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长远谋划
“林枫先生,合作愉快。”
羪芮说完,便拿出了一份合同,递过来,交给他签字。
还是老样子,通篇用缅文打印,换了普通人,一个字也读不懂,林枫稍微看了一眼,什么也没说,拿起笔在合同的最后一页,签下自己的名字。
“这份关于龙肯矿区的股权合同,一式两份,矿主与缅甸政府军政部各执一份,以此为凭证,切记收好,不要弄丢了。”羪芮说。
“那当然,小子要是连一份合同都保管不住,还做什么生意?”林枫道。
“既然事情都办妥了,我也不多待,该走了。”
林枫想了想,就说:“羪芮女士有这么忙吗?连坐下来喝杯咖啡的功夫也没有?”
“抱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看在林老爷子的面子上,改天若是有空,你我不妨找个安静点的地方,吃饭聊聊天,不过你作为男士,可不要让我自掏腰包,我可一点不喜欢小气的男人。”羪芮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
“又是因为我爷爷……”
林枫听完,不禁有点头疼,看来爷爷的名头,不论是在缅甸,还是滇南,传的沸沸扬扬,简直家喻户晓。
也是。
试问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有资格,被无数人追捧,尊称为赌石大王呢?
送走了羪芮,林枫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看着茶几上,那杯尚且温热的咖啡,一口未喝,他捏着下巴,陷入了沉思当中。
成也赌石、败也赌石。
倘若有得选,林枫敢打包票,老爷子宁愿一辈子不碰石头,就当个普通人,也挺好的……即便少了九分功名利禄,却多了一分清闲自在。
“叔,这回妥了!有了政府军官员亲笔签名的租赁转让合同,可以得到不少保障,受益无穷啊!”
“那行,小昭,你倒是说说看,有什么好处,值得你如此大费周章?”
“切!你还别不信!”
小昭见状,连忙开口解释说道:“第一,有合同在这儿,相当于是被政府军承认,双方有租赁关系,并且受缅甸法律保护,享有一切合法权利,只要是正常经营范围内,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缅甸自二战时期以来,就挺乱的…大战没有,小规模的武装暴动,一直没有消停过,时有发生,各邦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死伤惨重。”
“甚至有少部分较为偏远,望尘莫及,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种。”
“第二,一旦矿区遭到外来武装分子的袭击,随时可以请求政府军出兵支援,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也均由政府军买单。”
小昭说罢,用手拍了拍合同,又不慌不忙的补充了一句:“就这区区几页薄纸,我敢拍着胸脯保证,缅甸至少一半以上的矿主,根本就弄不到,没有一点关系、没有一点背景,人家根本鸟都不鸟你。”
“这叫契约精神,国际通用,万一他们不认账,你完全可以拿着合同,去仰光大使馆打官司,稳赢的。 ”
“行了行了!别跟我扯这些没用的,时候不早了,我也该撤了,公司还有一大堆事儿,等着我回去处理呢。”
“干嘛这么着急走,不多陪陪侄儿吗?试试刚出锅的羊腰子,补补身体,等吃完了,趁热打铁,我领你去镇上洗洗头、泡泡脚,工作归工作,人总是要休息的,何必要让自己那么累?”
“等洗完大头,再洗小头?”
林枫听完,没声好气的说道:“免了,你的观念太俗气,不合我的胃口,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别整天想着拉我下水,我不吃这一套!”
婉言谢绝了对方的‘好意’,林枫一刻也没闲着,往回赶,回到姐告,已经是凌晨五点了,人困马乏,他又不是铁打的,这会儿早困得要死,车也没下,直接拉开座椅,打算小睡一会儿。
这几天,公司的销售额一直不错,纯利润日收过万,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公司还不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林枫的头脑非常清醒,他明白,只有到了旅游旺季,生意才会异常火爆,光靠边角料支撑起毛利润账单,还是远远不够,这点钱,刨去门面租金、水电、人员工资,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开销之后,基本上就不剩下什么了。
眼看着就要到年关了,期末论文也要按时上交,他正头疼着呢。
土木专业……真是大冤种,他对此,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望着电脑前,空空荡荡的文档,林枫不由得陷入了沉思,整个人都麻了。
“林总,你在忙什么?”葵司走过来,好奇地问。
“还能是什么,写论文呗。”林枫随口说道。
葵司低下头,想了想,忽然抬起头,颇为羡慕的说道:“真羡慕你……能够接受到这么良好的教育,不像我,傻乎乎的,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小时候家里实在太穷了,经常饿肚子,兄妹七个连饭都吃不起,更别提念书了。”
“爸爸妈妈都在矿区工作,因为老板免费供饭,他们也懂得耍一点滑头,每当开饭的时候,就偷偷从衣服口袋里,取出一个小号编织袋,装一点米饭和咸菜,神不知鬼不觉的悄悄带回家。”
“虽然山下,有雇佣兵对矿工进行搜身,严禁矿工私自夹带料子出去,但是区区几坨饭,他们即便发现了,也并没有说什么,毕竟大家都是穷人,同为缅族人,何必要为了这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呢……”
葵司擦了擦眼泪,又故作轻松的说道:“就是这样,一共七个孩子,才勉强存活下来三个,二哥、大姐、四弟和七妹,要么病死,要么饿死了。”
林枫苦笑一声,看着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时半会,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自己的老家,距离滇缅并不远,区区一两公里而已,步行的话,约莫半个钟头左右的行程。
他认识不少缅甸人,在爷爷的‘精心栽培下’,因此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缅文,绝大多数老缅,文化水平低下,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只有缅甸极少数贵族,其后辈才能够来到内地上学。
“算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又何必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