,在洪武八年老朱开始发行宝钞,才能打第三次北征。
北征是胜利了,但是抚恤和赏赐一算,这几场战争是亏的,亏了也没啥,毕竟消灭了蒙元。
但是现在自己的大孙告诉自己,他发放的宝钞所聚集的财富,实际上是在掠夺民间的财富。
老朱是贫困人家的孩子,自己当过和尚要过饭,知道底层百姓是多么的苦不堪言,因此他称帝后不止一次的减免赋税,就是想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
想到这里,老朱心如刀绞。
“大孙,你有什么办法吗?要废除宝钞吗?”
“不,不用,宝钞自然是不用废的,只要我大明有足够的银子,让百姓知道一贯宝钞等于一两银子就可以,然后就是建立一个信用体系,或者说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