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李林的故事129
这边包括李木、黄友亮和李云天在内,内心都非常紧张,黄友亮带来的同学们甚至往旁边躲闪着。
黄友亮低声说道:“师父,不行,我们跑吧,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好虎斗不了群狼。他们人太多了。师父我们走吧。”
李木轻轻摇头,说道:“你俩离我远点,有什么事,我来应付,如果要打,我陪着他们打,如果要谈,也让我来。”
大方一群人,一步一步接近李木他们。
两方的人很快的就接近了,李木挺了挺胸。
大方见到李木却跪了下来,说道:“师父,我王大方愿意拜你为师,今后我愿唯师父马首是瞻,请师父收留我们。”
大方的话声一落,顿时又有很多人跪了下来,齐声喊道:“请师父收下我。”
这一举动,吸引了很多晨练的来围观。连陈永年都惊讶的张大了嘴巴,看来,这个年青不简单啊,这一群小混混,连自己都不敢轻易去得罪,今天却跑到这里来拜这个年青人为师。
连李木也傻傻的站在那里,半天没有回话。
黄友亮在李木身后,见师父半天没有反应,忙用手扒拉了一下李木,李木才回过神来,忙道:“大方哥,你高看我了,我何德何能,让你们拜我为师,其实你们眼前到是有一位现成的好师父,你们起来,你们都来拜陈永年师父为师吧,他是太极的传人。”
大方听后,却不肯起来,大方不动,跟着跪下的小弟们,没有一个敢动弹的。
李木一见,怒吼一声:“都起来,我不会收徒的。”
陈永年一见,忙快步走到李木跟前,说道:“听我说几句,大家再做决定,你们拜师的目的是不是想如何练出真正的中国功夫?在练习的领域中,我们大致分为:练拳﹐走拳﹐领拳﹐洗拳﹐忘拳五个阶段。而这五个阶段,真正靠的是你自己,自己去练,自己去体会,自己用脑仔细的思考;这就是古人所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真意,师父带你进入的只是拳的领域,教你练拳,以后的阶段看的是你自己的体悟,体会的深,问的问题就能捉住重点,事半功倍;不去体会,不去思考,只是一味的问问题,所得到的还是空洞的外在形式,永远无法融合。
套路的练习是中国功夫练习时的根本,由于其发展的时日久远,以致累积的经验丰富,初学者往往被他美丽的外表吸引,而进入了他的领域,去接触他,学习他;就犹如今日的广告一般,吸引着你,为之向往;所以在练拳之初,就由师父带着你学习套路,你就会去尽量模仿师父的动作,作为自己的标杆,慢慢的一套套的套路练会了,许多的学生就认为已经练成了几套拳,已经练会了中国功夫,这也正是中国武术时常被误认为花拳绣腿的主因。
为什么?因为你只有空架子,你并没有从头练起。用头脑去想,想什么?想这套拳路子,如何才能更顺畅?想全身的重心转换,应把握在哪一点才能更稳固?想你这套拳路的外表,与师父的差距是多少?差在哪?为什么?如何修正?想你每一拳﹐每一腿的劲道,是否能够尽情的发出?不断想出问题,不断修正缺失,这才是第一阶段练拳的真意。
往往我们观赏一些表演赛,或观摩会时,都会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时常有忘招的情形发生,也有的学生虽然每招都顺利打完,可是在整套拳的演练中,面部表情凝重,似乎是在背书一样的背着拳,只是将一套拳打完了,也就交待完了。这种情况发生的主因,就是连第一阶段都没有完成的结果。可惜的是,今日许多地方却还这么不变的,继续做着,再述说一些故事与前辈的英勇事迹,再背诵一些拳谱歌诀,认为这就得到了该门的精髓;传承也就因此自我阻碍。
学会了站立,就应该学习走,你我由婴儿至今,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人类生活的主要重心,就是以走为主,总不会说,光在那站着就已经体会了人类的精髓。练完的拳就要走,怎么走?别以为能把一套拳由头至尾,一招不漏的打完就是走拳;是拳带着你走,还是你带着拳走;这其中的差别是相当大的,正犹如开车一般,顺畅才是关键,在无意识下还能走完一套拳,那才是一种享受。
练拳不是一味的苦练,停留在第一阶段的练拳,就永远享受不出华夏功夫的魅力;就犹如今日的计算机,只一味的苦练文字输入法,一天到晚输入的是别人交待打的文件,那是苦不堪言的,拳也是如此;打拳如走路,顺畅如水流,你就能开始支配拳,而不是拳的奴隶。如何做?从何处着手?还是从头做起,去思考,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不想招式。
我们都知道,一本字典从头到尾都背诵下来,是无法写出一篇文章的,单字是死的,文章却是千变万化,为什么一篇优美的诗句,能够吸引住众人的目光,因为他有生命。中国功夫的生命在哪里?这一步的享受领域又再广阔了一些,练完第二阶段走拳,你的拳套演练,将是如行云流水般的乐在其中,这时候就必须领拳,师父会教导你,一些基本的用法,但是别忘了,这是师父的用法,而不是你的用法。
就如同走路一般,表面上看只是走路罢了,然而每个人却都有着自己的模式,细分之下却是各个不同;中国功夫亦然,师父肩负着引导的责任,招式必须靠你自己去体会,去思考;一拳正面打来,左手封去来手,右手出拳攻击;难道一定要一成不变吗?是否能连封带打?左手的守式不能是攻式吗?
右手的攻式只有攻的目的吗?合理性是多少?几率又有多少?去想﹐去体会﹐再和师父研究;招式也就一化十,十化百;当招式的幻化融入拳路之中,套路的演练,成为一种享受,你驾驭着拳,主控着情势,面容表情,随着拳路的演变而动容,或喜或忧,或信心满满,或危机四伏,每次的状况是随意而发,次次不同,这等的享受就已然脱离了死套路的枷锁。
任何东西只要久了,就会沾满了尘垢,这时你自然会想将之洗去;可是拳怎么洗?用脑筋洗!重新再走套路,看看每招每式你浪费了多少时间?做了多少多余的动作?浪费了多少无谓的力气?也许只是零点一秒,也许只有一毫克,然而累积起来的总和却是极为的可观的,我们有句术语称之为凌角凌线太多;用脑筋去想,怎么样节省下一秒?
那些浪费的零点一秒在哪?怎么多保留一些不必要浪费的力气,让要运用时转换成劲道?这样的思考结果,在你的拳路之中,已然放弃了长劲,而进入了尺劲﹐寸劲﹐分劲的阶段,拳路的运动犹如研磨过的水晶球般的光滑剔透,招式不再是招式,而成了一组组自由组合的段落,可长可短,灵活而用。
中国功夫亦然,拳路是累积,因此我们去学习许多不同的套路,一套拳真能打天下,那全世界的教育就全出了问题,从没听说过哪个国家的教育,只要读一遍文章就ok了,也许能说一本孙子兵法就能平天下,但是要看懂孙子兵法,了解孙子兵法,进而能活用他,你该看多少书,吸收多少经验,体会多少人生,你才能窥视一二;当然,招式不再多,一招足以制胜,然而这一招是多少拳术的精华幻化,这一招是多少经验的累积;中国几千年来,也从未听说过,有一个人他的永这个字,写的维妙维俏,所以是个书法家,一个永字,写遍大江南北。
拳路是一种体认,就犹如我们体认人生一般,为的是吸取经验,累积经验;经验有了,自然会去尝试结果,由生疏到纯熟,就犹如你学开车一般,刚学会,就想开上路去表现一下,结果是手忙脚乱,一身冷汗;慢慢纯熟了一些,两个朋友就开始争着你的开法不对,我的刹车踩的慢了些,自己的开法也没出什么大车祸,你的开法绝对有问题;
就像许多人现在的学拳心境一般,馆与馆之间争个面红耳赤,派与派之间骂的口出秽言,反正只有自己学的才是正统,一直就停滞在初学的阶段,而没有长进,试想一个开车数年的人,有谁还会记得开车的步骤呢,为什么?不过是开个车嘛,不过是个习惯嘛!
习惯!这就谈到重点了,拳术如果只是停留在招式上,那拳还是拳,你还是你,遇有突发事故,想着用哪一招对付,脑筋想着,眼睛里啥也没感觉,别人一拳已经打到你脸上,那你的拳就白练了;招式是死的,全部都在套路之中;怎么样把招式练活能用,就要让他成为一个习惯,这就是华夏功夫练习时,强调的能让你脱胎换骨;可是许多借此敛财的人,却以此句予之曲解,大言不谗的说,练了我的功,骨胳也变了,皮脂也改了,气脉三百六十度也能运行了,活像练了这门神功,就能从人类变成个神仙,简直活见鬼。
所谓的脱胎换骨,只是一个习惯的改变,以及养成,练武的拳法招式成为一种习惯,弯腰驼背反而成了难过的事情,脊髓正了,胸部自然就开扩,呼吸自然顺畅,氧的获取量增加身体自然健康,表现出容光焕发的态势,日常行径,遇有危机感觉,自然反应而避之,遇有攻击,自然防之,全由下意识反应而出,因为这是一个习惯;怎么练?用脑筋练,想一想,这一面来的攻击,哪招最恰当,然后去练,想一想,怎么把他练到忘掉,就像吃饭,睡觉,走路一般,由一招练起,到两招,到十招,到百招,到是招也不是招,而成了个习惯,这时的功夫才是真功夫。