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弈明:本手,妙手,俗手 > 第52章 受弟子一拜

第52章 受弟子一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爷子可比王先进敏感多了,瞬间就明白孙女婿的优势所在,没朋友不要紧,徐小七可以做到‘没敌人’。

    这,很厉害的。

    来的路上,就让人去找县令黄镛了。

    武学入籍基本条件,十五到二十五岁男子。

    三个途径或三类人,勋贵子弟、卫所指挥使以下军官和营哨军一营主将以下军官、以及地方举荐的‘技能超群之士’。

    徐明植不是余姚本地人,但在本地立过功,举荐给布政司就可以了。

    而布政使董大人……不用说了。

    “小七,文武殊途。文武并举,你要明白这里面的尺寸,走顺了畅通无阻,走岔了万劫不复。”

    “爷爷说的是,有点亢奋过头了,呵呵!”

    “你明白就好,所有的前提,还是你得有实力。有实力的前提,是你得有钱、有人脉。起步的钱既然解决了,人脉你也聚了一部分,接下来就看老天爷如何。”

    “爷爷,事在人为。”

    “哈,小七豪气。”

    ……

    黄镛来的很快,听了徐明植的要求,有点发怔,看了看王承勋,还不敢确定。

    “明植,黄某也不是外人,就不客气了。班定远前车之鉴太远,你这是不务正业,堂堂举人,浙省亚元,前途无量,老夫会被布政司大人骂死。”

    靠,你还事多。

    “黄大人无需担心,这是和巡抚大人沟通过的,徐某需要一点便宜身份来帮助大人。巡海大使也不能没有军力,反正可以随时抽身去参加文科会试。望大人成全。”

    懒得跟黄镛废话,当着新建伯的面,就乱扯大旗。

    于是,半个时辰后,黄大人一封饱含深情的举荐信到手。

    ……

    午饭都没有吃,随便找了个述职的借口,敷衍徐易峥。叫上三十个护卫,摇了一艘快船,向定海驶去。

    徐易峥其实考虑的都没错,这也是每个世家保证传承的必然选择。

    错在徐小七,估计放到谁家里,都不会‘规规矩矩’相处。

    黄昏路过宁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到城里找‘熟人’宁波知府袁道珲,再要了一份举荐信。

    戌时,顺流而下,凭借巡抚衙门的身份,从水关进入定海。

    这次来的机会又不错,三司主官还在。

    浙江营哨军不但没有军饷,更加不妙的是,三司没有了信誉,募兵根本找不到人。

    苏茂相看见徐明植,笑了笑,“明植带了什么好消息!?”

    这几位是官场合作者,无需客气,谈条件即可。

    “大人,卑职的确有好消息,月余来,到绍兴、杭州、湖州、南直隶找了不少世家捐资,愿意投钱粮支持学生清海。”

    四人听的一脸喜气,苏茂相更是从首座走了下来。

    “好,明植果然不负众望。老夫就说,你比我们更能得到世家支持。”

    “大人,卑职被推为出头的椽子,为了避免身陷漩涡,想提个小小的条件。”

    徐明植边说,边把两份举荐信递给苏茂相。

    看了一眼,苏茂相有点惊诧,稍微一思索,就把信递给了韩文环和王良相。

    老董还是一副和蔼的样子,等他们看信,说了一句,“明植无须多跑一趟,安心准备婚事即可,时间选的不错,老夫回程可以顺带参加。”

    “老师,学生必须跑这一趟。因为已经万事俱备。”

    在座的大员政治敏感度丝毫不用多虑。

    徐明植话头一落,苏茂相就问道,“武举人!?就是明植要的东风!?好计策!”

    信刚到董承诏手里,老董瞬间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听到苏茂相的话,也歪头一顿,又落座。

    ……

    武举人当然不是东风,大明朝的武举制度细微处一直在变,却从来没有为武举人授官。

    没有授官的原因,既是因为朝廷文武相争,勋贵武官衰落造成的。也是因为武举的武生性质决定的,绝大部分都是世袭子弟或军中小官,还授个毛的官。

    但,它既然是与文举一样的地位,法理上是一样的。

    不禁即可为,大明朝每个官员都懂。

    “明植做营哨军一营主将有点屈才。”这是总兵王良相的回答。

    韩文环与董承诏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

    苏茂相斟酌了一下,“明植的确天纵奇才,武举人唾手可得,老夫却需要思虑一下。你是想文武举人同时而止,还是继续会试。”

    “大人,卑职给不了您肯定回答,我想,大概率以后还会参加会试。世道如此,这无法避免,就算外海大获成功,承蒙大人照顾,能混个勋贵爵位,到时,也更需要一个进士身份。”

    “新建伯找了个好女婿。先武后文的人不少,成功的没听过。王圣人先文后武,家里人也跟着吃尽苦头才降等袭爵。你这文武同进,又很年轻,倒是打的一手好盘算。”

    徐明植知道苏茂相最终的担心是什么,无非是尾大不掉而已。

    来的时候就想好了,这个问题用俗手就可以解决。

    反正苏茂相是难得的实干家、敏锐的政治家,互相拱拱火吧。

    “大人,卑职做如此选择,家父不甚支持。缘由其实很简单,朝堂党争严重,有识之士都在地方,苏大人不教条、不守旧,一心为浙省做实事,团结三司,行惠一方。大明朝内忧外患,方从哲大人一人独相都毫无作为,此时明植去中个进士又能做什么!?既然如此,不如不去。小子敬佩大人为人、为学、为事、为官,做事不论结果,总得先躬身去做。大人处处楷模,学生若能拜入门下,生平幸甚。”

    这马屁拍的,够高了吧!?

    能做四朝不倒翁,自然有他独特的长处。

    这年头找老师,做实学的太低调,做清流的太高调,前者难有帮助,后者必受牵连,不如找个有实权的实在。何况,苏大人远不止这么简单。

    苏茂相听得瞪大双眼,片刻后哈哈大笑。

    “明植啊,你又让老夫生出从未有过的惜才之心。每个字都说到老夫心里去了,好,老夫虽然才学不高,这做事、做官还能教教你。”

    赶紧下跪,确认‘绑定’。

    “老师在上,弟子给您磕头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