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弈明:本手,妙手,俗手 > 第159章 暗战的开始

第159章 暗战的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个时辰后,两船分开,三人告别。

    徐明植到船舱回想了一下见面的整个过程,觉得戏演的还行,应该没有什么纰漏。

    天印山的事,只要南京勋贵不停的追查,总有蛛丝马迹,这还不到两年时间,魏国公就排查到了一条‘有用’的信息,厉害啊。

    王业童不在身边,徐明植只能自己一个人推敲,总觉得哪里有点问题,又想不到,反复左右想了几次,毫无头绪,只好返回后舱与三女用餐。

    另一边,徐允爵与赵之龙返回船舱,也在做同样的事情。

    赵之龙在徐明植面前,自始至终就说了一句话,与徐允爵却是正儿八经的好基友,“小公爷,徐明植肯定不知道姜域的事,王业童应该最多也就知道她师傅有个失散的女儿,至于新建伯,说不准还不如徐明植知道的多。”

    徐允爵点点头,同意他的分析,“徐小七一点也不像是知道的样子,名字都很陌生,稍微知道一点,他都会立刻撇清关系,而不是想着接下这些恩怨,他丝毫不了解这里面的凶险。”

    “姜域和姜眉都死了,就算姜域是白莲教,这条线也断了,踏马的,这些贼太隐秘了。”

    “没关系,我们有的是时间。徐小七封伯了,还开衙,倒是有了胆气。外海能速胜,只不过是靠着烈性火药,这一年岛上的作坊密不透风,等我们了解,他也就没了什么后手。”

    ……

    戌时,姚青青与王业瑶在给新认识的姐妹穿戴喜服。

    徐明植一人在甲板上坐着吹冷风,刚才两人调笑他日日洞房的时候,电光火闪间,终于捕捉到今天与徐允爵匆匆一面,问题在哪儿。

    徐允爵见到三人的时候,李小妹的发型是个马尾,另外两人是盘头,而且都站着,还不是一排,凭什么一口断定,是‘三个新纳的小妾’!?

    郑芝龙从下层上来,靠近低声道,“伯爷,属下令十名亲卫带他们先一步回横岛,给夫人的密信也带着。”

    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时,后舱的两人出来,拉着他回舱,‘闹洞房’。

    都是姐妹,也没有回避,用船上的一个玉如意挑开盖头,喝了三次交杯酒。

    之后两人去了隔壁,就剩下一对‘新人’。

    从小认识的李小妹,根本算不上青梅竹马,只是比自己小三岁,十四五岁前,经常在府上见到跟着她娘串门的小女孩,相对这个时代来说,算是……熟悉。

    这是一年半内,第……七次洞房,也是第一次有了‘上战场’的感觉。

    “七哥!?”

    “七哥,夜深了……”

    新娘看这七婚的男人,盯着他一直发呆,羞涩的低声提醒。

    回过头来,扭了扭僵直的脖子。

    “小妹越来越漂亮了,我们歇息吧。”

    ……

    深夜,云雨初歇,徐明植又走神了。

    也算老手了,刚才明显感觉到了突破,还有一幅新绘的梅花图,自己想多了!?这年头控制一个女人,用什么手段!?

    转瞬又不禁嗤笑自己,姓徐的脑子秀逗了,如果没有,那不就瞬间露馅吗,这时候可没有后世的技术手段。

    “我记得小妹有两个哥哥吧?舅哥都在干嘛?”

    怀里的人微微仰头,“七哥,小妹的二哥过世了,三年前,冬季在湖边落水得了肺炎,那时候七哥在丁忧。大哥在南直隶太平府当涂县做县丞,一年前转到了应天府衙任七品推官,直接到南京上任,听我爹说,大哥剿灭白莲教匪有功。”

    “哦,原来如此!那我帮不上什么忙,小妹还有兄弟或叔叔在官场吗!?”

    “有啊,有个堂兄在东林书院学习,是我三爷爷家的孩子,叔叔十几年前就在应天府经营家里的生意,小妹与他不熟。”

    “哦,但愿他早日中举。小妹愿意跟我到夷州吗?”

    “愿意…七哥…是大英雄,小妹不觉得吃亏……”

    怀里的人说话声音越来越低,顺着话追问,理清这个来龙去脉,“小妹,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要进徐府的。”

    “大…大概腊月初,父亲去苏州府送了一趟琉璃,回来就和世伯商量,然后同意了…小妹就在等七哥了…”

    一人在玩‘谍战戏’,一人还在说情话。

    哎!

    翻了个身,奖赏她一下,表示道歉。

    ……

    徐明植的小妾,一律没有陪嫁丫鬟,是他自己要求的,李小妹也意外没有,算是裸婚。

    在横岛或以后到夷州,与家里来往书信都要靠那些工匠的家眷,或者通过横岛的人。

    若是前者,就能钓一钓,若是后者,那她就完全是个烟雾弹的性质。

    李小妹不认识徐允爵,对方却认识她,应该是哪儿见过的。

    到时候,再查吧。

    长兴李氏,也不知道是被利用了,还是主动投靠。

    玛的,岛上一定抓了不少窥探作坊的密探。

    还得至少两年时间,两年后,火药的秘密知道了也没多大意思。

    更远的时间,总少不了要打打杀杀。

    ……

    汪然明在杭州的剧院和旬刊,一年多,官府和各地书院异常重视,民间却不温不火,润物细无声,这需要时间,跟风的效应还真没有达到。

    他只不过是在按部就班的‘歌功颂德’,银子倒是赔的越来越多。

    作为横岛的公关大经理,从他这里打听消息的络绎不绝,拜托转述的也接踵摩肩,好多都是商业往来,但总有那么几件事瞒不住他。

    “毕孟侯到横岛一年了,家里人知道平安不多过问,倒是南京的人和江南不少人拐着弯打听。还有,太湖的世家逐渐把横岛当做公敌来处理,你要小心应对。已故首辅申时行是苏州人,他的儿子申用嘉最积极,不止一次的在询问外海的事。以老夫看,他也是个马前卒。”

    “今明两年就算了,最迟后年,纺织囤货冲击一下太湖的织造,我要抄他们的老底,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大明最大的政治和利益圈,三番五次、不远不近的找死,实在腻歪透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