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董承诏
徐明植在余姚观察地形,草绘工坊建设规划图。这个时间,徐明栋刚与夫人和子女到宜兴省亲完,来到无锡的东林书院。
四月初一,正逢东林每月的小会讲学,高攀龙还是抽空单独见了返京的徐明栋。
从年龄和发迹时间上说,东林各‘贤臣’都算不上徐氏父子的老师,朋友的成分更多一点。
徐明栋在虞山书院求学,也是在中举之后,不如说是游学。目前来说,徐家老大,还算东林里的中层人物。
五十多岁的高攀龙一身和气,亲自为徐明栋斟茶,“文愚适逢家哀,也算躲过了朝中一段风雨,入京也正逢坎坷,不知有何打算。”
“景逸先生,有件事还得说声抱歉,小七南下到浙东了,也可能年关才会到无锡,到时,还请先生好好教导。”
“哈哈,无妨,老夫知道,乌程和余姚都有信件来往,明植小小年纪,不愧百家、百工称号,做事有礼有节,深谋远虑,深得我心。商事大成之后,对我们助力更大。”
“是,文愚有愧故师赐名。老师赐名愚,既希望学生能做点笨事、实事。丁忧反省两年,才发觉以前做御史碌碌无为,每天忙于捕风捉影,于国毫无意义。”
“哦!?看来明植的一些文稿对文愚影响很大啊,立本正要致用、无用便是落空学问,这是老夫一再强调的观念,明植就是难得一见的实学人才。”
“感谢先生教诲,明植的确有过人的本事,文愚看过他差不多所有草稿,总感觉之前的历史经学都白读了。”
“哈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文愚不必执着于此,天才,总是难得一见,否则如何敢称天才。”
“是,先生,文愚回京后,想求一个州衙做事,趁壮年,做一点实事,为国为民,总不能白活一世。”
“这得文愚回京后自己争取,老夫远离朝堂,应对不及时,没什么大用。不过,老夫赞成你的想法。”
两人的谈心气氛很融洽,没有勾心斗角的利用和尔虞我诈的算计,徐明栋有件事憋在心里很久了,喃喃了两句也无法开口。
高攀龙看出了他的心思,“文愚,明植的那些判断,我们同样远离核心无法说什么,等明年他入京会试进入官场,京师的朋友自然会为他擂鼓助威。目前,亮出来也没多大意义,只会加重攻讦。”
徐明栋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也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接下来就谈起了学问见解,他还会在东林‘活动’两天。
……
世家都养着马,但这玩意在江南毫无用武之力,也不是什么好马,徐明植在长兴骑过几次驮马,再无兴趣。
连着几天的实地测量和计算,用了一晚的时间,就绘制了两坝六道石渠草图,沿途自上而下的最大容量,大概可以建造三千多套纺织机,够他们扩建三年。
四月初十,乘船回行,来到杭州府,准备拜会自己的房师,浙江布政使董承诏。
董承诏的官途,基本是在浙江,任职过六年参议、三年按察使,布政使是第二年,党争对他的影响基本不大,帝位交替,朝中更不会关注江南的人事变动,他还能做五年左右。
徐明植是从布政使衙门后门直接进入后衙的,这点特权还是有的,董承诏已经五十多了,见到他笑呵呵的,满脸欣慰。
“明植,丁忧两年,长高了,明年会试,说不准又是我们浙江举子夺魁。哈哈!”
这话听着好别扭,但好歹是真心话,“老师过奖了,学生惶恐。”
老董拍拍他的肩,亲昵地道,“好了,我们坐下说吧。明植,一年来老夫都在读你的两本文稿,深受启发,难以想象,这样的巨作,出自一个毛头小子之手。哈哈,老夫有幸啊!”
徐明植一直恭敬的听着,老董继续说道,“去年苏大人到杭州驻训,老夫与他一同看过,海防虚设,明植应多提提建议,苏大人邀请你到定海,还是去转转为妙。”
浙江巡抚苏茂相,接下来的任职时间更长,差不多八九年,历史记载中这个时间段,士兵欠饷、欠粮,每个卫所都有过兵乱,大大小小的海寇不停骚扰沿海村庄。
巡抚干了几年就剿匪几年,苏茂相有个最大的好处,乱一处,就彻底整治一处,海寇犯边,也会追着不放,妥妥的大明海防裱糊匠。
这两人在浙江主政,才适合去外海摸摸鱼,既定事实后,他们一定是最大的支持者。
徐明植向老董点点头,“明植不日就到定海拜访苏大人,听说老师在汇编戚少保的兵书?”
“是啊,老夫类辑练兵诸书,只不过是戚少保兵书的总结,外加一点小传,比不得明植新论。”
“届时明植一定用心拜读。老师,听我爹说浙兵向辽东派遣了四千客兵?这海防眼看不稳,为什么要抽调战兵?”
“徐大人的消息过时了,浙江不仅派了一万哨兵,还起调了八千水兵,战力被抽调一空。”
徐明植听得豁然起身,大惊问道,“老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两月前,明植怎么这么大反应?”
不应该啊,老子这只蝴蝶影响了浙江!?
无法向董承诏明说,浙江哨兵抽调,就是频繁混乱的开始。
老头口中的哨兵,正规叫法是营哨军,他们不是卫所的那些老弱病残佃户,是募兵招来的民籍士兵,属于每个总兵麾下的真正战力。
大明朝后期,作战的都是哨兵,史书中边镇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都是军籍卫兵。文官嘴里的哨兵、武将手下的战兵,才是真的‘军队’,剩下的都是花架子,不对,连花架子都不如。
“老师,要坏事了,浙江哨兵总共也就两万人吧?学生得知外海有海寇王钟、王锦千余人在聚集。”
浙江,当下千里海防空虚,为了表达缺兵的危害,只能提前‘预测’示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